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三國前史:一個傀儡的力量


作者:姜鵬     整理日期:2014-08-19 13:23:09

這是一部關(guān)于東漢末年三國歷史的通俗讀物。
  本書主要圍繞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xié)的一生,講述了其與董卓、李傕(què)、郭汜(fàn)、曹操、曹丕等人物在三國歷史上關(guān)鍵歷史階段及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提出了“漢獻帝不僅不是一個庸懦、無能的傀儡皇帝,而且還是一個對那個時代做出了巨大貢獻,并且愿意犧牲自己換取天下太平的偉大君主”的觀點,跳出“成王敗寇”的庸俗歷史觀,使讀者充分領(lǐng)略到另一種研究歷史的框架和深厚的人文精神。
  作者簡介:
  姜鵬(1978— ),男,漢族,浙江寧海人,中共黨員,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系講師,《百家講壇》主講人。
  主要經(jīng)歷:
  2000年—2006年,在復旦大學歷史系學習,師從史學泰斗朱維錚教授;
  2006年7月,完成歷史學博士研究生學業(yè),同年11月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
  2006年至今,任教于復旦大學歷史系。
  研究領(lǐng)域:
  思想文化史、中國傳統(tǒng)史學、《資治通鑒》研究。
  2012年在《百家講壇》主講大型系列節(jié)目《漢武帝的三張面孔》,通過《史記》《漢書》《資治通鑒》三部史書對讀的方法,解析歷史人物,開《百家講壇》之先河。被公認為《百家講壇》新生代最具代表性的主講人之一,也是《百家講壇》目前為止最年輕的主講人。
  目錄:
  第一講
  被遺忘的角落
  一、獻帝仁智濟災民
  二、誰打贏了官渡之戰(zhàn)
  三、漢獻帝為何禪讓
  四、“三國”從何說起
  第二講
  誰為東漢滅亡負責
  一、青蛇與白蛇
  二、漢靈帝賣官
  三、繼位風波
  四、兩顆政治毒瘤
  第三講
  失而復得的皇位
  一、風云再起第一講
  被遺忘的角落
  一、獻帝仁智濟災民
  二、誰打贏了官渡之戰(zhàn)
  三、漢獻帝為何禪讓
  四、“三國”從何說起第二講
  誰為東漢滅亡負責
  一、青蛇與白蛇
  二、漢靈帝賣官
  三、繼位風波
  四、兩顆政治毒瘤第三講
  失而復得的皇位
  一、風云再起
  二、逃出宮墻
  三、董卓入京
  四、獻帝即位第四講
  西遷長安
  一、關(guān)東反董卓聯(lián)盟
  二、遷都長安
  三、遷都的影響
  四、漢獻帝的應對策略第五講
  后董卓時代
  一、董卓之死
  二、王允的失敗
  三、漢獻帝的看法
  四、漢獻帝的艱難成長第六講
  漫漫東歸路
  一、結(jié)束混亂的關(guān)鍵
  二、矢志東歸
  三、漢獻帝的性格
  四、一路艱辛向舊京第七講
  王者歸來
  一、建安時代的到來
  二、曹操初遇漢獻帝
  三、“代漢者當塗高”
  四、袁術(shù)出局第八講
  官渡因何而戰(zhàn)
  一、盟主袁紹
  二、對官渡之戰(zhàn)的一般看法
  三、漢獻帝與袁紹
  四、官渡之戰(zhàn)的本質(zhì)第九講
  誰打贏了官渡之戰(zhàn)
  一、袁紹貽誤戰(zhàn)機
  二、袁紹的“緊箍咒”
  三、曹操制勝的關(guān)鍵
  四、荀彧為誰忙第十講
