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蒙曼說隋: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


作者:蒙曼     整理日期:2014-08-15 15:09:08

西方權威學者邁克爾·H·哈特認為,在中國,對世界歷史影響最大的兩個皇帝,第一是秦始皇,第二就是隋文帝。但是從他們的功績來看,中國最偉大的皇帝無疑是隋文帝楊堅。
  他第一次實現(xiàn)了中國大范圍內的多民族的統(tǒng)一;他首次實行了一直沿襲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開創(chuàng)了科舉,制定了當時最為先進的律法《開皇律》。不僅如此,他還建立了以隋朝為主導的東亞新秩序,實現(xiàn)了千古傳頌的"開皇之治"。
  然而,《隋書》認為,隋文帝楊堅"好為小術,不達大體",這是為何?毛澤東評價隋文帝的做法蘊藏大亂,這又是為何?
  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2011年最強人氣講史名家蒙曼為您解讀人性真實的隋文帝楊堅,披露他成功上位的歷史密碼。
  
  作者簡介:
  蒙曼,女,河北承德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隋唐五代政治軍事史和中國古代婦女史。2007年開始,蒙曼主講的32集系列講座《武則天》開始在百家講壇播出。2008年重登百家講壇,18集《太平公主》講述后武則天時期政局。2009年,41集《長恨歌》系列在百家講壇開始播放。2010年至今,蒙曼在百家講壇錄制《大隋風云》,該系列于2011年5月14日在百家講壇開始播出。
  
