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知識考古學


作者:福柯,謝強,馬月      整理日期:2015-11-05 11:42:30

福柯的大多數研究致力于考察具體的歷史,由此開掘出眾多富有沖擊力的思想主題。而激烈地批判現(xiàn)代理性話語;同時,?碌男形娘L格具有鮮明的文學色彩,講究修辭,飽含激情。這也是他在歐美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考古學的方法梳理人類知識的歷史,似乎是在追尋落在時間之外,今天又歸于沉寂的印跡。這實際上就是對話語進行描述,但不是描述書籍,也不是描述理論,而是研究通過時間表現(xiàn)為醫(yī)學、政治經濟學、生物學的日常而神秘的總體。《知識考古學》旨在展示歷史知識領域中某個正在本領域中完成的轉換原則和結果。書中描述的系統(tǒng)、確定的界限、建立起來的對比和對應關系不以古老的歷史哲學為依據,它們的目的是重新提出目的論和整體化的問題。
  作者簡介:
  米歇爾?,法國20世紀著名思想家,法蘭西學院思想系統(tǒng)史教授。在西方思想界擁有廣泛的影響,被認為是“20世紀法蘭西的尼采,薩特之后法國最重要的思想家”。主要著作有:《詞與物》、《話語的秩序》、《古典時期瘋狂史》、《規(guī)訓與懲罰》、《性意識史》。
  目錄: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話語的規(guī)律性
  1話語的單位
  2話語的形成
  3對象的形成
  4陳述方式的形成
  5概念的形成
  6策略的形成
  7意見與結論
  第三章陳述和檔案
  1陳述的確定
  2陳述的功能
  3陳述的描述
  4稀少性、外在性、并合性
  5歷史的先驗知識和檔案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話語的規(guī)律性
  1話語的單位
  2話語的形成
  3對象的形成
  4陳述方式的形成
  5概念的形成
  6策略的形成
  7意見與結論
  第三章陳述和檔案
  1陳述的確定
  2陳述的功能
  3陳述的描述
  4稀少性、外在性、并合性
  5歷史的先驗知識和檔案
  第四章考古學的描述
  1考古學和思想史
  2獨特性與規(guī)律性
  3矛盾
  4比較的事實
  5變化與轉換
  6科學與知識
  第五章結束語7意見與結論
  現(xiàn)在應該把前面分析中的一些零散跡象重新歸納,回答在前面分析中必然會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并且首先考慮會出現(xiàn)的異議,因為此項研究的悖論將會很快出現(xiàn)。
  開始,我就曾對這些預建的單位提出質疑,按照傳統(tǒng),人們根據這些單位來強調話語的不確定、單一和膨脹的范圍。這并不是說要對這些單位的整個價值提出疑問,或者要禁止使用它們,而是要指出需要制訂一個理論以便準確地確定它們。然而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前面的分析顯得成問題是否有必要在這些也許確實有點不確定的單位之上疊放另一個更不可見的、更加抽象的,當然肯定是更會產生異議的單位的種類呢?即便在這些單位的歷史界限和它們的結構的特殊性都相當容易發(fā)現(xiàn)的情況下(普通語法和博物學可以為證),這些話語的形成較之書籍或者作品,會提出更困難的測定問題。那么,為什么在對那些看起來最明顯的聚合表示疑
  問之時,還要進行如此令人生疑的聚合呢?希望發(fā)現(xiàn)什么樣的新領域?至今存在的隱秘或不表露的關系是什么?在歷史學家們的視線之外,還存在著什么樣的轉換?簡言之,還能給予這些新分析以怎樣的有效描述?對于所有這些問題,我試圖在以后的篇幅中予以解答。但是現(xiàn)在應該立即回答這樣一個提問,對引出下述分析來說,它是第一個問題,也是結束前面分析的最后一個問題,對于這些我曾試圖確定的話語的形成,我們是否真有權言及單位?提出的分割是否能夠把一些整體個體化?這樣發(fā)現(xiàn)的或者建立起來的單位的性質是什么呢?
  我們是以這樣一個觀察為出發(fā)點的:隨著諸如臨床醫(yī)學、或菩政抬經濟學、或者博物學的話語單位,我們接觸到了分散的成分。不過,這種分散本身包括它的空白、它的裂縫、它的混雜、它的重迭、它的不相容性、它的替換和取代的特殊性是可以描述的,如果我們能夠確定對象、陳述行為、概念、理論的選擇等借以形成的特殊規(guī)律。因此,如果說有單位存在的話,那么,它不存在于已形成成分的可見和橫向的一致性中;單位存在于能夠產生并支配成分的形成的序列之內。但是,我們以什么名義來談論單位和序列呢?怎樣證明我們已很好地使話語整體個體化?與此同時,我們卻在對象、陳述行為、概念和選擇等似乎不可減縮的多樣性的背后,十分冒昧地將一堆數量不少而且分散,又彼此各不同的成分投入進來,與此同時,我們又把這些成分分配在連接的方式尚未確定的四個不同群中。在什么意義上我們可說所有這些從話語的對象、陳述行為、概念和策略的背后揭示出來的成分確保著同作品和書籍同樣個體性的整體的存在呢?
