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年輕人應該知道的哲學與哲理故事


作者:北極星     整理日期:2014-08-22 23:04:03

  哲學不是學院的奢侈品,不是晦澀難懂的教條,更不是漫無邊際的高談闊論。所有的哲學問題和哲學思考都源于生活本身,所以維特根斯坦說:“一部嚴肅偉大的哲學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話寫成!睙o論是聲名顯赫的偉人,還是普通的家長導師,在講述人生哲理時都喜歡運用一些經(jīng)典的小故事!  赌贻p人應該知道的經(jīng)典哲學與哲理故事》匯集了最經(jīng)典、最智慧的哲學故事,選編了中外哲學史上近百位哲學大家,以故事為主要講述手段解讀其核心思想。剝?nèi)フ軐W深奧艱澀的外衣,以精彩經(jīng)典的故事,生動簡潔的語言、深刻精辟的分析,冷靜犀利的洞察,充分展現(xiàn)哲學思想。讓讀者在閱讀故事的愉悅中,領悟哲學的趣味,回味生活的甜美,體悟人生的真諦。愿書中的哲學故事能點亮你的人生之燈,陪伴你輕松智慧地走出生活的泥沼。人生之旅也因哲學的智慧之光變得格外輕松、自由、快樂。
  目錄:
  第一篇開啟思辨之門:沖撞理智的符號
  ●第一章邏輯與方法:你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嗎
  純粹理性的批判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
  肯定即否定
  反者道之動
  壓死駱駝的是最后一根稻草
  維特根斯坦的鏡子
  亞里士多德的四種原因
  ●第二章悖論與謬誤:上帝舉不起的石頭
  芝諾悖論
  說謊者悖論
  理發(fā)師悖論
  鱷魚悖論第一篇開啟思辨之門:沖撞理智的符號
  ●第一章邏輯與方法:你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嗎
  純粹理性的批判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
  肯定即否定
  反者道之動
  壓死駱駝的是最后一根稻草
  維特根斯坦的鏡子
  亞里士多德的四種原因
  ●第二章悖論與謬誤:上帝舉不起的石頭
  芝諾悖論
  說謊者悖論
  理發(fā)師悖論
  鱷魚悖論
  康德的夢
  渡鴉悖論
  賭徒的謬誤
  ●第三章哲學思維:蘇格拉底的追問
  泰勒斯的一滴水
  蘇格拉底的追問
  普羅塔哥拉的相對論
  伽利略的科學實驗
  里德的懷疑與常識
  培根預測未來的雞
  康德的眼鏡:真實的世界是怎樣的
  第二篇現(xiàn)代反思:和諧就是一切
  ●第一章對自然存以敬畏之心
  一草一木皆有其生命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順應自然與回歸自然
  人類的自我懲罰與救贖
  遷徙的鳥:關于回歸的約定
  ●第二章娛樂至死:文明的雙刃劍
  人在文明中迷失了方向
  機械與機心: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寂靜的春天:得不償失的交易
  ●第三章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誰是真的英雄
  尼采的錘子打破偶像
  第三篇人性真相:人是萬物的尺度
  ●第一章人是什么:永遠的斯芬克斯之謎
  斯芬克斯之謎
  人是機器
  人是他所吃的東西
  ●第二章人與世界:人不過是一根能思考的蘆葦
  人不是萬能的
  孟母三遷:世界對人的影響
  人為自然立法
  人是萬物的尺度
  ●第三章天使·人·動物:重估一切價值
  人的發(fā)現(xiàn):人的高貴超過動物和天使
  人與動物的分界:人的雙向發(fā)展
  盤古開天地:價值的起源
  尼采的比喻:駱駝、獅子與嬰兒
  人之初,本無性
  忒修斯之船:什么使你成為你
  人是理性的動物
  教養(yǎng):這樣實現(xiàn)人的蛻變
  第四篇超越自我:揭開生命的謎底
  ●第一章自我認識:我是誰
  德爾菲神諭:認識你自己
  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
  一室六窗,認識自己
  發(fā)現(xiàn)自己,求得新生
  ●第二章自我定位:我在哪里
  人生是一個過程而非結果
  生命的價值在于如何使用自己
  邯鄲學步:為何做不了自己
  廢墟中的雙面神:把握不了現(xiàn)在
  ●第三章自我超越:生命要求超越
  “自知無知”的智慧
  人生不要自我設限
  擺脫自大,謙卑我心
  自我超越的最大尺度
  ●第四章面對未來:我要到哪里去
  目標有價值,人生才有價值
  第五篇奮斗真諦:在路上
  ●第一章無奮斗,不人生
  態(tài)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君子以自強不息
  持志如心痛,必要專一
  勤勉,使人成為幸運之寵
  為人所不肯為,成人所不能成
  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
  持之以恒方可登峰造極
  ●第二章透視挫折的內(nèi)核
  從失敗中學得生活的智慧
  苦難成就天才?天才熱愛苦難?