  目錄:
  自序
  第一章流星王朝
  
  第二章楊堅出世
  第三章仕途坎坷
  
  第四章權威鎮(zhèn)主
  
  第五章翁婿斗法
  
  第六章楊堅輔政
  
  第七章剪除宗室自序
  第一章流星王朝
  
  第二章楊堅出世
  第三章仕途坎坷
  
  第四章權威鎮(zhèn)主
  
  第五章翁婿斗法
  
  第六章楊堅輔政
  
  第七章剪除宗室
  第八章三方叛亂
  
  第九章平定三方
  
  第十章建立大隋
  
  第十一章萬物維新
  
  第十二章妙選人才
  
  第十三章營建新都
  第十四章降服突厥
  
  第十五章隋陳對壘
  
  富強統(tǒng)一文明的隋朝
  現(xiàn)今所謂的富強,至少包含兩個指標。第一,經濟富;第二,軍事強。這是古今通則,隋朝也不例外。
  先看經濟。說到古代的經濟狀況,人們通常考慮兩個指標。第一是人口,第二是糧食。隋朝的人口有多少呢?將近5000萬,接近西漢末年的水平。有人說,過了好幾百年,還沒達到漢朝的數(shù)字,這說明隋朝不行呀!
  要知道,從西漢后期開始,中國的人口數(shù)量可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到了西晉,更是衰落到1600萬的最低值。西晉之后五胡入華,戰(zhàn)亂不已,大量人口被迫尋求豪門庇護,成了世家大族和豪強的私有財產,國家能夠控制的人口也沒有多大起色。而隋朝僅用三十年的時間就讓國家可控人口重新達到了5000萬,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干活的人多了,隋朝又實行均田制,耕者有其田,耕者交其稅,不僅是人們的勞動熱情空前高漲,政府的稅收也就有了保障。在這樣的情況下,隋朝存糧量無與倫比。隋朝一共有六大糧倉。糧倉大到什么程度呢?舉一個例子。河南鞏縣的洛口倉,周長20余里,糧窖3000個,每個糧窖儲存糧食8000石,整個倉庫儲米2400萬石。唐太宗李世民對此有個感慨,他說“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儲存的糧食夠吃五六十年,這恐怕是中國歷史上存糧量的最高值了。
  這樣看來,把隋朝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時代,當之無愧。除了糧食儲備量大,人口規(guī)模大之外,隋朝的物資流通也很便利。這就有賴一個重點工程了,那就是大運河。這條水路一通,北方的政治中心和南方的經濟文化中心就牢牢地拴在了一起。大運河經過修修補補,一用就是一千年,有的河段甚至今天還在使用。唐朝的皮日休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一代暴君隋煬帝,在唐朝人眼里甚至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論,為什么呀?就是因為唐人深受其惠了。
  再看軍事實力。隋朝實行府兵制。府兵都是均田的農民,農忙種田,農閑練兵,有戰(zhàn)爭則隨時奔赴戰(zhàn)場。只要殺敵立功,就可以享受各項優(yōu)惠政策,分更多的田。因為生活有保障,又有良好的激勵機制,府兵作戰(zhàn)都非常英勇。再加上隋朝統(tǒng)一后國內戰(zhàn)爭結束,槍口一致對外,隋朝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很快就變了。
  本來,隋朝建立以前,整個東亞的霸主是突厥。當時,北方北齊和北周并列。這兩個政權都爭著向突厥進貢,搞得突厥非常傲慢,大言不慚地說:“我在南兩兒(指北齊、北周皇帝)常孝順,何患貧也!”
  隋朝建立以后,兩代皇帝勵精圖治,南北關系就逐漸顛倒過來了。隋朝越來越強,突厥倒分裂成東西兩部。大業(yè)三年,隋煬帝率領五十萬大軍,北巡蒙古草原,東突厥的啟民可汗率領本部和附屬民族恭恭敬敬地跪迎隋煬帝,為了表示臣服,啟民可汗甚至要求放棄本民族的服裝,改穿漢家衣冠,當大隋王朝的百姓,這真讓煬帝喜出望外。
