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人開創(chuàng)許多門藝術,其中包括了“記憶之術”。本書所講述的正是這門被遺忘的神秘的古代希臘技藝。記憶是一項偉大而美好的發(fā)明,人類最根本卻又最難以捉摸的能力,對學習與生活永遠有用。作為現(xiàn)代英語世界整理記憶術歷史的開山之作,本書從經(jīng)典記憶之術的三個拉丁源頭,到古希臘、中世紀、一直到現(xiàn)代科學方法,觸及宗教、藝術、文學、哲學、心理學、倫理學以及科學的歷史,細查這些深淵歷史的相關性,不僅開啟觀察西方文化的事業(yè),也界定了幽遠文明的最重要發(fā)展。 作者簡介: 弗朗西絲葉芝(FrancesA.Yates)英國知名歷史學家,曾任教于倫敦大學華堡學院,并榮膺大英帝國司令勛章(OrderoftheBritishEmpire)以及大英帝國二等女爵士(DameCommanderoftheBritishEmpire)等尊銜。另著有《布魯諾與赫米斯知識傳統(tǒng)》(GiordanoBrunoandtheHermeticTradition)(1964) 以及《玫瑰十字啟蒙》(TheRosicrucianEnlightenment)(1971)等。 目錄: 第一章神秘的古典記憶術 第二章記憶與靈魂:來自古希臘的故事 第三章回憶的起點 第四章將想象力作為一種責任 第五章記憶之神 第六章卡米羅的記憶劇場 第七章文藝復興與魔法記憶 第八章超凡記憶術:不斷重復 第九章影子的秘密 第十章記憶中的邏輯順序 第十一章喬達諾布魯諾:《印記》的秘密 第十二章誰才擁有最聰明的記憶術 第十三章最后的記憶術 第十四章玄秘的記憶模式 第十五章羅伯特弗洛德的劇場記憶系統(tǒng)第一章 神秘的古典記憶術第二章 記憶與靈魂:來自古希臘的故事第三章 回憶的起點第四章 將想象力作為一種責任第五章 記憶之神第六章 卡米羅的記憶劇場第七章 文藝復興與魔法記憶第八章 超凡記憶術:不斷重復第九章 影子的秘密第十章 記憶中的邏輯順序第十一章 喬達諾布魯諾:《印記》的秘密第十二章 誰才擁有最聰明的記憶術第十三章 最后的記憶術第十四章 玄秘的記憶模式第十五章 羅伯特弗洛德的劇場記憶系統(tǒng)第十六章 記憶劇場與環(huán)球劇場第十七章 科學的記憶術前言譯者序 翻譯弗朗西絲葉芝的巨作《記憶之術》是有幸之事,一則因為葉芝在西方學術界,特別是世界歷史界的地位;二則因為《記憶之術》是20世紀重要的思想著作之一,在文學、藝術和認知心理學中都有很大影響。 葉芝是位經(jīng)歷和研究都非同尋常的學者。她小時候因為父親工作原因家庭需要常常遷移,因而小學和中學階段只上過很短時間的正規(guī)學校,基本上是在家受的教育。先是兩個譯者序 翻譯弗朗西絲葉芝的巨作《記憶之術》是有幸之事,一則因為葉芝在西方學術界,特別是世界歷史界的地位;二則因為《記憶之術》是20世紀重要的思想著作之一,在文學、藝術和認知心理學中都有很大影響。葉芝是位經(jīng)歷和研究都非同尋常的學者。她小時候因為父親工作原因家庭需要常常遷移,因而小學和中學階段只上過很短時間的正規(guī)學校,基本上是在家受的教育。先是兩個姐姐教會了她識字,然后媽媽自己教她。爸爸極愛讀書,所以家里總有很多書。葉芝自己的日記也曾提到,哥哥寫詩,一個姐姐寫小說,一個姐姐畫畫,家中文化氛圍應該是很濃厚的。葉芝特別喜歡讀書,尤其喜愛莎士比亞的劇,浪漫派和前拉斐爾派的詩歌,少年時便決定要寫作。