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世界歷史文化叢書·泰國通史


作者:段立生     整理日期:2015-11-29 11:56:13

內(nèi)容豐富,脈絡清晰,是我國著名學者撰寫的**部貫穿古今、全面系統(tǒng)的泰國通史。本書比較系統(tǒng)地敘述了泰國這個文明古國自古至今的歷史,即自史前時期、前素可泰王朝時期、素可泰王朝時期、阿瑜陀耶王朝時期、吞武里王朝時期至曼谷王朝的歷史,以及自拉瑪五世以來泰國融入世界、走向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過程。本書的具有以下這些特點:一是作者通曉中文、泰文和英文,廣泛收集各語種文獻史料,尤其是充分運用珍貴的中文史料來描述古代泰國歷史,形成了本書的一個亮點;二是作者在泰國生活了10多年,走遍了整個泰國,采用實地考察泰國人文地理與史籍記載進行比較研究的方法,生動顯示了歷史的細節(jié)和真實感;三是注重考察泰國吸收和融合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等外來文化的歷史過程,論述了泰國這個佛教國家的特點。
  作者簡介:
  段立生 1944年生,云南昆明人。1962—1967年就讀北京大學東語系,主修泰國語言文學。1980—1983年就讀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主修東南亞歷史,獲碩士學位。1984—1985年應邀到泰國講學,先在清邁大學教歷史系本科生,后到藝術大學歷史系帶碩士研究生,并兼任朱拉隆功大學亞洲研究所客座研究員。1987—1992年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和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當訪問學者。1993—1994年在中山大學任副教授、教授。1994—2000年在泰國華僑崇圣大學工作,任中國研究院院長。2000—2004年任中山大學教授、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院客座教授、暨南大學華僑研究所學術委員、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客座教授。2012年任云南大學泰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主要著作有《泰國史》(合著)、《泰國史散論》、《鄭午樓傳》、《鄭午樓研究文叢》、《泰國的中式寺廟》、《東南亞宗教論集》、《東南亞宗教嬗變對各國政治的影響》、《泰國文化藝術史》。外文著作有《探索泰族的起源》(泰文)、《泰國的中式寺廟》(泰文)。
  目錄:
  前言
  一、日本法西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二、戰(zhàn)時鑾披汶·頌堪政府及“大泰民族主義”
  三、從廢除不平等條約到執(zhí)行親日的外交路線
  四、泰國人民反對日本侵略者的斗爭
  五、日本投降與戰(zhàn)后自由泰政府
  作者點評
  第十章拉瑪九世領導下的現(xiàn)代泰國
  一、拉瑪九世生平
  二、拉瑪九世時代的泰國政治與歷屆內(nèi)閣
  三、當代泰國的經(jīng)濟
  四、當代泰國的宗教
  五、當代泰國的文化與教育
  六、當代泰國與中國的關系
  作者點評前言第一章史前時期 一、班清文化 二、班菩史前文化遺址 三、泰國的銅鼓 作者點評第二章前素可泰王朝時期 一、諶離國和夫甘都盧國 二、金鄰國 三、盤盤國 四、墮羅缽底國 五、赤土國 六、狼牙修國 七、單馬令國 八、女王國 九、八百媳婦國 作者點評第三章素可泰王朝時期 一、泰族的起源 二、素可泰王朝的建立 三、素可泰舊城遺址 四、素可泰的政治體制 五、素可泰的文化藝術 六、素可泰王朝的滅亡 作者點評 <!--[if!supportLists]-->第四章<!--[endif]--> 阿瑜陀耶王朝時期 一、建都阿瑜陀耶城 二、對外擴張版圖 三、創(chuàng)建薩克迪納制 四、阿瑜陀耶王朝與中國的關系 五、阿瑜陀耶王朝時期的外籍僑民 六、與西方殖民主義的斗爭 七、阿瑜陀耶的佛教和文化藝術 八、泰緬戰(zhàn)爭和阿瑜陀耶王朝的滅亡 作者點評第五章吞武里王朝時期一、鄭信的家世與生平二、鄭信領導的驅(qū)緬復國斗爭三、吞武里王朝時期的暹羅社會四、吞武里王朝與清朝政府的關系五、吞武里王朝的滅亡作者點評第六章曼谷王朝初期一、曼谷王朝初期的泰國社會二、曼谷王朝初期的佛教和文化藝術三、曼谷王朝初期的對外政策及西方殖民者的卷土重來四、《鮑林條約》的簽訂及帶來的社會危機五、拉瑪四世和拉瑪五世的改革作者點評第七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的泰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暹羅的內(nèi)政和外交二、拉瑪七世的《文官條例》和《僧人條例》作者點評 第八章1932年政變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一、1929—1933年的世界經(jīng)濟危機對暹羅的沖擊二、1932年6月24日政變?nèi)⒈;逝傻膹捅偌捌涫∽髡唿c評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泰國