  攝于大隋皇帝的威風,西突厥和它控制的西域胡人也都紛紛前來朝貢。北方的威脅徹底解決了,隋文帝還被尊稱為“圣人可汗”,這可是西漢以來從未有過的盛事。這就是強盛。
  最后說文明。要知道,從五胡十六國開始,中原地區(qū)就彌漫著重武輕文的風氣。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或者本身就非常輕蔑文化,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整個社會粗野兇暴,無法無天,這對于文明的成長相當不利。
  隋朝雖然也是軍人世家,但是,難得的是,文帝和煬帝父子兩代都知道,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那到底怎樣治天下呢?文治。
  統(tǒng)一戰(zhàn)爭剛剛結束,隋文帝就頒布命令,“武力之子,乃可學文!辫T劍為犁,讓將士們放下武器,學習文化去了。他還創(chuàng)立了大名鼎鼎的科舉制,通過考試選拔人才。雖然這時候科舉制還很不完善,但是,這種制度顯示出了極為強大的生命力?婆e制在中國一直實行到清朝末年,而且還極大地影響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這不是隋朝對全世界的偉大貢獻嗎?
  除了科舉制之外,隋朝在制度方面另一個重要的貢獻就是三省六部制。其精髓就是三省之間相互分權與制衡,共同對皇帝負責。這個制度使得皇帝的權力大大加強,皇帝專制下的宰相集體議政的制度也正式形成,這可是中國傳統(tǒng)行政體制的一大變革。三省六部制經過一些變革,也一直沿用到清末,用了一千多年。按照古代人的說法,也算是萬世之良法了!
  楊堅出世
  楊忠?guī)捉浥,終于擠入了關隴貴族集團,功成名就了。就在楊忠事業(yè)日漸興旺發(fā)達的時候,他的長子,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隋文帝楊堅誕生了。
  中年得子,楊忠當然大喜過望?赡苡腥藭f,中國歷代皇帝誕生,不都有一大堆靈異現(xiàn)象嗎?楊堅有沒有?當然有。
  《隋書?高祖本紀》就記載了一段:高祖以大統(tǒng)七年(541)六月癸丑夜生于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神光滿室。有尼來自河東,謂皇妣曰:“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于俗間處之!蹦釋⒏咦嫔嵊趧e館,躬自撫養(yǎng)。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這是最官方版的靈異故事了。
  這段故事雖然話不多,但是包含著楊堅早年的重要信息,我們當然得仔細分析一下。這段話其實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紫氣充庭,神光滿室。”這是不是真的呀?這種紅光紫氣的故事我們見多了,基本都不可信,帝王神話而已。當然,若是生在朝霞四射的早晨或者是彩霞滿天的傍晚,就算我們小老百姓的孩子,也沒準能伴隨著點紫氣神光,只是沒人記錄罷了。
  第二部分:“有尼來自河東,謂皇妣曰:‘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于俗間處之。’尼將高祖舍于別館,躬自撫養(yǎng)。”這是不是真的呢?主體上是。
  事實上,楊堅不僅生在寺院里,而且也確實是一個叫智仙的尼姑在寺院養(yǎng)大的,跟佛教的緣分比從和尚到皇帝的朱元璋深多了。問題是,朱元璋是窮人,不得已到寺廟討生活,楊忠好歹也是將軍,為什么要把兒子交給尼姑養(yǎng)呢?這一方面當然說明楊忠信佛,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楊忠太愛這個孩子了。
