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改變歷史的角度,選取古代社會在歷史轉折關頭對中國哲學、思想、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十一位典型代表人物,將他們還原于當時復雜紛紜的歷史舞臺,置放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與廣闊的歷史空間,以西來的啟蒙思想為參照,用現代人的全新意識,進行多側面、全方位的觀照與比較、透視與研究、描述與反思。從一系列看似不經意的歷史偶然中尋出不可逆轉的必然規(guī)律,把握歷史脈搏與發(fā)展線索,勾勒出一幅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斑斕圖景。 作者簡介: 曾紀鑫,國家一級作家,《廈門文藝》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廈門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發(fā)表各類體裁作品數百篇,出版專著二十多部,多次獲國家、省市級獎勵,進入全國熱書排行榜。其作品被報刊、圖書廣為選載、連載,部分作品入選面向21世紀課程《大學語文》教材,被全國媒體廣泛關注、評論。享有實力派作家、學者型作家之稱。代表作有《千秋家國夢》《歷史的刀鋒》《千古大變局》等。 目錄: 楔子:被“上帝”選中的“代言人”周文王:傳統(tǒng)文化的“上帝之手” 周文王的事業(yè)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興周滅商,二為創(chuàng)作《周易》。而這兩個部分又是那樣的密不可分,它們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貫串于他生命的始終。呂不韋:玩弄“上帝骰子”的千古奇商 呂不韋的一生,大起大落,機關算盡,保持了商人的本色。但是,我們仍然能夠在他人生的任何階段見到人性的可貴。秦始皇:奠定專制皇權的鐵血之王 秦始皇嬴政以他五十歲的個體生命,支撐起一個存在只有十五年的短命王朝,卻改變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古代歷史。劉邦:流氓皇帝的歷史烙印 劉邦的懷柔與流氓手段不僅成為后世帝王的典范,也使得中華民族的陽剛之氣、高貴之風、磊落胸懷大大地打了一個折扣。董仲舒:萬馬齊喑的始作俑者 董仲舒努力使得思想歸于一統(tǒng),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政治干預學術的惡習,戰(zhàn)國時期那種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此后再也沒有出現過,成為文人志士們只可緬懷的“絕響”。曹操:面對歷史的雙重改變 曹操以“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無畏氣概,任人斥責唾罵地充當奸邪惡毒的化身,潛在而曲折地繼續(xù)改變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土壤。拓跋宏:民族融合的自覺先行代表 拓跋宏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嚴厲推行的全盤漢化政策,正是一種順應歷史潮流與發(fā)展趨勢的偉大改革。他那認同先進文化的豪舉成為了后來人的典范。唐太宗:走向皇權人治的盛世之巔 唐太宗開創(chuàng)了皇權盛世與傳統(tǒng)人治的巔峰,既為中國人留下了遙遠的理想社會夢境,同時也該讓后人認識到,該換種“活法”了。趙匡胤:不勝重負的黃袍加身 趙匡胤黃袍加身是中華傳統(tǒng)謀略的一次杰出典范,陰柔,是其內在本質。這一特性影響開來,有宋一代差不多被陰柔與謀略浸泡得面目全非。朱元璋:狹隘變態(tài)的農民皇帝 朱元璋將全國視為一個擴大的農村,用管理農業(yè)的手段治理國家,將整個中國農業(yè)化,攥住了已然前進的歷史車輪,使得中國社會更加凝固不變、停滯不前。吳三桂:舉足輕重的歷史砝碼前言被“上帝”選中的“代言人” 人類并非從天而降,憑空而生,而是從遠古一步步地發(fā)展進化而來?梢院敛豢鋸埖卣f,歷史上每一個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轉折,無論多么久遠,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淺、或濃或淡、或隱或顯地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刻下了一定的烙印。