  壓力之下,強者的脊梁更加堅硬
  懼怕逆境,你只能當個小白鼠
  機遇曾敲過你的門,你沒迎接它
  專注、執(zhí)著,幸福之基
  ●第三章奮斗不是人生的循環(huán)
  成功,從選定方向開始
  有愿望的石頭能走多遠
  為理想,把侮辱當飯吃
  ●第三章你是否配得上自己所受的痛苦
  勇氣,百折不撓的心
  泥濘留痕,磨難是煉獄
  好好活著,在不如意的人生中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蘑菇定律:悲觀的人沒有受苦的權利
  破繭成蝶要歷盡磨煉
  推遲滿足,放長線釣大魚
  第六篇處世與交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一章立身之道:極高明而道中庸
  道聽途說,德之棄也
  能屈能伸,無往不利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小事糊涂,大事清楚
  學會克制自己的怒火
  知止而后有定
  ●第二章與人交往:投桃報李
  識人的大忌:以貌取人
  不以一時之榮辱取人
  成事不說,既往不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與你≠我與他:說話之前請思考
  處世有學問,相下則得益
  做人之道,過猶不及
  既要親近人,又不要受他人控制
  明無晦則亡
  ●第三章朋友之道:人不能自己活
  君子忌茍合,擇交如求師
  規(guī)勸朋友,不可則止
  朋友不在多,有益為上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第七篇謀略智慧:善弈者謀局,不善弈者謀子
  ●第一章相時:不拘于時,隨機應變
  少數(shù)派策略:萬綠叢中一點紅
  狐貍吃上天鵝肉:兵不厭詐
  舌頭與牙齒:至柔則至剛
  誓言非“死言”
  求同存異:取雙贏的局面
  ●第二章相勢:求知于勢,不責于人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潛龍在淵,厚積薄發(fā)
  坐山觀虎斗:誰能最后活下來
  做事要謀定而后動
  驢子的勝利:狹路相逢勇者未必勝
  ●第三章對局:人生如棋,重在謀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靜若處子,動如脫兔
  等距離交往,夾縫中求生存
  放眼未來,切勿因小失大
  皮洛斯的勝利:得不償失
  避強者鋒芒:隱忍中悄然取勝
  狐假虎威:巧借他人之勢
  智慧是勇氣的底色
  第八篇道德譜系:人為自身而立法
  ●第一章人性本善抑或本惡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
  善惡只是一種運氣嗎
  多米諾骨牌:如果你讓他們一寸
  正確憐憫他人
  欺騙有善意的嗎
  馬太效應:優(yōu)勢疊加
  人格: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第二章德不孤,必有鄰
  每一種善行都有回聲
  送人一輪明月
  絕對的價值
  別因他人的錯誤迷失自己
  為他人著想
  正義者是否比不正義者更幸福
  ●第三章善與惡的困惑
  道德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良心:每個凡人的上帝
  致良知:來自直覺的認識
  鄉(xiāng)愿:善也要有棱角
  明善為思誠之本
  ●第四章人性的弱點:洞見人性的黑子
  阿喀琉斯之踵:任何人都有弱點
  拋卻心中的“妄”
  虛名誤人一生
  嫉妒是幸福的絆腳石
  第九篇社會規(guī)則: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國”
  ●第一章公平與正義:讓每個人都沐浴到陽光