  中年得子,唯恐養(yǎng)不活,怎么辦呢?當時人普遍信佛,不如托身佛門,讓佛祖幫忙照顧吧。所以才讓尼姑放在庵里養(yǎng)大。但是,真要放在尼姑庵里,自家人不能隨時照看,楊忠哪能放心啊。怎么辦呢?他不是將軍嗎?房子多,于是就把自己房子的一部分改做寺院,就請當時鼎鼎有名的神尼智仙來住持,和《紅樓夢》里的檻外人妙玉住進賈家家廟櫳翠庵一樣。這樣一來,楊堅是進寺不離家,佛家的好處和世俗的好處都沾上了。
  再看第三部分,“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這部分是不是真的呢?半真半假。
  假的是哪部分啊?“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肯定是假的,因為這很畸形,根本不是正常人的長相;手上有字可信可不信,跟各個旅游景區(qū)那些所謂的犀牛望月、仙人指路是一個類型,看得出看不出全憑你的想象力了。
  哪部分是真的呢?“目光外射”是真的。所謂目光外射其實就是雙眼炯炯有神,這是精力充沛的表現(xiàn),也是權威人格的表現(xiàn)。前面提到過,楊忠本人就是個美男子,身材高大,美髯飄舞,很符合當時的審美品位。這樣的身材遺傳給楊堅,再加上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還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后來有很多人給楊堅看過相,都說他容貌非常,可能就是被他雄偉的外表和精光四射的眼神折服了吧。
  可能有人會想,這樣一個孩子,爸爸是將軍,難免仗勢欺人;又是中年得子,難免嬌生慣養(yǎng);又在尼姑庵里長大,難免帶點女性氣息,這應該是二世祖吧?長大不會有什么出息的。是不是呢?
  還真不是這樣,楊堅從小就老成持重。兩個表現(xiàn):
  第一,清心寡欲。楊堅成年之后曾經說:我從小在尼姑庵長大,所以就喜歡吃素,喜歡聽寺里的鐘聲,大概前生就是和尚吧。換言之,尼姑庵沒給他造成什么女性氣息,反而造就了他宗教徒一般的清靜性格。
  第二,不茍言笑。嚴肅到什么程度呢?《隋書》有一句話說得好:“雖至親昵,不敢狎也!本褪钦f這個人不管跟他關系多親近,但你絕對不能捉弄他,不敢跟他開玩笑。從小就會玩深沉,天生是當領導的料。
  楊堅出生時,他的父親楊忠已經完成了重要的身份改變,成為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之一。照常例說,楊堅應該是一個典型的官二代、二世祖的形象,但他卻少年老成,完全沒有人們想象的二世祖的任何特點。
  反心初現(xiàn)
  建德六年(577),周武帝任命楊堅為定州總管,進位柱國。定州總管是主政河北地區(qū)的封疆大吏,柱國則是最高級別的軍事統(tǒng)帥。能夠得到這樣重要的位置,楊堅也是滿懷喜悅。
  但是,就在這時候,有一些對他不利的說法開始出現(xiàn)。什么說法呢?定州城的西門很久以來一直是封閉的。北齊皇帝高洋的時候,曾經有人建議把西門打開,方便行人走路。結果,高洋不僅不允許,還說了一句奇怪的話:會有圣人來打開這扇門的,F(xiàn)在,楊堅把西門打開了,定州的老百姓馬上聯(lián)想起當年的傳說,說楊堅就是那個傳說中的圣人。
  圣人可不是隨便叫的,這在當時也是皇帝的代名詞。這個說法一傳出去,立刻有人敏感了。誰呢?當朝皇帝周武帝。這些年來,沒少有人在周武帝面前說楊堅的相貌不尋常。
  那么,這城門是不是真那么神秘呢?其實也未必。為什么高洋時期,定州城不開西門。恳驗槟菚r北齊和北周處于軍事對抗狀態(tài),高洋唯恐敵人從西邊突破,所以不開西門。但是楊堅就不一樣了,他本身就從西邊過來,而且,既然北齊和北周已經統(tǒng)一,當然要采取措施,便利東西向的交流,所以就把西門打開了。沒什么奇怪的。
  但是,周武帝可不這么想。因為除了定州城的傳說之外,早就有人說楊堅有反相了。
  早在建德四年(575),宇文憲就曾經對周武帝說:普六茹堅有非凡的相貌,我每次看見他都感覺到深深的震撼,這樣的人不會久居人下,陛下還是除掉算了!