歷史就像一條肉眼看不見的綿綿長河,不管我們承認與否,總之是從呱呱墜地的那一時刻起,便“身不由己”地跌入其中、陷入其中、融入其中了。 歷史“活”在我們置身的現實之中,現實便是歷史的濃縮與延伸。歷史積淀的成果是文化,文化賦予人類語言、習俗、信仰、工具等方面的行為方式與生活內容。也就是說,我們從歷史脫胎而來,自第一聲長啼開始,就有一雙看不見的“上帝之手”在某種程度上規(guī)范了我們的人生。因此,那已然消逝的每一歷史階段,都包蘊著相當密集而豐富的信息與內涵,這些信息與內涵對于我們今天的價值與意義,無論怎么形容都不過分。魯迅先生就曾經說過:“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 盡管已經發(fā)生的一切無可更移,盡管歷史的影響相當深遠,但并不等于我們只能戴著沉重的鐐銬在歷史的陰影與宿命下蹣跚起舞,而是可以充分發(fā)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與內被“上帝”選中的“代言人” 歷史,雖然是一些曾經發(fā)生過的往事,早已隨風而逝,煙消云散,但對今天生活著的每一鮮活的個體生命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影響。 人類并非從天而降,憑空而生,而是從遠古一步步地發(fā)展進化而來?梢院敛豢鋸埖卣f,歷史上每一個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轉折,無論多么久遠,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淺、或濃或淡、或隱或顯地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刻下了一定的烙印。歷史就像一條肉眼看不見的綿綿長河,不管我們承認與否,總之是從呱呱墜地的那一時刻起,便“身不由己”地跌入其中、陷入其中、融入其中了。 歷史“活”在我們置身的現實之中,現實便是歷史的濃縮與延伸。歷史積淀的成果是文化,文化賦予人類語言、習俗、信仰、工具等方面的行為方式與生活內容。也就是說,我們從歷史脫胎而來,自第一聲長啼開始,就有一雙看不見的“上帝之手”在某種程度上規(guī)范了我們的人生。因此,那已然消逝的每一歷史階段,都包蘊著相當密集而豐富的信息與內涵,這些信息與內涵對于我們今天的價值與意義,無論怎么形容都不過分。魯迅先生就曾經說過:“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 盡管已經發(fā)生的一切無可更移,盡管歷史的影響相當深遠,但并不等于我們只能戴著沉重的鐐銬在歷史的陰影與宿命下蹣跚起舞,而是可以充分發(fā)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與內在潛力,以史為鑒,創(chuàng)造超越往昔的新的歷史。于是,正確地認識歷史,對今天生活著的我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人們談論歷史時,常免不了提出多種假設:要是沒有某某人物出現,要是沒有某某事件發(fā)生,要是歷史朝另一個方向稍微一拐,那么,我們今天的現實會是一番怎樣的光景呢? 其實,這種種假設,便是歷史的偶然性。歷史偶然往往通過某些代言人予以體現,這些代言人便是人類的強者,歷史的弄潮兒——偉人、英雄與豪杰。 透過紛繁駁雜的偶然表面,在歷史的內里,又分明貫穿著一條清晰可現的脈絡,一種頗富意味的規(guī)律——這便是歷史的必然! 偶然與必然相互結合,歷史才顯出它的汪洋恣肆與斑斕多彩。 基于以上認識,我開始了《歷史的刀鋒:11個人的中國史》一書的構思與創(chuàng)作。 對卷帙浩繁的中國古代史史料經過一番爬梳剔抉,我從“改變歷史”這一角度,選取了十一位對中國哲學、思想、文化、政治、經濟、軍事、制度等方面產生過舉足輕重的作用與巨大影響的典型人物:周文王、呂不韋、秦始皇、劉邦、董仲舒、曹操、拓跋宏、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吳三桂。在我眼里,他們都是一些被“上帝”選中的“代言人”,那大音稀聲、大象無形的上帝正是通過他們撥動了歷史的轉盤,不僅決定了民族的命運,改變著歷史的昨天與今天,還將繼續(xù)影響中國的前途與未來。 