  騎墻派的終結(jié)
  一、騎墻派的代表
  二、劉表能力觀察
  三、虛偽的中立
  四、劉表的兩大難題第十一講
  孫氏霸業(yè)解讀
  一、乃心王室
  二、跨越式發(fā)展
  三、與許昌的往來
  四、走向代漢第十二講
  孔融之死的背后
  一、焚信事件
  二、楊彪案
  三、孔融之死
  四、權(quán)勢轉(zhuǎn)移第十三講
  漢獻帝支持誰
  一、艱難的維持
  二、“皇叔”傳說
  三、劉備的真面目
  四、漢獻帝的態(tài)度第十四講
  兩個聰明人
  一、“董承案”真相
  二、塑造曹操
  三、漢獻帝的權(quán)衡
  四、曹操的自我定位第十五講
  漢獻帝的生活
  一、政治婚姻
  二、垂拱而治
  三、天性好學
  四、漢史與漢政第十六講
  危機重重
  一、世間已無曹孟德
  二、曹丕的謀劃
  三、解決危機的方案
  四、漢獻帝的考量第十七講
  不以成敗論英雄
  一、受禪臺
  二、走下圣壇的漢獻帝
  三、川蜀插曲
  四、漢獻帝的歷史貢獻后記這是一部替“小皇帝”翻案的歷史普及讀物。
  語言輕松有趣,好讀。
  6月中下旬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同步播講。
  央視會將簽售信息以做字幕廣告。第一講被遺忘的角落一、獻帝仁智濟災民咱們中國的歷史非常豐富。如果要問,哪段歷史最能引起人們的興趣,最能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三國肯定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所以歷來用各種方式說三國的,都是不乏其人,而且成果非常豐富。從歷史學的角度講,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史書《三國志》,就是總結(jié)三國歷史的。這本書,早在三國結(jié)束后不久就出現(xiàn)了。從文學角度講,我們傳統(tǒng)長篇小說中所謂的四大名著,其中有一部就是《三國演義》,那更是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了。從藝術(shù)的角度講,大家看看戲曲舞臺上,劇目最豐富、最受觀眾歡迎的,又是三國戲。這么一來,人們對于很多三國故事,都耳熟能詳了。你要是不熟悉一兩個三國人物,不知道一兩個三國故事,怎么好意思跟別人去聊天。〉蠹易屑毐P點一下,無論是講三國故事,還是演三國戲,或者是寫三國歷史的文章,最受關(guān)注的人物有哪些?天下英雄有曹操、劉備、孫氏父子,謀臣有諸葛亮,武將有關(guān)羽、張飛、趙子龍,大家最熟悉的基本上都在這兒了。那么在真實的三國歷史當中,有沒有既非常重要又非常正面,卻被我們長期遺忘的人物或事件?有一個人物,這個人孝悌、仁愛、寬慈、聰慧,而且對這段歷史的貢獻非常大,但長期以來,不僅他的貢獻被人們忽視了,而且還蒙受著非常不公正的評價。如果我們要挖掘這段歷史的正面力量,這個人是非常值得我們?nèi)ブ匦抡J識,重新評價的。那么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被人們稱為“傀儡皇帝”的漢獻帝。漢獻帝在位期間的這段歷史,和后來三國正式形成鼎立以后的歷史,緊密相連。很多重頭戲,比如曹操的很多活動,都發(fā)生在漢獻帝時代。漢獻帝雖然是當時的天下共主,但很少有人注意過他對這段歷史的貢獻,甚至很少有人重視他的存在。偶爾被提起,也就是給他“傀儡皇帝”四個字的評價。但漢獻帝真的只是一個傀儡皇帝嗎?他對這段歷史真的毫無貢獻嗎?