  公道自在人間
  我們都應該是英雄嗎
  公平理論:絕對公平是虛無
  尼采的奴隸式道德
  不帶劍的契約只是空文
  三個和尚沒水吃:選擇性激勵
  分粥規(guī)則:良好的制度是集體利益的保障
  熱爐法則: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章秩序與規(guī)范:拿什么來保證人的權利
  烏托邦:美好未來的期待
  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
  和諧:人和萬事興。
  工作與養(yǎng)老:世上哪有不負責任的工作
  規(guī)則永遠是強者的專利
  公共資源的悲劇
  秩序靠法律來鞏固
  ●第三章倫理:做個好人其實很簡單
  喪鐘為誰而鳴
  盡孝道:父母唯其疾之憂
  不孝是最大的忘恩負義
  恕道:以直報怨
  蜜蜂的寓言:私人惡德即公眾利益
  道無貴賤
  不和的金蘋果
  ●第四章掌握規(guī)則:游刃有余地贏
  臉譜:人情世故的折射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殺一儆百:捍衛(wèi)規(guī)則第一章
  自我認識:我是誰
  德爾菲神諭:認識你自己
  認識你自己。
   ——德爾菲神諭泰勒斯告訴我們哲學其實對很多事情都有指導意義,只不過靠此賺錢并不是哲學本身的目的。那哲學的目的是什么,雅典德爾菲神廟前的石碑上鐫刻的神諭也許是最好的說明:認識你自己!泰勒斯非常認可這一名言:
  有人問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難的事?”
  泰勒斯說:“認識你自己!
  那人又問:“什么是最容易的事?”
  泰勒斯說:“給別人提建議!
  也許你會感到納悶,難道我還不認識自己嗎?我應該是對自己了解得最清楚的人呀?但是哲學告訴你,恰恰相反,我們感覺最熟悉的東西往往是最難認識的。我們常說人是萬物的靈長,人是宇宙的奧秘。“人是什么”這個問題也許比最艱深的數(shù)學原理都難以解釋。和“人是什么”這個問題一樣,追問人生的意義同樣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理性主義的哲學觀認為,世界是一個有規(guī)律、有邏輯、有意義的客觀存在。人是宇宙的精華,可以認識自己,認識世界,戰(zhàn)勝自然,從亞里士多德到黑格爾莫不如是。然而,伴隨著工業(yè)文明的到來以及人類認識的進步,對理性主義的打擊也紛至沓來——首先是哥白尼的日心說,發(fā)現(xiàn)主宰世界的人原只不過是茫茫宇宙中一顆小行星上的塵埃;接著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宣布人并非是由上帝造的;繼之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聲明人連自己都認識不了,更主宰不了自己。在三次沉重的打擊之下,營造了千年的理性主義大廈轟然倒塌,令人目瞪口呆,驚心動魄。叔本華、尼采、薩特等人進一步提出了荒謬哲學,認為人的存在并沒有必然性,意義只是選擇的結果。人的存在是偶然的,人有思想是偶然的,那么我們是誰,我們的意義何在?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爭論,我們又回到了起點。近代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有一段這樣的故事:
  在一次名流云集的沙龍里,大家深深地為一位高貴、博學的紳士的風采所迷住。這位紳士高談闊論、語驚四座,時而評述古希臘精深的哲學思想,時而對當今政府的經(jīng)濟政策加以透徹的贊嘆。
  一位貴婦人忍不住問道:“請恕我冒昧,先生,您真是一位杰出的人物,可是您能告訴我您是誰嗎?”
  “是的,我是誰?”那位紳士停了一下說,“如果有誰能告訴我這一點就好了!