  第二年,北周的內史王軌也對周武帝說:皇太子不是個有本事的人,普六茹堅倒是面有反相。這個外戚不尋常,陛下要為今后打算!
  要知道,齊王宇文憲是周武帝的親弟弟,而內史王軌是武帝的近臣,兩個人都深受武帝信任。這兩個人說楊堅有反相,周武帝不可能不重視。
  由于沒有真憑實據(jù),周武帝也只能是以虛對虛,找相面專家來給楊堅相面了。周武帝找的這個相面專家是誰呢?來和。
  當年宇文護執(zhí)政的時候,楊堅就請他相過面。那時候,正是來和說楊堅有帝王之表,F(xiàn)在,周武帝又來問同樣的問題了。來和只得說:隨公只是個守節(jié)的臣子,能夠鎮(zhèn)守一方而已。如果讓他當將領,倒是戰(zhàn)無不勝,但是,別的也就沒什么了。
  那可能有人要問了,來和為什么不跟周武帝說實話呀?很簡單,兩個原因。
  第一,來和在政治上傾向于楊堅,愿意幫楊堅擺脫困境。
  第二,來和也不敢說實話啊。如果來和對周武帝說楊堅有帝王相,周武帝必定要審楊堅,一審問,就會牽連出當年他給楊堅算命,預言楊堅要當皇帝的事,那來和不是要自討苦吃了嗎?所以,來和不敢說,索性一口咬定,楊堅就是當將軍、當大臣的料,不會有反心。
  來和這么一說,周武帝也就沒有深究了,而且還讓楊堅參加了兩次平定北齊的戰(zhàn)爭。楊堅也確實像來和說的那樣立了大功。正因為如此,武帝才讓他當定州總管?墒,現(xiàn)在定州出現(xiàn)了這樣的傳說,武帝心里又不踏實了。
  問題是,怎么處理楊堅呢?因為身處亂世,周武帝見過太多權臣篡權的事了,他爸爸宇文泰就是權臣,他家的江山就是從西魏篡來的;而且,他當皇帝的頭十二年,不也一直受制于權臣宇文護嗎?現(xiàn)在楊堅位高權重,再有這樣的天命傳聞,讓他不得不提高警惕。
  周武帝最后采取了折中原則,給楊堅換工作了。建德六年(577)十二月,周武帝就任命他擔任南兗州(安徽亳州)總管。雖然級別相同,但是,南兗州的重要性可不及北方的定州。
  可是,周武帝安心了,楊堅卻不安心了。本來,從小到大都有人說他相貌非常,他也不是完全沒動過心,但是,到此為止,也沒有特別謀求過造翻?墒乾F(xiàn)在不一樣了,他為北周的事業(yè)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自視甚高,而周武帝居然無緣無故地猜忌他、壓制他,楊堅一下子覺得怒不可遏。
  現(xiàn)在,他可是有兵權、有地盤的人,難道就任由周武帝欺負嗎?楊堅的野心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了。不僅楊堅覺得不甘心,還有一個人也覺得不甘心。
  誰呢?楊堅的老朋友龐晃。龐晃本來就是野心家,現(xiàn)在實力大增,他更不安分了。聽到楊堅接到新的任命后,龐晃又來給他送行了。酒過三巡,龐晃躍躍欲試地說:現(xiàn)在我們手握大兵,不如動手吧!
  朋友說到了自己的心坎上,他握著龐晃的手說:我不是不想,只是,還沒到時候!毫無疑問,楊堅是一個穩(wěn)健的政治家,他不是不想造翻,他只是在評估自己的實力。現(xiàn)在,他的實力還遠遠不足以挑戰(zhàn)周武帝,他可不想貿然出手,只能繼續(xù)養(yǎng)精蓄銳,等待時機。
  打擊王室
  北周在京外的五個王爺都被楊堅騙到了京城,這樣當然有利于集中打擊。但是,五位王爺畢竟德高望重,對付他們,決不能貿然行動。怎么辦呢?
  敲山震虎。就是利用畢王宇文賢謀反案。
  史書記載,五王是在六月四日回到的長安,回來之后他們才發(fā)現(xiàn),這長安城已經是楊堅的天下了。眼看著楊堅咄咄逼人,而北周的江山搖搖欲墜,這五個王爺當然不能甘心。他們馬上就跟京城里的畢王宇文賢聯(lián)絡了。
  沒想到,這個計劃被楊堅的堂侄楊雄發(fā)現(xiàn)了。結果,就在六月十日,楊雄就告發(fā)了畢王的謀反罪,楊堅隨即處死了畢王一家。這次雖然沒有把五王牽扯進去,但也狠狠地警告了他們一下:你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我的掌握之中,以后誰要是再圖謀不軌,畢王就是前車之鑒!這不就是敲山震虎嗎!