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公元194年,這一年漢獻帝十四歲。當時什么情況呢?大家知道,東漢末年出現(xiàn)過一個大權(quán)臣,叫董卓。早幾年前,董卓為了進一步控制朝政,把東漢的首都從洛陽遷到長安。而董卓到了長安之后,又被政敵給殺了。當時正值董卓部下那些驕兵悍將們,打著為董卓復仇的旗號,清洗大臣、挾持朝廷的時候。這時候的長安,除了人禍之外,還在經(jīng)歷著更可怕的天災。這一年從四月一直到七月,整整四個月沒下一滴雨。嚴重的旱災,地上長不出東西,一斗谷子售價五萬,長安城里人吃人。十四歲的漢獻帝就在這種局面下苦撐。漢獻帝看每天都餓死這么多人,很著急,就打算把官倉里的糧食拿出來賑濟災民。派一個叫侯汶的人去執(zhí)行。結(jié)果侯汶去了之后,毫無效果,每天還是有那么多人餓死。漢獻帝知道這里面肯定有問題,說不定就是侯汶監(jiān)守自盜,上下其手,根本沒把糧食拿去賑災。這個事情如果換成你,你是漢獻帝,怎么處理?通常的處理方法,當然是把侯汶叫來問,或者派人去查。漢獻帝不,不查也不問,而是把大臣們一起叫來,召開御前會議,讓侯汶也來。話不多說,讓人拿來大米和豆子各五升,當場做試驗。就用這些豆子和米熬粥。結(jié)果得到兩大盆比較稠的粥。當著所有大臣的面,把這個試驗一做,其他的也就不必多問,不必多說了。為什么?來開會的都是聰明人,漢獻帝想用這個試驗說明什么問題?現(xiàn)在米、豆各五升,就能得到這么多粥,每天給侯汶的米、豆是多少,應該能做出多少粥,這些粥能救濟多少人,這不都一一可以推算出來嗎?但為什么每天還餓死那么多人?面對這個實驗結(jié)果,侯汶還有什么可狡辯的?漢獻帝這個做法,比派人調(diào)查更有效率,也更有說服力,還更省力氣,一句廢話都不用說。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來,漢獻帝是一個既聰明又能把百姓放在心上的好皇帝。但我覺得這個故事最精彩的,還不在這里。更精彩的在哪里呢?就是接下來怎么處罰侯汶。我們還是換位思考,如果你是漢獻帝,你打算怎么處置他?侯汶這個人,由于他賑災不利,餓死那么多人,這是禍民。之所以賑災不利,這背后必有貓膩,既貪贓又欺君。貪贓、禍民、欺君,三項大罪,你是漢獻帝,打算怎么處置?很多人可能會說,這還不簡單,拉出去砍了。的確有大臣建議漢獻帝殺侯汶,一來向百姓謝罪,二來以儆效尤。但漢獻帝真要把侯汶給砍了,那他與常人也就沒什么不同了。漢獻帝沒有砍侯汶,而是打了他五十大板,讓他吸取教訓,接下去繼續(xù)談賑災,這才是正事。由此長安城里的老百姓,都得到了賑濟。漢獻帝為什么不砍了侯汶?我想主要是兩點:第一點,當然是由漢獻帝的性格決定的,漢獻帝這個人宅心仁厚;關(guān)鍵是第二點,漢獻帝這么處理,體現(xiàn)出他的政治智慧。為什么?當時的長安,兵荒馬亂,天災不斷,老百姓都生活在極度恐懼之中,即便大臣們的性命,也是朝不保夕。這個時候漢獻帝如果再開刀殺人,必然會加重這股恐懼氣氛,讓長安城里各色人等,更加感到危懼。如果這頭救人,那頭殺人,即便是救了很多,只殺一個,救人的效果還是會大打折扣。所以漢獻帝選擇寬恕,他寬恕的是侯汶,改善的卻是整個長安的氣氛。就這樣,漢獻帝把長安城里數(shù)十萬貧窮百姓,從鬼門關(guān)口拉了回來。大家看看,一個十四歲的小孩,在驕兵悍將的挾持下,立身于虎狼叢中,在天災人禍頻頻發(fā)生的時候,居然能用這么沉穩(wěn)周到的手段來處理這樣一件事情,既有智慧,又有氣度。其他的也用不著我多分析了,就把這個故事擱在這兒,大家重新掂量掂量,漢獻帝是個什么人物。那么除了這個具體的案例之外,漢獻帝有沒有為當時的國家重新回歸穩(wěn)定、統(tǒng)一做出過貢獻呢?