  當然,他并不是失憶病患者,而是對現(xiàn)代哲學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思想家叔本華。
  當然我們并不是強調人生的偶然和無意義,但是哲學的思考確實會對我們認識自己有所裨益。在生活中也許你是一位成功人士,事業(yè)有成,家庭幸福?墒怯幸惶,一陣莫名的空虛突然侵襲了你,你突然感覺自己無所依傍,從前所追求的一切突然都失去了意義。你忍不住問:“我到底怎么了?”也許你一直平平淡淡,毫不引人注目,平庸麻木的生活早已消磨掉你的銳氣和志向。然而,當你看到那些成功人士時,仍然會心存茫然。你會忍不住問:“我到底怎么了?”正是對于“自我”的追尋,才能使你撥云見日,看到真正的自我,讓生活充滿意義。當這種動力足夠大時,甚至會改變你的—生。 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
  聰明的人只要能認識自己,便什么也不會失去。 ——(德)尼采世界上最難認清的就是自己。做人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然而“聰明人”很多,他們習慣揣摩別人的心理,于是對別人了如指掌,對自己反倒看不清楚。因而說知人易,知己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對自己能多一分了解,也會對生命多一分正確的認識。“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法國著名散文家、思想家蒙田在《論自命不凡》的隨筆中寫道:“對榮譽的另一種追求,是我們對自己的長處評價過高。”這是我們對自己懷有的本能的愛,這種愛使我們不能認清自己。有位哲學家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老師常常教導他的學生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做人就要做一個自知的人。唯有自知,方能知人!庇袀學生在課堂上提問道:“請問老師,您是否知道您自己呢?”
  “是呀,我是否知道我自己呢?”老師想,“嗯,我回去后一定要好好觀察、思考、了解一下我自己的個性、我自己的心靈。”
  回到家里,老師拿來一面鏡子,仔細觀察自己的容貌、表情,然后再來分析自己的個性。首先,他看到了自己亮閃閃的禿頂。“嗯,不錯,莎士比亞就有個亮閃閃的禿頂!彼。
  他看到了自己的鷹鉤鼻!班,英國大偵探福爾摩斯——世界級的聰明大師就有一個漂亮的鷹鉤鼻!彼搿K吹阶约旱拇箝L臉。“嗨!偉大的林肯總統(tǒng)就有一張大長臉!彼。
  他發(fā)現(xiàn)自己個子矮小。“哈哈!拿破侖個子矮小,我也同樣矮小!彼搿Kl(fā)現(xiàn)自己具有一雙大蹩腳。“呀,卓別林就有一雙大蹩腳!”他想。于是,他終于有了“自知”之明!肮沤裰型饷、偉人、聰明人的特點集于我一身,我是一個不同于一般的人,我將前途無量。”
  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少。認識自己,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要求我們必須從性格、愛好等各方面全面分析自己。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才能保持本色,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認識自己,并且按自己的意圖去辦事,才能具有無窮的魅力。
  有很多人認為,認識自我就是認識自己的缺點。認識自己的缺點是好的,可以加以改進。但如果僅認識自己的消極面而不能自拔,就會陷入混亂,使自己變得自卑。與此同時還要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所謂的優(yōu)點是任何你能運用的才干、能力、技藝與人格特質。用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那些優(yōu)良的特質,利用這些優(yōu)良的特質成就人生。 一室六窗,認識自己
  我到處走動,沒有做別的,只是要求你們,不分老少,不要只顧你們的肉體,而要保護你們的靈魂。
  ——(古希臘)蘇格拉底生活中,有很多人的心情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甚至將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建立在他人的態(tài)度之上。為什么人最難認清自己?主要是因為真心蒙塵。就像一面鏡子,被灰塵遮蓋,就不能清晰地映照出物體的形貌。
  在佛教看來,真心不顯,妄心就會成為人的主人,時時刻刻攀緣外境,心猿意馬,不肯休息。人體如一村莊,此村莊中主人已被幽囚,為另外六個強盜土匪(六識)占有,他常在此興風作浪,追逐六塵,讓人不得安寧。
  仰山禪師有一次請示洪恩禪師道:
  “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認識自己?”