因為她所受的教育不是那種正規(guī)學校里的循規(guī)蹈矩的傳統(tǒng)教育,葉芝未能如愿進牛津大學學歷史,但她被倫敦大學學院錄取主修法文,并以一等榮譽文學學士畢業(yè)。隨后她在倫敦大學獲得法文碩士,并自學了意大利等語言。后來她在倫敦大學的瓦堡學院授課和研究多年,最著名的研究是《喬爾丹諾布魯諾與赫爾墨斯神秘傳統(tǒng)》及其續(xù)作《記憶之術》。葉芝大學學的是法文,但她研究和講學的興趣都在歷史,她對歷史的研究喜歡跨學科另辟蹊徑,具有國際性的視野,敢于挑戰(zhàn)前規(guī),對史料做出嶄新的闡釋。她始終認為文化史是全面的歷史,是思想、科學和藝術的歷史,其中包括形象與象征。這在20世紀50、60、70年代皆為創(chuàng)新之舉。由于對藝術史和文藝復興學術研究的貢獻,她后來被授大不列顛帝國官佐勛章(OBE)和大不列顛帝國爵級司令勛章(DBE),獲女爵士稱號(Dame)。翻譯葉芝的巨作《記憶之術》也是有趣之事。《記憶之術》從記憶藝術的發(fā)明講起,古希臘著名詩人西莫尼德斯因為記得宴席上各位客人就座的位置而能辨認現(xiàn)已面目全非的尸體,以此為起點,作者娓娓道來藝造記憶的古典來源,說明了藝造記憶的場所與形象兩個成分。場所指的是在腦子里根據(jù)一個熟悉的建筑想像構造一個記憶的場所,可以是一個殿堂、也可以是一個房間,一個寶庫、一條街,一片田野或甚至一個小城市。這一想像的場所里有各種可以放置東西的地方。形象指的是在腦子里用一個形象代表一個概念或一件事物或一個論點。例如武器代表戰(zhàn)爭、錨代表海事。要記住事情的時候,就在腦子里將這些形象一一放在記憶場所里,一個位置只放一個形象。這樣當演講或需要回憶起這些內(nèi)容的時候,只要想像自己走進這座記憶場所,想看到了入口處放的武器,你便記得首先應談論有關戰(zhàn)爭的事情,然后走進門,看到左手第一個窗臺上放著錨,就記得第二應討論海事或海上戰(zhàn)爭事宜,如此等等。記住事物就象去場所存物,記起事物就象去場所取物。古時沒有印刷書寫,這種記憶藝術訓練使得有些人具有驚人的記憶力,例如,“巨魯士記得他軍隊中全體士兵的名字;路修斯西庇阿知道所有羅馬人的名字;西尼阿斯能復述全部元老院議員的名字;本都王國國王米特拉塔悌懂得他治下的22個民族的語言;希臘的查爾瑪?shù)滤鼓苡涀∫粋圖書館所有書卷的內(nèi)容”!場所有規(guī)則,須順序排列固定,形象也有規(guī)則,須鮮明生動,影響情感,以便印象深刻。葉芝認為這便是西方記憶藝術的起點,源自《獻給赫倫尼》。到了中世紀,記憶本身被加上了虔誠的色彩,成為審慎的一部分,記憶形象不僅須鮮明生動,而且增加了道德的色彩,有了美、丑的要求。例如,“妒忌”的形象是一個鐵青著臉、頭發(fā)如蛇的女人,“偶像崇拜”便是個瞎了眼、爛了耳的妓女的樣子。這種在腦子里熱情構造的內(nèi)在心靈場所、形象和場景催化了想像力的發(fā)展,激發(fā)了意像的形成,外化后促使了繪畫藝術和詩歌藝術的發(fā)展。如此等等,《記憶之術》一書沿著記憶之術發(fā)展演變的道路,追尋它沿路所受宗教、哲學和神秘主義的來龍去脈,以及它對繪畫、詩歌、建筑、莎士比亞環(huán)球劇場的構造、甚至培根的方法論的影響。一路上林林總總,琳瑯滿目,有趣之極。翻譯葉芝的巨作《記憶之術》更是不易之事。葉芝知識淵博,治學嚴謹,在哲學、宗教、藝術、文學等諸領域天馬行空,另外,引著引文涉及拉丁、意大利、法文、德文、西班牙、希臘等語言。