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易中天中華史第八卷:漢武的帝國


作者:易中天     整理日期:2016-05-12 20:53:37

靠著自己的雄才大略和雷厲風行,漢武帝大刀闊斧地厲行改革,政治上加強集權,思想上獨尊儒術,經(jīng)濟上鹽鐵官營,軍事上東征西討,從而變秦制為漢制,化夷狄為華夏,成功地完成了從貴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轉型,為今后的中華帝國奠定了萬世基業(yè)。那么,在他的不世之功后面,有著怎樣的成功經(jīng)驗和慘痛教訓?又將給我們留下什么遺產(chǎn),引發(fā)哪些深思?了解漢武帝雄才偉略的一生,領略中華文明史華彩樂章,請閱讀《易中天中華史第八卷:漢武的帝國》。 中華民族到了關鍵的時刻。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歷史。審視“世界文明中的中華文明”,找到“中華文明中的共同價值”,明白“未來世界中的責任擔當”,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華的位置。這就是《易中天中華史》的任務。至于結論,也許會有,也許沒有。但即便沒有,探尋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滿樂趣的事情,諸位難道沒有興趣嗎? 
本書簡介:
  《易中天中華史第八卷:漢武的帝國》:漢帝國成立初始,百廢待興。呂后權傾朝野,外戚紛起,釀成諸呂之亂。文景二帝為國家休養(yǎng)生息,輕徭薄賦,恢復生產(chǎn)。一切都已鋪墊好,只等漢武帝登上舞臺。他銳意進取,使?jié)h朝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變得空前強大。政治上,他加強皇權,施行推恩令,削弱諸侯王;文化上,他采取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之成為后世兩千年主流思想;軍事上,他擊敗匈奴宿敵,使得漢帝國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經(jīng)濟上,他聽取桑弘羊建議,鹽鐵官營,大大充實國庫實力。在他的經(jīng)營下,漢帝國傲視東方。 學者易中天,顛覆傳統(tǒng)史學著作的寫作方法,以優(yōu)美詩意的語言、獨特創(chuàng)新的全球視角,將用五年時間寫作五部共三十六卷巨著《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中華根》(先秦),第二部《第一帝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第三部《隋唐宋元》,第四部《明清》,第五部《近現(xiàn)代》,現(xiàn)已出版前十五卷。跟隨《易中天中華史》,我們將進行一場歷史尋根之旅,體驗夏的質樸、商的絢爛、周的儒雅、漢的強悍、唐的四海為家八方來朝,品味宋的纖細、元的空靈,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開諸多歷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嗎?先秦諸子都是誰?魏晉風度長什么樣?盛唐之音你聽見過嗎?當旅程結束時,我們或將明白:什么是中華根、中華夢、中華魂。
  作者簡介:
  易中天1947年生于長沙,曾任教于武漢大學、廈門大學,F(xiàn)居江南某鎮(zhèn),潛心寫作“中華史”。在易中天看來,《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譜”,《資治通鑒》則是可供統(tǒng)治者借鑒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正因為如此,他認為汗牛充棟的各類中華史,大多沒有全球視野和現(xiàn)代史觀,因此他將在直覺、邏輯和證據(jù)的基礎上,書寫人們“不知道和想知道”的歷史。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華史》(1-15卷)。
