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總字數(shù)20萬字,是從政務運行角度研究唐代選官制度的專著。唐代官員出身與銓選的相關制度以及圍繞選官政務而運作的體制與機制問題,是唐代官僚制度研究中的重要問題。本書從官員選任制度的基本流程、主要原則切入,貫穿門閥社會向官僚制社會轉(zhuǎn)型、以及官職與差遣分離的宏觀視角,具體分析官員選任各個環(huán)節(jié)及其產(chǎn)生的政務文書的具體形態(tài),以及依托于政務文書的裁決機制,并提出唐宋間官員選任制度變化的基本線索。本書在方法論上的主要意義在于,從發(fā)展相對成熟的宋代制度入手,激活對史料空白相對疏闊的唐代制度的理解,進而對中國帝制時代官員選任制度的基本矛盾進行提煉和概括。本書是從政務運行角度研究唐代選官制度的專著。唐代官員出身與銓選的相關制度以及圍繞選官政務而運作的體制與機制問題,是唐代官僚制度研究中的重要問題。書中從官員選任制度的基本流程、主要原則切入,貫穿門閥社會向官僚制社會轉(zhuǎn)型、以及官職與差遣分離的宏觀視角,具體分析官員選任各個環(huán)節(jié)及其產(chǎn)生的政務文書的具體形態(tài),以及依托于政務文書的裁決機制,并提出唐宋間官員選任制度變化的基本線索。 作者簡介: 劉后濱,男,1966年8月出生,江西吉水人,F(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唐史學會副秘書長。曾任美國哈佛燕京學社、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訪問學者,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隋唐五代史。 目錄: 緒論走進“蘇東坡之問”/1 第一章舉選分離與銓選制的建立/8 一察舉選官權(quán)向尚書吏部的轉(zhuǎn)移/9 二察舉制重心由舉到試的轉(zhuǎn)變/13 三舉選分離與銓選制的建立/18 本章小結(jié)/26 第二章唐代文官銓選制度的調(diào)適/29 一回歸“鄉(xiāng)舉里選”與精簡“入流”人數(shù)/30 二從長名榜到循資格/36 三平判入等與科目選/42 四中書門下體制下選官政務裁決機制的轉(zhuǎn)型/47 本章小結(jié)/48 第三章官員選任的主要類別與基本流程/50 一唐宋間官員選任類別劃分的變化/50 二吏部銓選的規(guī)程/54緒論走進“蘇東坡之問”/1 第一章舉選分離與銓選制的建立/8 一察舉選官權(quán)向尚書吏部的轉(zhuǎn)移/9 二察舉制重心由舉到試的轉(zhuǎn)變/13 三舉選分離與銓選制的建立/18 本章小結(jié)/26 第二章唐代文官銓選制度的調(diào)適/29 一回歸“鄉(xiāng)舉里選”與精簡“入流”人數(shù)/30 二從長名榜到循資格/36 三平判入等與科目選/42 四中書門下體制下選官政務裁決機制的轉(zhuǎn)型/47 本章小結(jié)/48 第三章官員選任的主要類別與基本流程/50 一唐宋間官員選任類別劃分的變化/50 二吏部銓選的規(guī)程/54 三制敕授官的規(guī)程與敕授官范圍的擴大/60 附北宋制敕授官程序中的“送中書結(jié)三省銜”/65 本章小結(jié)/71 第四章辟署制與中晚唐藩鎮(zhèn)使府僚佐選任機制/73 一使府僚佐辟署程序與行用文書/75 二使府請官文書的申奏與裁決機制/78 三使府僚佐選任與唐代選官制度的轉(zhuǎn)型/88 本章小結(jié)/94 第五章告身的抄寫與給付/96 一《天圣令·雜令》唐13條令文校讀/98 二“官紙及筆為寫”告身的四種身份/100 三告身抄寫與給付程序/107 本章小結(jié)/116 第六章省符的頒給與選官政務的地方對接/118 一官員選任與地方政務的關系/118 二選官政務中的各種“省符”/120 三各種“省符”的送付途徑及對象/128 本章小結(jié)/132 第七章吏部甲庫與任官文書的存檔/134 一甲歷與甲庫/135 二甲庫的設置與管理/139 三甲庫在官員選任中的作用/143 四“安史之亂”后甲庫的整頓與選官秩序的重建/146 本章小結(jié)/150 第八章選官制度中的才學標準與考試原則/152 一唐代的出身途徑及“合入官者”的構(gòu)成/153 二才學標準與考試原則在門蔭出身途徑中的貫徹/156 三考試選官中的“器識”與“才藝”之爭/164 本章小結(jié)/167 第九章“不歷州縣不擬臺省”選官原則的實施/170 一“不歷州縣不擬臺省”選官原則的提出/172 二“不歷州縣不擬臺省”選官原則在制度上的逐步落實/177 三官員敘遷中的“臺省”概念及其變化/185 四“不歷州縣不擬臺省”原則與唐宋官僚形態(tài)的變遷/190 本章小結(jié)/192 附錄/194 參考文獻/205 后記/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