  但是五王畢竟德高望重,對他們太過嚴厲可能引起輿論不滿;更重要的是,當時,尉遲迥等三個將軍已經在地方發(fā)動了叛亂,口號就是匡扶周室,楊堅可不想授人以柄。
  所以,一個月之后,楊堅又主動向五王示好了。七月十六日,楊堅讓周靜帝下詔,令五王入朝的時候就不用一路小跑了,而且可以穿著鞋、配著劍進殿,這當然是很大的禮遇。
  楊堅為什么要這么做呀?一是要緩解五王對他的警惕心,另外也是做給天下人看的。地方那些叛亂分子不是說我要謀奪北周天下么,你們看看,我對北周宗室多好!所以,這也算是收買人心的一個舉措。
  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這樣優(yōu)待五王,存在著極大的風險,萬一五王趁亂造翻怎么辦?還有,萬一五王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地方上的叛亂分子勾結怎么辦?這不能不讓楊堅警惕。
  楊堅終于又利用一次所謂謀殺事件,一舉把兩個王爺給剿滅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史書記載,這事不是楊堅挑起來的,而是趙王宇文招挑起來的。趙王宇文招是五王之中年齡最大,地位最高,頭腦也最靈活的,當然,他也就最不能容忍楊堅專權,想謀殺楊堅。于是,趙王就請楊堅到自己家喝酒。楊堅害怕他下毒,又不好拒絕,只好自己帶著酒肉去了。
  去了之后,就在趙王的臥室內擺開酒席。趙王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小舅子都在左右佩刀侍立,另外,還有好多壯士埋伏在后院。而楊堅只帶了兩個隨從,一個是堂弟楊弘,另外一個是心腹元胄。兩個人坐在門邊,很明顯寡不敵眾。
  這也罷了,喝了一會兒之后,更驚險的事情發(fā)生了。當時大家不都喝得有點醉了嗎,要吃水果解解酒。這時候,趙王的兩個兒子就把果盤端過來了。而趙王則拔出佩刀,用刀尖插著果盤里的西瓜往楊堅嘴里送,而且,楊堅剛吃完一塊,另一塊馬上又到嘴邊了。佩刀左右不離開楊堅的臉,這不明擺著想要刺殺楊堅嗎?看到這么緊張的場面,元胄可坐不住了。他對楊堅說:相府還有事,請丞相趕緊回去吧!
  一聽元胄這話,趙王馬上把臉沉下來了,教訓他說:我和丞相說話,你算哪根蔥啊,敢隨便插嘴!還不快快退下!元胄也是大將軍,素來勇敢自負,怎么會聽趙王的呢!不僅不聽,還提著刀就站到了楊堅的身邊護衛(wèi)。
  趙王一看不好對付,趕緊又換上一副笑臉,賜元胄喝酒。還說:我請丞相喝酒,難道還有惡意不成,你也太多疑了吧!那元胄呢?軟硬不吃,繼續(xù)站在楊堅身邊。
  有這么一個雄赳赳的保鏢在旁,趙王自己不好下手了,怎么辦呢?他就想到后堂去叫埋伏著的衛(wèi)兵了。
  俗話說,餓虎架不住群狼,只要大家一擁而上,就算是元胄勇猛,恐怕也無能為力了吧。想到這,趙王就裝出一副喝醉了的樣子,假裝要吐,起身就要往后院走。沒想到,他還沒起利索呢,就被元胄一把按在了椅子上。
  趙王一看這招不行,就換了一招。他對元胄說,我現(xiàn)在渴得要命,你既然不讓我動,就勞駕你到廚房給我拿杯水吧?稍懈静焕硭,就是不離開楊堅。
  就這樣,雙方就僵持在那里了。正好這時候,五王中的另一個王,滕王來拜訪趙王了。王爺駕臨,身為大臣的楊堅趕緊起身,到臺階下迎接。趁這個機會,元胄趕緊湊到楊堅耳邊說:這里情況異常,請丞相趕緊離開!
  沒想到,楊堅根本不聽,接著跟趙王和滕王一起喝酒。元胄沒辦法,只好繼續(xù)站在他身邊守著。
  就在這時候,忽然臥室后頭傳來盔甲碰撞的聲音。元胄一聽急了,趕緊拉起楊堅就往外跑。趙王也趕緊往外追,可是,元胄怎么可能讓他追上呢!他身子一橫,就把臥室門給堵住了。趙王往左也擠不出去,往右也擠不出去,干著急,沒辦法。這時候,楊堅已經跑到大門口了,元胄估計沒事了,這才放開房門,跟著楊堅走了。
  第二天,楊堅就下詔說,趙王宇文招和越王宇文盛謀反,想要謀殺他,順勢把這兩個王以及他們的兒子都殺了。
  懷柔江南