  目錄:
  第一章帝國之初
  少年天子
  黑鍋與嫌疑
  喋血京師
  彌天大謊
  政變事出有因
  第二章獨尊儒術
  可疑的獨尊
  新儒生
  仕途即前途
  受辱,還是去死
  又見秦政
  非儒非法非主流
  第一章帝國之初少年天子黑鍋與嫌疑喋血京師彌天大謊政變事出有因 第二章獨尊儒術可疑的獨尊新儒生仕途即前途受辱,還是去死又見秦政非儒非法非主流 第三章高度集權謝幕的帝國把王侯變成羔羊要錢更要命打掉地頭蛇一國兩府 第四章官治天下職業(yè)官僚再反封建中央與地方牧民與牧官仕途廣闊條條大路通長安 第五章是非功過外戚政治大將軍衛(wèi)青匈奴問題政變與政改罪功豈在悔輪臺帝國是怎樣煉成的匈奴問題 匈奴是漢帝國的頭號外患。這是一個北方的游牧民族。對于他們的來龍去脈,我們其實知之甚少,只知道其最高首領叫單于(單讀如纏),以下為左賢王和右賢王,此外還有各種名目的王,統(tǒng)治著東至朝鮮半島,西至西域各國的遼闊疆域。匈奴的崛起是在中國楚漢戰(zhàn)爭期間。當時的單于叫冒頓(讀如莫毒),據(jù)說意思是“開始”。因此,也有史學家認為“冒頓單于”的稱號,是抄襲了秦始皇。不過冒頓單于的態(tài)度,卻一點不像抄襲者。漢惠帝時期,他居然寫信給呂后說:陛下守寡,孤王喪偶,你我都很孤獨,何不兩好合一好,互通有無?這哪里是求婚,分明是羞辱。呂后大怒,召集陳平、樊噲、季布商量對策。樊噲說:臣愿請兵十萬,橫行匈奴中。呂后問季布的意見。季布說:樊噲的腦袋可以砍下來!當年高皇帝將兵三十二萬,被匈奴困在平城。樊噲身為上將軍,其實并不能解圍,至今遭人恥笑,F(xiàn)在又來夸?,拍馬屁罷了!呂后無奈,只好咽下這口氣。這口氣一忍就是六十年。何況匈奴既無誠信意識,又無契約精神。盡管從劉邦開始,漢皇帝曾多次將公主嫁給單于,和親卻并未換來和平。游牧騎射的匈奴人只崇尚武力征服,毫不在乎對方是不是老丈人。漢武帝決定開戰(zhàn)。從此,他送往匈奴的便不再是公主、絲綢和錢糧,而是衛(wèi)青、霍去病的集團軍。集團軍的組建是漢帝國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大調整,其特點是一個大兵團包括好幾個獨立作戰(zhàn)單位,各由一名英勇善戰(zhàn)的將軍統(tǒng)領。統(tǒng)率全軍的最高司令官多由外戚擔任,比如西漢的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利,東漢的竇憲。這就比以前的單兵作戰(zhàn)有力得多,因為可以深入敵后打殲滅戰(zhàn)。匈奴主力,是所謂控弦之士三十萬。然而武帝用兵之初十年間,斬虜敵軍就達二十萬。同樣,這樣的軍團也往往配置豪華。比如元朔六年(前123)的衛(wèi)青兵團,下屬就有中將軍公孫敖、左將軍公孫賀、前將軍趙信、右將軍蘇建、后將軍李廣、強弩將軍李沮(讀如居),均為一時之選,堪稱精兵強將。長袖善舞,多財善賈。兵強馬壯,就能長驅直入。元狩四年(前119),也就是漢武帝全面推行經(jīng)濟體制改革那年,大將軍衛(wèi)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各以騎兵五萬為先鋒,步兵數(shù)十萬為后盾,大規(guī)模出征。此戰(zhàn),衛(wèi)青兵團出塞一千多里,至窴顏山(窴讀如田,今蒙古國都蘭哈拉山);霍去病兵團出塞二千多里,封狼居胥(今蒙古國肯特山),把大漢的旗幟高高插在了匈奴的腹地。從此,大漠以南再無匈奴的王庭。實際上此前匈奴已受重創(chuàng)。元狩二年(前121),新任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出塞,進五王國,過焉支山(在河西走廊),殺折蘭王,斬廬侯王,擒渾邪王子,又一口氣攻到祁連山,逼得渾邪王和休屠王向大漢投降。投降也有曲折。當時漢武帝恐怕匈奴詐降,命令霍去病前往迎接;羧ゲ淼綘I前,發(fā)現(xiàn)果然有渾邪王部下不愿投降。