20世紀90年代,中山已在勾畫一幅未來的藍圖:努力構建一個以中等收入階層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這個社會不僅應該擁有“前所未有的富!,而且應該成為和諧、有序、安寧的生活共同體。這一圖景包含了極為豐富的品質內涵和更高層次的價值理想,它試圖讓每一個中山人都擁有包容共享、公平正義、祥和安寧的共同生活。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發(fā)展,中山市進一步認識到,新形勢要求我們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協(xié)調不同群體的利益,真正做到效率與公平兼顧,單純追求效率的做法是不可能持久的,必須使社會資源得到公平合理的優(yōu)化配置。中山繼續(xù)發(fā)揚了敢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恪守科學發(fā)展理念,扎實推進各項改革,全力破除社會各群體之間的身份壁壘和地域壁壘,推動改革發(fā)展成果的共建共享、文化心理需求的共融共通,在當代中國面對多元利益訴求的現(xiàn)實下,不斷提升整個社會的包容共享與公平正義。中山的努力表達了一種對高品質社會生活的全方位訴求,這也是“全域中山”的理念。在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的創(chuàng)新過程中,這是值得珍視的“中山經驗”。 鄭杭生:1936年9月生于浙江杭州。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社會學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等項目多項,出版專著及國家級教材數十部,發(fā)表學術論文約300篇。著重研究理論社會學及其應用,迄今提出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理論有:社會運行論、社會轉型論、學科本土論、社會互構論等。1991年10月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榮譽證書。2009年被評為第四屆全國杰出專業(yè)技術人才50名之一。 殷昭舉:經濟學學士、經濟管理研究生、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廣州大學公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幾十年在經濟建設和社會治理一線摸爬滾打,遍歷農村、社區(qū)、街道、區(qū)、市等各個層面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治理工作,直接參與調研、制定社會建設和管理相關政策達300余件。曾出版《社會治理學》、《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機制》、《焦點社會》、《社會治理導論》、《基層群眾自治》、《社會分層結構與社會成員流動》等專著10余部,發(fā)表《經濟競爭力研究》、《中小微企業(yè)的支持體系構建》等論文100余篇。著重研究經濟競爭力、社會治理學及其實踐應用。2012年被授予“中國全面小康杰出貢獻人物”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