   一、日本法西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二、戰(zhàn)時鑾披汶·頌堪政府及“大泰民族主義”三、從廢除不平等條約到執(zhí)行親日的外交路線四、泰國人民反對日本侵略者的斗爭五、日本投降與戰(zhàn)后自由泰政府作者點評第十章拉瑪九世領導下的現(xiàn)代泰國一、拉瑪九世生平二、拉瑪九世時代的泰國政治與歷屆內(nèi)閣三、當代泰國的經(jīng)濟四、當代泰國的宗教五、當代泰國的文化與教育六、當代泰國與中國的關系作者點評……附錄一 泰國歷代王朝年表附錄二 泰國歷屆政府總理任職日期表附錄三 參考書目前言自從1962年考上北京大學東語系泰國語專業(yè),就決定了我這一輩子注定要和泰國結下不解之緣。經(jīng)過“文革”浩劫后的1980年,我又以36歲的高齡考上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的研究生,決定我經(jīng)歷10多年的用非所學之后,后半生又得以用泰語作為工具進行泰國歷史的學習和研究。我畢竟是幸運的。我珍惜這種遲到的幸運,心無旁鶩,把全部身心都投到我的專業(yè)上。
  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我有幸走出國門,在泰國工作了10多年,又在美國呆了七八年,始終都在搞泰國歷史的教學和科研。但我一直認為,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才是我自從1962年考上北京大學東語系泰國語專業(yè),就決定了我這一輩子注定要和泰國結下不解之緣。經(jīng)過“文革”浩劫后的1980年,我又以36歲的高齡考上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的研究生,決定我經(jīng)歷10多年的用非所學之后,后半生又得以用泰語作為工具進行泰國歷史的學習和研究。我畢竟是幸運的。我珍惜這種遲到的幸運,心無旁鶩,把全部身心都投到我的專業(yè)上。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我有幸走出國門,在泰國工作了10多年,又在美國呆了七八年,始終都在搞泰國歷史的教學和科研。但我一直認為,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才是我的最佳生存空間,我希望在那里讀書、教書和寫書。2000年回到廣州,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校領導竟然撤銷了東南亞歷史研究所,把我們并入政治與公共行政管理學院。在那里,東南亞歷史研究所的老師拿到的獎金是比過去多了,但付出的代價是昂貴的,由陳序經(jīng)、何肇發(fā)和張映秋三代所長苦心經(jīng)營的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的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從此銷聲匿跡。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甚至憤怒,然而又能有什么辦法呢?我從國外帶回來40箱圖書,20箱捐贈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20箱捐贈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唯獨沒有一本留給中山大學,因為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的資料室已被搞得七零八落,甚至以前花外匯從國外訂購的舊報紙也被拿去稱斤兩賣掉了。2004年,我退休回到家鄉(xiāng)昆明,準備頤養(yǎng)天年。沒想到云南大學泰國研究中心的瞿建文主任邀請我去幫助他們工作,結果發(fā)現(xiàn)我還有點兒余熱,還能做點兒事。我又開始寫文章,參加學術會議,被西安外國語大學和其他一些學校聘為客座教授。我利用跟泰國的老關系,讓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在云南大學設立了泰語水平考試的考點,大大方便了學泰語的中國學生。我們開通了中、泰學生相互到對方國家留學的渠道。