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永遠的上海老馬路》介紹了10條上海著名的馬路。編者顧定海、張林鳳將老馬路的由來、歷史、著名建筑、歷史名人故事向您娓娓道來,以圖配文、以文配圖,風格抒情、色調小資。 書中還加入旅游小貼士,極具實用價值。 讀完此書,您定會有“蕩蕩”老馬路,“白相”上海灘的沖動! 目錄: 武康路 濃縮了的上海近現代史 衡山路 綠樹濃蔭下的上海情調 風情梧桐有故事的余慶路 上海最有“腔調”的馬路淮海中路 彌漫著藝術氣息的汾陽路 桃江路 充滿著返璞歸真的美感 透著古舊禪意的復興西路 被譽為申城第一情侶街的東平路 永嘉路 細數著逝水流年過日子 淡泊寧靜閱滄桑的湖南路 人文與故事衡山路8ll號“小紅樓”:聶耳、周璇歲月留痕衡山路811號的“小紅樓”,原先是法國百代唱片上海的總部。19世紀末,法國百代唱片公司登陸滬上,帶來了新鮮時尚的留聲機,這種“伶人歌唱可留聲,轉動機頭萬籟生”的機器讓當時的上海人異常興奮,很快成為滬上時髦。加之購進留聲機后,還可省去請?zhí)脮馁M用,就這樣,“時髦+經濟”的海派模式使留聲機在上海時尚家庭中迅速普及開。其后,法國百代公司在上海成立“東方百代唱片公司”。 1921年,東方百代購下徐家匯路1434號地皮(現徐匯區(qū)衡山路811號)設立唱片制造公司,建起上海第一座錄音棚(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此為國內最好的錄音棚),從此開創(chuàng)了中國唱片生產歷史。中國現代藝術史上幾乎所有音樂界的重量級人物都曾在這里留下足跡。 這幢小樓曾是百代公司的中樞神經。底樓作錄音及招待之用,二樓是編輯室。三樓是公司老板的起居和臥室。在底樓的墻上至今還掛著一個錄音須知細則的鏡框,落款是1983年,可以想見原來的錄音室一直到那時依然在使用。紅樓的東側一大塊地方,就是以前中唱大錄音棚,這個當年號稱全亞洲最大的棚,曾吸引了不少音樂名人前來。 回想當年,許多歌星都以能到小紅樓里錄制唱片為榮。1931年,聶耳在這里擔任編輯;1935年,冼星海在這里寫曲;1937年,周璇在這里錄制《上;ā贰短煅母枧贰虾1934年,金嗓子周璇榮列上海電臺評出的十大歌手。2003年,一本《周璇日記》重新讓老上海的一代歌后上了報紙的頭版。一個逝去多年的女子依然能夠奪得媒體如此的關注,除了宋家三姐妹就要算周璇了。 據老一輩的唱片界人士說,周璇也曾在小紅樓里錄過音。當時,紅樓的底樓是錄音室,樓上還有辦公室和歌手休息室。周璇還曾在紅樓二樓朝西的一間房間里休息過。以飾演《馬路天使》中歌女小紅而一舉成名的周璇在短暫的人生中一共拍攝了60多部電影,錄制了200多首歌曲,其中尤以《四季歌》《天涯歌女》《何日君再來》《花好月圓》《采紅菱》等最為著名。 1934年4月,聶耳曾擔任百代音樂部主任。這一年在上海的衡山路,他創(chuàng)作出了《大路歌》《畢業(yè)歌》《碼頭工人歌》,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曉》等著名歌曲、樂曲。更值得一提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前身《義勇軍進行曲》,也在這一年誕生。 1934年秋,田漢編寫電影《鳳凰涅》故事梗概,并創(chuàng)作了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歌詞!而P凰涅》后由夏衍改寫為電影攝制臺本,并改名為《風云兒女》,于1935年5月上映,其中經聶耳譜曲的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迅速傳唱全國。這首歌唱出了時代的聲音、人民的聲音。1949年9月27日經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82年召開的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第五次會議,《義勇軍進行曲》正式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國國歌。 衡山路534號衡山賓館:萬國儲蓄會的精典之作1932年,上海萬國儲蓄會的大股東、法國商人法諾決定做大上海的房地產投資,于是決定由萬國儲蓄會名下的中國建業(yè)地產公司投資建造一個現代化的豪華公寓大樓,以滿足當時在上海日漸龐大的外國商人和華人大亨階層置業(yè)需求。中國建業(yè)地產在當時已是上海的主要房地產開發(fā)商之一。很快,建業(yè)地產聯(lián)手當時上海地產業(yè)四家“王牌”——潘榮記、胡順記、利源記以及陳永興,一起承建畢卡第公寓,也就是今日衡山賓館的前身。 “萬國儲蓄會”的歷史最初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當時有一個叫盤滕的法國人跑到上海來淘金,因為自己沒有太多本錢,于是就想到一個投機做生意的辦法:先在法租界開辦了一個小額儲蓄所,并用每月開獎的方式來吸引愛貪小便宜的儲戶。後來盤滕又與一家在上海經營白蘭地和香水的洋行合作,并正式于1912年設立”萬國儲蓄會”。 “萬國儲蓄會“名義上是一個儲蓄機構,實際上則是一家債券公司。 按當年儲蓄會章程規(guī)定,儲蓄會實行會員制,只要參加儲蓄就成為自然會員,會員每年交付12元會費,中途不得中斷,不能提前提取儲蓄金,滿20年后,儲蓄會一次性償還會員所有本金,外加利息和紅利。此外,儲蓄會還規(guī)定,從每月儲蓄中提取25%作為獎金,以兩千戶作為一個開獎單位,每個開獎單位頭獎有2000元,還有二獎、三獎、四獎各一名,及末獎200名,由此吸引更多儲戶入會。 有歷史資料表明,1931年,萬國儲蓄會吸納社會儲金總額已達6500萬元之多,占當年全國所有儲蓄總額的五分之一之巨。 儲蓄會實際上發(fā)行的是“債券”,可以轉讓但不能提前支取,儲蓄會積累儲戶財富後再以高額利息放貸給他人,同時自己也拿儲戶資金建立“中國建業(yè)地產公司”,主要開拓上海法租界的房地產業(yè),興建許多高中檔里弄住宅、高級公寓以及花園洋房,其中包括畢卡第公寓、諾曼底公寓(今武康大樓)、蓋司康公寓(今淮海公寓)等。而在這些物業(yè)中,又當屬畢卡第公寓規(guī)模和設計最為宏大。 關于畢卡第公寓的命名還有一段趣聞,由于畢卡第是當時法國最富裕的一個省,開發(fā)商一開始希望在當時已在上海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旅滬法人中打出名氣,于是決定以畢卡第省的省名來命名這座全新的豪華公寓樓,以此暗示入住此樓者非富即貴。事實證明,后來畢卡第的住戶乃至新中國成立后入住衡山賓館的亦都非社會上流莫屬。 P4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