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分為五個部分,包括中國近代史講義、中國近世史前編、中國近百年史概說、中國近世文化史補編和日俄戰(zhàn)爭。前三個部分內(nèi)容基本上一致,都是就同一內(nèi)容作者在不同時期的講義集結而成;后兩部分則是就前一部分在某些領域的進一步深化詳解。多角度闡釋了近代中國的百年歷史,意義深遠。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 中國史學四大家之一。15歲入縣學,20歲自學古史典籍。早年執(zhí)教于常州溪山小學堂、常州府中學堂,學生中有后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穆、趙元任、黃永年等人。后任教于上海光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呂思勉讀書廣博,治學嚴謹,有《經(jīng)子解題》《理學綱要》《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呂著史學與史籍》《文字學四種》《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著中國近代史》等傳世。 目錄: 第一篇中國近代史講義——001 第一章緒論|002 第二章中西交通之始|003 第三章傳教之始|005 第四章康雍乾三朝與俄國交涉|007 第五章清代之盛衰|009 第六章道光以前中外通商情形|014 第七章道光以前煙禁|019 第八章燒煙及中英戰(zhàn)事|021 第九章江寧和議|023 第十章鴉片戰(zhàn)爭之役評論|025 第十一章五口通商后廣東中英交涉|029 第十二章咸豐戊午、庚申之役|032 第十三章戊午、庚申和約大要|035 第十四章中俄咸豐戊午、庚申兩約|037第一篇中國近代史講義——001 第一章緒論|002 第二章中西交通之始|003 第三章傳教之始|005 第四章康雍乾三朝與俄國交涉|007 第五章清代之盛衰|009 第六章道光以前中外通商情形|014 第七章道光以前煙禁|019 第八章燒煙及中英戰(zhàn)事|021 第九章江寧和議|023 第十章鴉片戰(zhàn)爭之役評論|025 第十一章五口通商后廣東中英交涉|029 第十二章咸豐戊午、庚申之役|032 第十三章戊午、庚申和約大要|035 第十四章中俄咸豐戊午、庚申兩約|037 第十五章同光中俄交涉|042 目錄: 第十六章嘉道咸同光之朝局|046 第十七章各國立約交涉|048 第十八章革新之漸|059 第十九章日本立約及臺灣生番事件|063 第二十章英人《芝罘條約》|066 第二十一章法越之役|069 第二十二章英緬之役|074 第二十三章英謀西藏|078 第二十四章中日之戰(zhàn)與馬關條約|079 第二十五章港灣之租借|085 第二十六章戊戌政變及庚子義和團|087 第二十七章俄占東三省及日俄之戰(zhàn)|091 第二十八章清末外交情勢|095 第二十九章改革政體之動機|097 第三十章清之亡及民國成立|100 第三十一章民國以來之政局|104 第三十二章民國以來之外交|106 第二篇中國近世史前編——109 第一章論中國近世史的性質(zhì)|110 第二章入近世期以前中國的情形|114 第三章中西的初期交涉|125 第一節(jié)近代西人的東來及中西交通 第二節(jié)近代基督教的輸入 第三節(jié)康雍乾時的中俄關系 第四章鴉片戰(zhàn)爭和咸豐戊午、庚申之役|134 第一節(jié)鴉片戰(zhàn)爭和五口通商 第二節(jié)咸豐戊午英法交涉 第三節(jié)咸豐庚申英法交涉 第四節(jié)咸豐戊午、庚申中俄條約 第五節(jié)教禁的解除 第五章漢族的光復運動|158 第一節(jié)太平天國以前諸秘密結社的活動 第二節(jié)太平天國的興亡 第三節(jié)捻黨始末 第三篇中國近百年史概說——179 第一章總論|180 第二章中西交涉之初期|181 第三章鴉片戰(zhàn)爭前之國內(nèi)情形|185 第四章外力侵入時代中國之情形|187 第五章變動中之中國|193 第六章國民政府之北伐|201 第四篇中國近世文化史補編——203 第一章商業(yè)篇|204 第二章財產(chǎn)篇|205 第三章征榷篇|210 第四章官制篇|226 第五章選舉篇|227 第六章刑法篇|230 第七章學校篇|241 第五篇日俄戰(zhàn)爭|245 第一章東北形勢總論|246 第二章日俄開戰(zhàn)之原因|249 第三章日俄戰(zhàn)前之交涉|256 第四章日俄兩國戰(zhàn)前之形勢|266 第五章日俄戰(zhàn)事上|271 第六章日俄戰(zhàn)事下|277 第七章日俄和議|282 第八章日俄戰(zhàn)事與中國之關系|288 第九章日俄戰(zhàn)役之結果及戰(zhàn)后情勢之變遷|296 第十章結論|302《史記·六國表》曰:“傳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變相類,議卑而易行也!贝藶檠芯繗v史當略古詳今之注腳。蓋事易見而理難明,自謂能明原理 者,往往所執(zhí)仍系實事,事已過去而猶欲強而行之,則泥古之禍作矣。世之侈談皇古以及理想太高者,其不可用即由于此。然則歷史知識信莫貴于現(xiàn)世矣。 史事前后相因,又彼此皆有關系,欲強分之,正如抽刀斷流,不可得斷一事也。欲求其原因,非謂全宇宙皆其因不真,欲求其結果,亦非謂全宇宙皆其果不確也。然事之真相難窮,而人之知識有限,就凡人識力所及,原因結果,要不能無親疏之分,然則舉吾儕認為與現(xiàn)在有直接關系之事,搜集而研究之,夫固未為不可也。所謂近世史者,其義如此。然則近世史當自何時始邪? 中國歷史可劃分三大時期。羲、農(nóng)、巢、燧利物前民,文化由來,遐哉尚矣,雖書闕有間,傳說要非盡虛誣,此為自草昧入文明之世,一也。孔子刪《書》,斷自唐虞,史公作《記》,始于黃帝,惇史留詒,蓋自茲始。斯時部落林立,異族錯居,以累代之盡力經(jīng)營,而林立者始漸合并,錯居者始漸同化,至于嬴秦,遂胥宇內(nèi)而為郡縣,此自分裂入統(tǒng)一之世,二也。自秦迄今二千余年,就大體言之,疆域?qū)崯o甚變更,政治亦無甚根本變動,四方異族程度皆較我為低,雖亦有時憑恃武力,薦居上國,至于聲明文物,終不得不舍其故有者而從我。一再傳后,其族且與我同化,泯然無跡焉。文化足以裨益者,惟一印度,亦僅及神教哲學而止耳,此為閉關獨立之世,三也。自歐人東來,而局面乃一變,其文化既與我大異,政治兵力亦迥非前此異族之比,我國受其影響,遂至凡事皆起變化,此為現(xiàn)在所處之時期,就此時期之事而講述之,此則所謂近世史者也。其中又可分為二期:一自歐人東來,至清末各國競劃勢力范圍止,此為中國受外力壓迫之時代;一自戊戌變政起,訖于現(xiàn)在,此則中國受外力壓迫而起反應之時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