二、誰打贏了官渡之戰(zhàn)我來提個問題:誰打贏了官渡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大家非常熟悉了,講三國繞不開這場戰(zhàn)爭。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中以少敵多,擊敗了袁紹,奠定了北方重新統(tǒng)一的基礎(chǔ)。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那為什么還要問是誰打贏了官渡之戰(zhàn)呢?當然是曹操啊。說曹操打贏了官渡之戰(zhàn),這個回答不能說不對,但不夠全面。我的觀點是,只有漢獻帝加曹操這樣的組合,才能打贏官渡之戰(zhàn)。為什么這么說?我們可以簡單回顧一下官渡之戰(zhàn)的過程。公元200年的春天,袁紹率領(lǐng)大軍,主動向曹操發(fā)起攻擊。曹操駐軍官渡,與之對抗。對比一下雙方實力,袁紹的軍隊超過十萬人,曹操能投入戰(zhàn)爭的兵力才兩萬人左右,相差懸殊。由于人少,曹操這邊疲于應付,守得非常艱難。打到后來人困馬乏,糧草短缺。而袁紹那頭,不僅兵多將廣,而且糧食供應源源不斷。所以不少原先屬于曹操這頭的人,都叛逃到袁紹那兒去了。就這樣,從這年的開春一直對抗到深秋,大半年過去了。面對這種劣勢,時間拖得越長,曹操的心理越是承受不起,慢慢走向極限,甚至喪心意沮,想打退堂鼓,萌生了退兵的念頭,想通過向袁紹認輸服軟來結(jié)束這場艱難的戰(zhàn)爭。不過曹操還是拿不定主意,就寫信給一個人,征求意見。誰呢?著名智囊荀彧。荀彧回信說,千萬不能撤,你一撤,袁紹的大軍從后面一撲,那就真的玩完了。為了堅定曹操的信心,荀彧在信里講了很多,但最關(guān)鍵的還是這么幾句話,使曹操挺住了:“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三國志?荀彧傳》)這段話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前半段是在分析雙方形勢和心理。荀彧對曹操說,你以十分之一的兵力,擋了他十萬大軍半年,使得他寸步難進。這時候你著急,你想想,他難道不是更著急嗎?袁紹那頭的人也會有情緒啊,他們會想,為什么在力量對比上占了這么大的優(yōu)勢,打了半年卻寸步難進呢?荀彧的分析很有道理。其實曹操以這樣的弱勢,把仗打成這樣,已經(jīng)非常成功了。真正失敗的是袁紹。人家用萬把人守你十萬人,你一點便宜占不到,證明你指揮官無能啊。這樣對比下來,戰(zhàn)爭對于曹操來說,固然到了艱難關(guān)頭,情緒上難免焦躁不安。但說不定袁紹那頭,更焦急,更惶恐。仗打到這個份上,就是拼心理,誰心理素質(zhì)過硬,誰能挺到最后,誰就獲勝。所以荀彧勸曹操,一定要堅持。這是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荀彧告訴曹操勝利的希望在哪里:“情見勢竭,必將有變!蹦阌X得你在絕境中,其實對方也已經(jīng)處于絕境了。但雙方不會無休止僵持下去,這種情況下,形勢必然會有變化。對方兵多將廣是優(yōu)勢,但人多嘴雜也更容易出問題。你就等著吧,等著對方陣營出問題。一旦能抓住對方一道裂縫,那就是奇謀制勝的機會。曹操看了荀彧的回信,打消了撤兵的念頭。果然不出荀彧所料,過了不久袁紹內(nèi)部就出問題了。袁紹一位謀士許攸,和袁紹鬧翻,連夜投奔曹操,把袁軍最機密的情報都出賣給曹操。曹操一把火殺光了袁紹囤積在烏巢的糧草,袁紹大軍軍心徹底瓦解,曹操找到了扳回戰(zhàn)局的契機。