正當我饒有興致積極工作的時候,又收到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張廣勇編輯來函,邀請我寫一本《泰國通史》,作為世界歷史文化叢書之一出版。這正好與我的想法一拍即合,大概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季羨林先生曾說過,他的主要著作是70歲以后才寫的。這話給了我很大的鼓舞,我今年正好進入古稀之年,看來今后還可以再寫點兒東西。從2013年9月開始寫《泰國通史》,到2014年7月完稿,寫作過程還算順利。這主要得力于以前的史料收集。我們知道,13世紀泰國素可泰王朝建立以前,還沒有泰文,更談不上用泰文記載的歷史。素可泰王朝是泰族擺脫高棉族統(tǒng)治后建立的第一個國家,但泰國歷史并非始于素可泰王朝。根據(jù)中文史料的記載,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在現(xiàn)今泰國的版圖內(nèi)曾出現(xiàn)一些或大或小的城邦國家,構成泰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公元1—2世紀開始,中國就與這些古國發(fā)生了直接的聯(lián)系,開始用中文記述這一地區(qū)的情況。中國史料填補了前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歷史記載空白。由于泰國本身的歷史學者和一般民眾不懂中文,因此他們對前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泰國歷史知之甚少。他們所獲得的一些零星歷史知識,完全是從西方人的英文著作中得來的。比如說,霍爾的《東南亞史》(D.G.E.Hall,AHistoryofSoutheastAsian)就提到了許多東南亞的古代國家,其中包括在現(xiàn)今泰國版圖內(nèi)先后出現(xiàn)的一些城邦國家。霍爾的資料來源,大多依靠中國古籍的記載,即來自一些西方漢學家的翻譯介紹。而這些西方漢學家雖有較深的漢學基礎,卻不能像中國學者那樣通讀浩如煙海的中文史料,也難免對古代文言文存在一些理解的誤區(qū),因此他們的翻譯介紹不可避免地留下遺憾和瑕疵。筆者作為一個中國學者,占有先天的史料優(yōu)勢。除了《二十五史》和大量的私家著述外,保存在北京故宮的《清史檔案》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珍貴史料。比如說,泰國吞武里王朝時期曾與清政府有許多公函往返,對揭示這段時期的歷史真實彌足珍貴。本書收集的許多史料是第一次公開發(fā)表。筆者通曉中文、泰文和英文,當然也是一種語言優(yōu)勢。加之我在泰國生活了10多年,基本走遍了整個泰國,具備了關于泰國的人文地理優(yōu)勢。我用實地考察對照史籍記載進行比較研究的方法,往往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被人忽略的細節(jié),還歷史以本來面目。在這本《泰國通史》的寫作過程中,筆者盡量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克服作為一名外國學者的不足,爭取寫一本頗具特色的有別于泰國學者的著作。雖然有這種雄心,但未必能達到這個目的,盼編輯和讀者不吝賜教。自從1962年考上北京大學東語系泰國語專業(yè),就決定了我這一輩子注定要和泰國結下不解之緣。經(jīng)過“文革”浩劫后的1980年,我又以36歲的高齡考上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的研究生,決定我經(jīng)歷10多年的用非所學之后,后半生又得以用泰語作為工具進行泰國歷史的學習和研究。我畢竟是幸運的。我珍惜這種遲到的幸運,心無旁鶩,把全部身心都投到我的專業(yè)上。
  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我有幸走出國門,在泰國工作了10多年,又在美國呆了七八年,始終都在搞泰國歷史的教學和科研。但我一直認為,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才是我的最佳生存空間,我希望在那里讀書、教書和寫書。2000年回到廣州,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校領導竟然撤銷了東南亞歷史研究所,把我們并入政治與公共行政管理學院。在那里,東南亞歷史研究所的老師拿到的獎金是比過去多了,但付出的代價是昂貴的,由陳序經(jīng)、何肇發(fā)和張映秋三代所長苦心經(jīng)營的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的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從此銷聲匿跡。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甚至憤怒,然而又能有什么辦法呢?我從國外帶回來40箱圖書,20箱捐贈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20箱捐贈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唯獨沒有一本留給中山大學,因為中山大學東南亞歷史研究所的資料室已被搞得七零八落,甚至以前花外匯從國外訂購的舊報紙也被拿去稱斤兩賣掉了。
