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馬克斯·韋伯與中國社會科學


作者:李永晶     整理日期:2017-02-18 10:56:06


  本書以改革開放時期現(xiàn)代中國社會科學界認識、接受西方社會科學的主要學科領域最負盛名的思想家之一馬克斯.韋伯及其學說的歷史過程為素材,具體分析了中國社會科學的建構過程:從中國社會科學界在接受其學說過程中發(fā)生的變化,這一過程是一種“權力/真理/知識”復合體變?nèi)莸臍v史。不是作為結論,而是作為研究的出發(fā)點將這一歷史重新呈現(xiàn)出來,正是實證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建構的必要條件,也正是本書的目標。
  由李永晶所著的《馬克斯?韋伯與中國社會科學》從中國社會科學建構的相關角度出發(fā),實證性地研究了中國學界接受馬克斯?韋伯的具體歷程。同所有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學者一樣,馬克斯?韋伯其人及其學術屬于世界文明。中國學人對待馬克斯?韋伯的態(tài)度,彰顯著我們與世界文明的距離。

作者簡介
  李永晶,社會學博士;先后畢業(yè)于吉林大學數(shù)學系(1997年)、東京大學文學部(2001年)、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2008年),F(xiàn)供職于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華東師范大學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領域為現(xiàn)代社會理論、古典政治思想、近代國際關系史等。

目錄:
  第一部分 馬克斯?韋伯在中國
  緒論 馬克斯-韋伯研究與中國社會科學的建構
  一 問題意識與研究課題
  二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三 研究構成與主要內(nèi)容
  第一章 中國韋伯研究史與研究資料概述
  一 中國韋伯研究史及其問題意識
  二 國外韋伯研究翻譯中的“韋伯形象”
  三 中國韋伯研究的問題點
  第二章 “馬克思與韋伯”問題與中國社會科學
  一 引言:重新理解中國社會科學
  二 中國社會科學的性格與品格
  三 “馬克思與韋伯”問題研究史概觀
  四 中國學者的“馬克思與韋伯”問題研究
  五 結語:“馬克思與韋伯”問題再考
  [附論]
  作為方法的“價值中立”: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意義
  一 世界觀、方法論與實踐的關系再考
  二 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接受狀況
  三 馬克思主義學者對韋伯方法論的批判
  四 知性的誠實與學者的成熟
  第三章 中國語境中的韋伯政治哲學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一 引言:韋伯的“社會科學”與“政治哲學”
  二 韋伯的政治哲學:施米特與施特勞斯的視角
  三 中國韋伯研究中的韋伯“政治哲學”
  四 結語:理解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意義
  [附論1]
  重新理解韋伯的社會科學方法論
  一 施特勞斯學派的韋伯批判與古典政治哲學
  二 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與古典政治哲學的“對立”
  三 中國語境中的社會科學與古典政治哲學
  [附論2]
  施特勞斯的古典政治哲學與社會科學
  一 施特勞斯與中國政治哲學熱
  二 施特勞斯的自然權觀念:自然與道德的回歸
  三 施特勞斯與中國政治哲學的轉(zhuǎn)型
  四 作為哲學的社會科學
  第四章 韋伯的政治社會學與中國社會的經(jīng)驗研究
  一 引言:韋伯的政治社會學與官僚制研究
  二 中國“政治成熟”話語的現(xiàn)狀與陷阱
  三 韋伯的政治觀念與“政治成熟”的三重結構
  四 韋伯視角下古典中國的政治特征
  五 結語:政治社會學與當代中國社會研究
  第二部分 比較的視點:馬克斯?韋伯在日本
  第五章 日本的韋伯研究史與日本社會科學的建構
  一 引言:韋伯研究與戰(zhàn)后日本的社會科學
  二 戰(zhàn)前日本的韋伯研究:韋伯、馬克思與社會科學
  三 戰(zhàn)后日本韋伯研究(前期):“韋伯與馬克思”問題與現(xiàn)代化理論
  四 戰(zhàn)后日本韋伯研究(后期):現(xiàn)代化之后的社會科學
  五 結語:思考社會科學的存在樣式
  第六章 知性的誠實:日本韋伯論爭與日本的社會科學
  一 引言:日本韋伯論爭與學者“知性的誠實”
  二 日本韋伯論爭的經(jīng)緯與主要當事者
  三 日本韋伯論爭中關于《倫理》論文的主要觀點
  四 日本韋伯論爭與“知性的誠實”的結構
  五 結語:日本韋伯論爭與社會科學的根本性格
  第三部分 比較的視點:馬克斯?韋伯在俄國
  第七章 蘇聯(lián)解體的科學分析:韋伯“俄國革命論”的視角
  一 問題:何謂“蘇聯(lián)解體”?
  二 韋伯的“俄國革命論”:預言未來
  三 俄國歷史的必由路徑:官僚制、民主制與人性
  四 蘇聯(lián)解體的經(jīng)驗教訓:社會科學的視點
  五 結語:韋伯社會科學與意識形態(tài)的距離
  結論 馬克斯?韋伯體驗與中國社會科學的未來
  一 中國社會科學“自主性”問題的結構
  二 反思中國社會科學的性格與品格
  三 再論中國學者的韋伯體驗意義
  附錄[1]
  知識社會學方法論
  ――知識社會學方法的新規(guī)則與話語分析
  附錄[2]
  韋伯研究年譜
  參考文獻
  后記





上一本:在野的全球化 下一本:中產(chǎn)階級史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馬克斯·韋伯與中國社會科學的作者是李永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