  洪恩禪師回答道:“我給你說個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內(nèi)有一獼猴,蹦跳不停,另有五只獼猴從東西南北窗邊追逐猩猩。猩猩回應,如是六窗,俱喚俱應。六只獼猴,六只猩猩,實在很不容易很快認出哪一個是自己!
  仰山禪師聽后,知道洪恩禪師是說吾人內(nèi)在的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和追逐外境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鼓噪繁動,彼此糾纏不息,如空中金星蜉蝣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認識哪一個是真的自己?因此便起而禮謝道:
  “適蒙和尚以譬喻開示,無不了知,但如果內(nèi)在的獼猴睡覺,外境的猩猩欲與它相見,且又如何?”
  洪恩禪師便下繩床,拉著仰山禪師,手舞足蹈似的說:
  “好比在田地里,防止鳥雀偷吃禾苗的果實,豎一個稻草假人,所謂‘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
  仰山終于頓悟。
  佛法要求人能把握自己的心,別讓自己的心那么散亂,人心一旦散亂了,活著就會覺得辛苦。
  人們想要凈心的時候,往往習慣于用理性去控制。但這樣做的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告訴自己“不能動心,不能動心”的時候,心已經(jīng)正在動了;提示自己“心不能隨境轉”的時候,心已經(jīng)轉了。真正的凈心不是特意去控制它,也不是刻意去把握它。什么時候都知道自己的心,心自然而然就不動了。心不動了,人就不會為外界的誘惑所動從而凈化自身。
  心不動才能真正認清自己,遇到順境不動,遇到逆境也不動,不受任何外在的影響,F(xiàn)代人的狀況大多相反,遇到順境的時候高興得不得了,遇到逆境的時候痛苦得不得了,這就帶來許多痛苦。 發(fā)現(xiàn)自己,求得新生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德)貝多芬沒有人問我們愿不愿意,就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開始了一呼一吸。沒有人給我們講清楚為什么,便開始了人生的旅程。在這人生的逆旅之中,不斷遭遇著親情、學業(yè)、愛情、工作的痛苦和快樂,從少年走到青年,從青年走到壯年,從壯年走到??沒有人告訴我們什么時候是結束。當你正以為一切都已經(jīng)結束,可以歇息的時候,卻突然困惑起來:自己真的是屬于自己嗎?在生命的旅途中,究竟是誰在與自己同行呢?
  一天,一個農(nóng)民的驢子掉進了枯井里。那可憐的驢子在井里凄慘地叫了好幾個鐘頭,農(nóng)民在井口急得團團轉,就是沒辦法把它救出來。最后,他斷然認定:驢子已經(jīng)老了,這口枯井也該填起來了,不值得花太大的精力去救驢子。
  農(nóng)民把所有的鄰居都請來幫忙填井。大家抓起鐵鍬,開始往井里填土。驢子很快就意識到發(fā)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聲哀鳴。不一會兒,令大家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靜了下來。幾鍬土過后,農(nóng)民終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讓他驚呆了。每一鏟砸到驢子背上的土,它都做了出人意料的處理:迅速地把土抖落下來,然后狠狠地用腳踩緊。就這樣,沒過多久,驢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縱身跳了上來,快步跑開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驚詫不已。
  在現(xiàn)實世界,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像這頭驢子一樣,在一口注定要給他帶來苦難的井里掙扎。實際上,沒有必要抱怨,把生活中壓向你的一鏟土,踩在腳底,照樣可以求得新生,走向人生巔峰,而不是在那里等待死亡。
  生命的戰(zhàn)場不是沒有同盟,只是這些盟友只能做我們精神上的“啦啦隊”,給你加油,讓你自信,而一切賽程卻還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不能完全依賴別人。許多從艱苦的環(huán)境中奮斗出來的人,他們并不比我們擁有更多的天賦,而他們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們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即使我們最終沒能到達彼岸,但只要用自己的力量征服痛苦,也能體會到一種快樂。





上一本:白話無量壽經(jīng) 下一本:白話楞伽經(jīng)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年輕人應該知道的哲學與哲理故事的作者是北極星,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