此外,翻譯《記憶之術》的過程與翻譯任何書籍文章一樣,是選擇決策的過程,除了基本層面的正、誤選擇以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選擇。本書譯文選擇盡量流暢易懂。無論如何,翻譯過程雖有辛苦,卻其樂無窮,希望讀者也覺有益有趣。 錢彥 了了于悉尼第一章 神秘的古典記憶術 在古希臘塞薩利,一位名叫斯科帕斯(Scopas)的貴族舉行的宴會上,著名詩人西蒙尼戴斯(SimonidesofCreos)吟誦了一首抒情詩贊美主人,詩中同時也贊美了卡斯托和波盧克斯雙子神(CastorandPollux)。斯科帕斯生性卑鄙又吝嗇,他對詩人表示只會付原定頌詩酬金的一半,另一半酬金,詩人應該向雙子神討要,因為頌詩有一半是獻給雙子神的。不多久,門外傳信說有兩位年輕人要見西蒙尼戴斯。西蒙尼戴斯立即起身離席來到門口,卻看不見訪客。就在他離席之際,宴席大廳的屋頂突然倒塌,主人斯科帕斯和其他賓客都被壓死在廢墟下。尸體血肉模糊,根本無法辨認,幸虧西蒙尼戴斯記得宴席上每個人的座次,因此幫助親屬們認領了他們親人的尸體。那兩位未曾謀面的來訪者便是卡斯托和波盧克斯二神,他們在大廳倒塌前將西蒙尼戴斯召喚出去,救了他一命,以此作為他吟頌贊詩的豐厚酬金。這一經(jīng)歷啟示了詩人關于記憶術的原理,據(jù)說西蒙尼戴斯就是這樣發(fā)明了記憶術。由于自己記得各位客人在席間的座次,從而能辨認出面目全非的尸體,由此他領悟到,排列有序是記憶牢固的關鍵。他推斷,想要訓練這種記憶能力的人必須好好選擇自己想要記住的事物,并把它們構思成圖像,然后將那些圖像儲存在各自的場所里,這樣那些場所位置的順序就會維系事物的順序,通過事物的圖像標示出事物本身。這些場所和圖像就好比書寫蠟板和寫在蠟板上的字2。古羅馬的西塞羅(MarcusTulliusCicero)在其《論演說家》(Deoratore)一書中論述雄辯的五個部分之一記憶時,講述了西蒙尼戴斯發(fā)明記憶術的生動故事,并且簡單介紹了羅馬演說家使用場所和形象的記憶方法。有關古典記憶術的描述,除西塞羅的版本以外,流傳下來的還有另外兩個版本,一個在作者佚名的《獻給赫倫尼》卷四中(AdC.HerenniumlibriIV),另一個在馬庫斯法比尤斯昆體良(MarcusFabiusQuintilianus)的《雄辯術原理》(InstitutioOratoria)中。這兩種描述都是在論雄辯的論說中出現(xiàn)的,而記憶也都是作為雄辯問題的一部分進行討論的。TheArtofMemory記憶之術|第一章|古典記憶術的三個拉丁文來源研究古典記憶術歷史的人必須記住的第一個基本事實是,記憶術屬于修辭學的一種技巧。演說家可以靠它來提高記憶力,使自己能夠根據(jù)毫無記憶差錯地發(fā)表長篇演說。記憶術就這樣作為演說藝術的一部分在歐洲經(jīng)典傳統(tǒng)文化中流傳了下來。直到晚近時代,那些曾經(jīng)指導一切人類活動的古代先賢們?yōu)楦纳朴洃浂贫擞柧氂洃浀囊?guī)則與戒律,才被人們逐漸遺忘。記憶術的通則并不難以理解。首先,要在腦海中烙印上一系列的場所或位置。最常用的記憶場所系統(tǒng)是建筑類系統(tǒng),但這并不是唯一的記憶場所系統(tǒng)。最能清楚明白地描繪這一過程的是昆體良3。他說,為了在記憶中形成一系列的場所,記憶的大樓應該盡量寬敞,前院、起居室、臥室、客廳、以及裝點這些房間的雕像和其他裝飾品,這一切應盡量錯綜有變化。昆體良還舉例說,可以使用錨或兵器作為幫助記憶演說的形象,然后想象將這些形象放置在腦海中已經(jīng)記住的大樓內(nèi)的各個地點。