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多年研究茶文化、紫砂文化過程中,勤奮耕耘,創(chuàng)作頗豐。本書是從他所喜愛的紫砂陶藝作品中精選數(shù)十尊紫砂壺及其陶器,以恭敬虔誠之心品讀佳壺,讀壺理論與實踐兼具,重點關注當代壺藝作品,清新質(zhì)樸的讀壺美文,帶給讀者以審美的愉悅。靜心展卷,一壺清茗,于燈下細品,茶香壺韻,撫慰人心。這是一部具有新意的探索紫砂藝術的壺藝美學之著。 作者簡介: 胡付照安徽省懷遠縣龍亢人,工學碩士,F(xiàn)任教于江南大學商學院,兼任江南大學食品文化研究所、無錫旅游發(fā)展研究中心項目研究員。九三學社社員,中國茶葉學會會員。研究興趣涉及食品文化、旅游文化與規(guī)劃、營銷策劃及企業(yè)管理文化等。已出版食品文化著作《茶葉商品與文化》、《用心吃茶》、《紫砂茗壺文化價值研究》、《正心藝茶》和《壺里乾坤-紫砂壺藝術探賾》等五部,參編飲食文化、企業(yè)管理著作多部,發(fā)表論文40余篇,主持及參與科研項目課題30多項。多次獲得全國、省、市級學術及教學成果獎多項,多次榮獲校教研成果獎、校優(yōu)秀社會實踐指導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等榮譽。2011年被評為江南大學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2012年被評為江南大學第八屆“我最喜愛的老師”。多年來堅持在高校中弘揚中華茶文化、紫砂文化,積極從事傳統(tǒng)文化素質(zhì)教育研究實踐,在和茶、壺的日日交流中,以“日日能證得一杯茶的真味”為理想,快樂從教,靜心科研,不倦探索,做好園丁。 目錄: 陽羨問壺 紫砂藝術——宜興陶瓷藝術文化的一朵奇葩 紫砂壺藝術設計之美 紫砂壺藝術價值的當代思考 紫砂壺鑒別與欣賞思路探討 中華茶藝中紫砂壺選擇探究 紫砂壺“養(yǎng)壺說”文化價值探究 讀壺游美 德清儉素儒雅中和——邵大亨制鐘德壺 花開吉祥人天祥和——顧景舟制云肩如意壺 素面素心心靈有約——顧景舟制子冶石瓢壺 正心至圣氣宇軒昂——何道洪制圣珠提梁壺 梅花清韻獨報先春——朱可心制報春壺 江南聽雨詩意人生——呂堯臣制聽雨壺 方正有節(jié)直心高潔——顧紹培制高風亮節(jié)壺陽羨問壺 紫砂藝術——宜興陶瓷藝術文化的一朵奇葩 紫砂壺藝術設計之美 紫砂壺藝術價值的當代思考 紫砂壺鑒別與欣賞思路探討 中華茶藝中紫砂壺選擇探究 紫砂壺“養(yǎng)壺說”文化價值探究 讀壺游美 德清儉素儒雅中和——邵大亨制鐘德壺 花開吉祥人天祥和——顧景舟制云肩如意壺 素面素心心靈有約——顧景舟制子冶石瓢壺 正心至圣氣宇軒昂——何道洪制圣珠提梁壺 梅花清韻獨報先春——朱可心制報春壺 江南聽雨詩意人生——呂堯臣制聽雨壺 方正有節(jié)直心高潔——顧紹培制高風亮節(jié)壺 清閑逍遙妙趣自得——汪寅仙制天樂壺 重陽至清如見老君——何道洪制納洪智提梁壺 禪音雨潤清幽淡遠——施小馬制禪鐘壺 飲水思源文化淵源——周桂珍制大曼生提梁壺 力承千鈞曼壺傳字——曼生銘,楊彭年制柱礎壺 易演玄妙見龍在田——施小馬制八卦龍頭一捆竹壺 紅韻清雅潤澤果敢——春水堂款梨皮朱泥高瓢壺 直拙不迂素心有寄——周桂珍、馮其庸、徐秀棠合作回紋雙圈壺 龍居寶鼎莊重古雅——汪寅仙制夔龍青銅紋四足壺 方正蓄勢德永貞吉——申錫制段泥方礎壺 方正之品探新求變——顧景舟制墨綠矮八方壺 涵世大德禪悟汲直——何道洪制大涵壺 參禪靜悟禪茶一味——汪寅仙制斑竹提梁壺 觀心覺醒一燈悟佛——曹錕銘文玳瑁紫砂壺 虛心納物扁腹多容——顧景舟制大扁腹壺 道法自然觀史通今——徐漢棠制古獸窺今壺 壺之經(jīng)典大成之器——黃玉麟制樹癭壺 壺供真茶老味新趣——陳國良制供春壺 追慕懷遠藝海永昌——施小馬制樂癭提梁壺 聯(lián)袂稱絕靈秀提璧——顧景舟制提璧壺 尺八虛鈴漢鐸清音——顧景舟制漢鐸壺 聲聲不息琴韻問鼎——周桂珍制雙圈三足大彬壺 楚漢風韻繁華似錦——季益順制楚漢風韻壺 