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學者研究,作者在反復搜討、廣泛調(diào)研的基礎(chǔ)上推出中文古籍中華僑史料匯編,包括有關(guān)華僑問題的文獻若干種、書籍、期刊。書與刊各以出版時間先后為序編排。其中不乏在華僑研究史上產(chǎn)生過或至今仍具有深遠影響的作品。 本書簡介: 該書為一本史料匯編,主要輯錄元、明、清三代中文古籍中所收錄的中文華僑史料。內(nèi)容集中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經(jīng)濟、教育、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情況,是歷史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簡介: 何新華:暨南大學博士,對古籍中廣東華僑史料部分進行精心選編。 目錄: 編寫說明 一、元明兩代中國古籍中的廣東華僑資料 《安南志略》 《明實錄》 《西洋番國志》 《西洋朝貢典錄》 《東西洋考》 《殊域周咨錄》 二、清代中國古籍中的廣東華僑資料 《明史》 《清實錄》 《光緒朝東華錄》 《明清史料》 《清季外交史料》 《軍機處錄副奏折》編寫說明一、元明兩代中國古籍中的廣東華僑資料《安南志略》《明實錄》《西洋番國志》《西洋朝貢典錄》《東西洋考》《殊域周咨錄》二、清代中國古籍中的廣東華僑資料《明史》《清實錄》《光緒朝東華錄》《明清史料》《清季外交史料》《軍機處錄副奏折》《滇系》《檐曝雜記》《海錄》《海國圖志》《瀛寰志略》《海國聞見錄》《粵海關(guān)志》《五山志林》《乘槎筆記》《天外歸帆草》《航海述奇》《漫游隨錄》《弢園文錄外編》《初使泰西記》《海客日譚》《英軺私記》《倫敦與巴黎日記》《隨使日記》《環(huán)游地球新錄》《歐游隨筆》《曾紀澤日記》《曾紀澤遺集》《西日記》《申報》《南行記》《南行日記》《出洋瑣記》《鄭觀應(yīng)集》《西征紀程》《張蔭桓日記》《薛福成日記》《西洋雜志》《撫滇奏疏》《黃遵憲集》《盛世危言》《出使美日秘日記》《使俄草》《回日記》《新嘉坡風土記》《檳榔嶼志略》《白蠟游記》《游歷筆記》《南洋蠡測》《英吉利說》《瀛海采問紀實》《游婆羅洲記》《緬藩新紀》《游歷聞見拾遺》《集思廣益編》《醇親王載灃日記》《考察政治日記》《出使九國日記》《中外大事匯記》《清代中國與東南亞各國關(guān)系檔案史料匯編》(菲律賓卷)《永昌府文征》《呂宋記略》《海國公余輯錄》《教學通義》(1886年)《域多利亞興學記》(1899年4月)《〈印度游記〉序》(1902年1月)《印度游記》(1902年1月)《爪哇中華教育公會發(fā)起詞》(1903年)《新大陸游記》《歐游心影錄》《中國殖民八大偉人傳》《南洋華僑殖民偉人傳》《華僑與僑務(wù)史料選編(廣東)》參考書目前言廣東作為我國沿海地區(qū)擁有悠久的海外移民史。古代廣東華僑華人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包括菲律賓群島在內(nèi)的南洋地區(qū),類型包括商人、漁民、農(nóng)民、海盜,他們大多為逃避封建王朝苛政而流落南洋。到了近代,除了逃避苛政而出國謀生之外,廣東華僑華人中還出現(xiàn)了被“豬仔”貿(mào)易販賣出國的人群,近代廣東華僑分布的地理范圍也已經(jīng)越出東南亞而遍及美洲、非洲和歐洲。 古代廣東華僑華人史料的存留并不系統(tǒng),它們大多分散保留在古人筆記以及少量的王朝正史中。鴉片戰(zhàn)爭以來,隨著國門的逐漸開放以及近代報刊等傳播媒介的發(fā)展,有關(guān)廣東華僑華人的資料開始多了起來,包括中國外交官的日記、游記、報刊,都有海外廣東華僑華人的一些記載。為便于廣大讀者大體了解廣東華僑華人在古代、近代的發(fā)展歷程,特從我國各類古籍中摘錄出部分有關(guān)廣東華僑華人史跡的內(nèi)容,整理編輯成書。 本書編寫凡例如下: 廣東作為我國沿海地區(qū)擁有悠久的海外移民史。古代廣東華僑華人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包括菲律賓群島在內(nèi)的南洋地區(qū),類型包括商人、漁民、農(nóng)民、海盜,他們大多為逃避封建王朝苛政而流落南洋。到了近代,除了逃避苛政而出國謀生之外,廣東華僑華人中還出現(xiàn)了被“豬仔”貿(mào)易販賣出國的人群,近代廣東華僑分布的地理范圍也已經(jīng)越出東南亞而遍及美洲、非洲和歐洲。 古代廣東華僑華人史料的存留并不系統(tǒng),它們大多分散保留在古人筆記以及少量的王朝正史中。鴉片戰(zhàn)爭以來,隨著國門的逐漸開放以及近代報刊等傳播媒介的發(fā)展,有關(guān)廣東華僑華人的資料開始多了起來,包括中國外交官的日記、游記、報刊,都有海外廣東華僑華人的一些記載。為便于廣大讀者大體了解廣東華僑華人在古代、近代的發(fā)展歷程,特從我國各類古籍中摘錄出部分有關(guān)廣東華僑華人史跡的內(nèi)容,整理編輯成書。 本書編寫凡例如下: 一、本書收錄的古籍范圍,出版年代主要限定在1911年以前,少量幾則綜合性質(zhì)資料延至1928年。 二、本書編輯資料,以書為綱,排序標準主要以古籍出版年代并適當參照資料所反映的時代特征加以確定。 三、本書輯錄資料時,對第一次摘錄資料的古籍出處,如果為現(xiàn)代整理版,則標明版本、年代、頁碼;第二次或以上的資料摘錄,古籍出處僅標注同上引及頁碼;引用古籍如果不是現(xiàn)代整理版,古籍出處則只標明卷數(shù)。 四、本書輯錄的資料,有錯字、訛字之處,比對后直接校改,未出校記;異體字,均使用通用字代替。 五、本書輯錄的資料中,原注文用()號標示;個別由編者所作注文,用〔〕號標示。 六、本書輯錄的資料中,有些內(nèi)容與主題毫無關(guān)聯(lián),編者對這些部分予以刪節(jié),刪節(jié)處均用省略號標出,以表明非完整引用。讀者如有引用,需核對原引文。 七、本書輯錄的古籍資料,涉及種類較多,限于編者水平、能力,不可能盡錄于此,謬誤之處,敬請讀者不吝賜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