  1.我們已經看到顯然沒有必要再重復:當我們言及形成的序列時,我們理解的不僅是異質成分的并列、共存或者相互影響(如:機構、技術、社會團體、感覺器官、各種話語之間的關系),而且還有由話語的實踐以確定的形成建立起的它們之間的關系。那么,這四個序列或者稱為四個關系網絡,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這四個關系網絡又怎樣能夠為自身確定一個形成的統(tǒng)一序列呢?
  這是因為這樣確定的不同的層次不是互相獨立的。我們已經指出:策略的選擇并不直接從屬于這樣或那樣的說話主體的世界觀或者從首要利益中產生,而是因為策略選擇的可能性本身是由概念作用中的分歧點確定的;我們還指出過,概念不在思想的近似的模糊的生動的基礎上直接形成,而是以陳述之間的并存形式為出發(fā)點。至于陳述行為方式,我們也已經看到,它們是以主體同它所言及的對象的范圍相對而言所據的位置為基礎來描述的。以這種方式,存在著一個從屬垂直序列,即:所有主體的位置、所有陳述間并存的類型、所有話語的策略并不都是可能的,只有被前面的層次允許的那些才是可能的。比如支配18世紀的博物學對象的形成的序列(作為帶有特征因而是可分類性的個體性,作為可變的結構成分,作為可見的和可分析的表層,作為連續(xù)的和有規(guī)律性的差異的范圍),某些陳述行為的方式被排斥了(如符號的辨讀),
  而其他的則被容納了(如根據確定的編碼進行描述);再以話語主體能夠占據的不同位置為例(作為不同工具媒介的直觀主體,作為從感知多樣性中抽取只屑于結構的成分的主體,作為用編碼化的詞匯進行記錄的主體等等),一些陳述間的并存被排斥了(如對已說出的東西進行學術上的復活,或者對神化了的本文的解釋性評論),相反,還有一些并存是可能的或者被吸。ㄈ缤耆蛘卟糠窒嗨频年愂隽腥敕诸惖膱D表中)。因此,層次在彼此之間不是自由的,也不是根據一種沒有界限的自律性展開的,因為,從對象原初的區(qū)分到話語的策略的形成,存在著整套關系等級。
  但是,這些關系也同樣在逆向中建立起來。低級的層次不獨立于比它們高的層次。理論選擇在實現(xiàn)它們的陳述中排斥或者包容某些概念的形成,就是說某些陳述間的并存形式:所以在重農主義者的本文中,不可能找到與功利主義分析相同的數據和度量的歸納方式。這絕不是因為重農主義者的選擇能夠改變確保18世紀經濟概念形成規(guī)則的整體,而是它能夠使之發(fā)揮作用或排斥這樣或那樣的規(guī)則,從而使那些在任何地方都不會出現(xiàn)的概念(如凈利的概念)顯示出來。并不是理論的選擇調節(jié)了概念的形成,而是它通過概念形成的特殊規(guī)則的媒介和它同這一層次保持關系的作用產生出概念。
  2.這些形成的序列不應被看作是一些由外界強加給話語的,并且可以一勞永逸地確定其特征和可能性的固定整體和靜止形成。這根本不是源于人類思維或者它們的表現(xiàn)手段的束縛;也不是在機構,或者社會關系,或者經濟的層次上形成的規(guī)定性被迫出現(xiàn)在話語的表層上。這些序列我們已經再三說明了存在于話語本身中;或者說(因為它不涉及到話語的內在性和它可能包含的東西,而是涉及到話語存在的特殊性和它的條件)存在于話語的邊界,存在于使它如此存在的特殊規(guī)則得以確定的界限中。因此,對于形成的序列應理解為是一個像規(guī)則那樣運作的復雜關系網絡,因為,這個關系網絡規(guī)定著在話語實踐中應加以建立關系的東西,以便使話語實踐表示這樣或那樣的對象,以便使話語使這樣或那樣的陳述行為起作用,使用這樣或那樣的概念,建立這樣或那樣的策略。因此,在序列的特殊個體性中確定形成的系統(tǒng)就意味著以某個實踐的規(guī)則性使某個陳述群具有特征。
  陳述的描述