冷俊華美流光溢彩——清代清德堂爐鈞釉漢方壺 龍鼎蘊味壽享千載——范曾銘,周桂珍制三足環(huán)龍壺 君子三友清正直行——何道洪制歲寒三友壺 冰心一片高士清廉——顧景舟制平蓋蓮子壺 一壺香雪兩袖清風——蘭娟清品款香雪壺 書房雅物靜中生動——楊季初牧牛筆筒的風水之美 伴讀助思文人雅趣——汪寅仙制歲寒三友文具 光華內(nèi)斂素心田園——顧景舟制茄段壺 茶煙生處蛙鼓荷塘——蔣蓉制荷花壺 春到枝頭清逸梅香——周桂珍制梅花提梁壺 梅下問茶和合生香——何道洪制三色綠梅壺 清逸古韻坐望青山——黃玉麟制鼓腹壺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呂堯臣制天外天壺 清氣朗朗茶韻梅香——王寅春制高梅壺 九龍圣柏壬辰祥瑞——汪寅仙制九龍柏壺 剛直不阿壺道大亨——徐秀棠制大亨制壺雕塑 千年煉器火中求食——吳培林制龍窯提梁壺 惑耶不惑儒士清風——高振宇制逸公壺 園林壺天神游江南——“乾隆年制”款山水詩文描金壺 伏臥茶林獵之有道——葛軍制金錢豹壺 云松作伴壺虎生威——季益順制雄風壺183 目錄: 陰陽化育菱花和合——范偉群制合菱壺 閑趣麻將玩亦有度——丁洪順制休閑一族壺 圣桃甜美福壽昌隆——汪寅仙制紅泥圣桃提梁壺 不圖捷徑一心耕耘——吳鳴制青灰櫻桃壺 童年味道濃烈天香——高建芳制金鈴子壺 秋果盛報福益子孫——顧道榮制松鼠葡萄樁壺 天然五色復歸于樸——陳國良制陽羨溪頭組壺 以鼓為記道友蘭言——顧景舟制座有蘭言仿鼓壺 臨風一啜宇宙一夢——張守智設計,曹婉芬制月韻壺 古韻遺風普洱茶情——清代乾隆年間無款點彩古風壺 讀壺瑣語 器物精粗之辨 曲流之曼妙 壺上的虛線 見壺如見人 紫砂壺的線條美 賞壺之標準 淘壺之趣 以心為器 大壺泡茶悟 愛物惜物鋦壺 呼喚紫砂藝術家 參考文獻 后記涵世大德禪悟汲直——何道洪制大涵壺身正直,耳偏大,于直正硬朗中略帶厚潤,是愛壺者與此壺目光相遇之剎那間的感受。內(nèi)心有個聲音告訴我:汝心已見大和尚,何須他處尋佛?此乃大涵壺也!此壺正、直、圓、潤、厚、樸、文、智、涵,吾用九個字來感悟此壺之美,亦不能言盡矣!此壺造型脫胎于曼生壺式之“汲直”,原意應是直爽無曲,從井中汲水之意。朱石梅摹《茗壺二十品》為承名世鉤。每圖題記,為陳曼生、郭頻伽等人所署。其中有“汲直:苦而旨,直其體,公孫丞相甘如醴”。我們不妨從曼生汲直壺的銘文上來審視原型之創(chuàng)意:苦而旨,指茗茶,旨為唯美之意;直其體,指壺式,因其身筒為一圓柱體,直來直去,不事雕琢,挺然直立;公孫丞相,這里應是指漢武帝時的丞相公孫弘。當時有一“戇直”大臣汲黯,他看不慣丞相公孫弘的虛偽做作,直諫漢武帝提防,武帝卻不以為然,公孫弘因而更加得意。銘文中“汲”字意雙關,銘文則分作兩段,“苦而旨,直其體”寫的是汲黯,后段寫公孫弘,以見薰蕕不同器,君子不因小人而改節(jié)。綜合視之,作者以苦為樂視苦為甘,面對人生路途上的挫折困境依然以直行道,不改本色!而此大涵壺,雖造型極相似于曼生之汲直,但細品讀其內(nèi)涵及銘文,能感悟到隔世器雖不同,但追求壺藝之道同一也!此壺身筒銘文:愛惜精神,留他日擔當宇宙;蹉跎歲月,盡此生污穢乾坤。這句話見于清代山陰金《格言連璧?學問類》,其意是:要珍惜自己的精神,留待將來擔待大業(yè);讓時間白白地溜走,這樣的一生,是玷污大地乾坤的!皭巯Ь瘛焙稳?愛惜精神要以養(yǎng)元為本。培和氣,養(yǎng)正氣,植浩氣,藏靜氣。講操守,涵精力,增度量,行鎮(zhèn)定。愛惜精神,日勤三省,夜惕四知。輕矯為重,浮矯為實,褊矯為寬,執(zhí)矯為圓,肆矯為謹,奢矯為儉,忍矯為慈,貪矯為廉,私矯為公,放言矯為緘默,好動矯為鎮(zhèn)靜,粗率矯為細密,躁急矯為和緩,怠慢矯以精勤,剛暴矯為溫柔,淺露矯為沉潛,刻薄矯為渾厚。愛惜精神,要謹言,要慎行,要約已,要清心,要節(jié)食,要寡欲。通觀審視,此等愛惜精神與曼生之汲直所追慕壺意,誰又能有異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