  隋文帝用軍事解決了江南問題之后,又派晉王楊廣去管理江南,實行懷柔江南的政策。
  為什么選楊廣啊?也是兩個理由。
  第一,和楊素一樣,他參加過平陳戰(zhàn)爭,熟悉江南情況。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楊廣對江南有感情。前面講過,楊廣的王妃蕭氏是后梁的公主,文化素養(yǎng)極高。楊廣受她的影響,也非常好學,而且對江南文化極其推崇。他不僅學江南的詩風、文風,甚至學了一口吳儂軟語。這樣的江南通,不是執(zhí)行懷柔政策的最好人選嗎?
  楊廣到江南之后就做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拉攏儒家知識分子。舉個例子,陳朝有個博士叫潘徽,精通“三禮”。當年隋朝往陳朝派使者的時候,有一次派了一個禮學專家去了。陳朝就派潘徽去接待,結果兩個禮學專家一交談,潘徽引經據(jù)典,滔滔不絕,把隋朝派過去的禮學專家說得心服口服。這是個有水平的人啊,楊廣就把潘徽羅致在自己的幕府之中了。讓他找了一群修書,領銜修《江都集禮》,當主編。既然當主編,那下面就有執(zhí)筆人了,這些執(zhí)筆人當然都是江南著名的文人。
  就這樣,通過潘徽,通過修書,楊廣就把一批江南儒生給籠絡過來了。儒學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根基,把儒生籠絡住了,對整個社會當然會有影響。
  第二件大事,拉攏佛教高僧大德。當年梁朝的梁武帝不是四次舍身同泰寺當寺奴嗎?后來陳后主也這么干過。連皇帝尚且如此,可見人們的信仰程度。既然佛教影響力大,那就好好利用吧。
  楊廣去找著名的智大師了。此人是士族后裔,也是江南佛教界的頭號人物。當年,陳后主就非常敬重他,還曾經把他接到宮里去,行三拜之禮,請他講經說法。既然是領袖人物,楊廣當然要傾心結交。怎么結交呢?他一到揚州,就先派人去請智大師了,自稱弟子楊廣,請他到江都弘法。智大師也是個傲岸的人物,現(xiàn)在征服者發(fā)出邀請,他哪能輕易接受啊,婉言謝絕了。
  可是,他謝絕不要緊,楊廣有耐心,拿出劉備三顧茅廬的架勢,接著請,一次比一次恭敬。請了三次之后,智大師終于卻不過情面,駕臨江都了。這可給楊廣表現(xiàn)的機會了。
  怎么表現(xiàn)呢?他在揚州總管府內設千僧會,組織一千個高僧大德迎接智,場面相當隆重。而且,就在歡迎會上,正式拜智為師,受菩薩戒。既然拜師了,老師給起個法號吧。智給楊廣起了什么法號呢?不叫悟空,叫“總持菩薩”?偝质氰笪囊糇g,就是“持善不失,持惡不使起”,也就是揚善抑惡的意思。從這個法號就可以看出來,智大師對楊廣寄予了厚望。
  師父給徒弟起法號,徒弟也得給師父上尊號。上什么尊號呢?楊廣給智一個“智者大師”的尊號。從此,師徒二人親密交往,光保存下來的往來書信就有四十多封。這種態(tài)度,當然受到佛教界的好評,同時也得到全社會的認可。
  從這兩件事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了,楊廣在做什么?他其實是在修正隋文帝的文化政策。隋文帝簡單粗暴地讓北方人給南方人當老師,教人家五教,楊廣就充分尊重南方儒家知識分子,讓他們自己編書;隋文帝限制江南佛教的發(fā)展,楊廣就盡自己的力量在江南護法。通過他這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工作方式,江南的民心平服了不少。
  這是不是和隋文帝對著干?不是,這才是楊廣的聰明之處,文帝讓他來,不就是讓他懷柔江南嗎!就這樣,楊素用武,楊廣用文,經過楊素與楊廣胡蘿卜加大棒的共同攻勢,到開皇十二年(592)底,江南的叛亂終于被平定下去了。
  隋文帝死亡之謎