如此安排以后,一旦需要激活記憶,只需一一訪問這些場所,從這些場所中取回放置在其中的東西即可。我們可以想象古代演說家如何在記憶的大廈里移動,當他發(fā)表演說時,就從記憶的場所里一一取出他曾存放在那兒的形象。這種方法能夠確保他按照正確的順序、記憶每一個論點,因為在建筑系統(tǒng)內(nèi)、場所的順序是固定的。昆體良舉錨和兵器為例,形象地表明他設想的演說中將有一處論及軍艦(錨),而另一處則將論及軍事活動(兵器)。毫無疑問,對任何一個愿意認真努力掌握這些記憶技巧的人來說,這套方法很管用。我從未親自嘗試過,但是我聽說有位教授喜歡在聚會上用記憶術娛樂學生。他先讓所有學生各報出一件物品的名稱,由一名學生將這些名稱按照順序逐一記錄下來。幾個小時之后,教授能夠按照正確的順序、絲毫不差地說出每一件物品的名稱,令在場的學生驚訝不已。他的記憶訣竅就是在學生報出物品名稱的同時,想象著將物品放在窗臺上、書桌上、紙簍里等各個地方。然后,正如昆體良建議的,他重訪那些場所,從中取回每一件物品。這位教授從未聽說過古典記憶術,而是自己發(fā)明了這樣的技巧。如果他進一步擴展其運用,將一個個論點與借助場所記住的物品相聯(lián),他就可以像古典演說家發(fā)表演說那樣,根據(jù)自己的記憶進行授課,那將會令學生更加佩服。應該認識到,古典藝術是以切實可行的記憶術原理為基礎,這一點很重要;但是只給這種藝術貼上“助記術”的標簽,便不再深究其本質(zhì),則可能導致誤解。古典資料所描繪的,似乎是一種依賴極端于強烈視覺印象的內(nèi)心技巧。西塞羅強調(diào)說,西蒙尼戴斯之所以能夠發(fā)明記憶術,不僅基于他發(fā)現(xiàn)了順序?qū)τ谟洃浀闹匾,還在于他發(fā)現(xiàn)了視覺是所有感官中最敏銳的。他說:西蒙尼戴斯極敏銳地覺察到,可能其他人也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大腦中形成最完整圖像的事物是那些由感官傳達給我們的大腦、并在我們的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但是所有感官中最敏銳的是視覺,因此借由耳朵或是反映獲得的感知,如果再經(jīng)過眼睛傳達給我們的大腦,便最容易保留4!爸浶g”這個詞很難傳達出西塞羅的藝造記憶的真實模樣。藝造記憶應該是好比西塞羅在古羅馬的建筑中移動,看見各個地點,看見其儲存的形象,以犀利的內(nèi)在視覺,立即將他演講所需的思想和語言帶到嘴邊。因此,我更愿意使用“記憶的藝術”這個詞來表示這一過程。我們現(xiàn)代人如果記憶力糟糕,可能會像那位教授一樣,不時使用一些個人的記憶訣竅,這些記憶訣竅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并非至關重要的。但在古代,沒有印刷術,也沒有紙張,無法用它們來記筆記,也無法打印講稿,訓練記憶力就變得不可或缺。古代的記憶力是通過呈現(xiàn)古代世界及其建筑的藝術訓練出來的,依靠強烈的視覺記憶官能,這種技藝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從尋覓。用“助記術”一詞來描繪古典的記憶術,雖然不能說是個錯誤,但似乎將這一非常神秘的學問過于簡單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