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麥芒上的圣言


作者:吳飛     整理日期:2017-02-18 11:23:10


  本書作者以華北一個天主教村莊的田野調查為基礎,重新理解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提出的宗教社會學命題,指出問題的癥結并不是宗教能否促進現(xiàn)代化,而是宗教究竟是否可能影響到倫理生活。
  新教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以一套有效的技術改變了日常生活的倫理;而作者所研究的這個天主教村莊中,天主教沒有形成這樣一套技術,只是在儀式和組織上形成了天主教群體、一個亞群體、一個身分群體,但並未在倫理層面使天主教徒有異於普通農(nóng)民。
  教徒因為天主教的特殊身分而在義和團、文革中遭受特殊的待遇,於是又引發(fā)作者對苦難問題的關注。天主教的群體認同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對苦難的敘述中形成的。作者詳細討論了教友們的記憶、敘事等技術,觸及了人們對惡與受苦的態(tài)度,以及與神義論相關的一些問題。

作者簡介:
  吳飛,男,1973年出生于河北肅寧,1999年獲北京大學哲學碩士、200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后,現(xiàn)為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自殺問題、古希臘哲學、中世紀基督教思想(尤其是奧古斯。、宗教人類學、中西文化比較、禮學、清代思想史等。
  吳飛學術的根本問題意識來自于混雜了古今中西各種問題的時代背景之下的現(xiàn)代中國。通過對西方思想史和中國思想史的研究,他提出了西方思想作為“形質論”、中國思想作為“文質論”的結論。在此結論的基礎上,他確立了自己的學術使命:在的現(xiàn)代中國的思想處境之下接續(xù)清代自戴震、程易疇至張錫恭、曹元弼以禮學(尤其是《儀禮·喪服》)為基礎、以“人倫”為核心的、兼采漢宋的一套獨特的、未完成的“清學”,并將之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中進行重構并發(fā)揚光大。
  主要著作有:《自殺與正義:一個中國視角》(Suicide and Justice: A Chinese Perspective, Routledge, 2009)、《浮生取義——對華北某縣自殺現(xiàn)象的文化解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自殺作為中國問題》(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7)、《自殺與美好生活》(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麥芒上的圣言:一個鄉(xiāng)村天主教群體的信仰和生活》(香港道風書社,2001;宗教文化,2013)、《塵世的惶恐與安慰》(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心靈秩序與世界歷史:奧古斯丁對西方古典文明的終結》(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3)、《現(xiàn)代生活的古代資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人倫何為?——形質論的家國設問》(北京三聯(lián)書店,即出)。
  譯著包括:《上帝之城:駁異教徒》(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2009,三卷本)、《蘇格拉底的申辯》(華夏出版社,2007;修訂版,2017)。
  主編有:《“思想與社會·第八輯”·洛克與自由社會》(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2)、《婚與喪: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家庭禮儀》(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神圣的家:在中西文明的比較視野下》(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

目錄:
  代序:探尋他們是誰(李猛)
  導言:我和教友們
  上篇:總堂、國家、教友
  第一章 教會的世俗治理技術
  第二章 宗教治理技術與梵二改革
  第三章 瞻禮單
  第四章 教友群體的集體技術
  第五章 人生禮儀
  第六章 國家權力的治理化
  下篇:段莊教友中的集體記憶技術
  第七章 作為集體技術的人物記憶
  第八章 總堂話語與鄉(xiāng)村敘事:義和團
  第九章 對敘事記憶的製作:鬧日本子
  第十章 集體綿延苦感與敘事技術:文化大革命
  第十一章 日常生活中的遺忘與記憶:仇恨的遮蔽
  餘語:段莊中的惡與好的生活
  後記
  附錄
  部分譯名對照表
  主要參考文獻





上一本:社會的構成 下一本:流氓的盛宴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麥芒上的圣言的作者是吳飛,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