  關于隋文帝的死,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記載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說法,而且并沒有做出評判。但在其他史料里,對此則有比較明確的結論,就是人為謀殺。那么,隋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先看史料。說隋文帝是自然死亡,最主要的史料是《隋書?高祖本紀》。這等史料,準確率很高。說隋文帝是被謀殺的,出處是《隋書》。兩種說法的史料級別大體相當,這樣看來,僅僅從史料對比,并不能分析出孰真孰假。
  再看時間。兩種記載在時間上有沒有沖突呢?原則上也沒有。因為說隋文帝是自然死亡的兩個關鍵時間,第一個是仁壽四年(604)七月十日,隋文帝和百官訣別;第二個就是七月十三日隋文帝去世。而說隋文帝是被謀殺的史料,其實強調的就是隋文帝死亡當天的事情。兩種記載在時間上并不矛盾。
  現(xiàn)在只剩下邏輯判斷了!顿Y治通鑒》在講隋文帝死亡之前,交代了兩個背景,第一個是密信誤送事件,第二個是陳夫人被調戲事件。
  這兩個事件哪個更重要。亢翢o疑問是陳夫人被調戲事件更重要,也更具有直接意義。因為老皇帝還沒死,太子就提前準備接班事宜,從理性的角度還是可以理解的。而調戲文帝妃子的性質可就完全不同了,它不僅觸及了人倫底線,也暴露了楊廣的真面目。
  既然發(fā)現(xiàn)了楊廣的真面目,隋文帝也就產生了對廢太子楊勇的悔過之心,所以才有召回楊勇的事情。而這也就意味著楊廣這些年的努力付諸東流、死無葬身之地。楊廣當然不能束手待斃,只能先把爸爸結果了。所以說,陳夫人被調戲,這是整個事件的核心。這個事件本身有沒有問題呢?
  太有問題了。第一,楊廣的行為不合情理。老皇帝臨終,新皇帝登基之前,是政治最敏感的時期,絕對容不得半點差錯。楊廣是一個有著高度自制力的人,F(xiàn)在,在皇位更替的最敏感時期,就算楊廣內心再好色,他又怎么會忍耐不了這幾天,非要冒著巨大的風險對陳夫人下手呢!
  另外,文帝要死,而且是死在大興宮以外,身為太子的楊廣要確保朝廷不會生變,在這種情況下,給他三頭六臂恐怕都忙不過來,怎么會有時間、有心情去調戲父親的愛妃呢!這樣的事情,這樣的做法,完全不符合我們對楊廣性格的判斷和當時形勢的判斷,所以說不合情理。
  第二,陳夫人的行為不合情理。按照有關史書的記載,陳夫人是去更衣的路上,被楊廣截住的,然后楊廣強行調戲,陳夫人奮力反抗。換言之,恐怕是陳夫人長得太漂亮了,讓楊廣一看之下,不由得獸性大發(fā),似乎兩個人此前根本沒什么關系。
  而據(jù)《隋書?后妃傳》記載,陳夫人和太子楊廣早有瓜葛。事實上,楊廣能夠當上太子,陳夫人也是出了力的。陳夫人拿了楊廣的錢財,在楊堅面前說了不少好話,算是楊廣的功臣,也是政治盟友。無論哪種關系,楊廣和陳夫人都是老熟人,絕非初次見面,一見鐘情。所以,楊廣完全犯不著在陳夫人更衣的倉促之際去非禮她。
  第三,就算是楊廣當時喪心病狂,真的非禮了陳夫人,陳夫人恐怕也不會到隋文帝面前去告狀。為什么呀?當年,她甘冒政治風險支持楊廣做太子,說明她非常在意未雨綢繆,算是個政治上很成熟的女性。既然如此,她又怎么可能在那個時候得罪即將接班的太子楊廣呢?
  如此種種,可見這個故事是有問題的。那隋文帝是正常死亡了?并非如此。
  雖然陳夫人被非禮事件可能并不存在,但是,《資治通鑒》中所描述的密信事件,還有太子楊廣囚禁隋文帝都是存在的。這兩件事涉及到隋文帝的兩個心腹:柳述和元巖。
  仁壽四年(604)七月十三日,宰相楊素給太子楊廣回密信,討論隋文帝死后的安排問題,不小心誤投給隋文帝本人,引起隋文帝極大反感,肯定是怒形于色。當時,柳述和元巖都是反對太子楊廣,同情廢太子楊勇的人,一看到老皇帝對太子楊廣和宰相楊素表示不滿,他們就利用隋文帝糊涂,矯詔召廢太子楊勇入宮!如果能夠矯詔成功,讓已經廢黜多時的楊勇重新接班。
  





上一本:毛澤東評點歷代王朝 下一本:希臘史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蒙曼說隋: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的作者是蒙曼,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