我將選取的十一位歷史人物還原于當時復雜紛紜的歷史舞臺,置放在整個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與廣闊的歷史空間,以當代全新意識,對他們的時代背景、生長環(huán)境、獨特經歷、復雜心態(tài)、人格力量、智慧經驗、功過是非、歷史影響等進行觀照比較、透視研究。 這是一件看似簡單實則相當艱巨的工作,不僅需要翻閱、研讀、掌握大量的歷史資料,還得擁有哲學、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法律等多學科多領域的豐富知識才行;除了縱向描述外,還得進行橫向的中西比較;而最關鍵的是,這些代言人大多都是中國歷史上如雷貫耳的頂尖級人物,他們的行止于今天的人們來說,好些都耳熟能詳,我非但不能重復前人的話語,更得有超越他人的獨特描述與深刻感悟才是。 我選取十一位古代歷史人物,并不是單純地為了敘述這些顯赫的歷史個體,而是以他們?yōu)檩d體,對中國歷史進行方方面面的描寫與反思。 我以周文王及其推演的《周易》為本,探討中國文化之源,正是一冊薄薄的《周易》,改變了古代文化發(fā)展軌跡,影響了我們今天的文化基質;以秦始皇為線索,側重于他對中國皇權專制政體的奠定與作用;以劉邦的勝利說開,狀寫其流氓行徑及懷柔政策上升為民族的主流話語后對國民性的改造;從董仲舒的“獨尊儒術”入手,論述文化專制如何與政治專制合謀,對民族激情、活力、智慧、創(chuàng)造的殘酷扼殺;以孝文帝拓跋宏的主動接受中原先進文化為契機,論述民族之間的交流融合及中華民族那令人肅然生畏的內在同化力與凝聚力,即使世界上最富特色、最難同化的吉普賽人與猶太人,也能使他們如落入沙漠的雨滴般與漢族農耕文化融為一體;通過唐太宗“貞觀之治”這一皇權人治盛世之巔的描述,探討中國的土壤能否自發(fā)誕生現代意義上的法治,外來的法治之苗能否移植成活長成參天大樹;從宋太祖趙匡胤由黃袍加身登上皇位的不勝重負展開筆觸,追尋北宋軍事何以一誤再誤,并導致中原從此積貧積弱,成為少數民族逐鹿的廣闊戰(zhàn)場;以農民皇帝朱元璋的狹隘變態(tài)為由,寫他如何用管理農業(yè)的方法治理國家,遏制商品經濟之苗,將整個中國農業(yè)化,使得古代社會更加凝固不變、停滯不前,與同時期的西方形成鮮明對比…… 偶然在歷史進程中固然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但由環(huán)境、氣候、種族、時代所決定的歷史必然性像一條紅線,總是那么突出地貫穿于古今歷史之中,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地呈螺旋狀態(tài)勢向前行進。中華文明在一個相當封閉的環(huán)境中自我發(fā)展,形成獨具一格的亞細亞文明系統(tǒng),與以古希臘為源的西方文明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文明體系。其優(yōu)劣得失,也在古今、中西間的縱橫比較中展現在讀者面前。 在具體創(chuàng)作時,我盡可能地以西來的啟蒙思想為參照,將歷史與現實聯系在一起,打通文、史、哲之間的聯系與通道:以歷史與歷史人物為載體,用哲學的思維審視反思,以文學的方式描摹再現,熔歷史的厚重、文學的靈動、哲學的思考為一爐。 《歷史的刀鋒》不是學術論著,它是一部雅俗共賞的系列文化歷史散文集,適合于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水平稍低的讀者可以了解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獲得一定的中國古代歷史知識;文化較高的讀者則可領悟蘊涵其中的思想,對中國歷史怎樣一步步從遠古走到今天,神秘莫測的“上帝之手”如何撥動歷史的轉盤,從而決定了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命運等重大命題,獲得較為明晰的認識與啟發(fā)。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歷史的轉盤在一雙看不見的“上帝之手”的操縱下,通過一個個走馬燈似的“英雄”不斷地撥動著旋轉不已,一直轉到了今天。天翻地覆的政治事件、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早就化為股股云煙飄散、消失在歷史深處,猶如一道道流血的巨創(chuàng),再大也可被時間縫合、痊愈。巨創(chuàng)不再,但傷疤永存。這疤痕就是代代積淀、凝聚而成的傳統(tǒng)文化,它們形成一種民族潛意識、集體無意識不斷地作用于歷史、影響到今天,無聲無息卻又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地滲透于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個人信仰之中。 