于是他當機立斷,馳入營中與渾邪王相見,斬殺逃亡者八千人。然后安排渾邪王先行一步,自己慢慢收編降卒進京,得眾數(shù)萬,號稱十萬。金日?,就是這時來到長安的。后來成為托孤大臣的金日?,這時卻是戰(zhàn)俘。他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休屠王與渾邪王合謀降漢,事到臨頭卻又后悔,結果被渾邪王所殺。金日?和他的母親、弟弟都被帶到長安,入宮為奴,當時他十四歲。有一天,漢武帝來看馬。馬是金日?等人養(yǎng)的,又肥又大。金日?自己則身長八尺二寸(約一米八六以上),容貌端莊,漢武帝看了滿心歡喜。問明來歷后,馬上任命他為馬監(jiān),加官侍中,跟當年對待衛(wèi)青、霍去病一樣。又一位奴仆脫穎而出,盡管他的出身是王子。更重要的是,這位王子或奴仆是匈奴人。漢武帝卻不但沒有歧視,反倒青睞有加。沒錯,他是跟匈奴打了幾十年仗,但那是為了國家安全,不是要消滅種族。漢武帝是國家主義者,不是民族主義者。匈奴最后是銷聲匿跡了,其中有一半原因是內亂。東漢建武二十二年(46),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單于王朝在曹操的時代終結,其后逐漸融入漢和其他民族。北匈奴則在東漢永元三年(91)戰(zhàn)敗后不知所終。有人認為,五世紀中葉橫行歐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便是北匈奴單于的后裔。相反,漢帝國的版圖卻在擴張。原先被匈奴統(tǒng)治的西域臣服于漢,新增的行政區(qū)則設在了今內蒙古和甘肅境內。其中,置朔方、五原二郡是衛(wèi)青的戰(zhàn)果,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是霍去病的功勞。漢與匈奴的關系,大局已定。但,這是無數(shù)生命、鮮血和金錢換來的。的確,戰(zhàn)爭的勝利讓武帝和漢人揚眉吐氣,同時也讓人痛感勞民傷財。比如元朔六年那次戰(zhàn)役,單是獎勵將士的賞金就要二十多萬斤,被俘敵軍幾萬人也要賞賜,逼得大司農(nóng)再次賣官,賣了黃金三十多萬斤。兩年后,由于渾邪王來降,軍需、賞錢、招待費耗資總共一百多億。五年后,衛(wèi)青和霍去病再伐匈奴,戰(zhàn)馬竟死了十多萬匹,賞錢則花了五十萬斤。請問,漢帝國還有多少官可賣?可惜,與匈奴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雖一度停止,武帝的開邊事業(yè)卻一往無前:征朝鮮,通西域,平東甌,定兩越,征服西南夷,一如亞歷山大的席卷歐、亞、非。漢武帝卻雄心未已。從天漢二年(前99)到征和三年(前90),他又三次派外戚貳師將軍李廣利伐匈奴。結果,第一次李陵投降,第二次無功而返,第三次更是全軍覆沒,連李廣利自己也降了。直到這時,漢武帝才算清醒過來。李廣利投降的第二年,漢武帝否定了在輪臺以東屯田的建議,下詔表示要調整對外政策,轉移工作重心,史稱“輪臺罪己”。實際上這份詔書是不能叫做“罪己詔”的,所謂“深陳既往之悔”也只是史家的說法。漢武帝對自己的路線和政策,并沒有根本性的檢討和反省,更不會徹底否定和全面推翻。相反,兩年后他指定的顧命大臣,則不但有霍光、上官桀和金日,還有桑弘羊。桑弘羊是漢武帝經(jīng)濟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漢武帝政治路線的代表人。屯兵輪臺的建議,就是他提出來的。盡管這個建議被否決,卻不等于過去的方針都被否定。只不過,漢武帝的外交政策、軍事政策和經(jīng)濟政策,都將面臨挑戰(zhàn),桑弘羊則必須充當辯護人。那么,桑弘羊又怎么樣了?





上一本:易中天中華史第九卷:兩漢兩羅馬 下一本:易中天中華史第四卷:青春志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易中天中華史第八卷:漢武的帝國的作者是易中天,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