表面上看,幫助曹操贏得勝利的是許攸,是他在關(guān)鍵時刻給曹操提供了關(guān)鍵情報。其實打贏官渡之戰(zhàn)真正的關(guān)鍵,是荀彧那封信。荀彧首先堅定了曹操的信心,然后又指明了勝利希望所在,告訴曹操對方陣營必然出現(xiàn)裂縫,這就是勝利的契機。當然荀彧不可能預料到許攸來投奔這樣的細節(jié),但許攸事件的本質(zhì),就是對方陣營出現(xiàn)分化。荀彧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即便沒有許攸,袁紹內(nèi)部也會出現(xiàn)其他問題。從中可見荀彧對官渡之戰(zhàn)的貢獻之大。但我們還是沒有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這里又關(guān)漢獻帝什么事?為什么要說,只有漢獻帝加曹操的組合才能打贏官渡之戰(zhàn)?關(guān)鍵時刻出謀劃策、把穩(wěn)航舵的是荀彧,跟漢獻帝什么關(guān)系?這就要講到,荀彧為什么要幫曹操。荀彧這個人,我們看看他的經(jīng)歷。不錯,他的確跟曹操有老交情。但官渡之戰(zhàn)的時候,荀彧的身份是“漢侍中,守尚書令”,說明荀彧不僅時常陪伴在漢獻帝身邊,還要幫助漢獻帝總理一切政務。這個身份表明,荀彧和曹操是合作關(guān)系,荀彧和漢獻帝才是主從關(guān)系。荀彧幫助曹操打官渡之戰(zhàn),幫助曹操消滅其他軍閥,真正的目的是想幫助漢獻帝重整漢室江山,借曹操這顆棋子消滅割據(jù)勢力。所以有史學家評論說,荀彧“心在漢室”。也就是說,雖然很多事情漢獻帝沒有親自出面,因為他是皇帝,不可能事事自己出頭。但無論是官渡之戰(zhàn),還是后來北方的重新統(tǒng)一,都不是曹操一個人的功勞,漢獻帝的力量都在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正面作用。荀彧就是漢獻帝力量的體現(xiàn)。在這個意義上,有些學者提出來,只有漢獻帝加曹操這樣的組合,才能贏得官渡之戰(zhàn),也只有這樣的組合,才能重新統(tǒng)一北方。這個觀點應該說是非常深刻的。因為曹魏最終取代了東漢,成為政治上的勝利者,所以曹操和漢獻帝的關(guān)系,被人們用一句“挾天子以令諸侯”給簡化了。從這句話來看,似乎漢獻帝就是個傀儡皇帝,因此他為那段歷史所做的貢獻,也就被抹煞了。三、漢獻帝為何禪讓可能還是有人會說,漢獻帝畢竟是最終的失敗者,把皇位讓給曹丕之后,黯然退出歷史舞臺。我要說,關(guān)于漢獻帝和曹丕之間的禪讓,也有值得重新探討的地方。曹操一輩子不敢稱帝,他的兒子曹丕卻從漢獻帝手里接過皇位,稱帝了。按常理來說,應該是曹丕春風得意、不可阻擋的時候,才會發(fā)生這一幕,漢獻帝不得不把皇位讓給他。我們通常也是這么來理解漢獻帝和曹丕的這次交接的。但仔細閱讀史料會發(fā)現(xiàn),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得那么簡單。漢獻帝把皇位讓給曹丕的時候,不是曹丕最得意的時候,恰恰是曹丕最困難的時候。何以見得呢?公元220年,這一年農(nóng)歷正月,曹操在洛陽去世。十月,漢獻帝把皇位禪讓給曹丕。大家注意一下,這九個月里面發(fā)生過哪些事情。曹操剛咽氣,軍隊就發(fā)生嘩變。史書上說:“于是軍中騷動,……而青州軍擅擊鼓,相引去!保ā段郝浴罚┱f是軍隊里的青州兵,在沒有上級指示下,擅自擂起戰(zhàn)鼓,相互呼喚著就離開洛陽了。這里有幾個問題大家注意一下,軍隊在沒有上級指示的情況下,發(fā)生這種事情,性質(zhì)是非常嚴重的。大家再看一下,發(fā)生嘩變的是哪支部隊?青州軍。青州軍是什么?