回望歷史是為了活得更加清醒,研究歷史是為了變被動人生為主動“出擊”,反思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造未來。如果有一天,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與客觀必然全在人類的認識與掌握之中,從而擇優(yōu)選取最佳時間、最佳人物、最佳途徑等機動、可變的偶然因素,按照人們認可的理想模式加以改變、創(chuàng)造,那時的人類社會,當是一番怎樣的光明與燦爛?是誰撥動了歷史的轉盤 ——簡評曾紀鑫《歷史的刀鋒》昌 切 是誰撥動了歷史的轉盤?至少在中國,這是一道與人較勁的難題。曾紀鑫在《歷史的刀鋒》中給出的答案是人民(歷史群體)與英雄(歷史個體)。但是作者很清楚,中國的所有正史,無一不是帝王家譜,人民的形象歷來模糊不清,叱咤風云的幾乎全是作為“英雄”的帝王將相。歷史群體可以忽略不計,歷史個體卻彪柄千秋。于是,能夠進入作者視野的,就不能不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周文王、呂不韋、董仲舒、曹操、拓跋宏、朱元璋、吳三桂這些“對中國哲學、思想、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產生過巨大深刻影響”的歷史個體。 然而,作者并沒有“拘泥”于這些歷史個體本身,而是以他們?yōu)椤拜d體”引發(fā)開來,以西來的啟蒙思想為參照,用今人的立場眼光來透視,析事于理,融理于事,對中國歷史進行方方面面的比較與研究、描述與反思。 《歷史的刀鋒》作為一部系列文化散文集,寫得文采飛揚、大氣盎然,而我更感興趣的是作品的思想力度。該書析事不滯于事,論理不離事而去,既有滄海桑田的歷史感,又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作者描寫歷史個體,一方面著眼于他們的歷史地位,如周文王之于中國文化的開創(chuàng),呂不韋之于秦王朝的建立,董仲舒之于中國思想的統(tǒng)一,拓跋宏之于民族的融合,吳三桂之于明亡清興;另一方面,作者更關注隱匿在這些“英雄”行跡背后的歷史局限與思想啟示。我注意到,作者在敘述某些歷史事件之后,多次提到中國歷史只有量變沒有質變的原始返終式的循環(huán),并由此感嘆中國歷史文化的封閉性與民主意識的匱乏。李世民、趙匡胤等“英雄”又能把歷史改造成什么樣子呢?所能做的,就其實質而言,只能是在“吾從秦”的前提下,吸取歷史教訓,以鞏固本家本姓統(tǒng)治為目的,來點制度上的調適而已。復制,循環(huán),這是中國歷史的宿命。陰陽相生,治亂相環(huán),六十年一個甲子,難道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比時間更重要的不是還有時間賴以寄生并出離(抽象)其中的現實(歷史)嗎?你可以改變歷史紀年的稱號和方式,但改變不了原始返終的既定現實(歷史)。 不論英雄(歷史個體)多英明多偉大,在強悍的歷史邏輯面前,在中國文化“上帝之手”的撥弄下,也只有“俯首稱臣”。家國同構,治國如治家,其德治的核心原則,其假天而立的社會等級秩序,千百年來,誰能改變?窮則思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如果脫離中國特定歷史條件的限制逆天而行,結果注定會碰得頭破血流。這就是理!秦皇漢武順著這個理,唐宗宋祖也得順著這個理。作者曾紀鑫探究到了這個理,并在書中反復說明這個理,僅看他在《歷史的刀鋒》中設計的文章標題如“傳統(tǒng)文化的上帝之手”、“奠定封建皇權的鐵血之王”、“走向封建人治的盛世之巔”等,我們也會多少明白這個理。秦始皇的皇權,李世民的人治,不論達到何等輝煌的境地,最大的功勞恐怕還得算在那雙無所不在的“傳統(tǒng)文化的上帝之手”上。從這個意義上講,與其說秦始皇唐太宗改變了歷史,倒不如說他們聽命于歷史律令——理,順應了歷史,或者更明確地說,是歷史律令假他們之手改變了歷史。這便是《歷史的刀鋒》一書給予我們的一個思想啟示。 作者曾紀鑫偏愛歷史的偶然性,但他更認可歷史的必然性。劉邦與趙匡胤乘亂稱雄,最終登上世俗權力的頂峰,其中包含著許許多多的歷史偶然,然而,如果不是劉邦、趙匡胤為王,也必會出現什么李邦、王匡胤來填補歷史留下的空缺,這便是歷史的必然,是理應如此、勢所必然中的理與勢!因此,誰撥動了歷史的轉盤并不重要,要緊的是誰憑什么撥動了歷史的轉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