  2004年,我退休回到家鄉(xiāng)昆明,準備頤養(yǎng)天年。沒想到云南大學泰國研究中心的瞿建文主任邀請我去幫助他們工作,結果發(fā)現(xiàn)我還有點兒余熱,還能做點兒事。我又開始寫文章,參加學術會議,被西安外國語大學和其他一些學校聘為客座教授。我利用跟泰國的老關系,讓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在云南大學設立了泰語水平考試的考點,大大方便了學泰語的中國學生。我們開通了中、泰學生相互到對方國家留學的渠道。正當我饒有興致積極工作的時候,又收到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張廣勇編輯來函,邀請我寫一本《泰國通史》,作為世界歷史文化叢書之一出版。這正好與我的想法一拍即合,大概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季羨林先生曾說過,他的主要著作是70歲以后才寫的。這話給了我很大的鼓舞,我今年正好進入古稀之年,看來今后還可以再寫點兒東西。
  從2013年9月開始寫《泰國通史》,到2014年7月完稿,寫作過程還算順利。這主要得力于以前的史料收集。我們知道,13世紀泰國素可泰王朝建立以前,還沒有泰文,更談不上用泰文記載的歷史。素可泰王朝是泰族擺脫高棉族統(tǒng)治后建立的第一個國家,但泰國歷史并非始于素可泰王朝。根據(jù)中文史料的記載,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在現(xiàn)今泰國的版圖內(nèi)曾出現(xiàn)一些或大或小的城邦國家,構成泰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從公元1—2世紀開始,中國就與這些古國發(fā)生了直接的聯(lián)系,開始用中文記述這一地區(qū)的情況。中國史料填補了前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歷史記載空白。由于泰國本身的歷史學者和一般民眾不懂中文,因此他們對前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泰國歷史知之甚少。他們所獲得的一些零星歷史知識,完全是從西方人的英文著作中得來的。比如說,霍爾的《東南亞史》(D.G.E.Hall,AHistoryofSoutheastAsian)就提到了許多東南亞的古代國家,其中包括在現(xiàn)今泰國版圖內(nèi)先后出現(xiàn)的一些城邦國家;魻柕馁Y料來源,大多依靠中國古籍的記載,即來自一些西方漢學家的翻譯介紹。而這些西方漢學家雖有較深的漢學基礎,卻不能像中國學者那樣通讀浩如煙海的中文史料,也難免對古代文言文存在一些理解的誤區(qū),因此他們的翻譯介紹不可避免地留下遺憾和瑕疵。筆者作為一個中國學者,占有先天的史料優(yōu)勢。
  除了《二十五史》和大量的私家著述外,保存在北京故宮的《清史檔案》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珍貴史料。比如說,泰國吞武里王朝時期曾與清政府有許多公函往返,對揭示這段時期的歷史真實彌足珍貴。本書收集的許多史料是第一次公開發(fā)表。
  筆者通曉中文、泰文和英文,當然也是一種語言優(yōu)勢。加之我在泰國生活了10多年,基本走遍了整個泰國,具備了關于泰國的人文地理優(yōu)勢。我用實地考察對照史籍記載進行比較研究的方法,往往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被人忽略的細節(jié),還歷史以本來面目。
  在這本《泰國通史》的寫作過程中,筆者盡量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克服作為一名外國學者的不足,爭取寫一本頗具特色的有別于泰國學者的著作。雖然有這種雄心,但未必能達到這個目的,盼編輯和讀者不吝賜教。……





上一本:時光里的文明史:從宇宙大爆炸到二十世紀 下一本:明朝那些新鮮事兒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世界歷史文化叢書·泰國通史的作者是段立生,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