是曹操當年賴以起家的基本力量。連這支部隊都嘩變了。所以曹操死后的這一事件,可以說是曹氏集團自形成以來,遭遇到的空前危機。情況危急到什么程度?危急到甚至有人給曹丕出主意,要把幾個重要地區(qū)的城防指揮官,全部換成曹家的親戚和老鄉(xiāng)。面對這個狀況,曹丕可以說是碰到大麻煩了。青州兵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軍事集團,光天化日之下?lián)艄亩,不僅是向曹丕挑釁,甚至可以把它看作叛逆。那這個集團就不可能輕易地再和曹丕糅合在一起。也就是說這個問題一時半會曹丕是解決不了的。事實證明,后來曹丕花了好幾年時間,費了好大勁,才把青州兵問題解決。而在青州兵嘩變之后的幾個月時間里面,也就是曹丕身處窘境的這幾個月時間里面,漢獻帝沒有登高一呼,落井下石,給曹丕制造更多的麻煩,相反卻是把政權(quán)非常平穩(wěn)地過渡給曹丕了。這里面的事情,絕不是我們想象得那么簡單。漢獻帝為什么這么做?這個問題我們留著以后再仔細討論。在這里我先講兩點:第一點,漢魏禪代沒我們想得那么簡單,我們可以借這個機會重新認識漢獻帝,重新認識這次政權(quán)過渡。第二點尤為重要,我們一定要跳出“成王敗寇”的歷史觀。只看表面的成功與失敗,追捧成功者,忽視失敗者。如果我們只認“成王敗寇”這條理的話,那將會錯過很多精彩的歷史解讀。四、“三國”從何說起我不知道,通過前面幾個事例,是否已經(jīng)改變大家對漢獻帝原有的印象,漢獻帝是否值得我們重新去認識;進一步說,通過漢獻帝,我們是否能重新來認識三國這段歷史;更進一步說,通過重新認識漢獻帝和三國史,是否能樹立一種新的歷史觀念。日常生活中,為什么這么多人喜歡談三國?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第一個層次,可能就兩個字:熱鬧。今天這個打那個,明天那個又去打另一撥。再上一個層次,這里不僅成天打來打去,而且斗智斗勇的質(zhì)量很高,一人一策能夠奠定大局,千軍萬馬可能灰飛煙滅;眼看要塵埃落定,忽然又翻云覆雨。看起來驚心動魄,有故事,有內(nèi)容。正因為三國里的權(quán)謀故事是非常精彩的,所以很多人看三國,往往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方面。而且不同行業(yè)的人,會從不同角度去看三國中的權(quán)謀,從中汲取智慧。學管理的重視三國,看看人家是怎么建設、帶領(lǐng)團隊的,有什么成功的經(jīng)驗、失敗的教訓。搞人力資源的,也得好好看看三國,多方競爭,什么最珍貴?人才最珍貴。怎么鑒別人才,怎么挖競爭對手的墻腳,三國里有不少經(jīng)典案例。研究兵法、智謀的重視三國,那就更不用說了,里面的權(quán)謀詭詐沒一天消停過,用兵制勝之道,也是美不勝收。那么三國除了打殺,除了權(quán)謀,就沒別的了嗎?有些觀眾可能會想到義薄云天的關(guān)公關(guān)云長,所以三國里不僅僅是權(quán)謀,也有道義。但我要提醒大家,義薄云天關(guān)云長,這是文學形象,是藝術(shù)形象,跟我們要講的歷史不是一回事。在真實的歷史中,漢獻帝這個人,我說他是集孝悌、仁愛、寬慈、聰慧于一身,這一點毫不夸張。只因為他最終是政治斗爭中的失敗者,最終把自己的皇位拱手讓給了他人,所以他有再多的優(yōu)點,再多的貢獻,也很難受到人們的尊重和重視。所以很少有從漢獻帝的角度來理解三國這段歷史的,也很少有人講三國,是從漢獻帝講起的。一般大家比較熟悉的三國,是怎么個講法呢?我們翻《三國志》,這是今天我們能看到的,敘述三國歷史最權(quán)威的著作。它從哪兒開始講?翻開《三國志》第一卷,叫《武帝紀》。