  分析的面已經有了很大變動。我曾想在這里重新使用開始時被擱置一旁的陳述的定義。一切都過去了,而且一切已經說出來,好像陳述是一個容易確立的單位,問題只在于描述它們的組合的可能性和規(guī)律。然而,當我回首時,發(fā)現(xiàn)我不能把陳述作為一個語言類(它高于音素和詞,低于本文)的單位來確定,但我又發(fā)現(xiàn)我所接觸的更像是某種陳述的功能,它調動起各種不同的單位(這些單位有時即為句子,有時即為命題,但是有時它們是由句子的某些成分,一些符號的系統(tǒng)或圖表,由命題或同類的表達所構成),而且,這種功能不但沒有賦予這些單位以某種“意義”,而是使它們同對象的范圍建立關系;不但沒有賦予它們某一主體,而是為它們提供某個可能的主觀位置的整體;不但沒有確定它們的界限,而是把它們置于某一協(xié)調的和并存的范圍中;不但沒有確定它們的同一性,而是把它們置于某個它們被投入、使用、重復的空間。簡言之,表露出來的不是原子的陳述連同它的意義的效果、它的起源、它的界限和它的個體性而是陳述功能的實施的范圍和這種功能借以產生各種單位的條件(這些單位可能,但也不一定是語法或者邏輯范圍的)。但是,我現(xiàn)在必須對下面兩個問題作出回答:最初提出的描寫陳述的任務意味著什么?陳述的這一理論怎樣才能同話語形成的分析協(xié)調一致?而這種話形成的分析在這種理論出現(xiàn)之前早已有了雛形。
  考古學的描述針對著這些話語實踐。如果人們不想用不正規(guī)的、天真的,就是說按價值來建立這些話語實踐的話,那就應該參考連續(xù)的事實。因此,在考古學描述的層次上,獨特平淡之間的對立是不合理的。因為在最初的某種表述與在數年或數個世紀后或多或少準確地重復了這種表達的甸子之間,考古學描述不建立任何的價值等級;也不作根本的區(qū)分,它只是試圖建立陳述的規(guī)律性,這里所說的規(guī)律性不是不規(guī)律性的對立面,因為不規(guī)律性在通常的看法中或者在最常見的本文中標志著異常陳述(不正常的、先知的、過時的、天才的或者反常的)的特征。對于任何一種詞語性能來說(非凡的,或者平庸的、獨一無二的,或者被千百次重復的),規(guī)律性確定條件的整體,在這個條件的整體中,陳述功能發(fā)揮著保證和確定這種規(guī)律性存在的作用。如果對規(guī)律性做這樣的理解,那么它并不對處于統(tǒng)計曲線的界限之間的某個中心位置
  作出標志因此它也不可能具有像頻率或者概率指數那樣的價值,它標志出出現(xiàn)的實際范圍。每一個陳述都是某種規(guī)律性的載體,并且不能與之相分離,因此,我們不要把某一陳述的規(guī)律性同另一陳述(它可能不易預料,更為特殊,更富有創(chuàng)新)的不規(guī)律性對立起來,而是應該把它同標志其他陳述特征的其他的規(guī)律性相比較。
  考古學不是要尋找發(fā)明,而且它對這樣的時刻(我希望這是個動人時刻)無動于衷,即某人首次肯定發(fā)現(xiàn)了某個真理。考古學不試圖重現(xiàn)這些節(jié)日黎明的曙光,然而它也不是針對看法的一般現(xiàn)象和所有的人在某一時代所能重復的平淡的東西。它在林內,或者布封、貝梯或者李嘉圖,比耐或者畢沙的本文中所尋求的,不是建立那些神圣的創(chuàng)始人的名單;而是揭示某種話語實踐的規(guī)律性,這種實踐是一種以同樣的方式在那些神圣創(chuàng)始人所有的最缺少獨創(chuàng)性的后繼者們作品里或者在他們最缺少獨創(chuàng)性的前人作品里所從事的實踐,這種實踐是一種不僅在他們的作品本身之中闡述最富于獨特性的斷言(在這以前,任何人不曾想到過),而且闡述他們前人那里重復,甚至抄襲的斷言。從陳述的角度上看,一項發(fā)明并不比重復它和傳播它的本文更缺乏規(guī)律性;規(guī)律性在平庸中并不比在異常的形式中缺乏活動性、缺乏有效性和主動性。在這樣的描述中,我們不能接受創(chuàng)造性陳述(它們呈現(xiàn)某些新的東西,傳播新穎的信息,可以說它們是“主動的”)和模仿性陳述(它們接收和重復信息,可以說是“被動的”)之間存在性質上的差異的說法。陳述的范圍不是一個被豐富的時間分割的無生氣的平面的整體,而是一個自始至終活躍的范圍。
  ……





上一本: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 下一本:戊戌變法的另面:“張之洞檔案”閱讀筆記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知識考古學的作者是福柯,謝強,馬月 ,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