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1939年,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在《益世報》《邊疆周刊》發(fā)表一篇題為《中華民族是一個》的文章,明確提出中國只存在一個“中華民族”,把中國的漢、滿、蒙、回、藏等群體都稱為“民族”,是帝國主義分化和瓦解中國的策略和陰謀,“偽滿洲國”即是一例。文章發(fā)表后引發(fā)了關于“中華民族”定義的激烈爭論。有人支持,有人反對,費孝通先生曾撰文明確表示不同意見。距離當年那場圍繞“中華民族是一個”的爭辯已經(jīng)過去70多年,今天中國固然沒有面臨帝國主義侵略和瓜分的直接威脅,但一些地區(qū)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趨勢令人擔憂。中國的“民族構建”(nation-building)究竟應當以“中華民族”為單元,還是以56個“民族”為單元,直至今日這個問題并沒有真正得到解決。本書匯集了1939年圍繞著一議題的重要論文以及對這一爭論的回顧文章,希望讀者能夠了解當年這場大討論的原貌并思考應如何理解今天中國的民族問題。
作者簡介: 馬戎,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人類學所教授。1968-1973年在內(nèi)蒙古東烏旗插隊,1973-1976年在內(nèi)蒙古農(nóng)牧學院農(nóng)機系學習,1979-1982年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研究生。1984年、1987年獲美國布朗大學社會學碩士、博士學位。1987年到北京大學任教。1990-1991年為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博士后,1997年、2000年和2006年先后為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客座研究員、美國加州大學洛杉基分校和美國杜克大學客座教授。同時受聘為國家行政學院、武漢大學、南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寧夏大學、新疆大學等十幾所大學的客座或兼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問題、教育問題、人口遷移與城市化問題、貧困問題等。出版的學術著作有《西藏的人口與社會》(1996,同心出版社)、《民族與社會發(fā)展》(2001,民族出版社)、《社會學的應用研究》(2002,華夏出版社)、《民族社會學》(2004,北大出版社)、《民族社會學導論》(2006,北大出版社)、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2008,中國藏學出版社), Population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Tibet(2011,香港大學出版社)等。
目錄: 如何認識“民族”和“中華民族” ——回顧1939年關于“中華民族是一個”的討論(代導言)【馬 戎】 “中國本部”一名亟應廢棄【顧頡剛】 中華民族是一個【顧頡剛】 讀了顧頡剛先生的“中華民族是一個”之后【張維華】 論邊疆教育【吳文藻】 《來函》【白壽彝】 中華民族與回教【孫繩武】 關于民族問題的討論【費孝通】 堅強“中華民族是一個”的信念【馬 毅】 續(xù)論“中華民族是一個”:答費孝通先生【顧頡剛】 來函兩封【魯格夫爾】 名詞的討論——關于“國家,民族,華北,華南”等【方 豪】 續(xù)論“中華民族是一個”:答費孝通先生(續(xù))【顧頡剛】 用歷史的觀點對魯格夫爾先生說幾句話【徐虛生】 再論中華民族與回教【孫繩武】 云南沒有民族問題【陳碧笙】 關于“中華民族是一個”【胡體乾】 致朱家驊、杭立武【傅斯年】 論所謂漢族【楊向奎】 國族政策與民族研究之分類與關系【楊成志】 論中華民族與民族主義——讀顧頡剛《續(xù)論中華民族是一個》以后【翦伯贊】 我為什么寫“中華民族是一個”?【顧頡剛】 如何可使中華民族團結起來?——在伊斯蘭學會的講演詞【顧頡剛】 顧頡剛先生百年祭【費孝通】 關于“中華民族是一個”學術論辯的考察【周文玖 張錦鵬】 民族意識與國家觀念:抗戰(zhàn)前后關于“中華民族是一個”的論爭【黃天華】 吳文藻與民國時期“民族問題”論戰(zhàn)【王炳根】 民族自覺與符號認同:“中華民族”觀念萌生與確立的歷史考察【黃興濤】 徘徊到糾結:顧頡剛關于“中國”與“中華民族”的歷史見解 ——讀《顧頡剛日記》隨札之一【葛兆光】 只有一個中華民族——民國時期改廢國內(nèi)各族稱謂的歷史考察【婁貴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