武帝是誰?曹操。曹操生前雖然沒有稱帝,但他兒子曹丕建立魏朝以后,追尊曹操為魏武帝。因為魏朝的基業(yè)實際上是由曹操奠定的。也就是說,《三國志》談三國,是從曹操說起的。我們再看文學上談三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三國演義》!度龂萘x》開始的地方,和《三國志》完全不一樣。《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杰三結(jié)義”。從劉、關(guān)、張?zhí)覉@三結(jié)義說起。比較一下《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一個開篇是談曹操的創(chuàng)業(yè)史,一個開篇是談劉備的奮斗史。也就是說這兩部書,一部最有影響的三國史書,一部最有影響的三國小說,在三分天下的曹、劉、孫三家中,各挑了一家作為它們說三國的起點。《三國志》把曹操放在第一卷,表明三國志的作者認為,天下三分的時候,曹氏政權(quán)才是正統(tǒng)。而《三國演義》以劉備開篇,則證明它的作者認為,劉備才是正統(tǒng)。在三國歷史中,同情劉備,認為劉備才是正統(tǒng)的觀點,并不是《三國演義》最先提出來的,也不是小說家、說書先生們想出來的。早在北宋的時候,承認劉備是三國正統(tǒng)的觀念,已經(jīng)是很多學者的共識。因為他們覺得劉備是漢朝宗室,他繼承漢朝的統(tǒng)治是名正言順的。而曹操父子呢,是篡奪漢室江山的亂臣賊子。所以他們同情劉備、支持劉備。所以《三國演義》奉劉備為正統(tǒng),不是一種單純的文學觀念,它深深地受到北宋以來的這種史學觀念的影響。我們來看,說三國最有代表性的兩部書,一部史書,一部小說,它們對于當時的三支力量,有各自的支持對象,這就使得它們同樣是說三國,卻是從不同的地方開始的。但無論是奉曹氏為正統(tǒng),還是奉劉備為正統(tǒng),都存在同一個問題,什么問題?在曹、劉兩姓起家的時候,漢獻帝還在位,他還是天下共主。談這段歷史,無論從曹操講起,還是從劉備講起,都沒有正視漢獻帝的存在。當然,站在《三國志》或《三國演義》的立場來看,它們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它的目的都是想告訴讀者,后來的三國鼎立局面是怎么形成,怎么發(fā)展的,所以從這三個國家中挑一個源頭說起,這是以三國歷史或三國故事為本的立場。而漢獻帝,他是東漢的最后一個皇帝,在人們看來,相對于后來三國這個新時代來說,漢獻帝屬于舊時代。我們要講一個新的時代是如何形成的,像漢獻帝這樣屬于舊時代的人物,當然只能做配角,甚至遭到忽視。但如果要從歷史本身的進程來看,實事求是地講,在當時,他是皇帝,在政治舞臺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础顿Y治通鑒》就很明白,《資治通鑒》中,這段歷史都是以漢獻帝的年號來記錄時間的,也就是說這段歷史歸屬于漢獻帝時期。忽視漢獻帝對這段歷史的作用,都是站在三國的立場上講話的,如果我們能拋開成見,嘗試著從漢獻帝的角度來看看這段歷史,能得出不少新結(jié)論的。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漢獻帝的世界! 





上一本:錫金志外等 下一本:許倬云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三國前史:一個傀儡的力量的作者是姜鵬,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