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用白話通俗的方法介紹老子的核心思想,老子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非凡智分體現(xiàn)在《道德經(jīng)》中,理解老子就理解了中國文化的精華與源頭。本書讓我們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當(dāng)前承傳其本義的重要性。文字簡練、寓意深邃,沒有偏見,不帶私心,讓人們在不浮躁、不狂妄中悟出真理,為普及博大精深的老子思想和弘揚(yáng)祖國燦爛的文化與文明,具有非凡的意義。 作者簡介: 殷旵,安徽太湖縣人,曾先后受聘于國家宗教局宗教文化出版社(責(zé)編)和國家民委《中國民族》期刊英文版“感受中國”欄目(專欄主持)。應(yīng)邀在北大、清華、復(fù)旦、人大等高校,以及海內(nèi)外知名企業(yè)演講三百多場。現(xiàn)為“國際易學(xué)聯(lián)合會”常務(wù)理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xué)與易學(xué)專業(yè)委員會理事!度嗣袢請(bào)》海外版“學(xué)中文”專欄特約作者,主要著述有:《老子為道》《在北大講易經(jīng)》《易經(jīng)的智慧-經(jīng)部》《易經(jīng)的智慧-傳部》《幸福王》《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叢書》。 先生演講的理念:心量有多大,福報(bào)一定會有多大,心量是社會共修的心量,福報(bào)是社會共享的福報(bào)。 目錄: 引子/1 老子為道 第一講為道“三段論”/9 1為道模仿階段——為學(xué)/9 2為道修煉階段——為道/14 3為道成熟階段——無為/23 第二講為道“損益法”/28 1為道的充實(shí)——日益/28 2為道的超越——日損/32 3為道的升華——無不為/36 第三講為道“三重景”/37 1為道要有的放矢——知/37 2為道要與時(shí)俱進(jìn)——智/38 3為道的智慧——慧/41 第四講為道“三人行”/43引子/1 老子為道 第一講 為道“三段論”/9 1為道模仿階段——為學(xué)/9 2為道修煉階段——為道/14 3為道成熟階段——無為/23 第二講 為道“損益法”/28 1為道的充實(shí)——日益/28 2為道的超越——日損/32 3為道的升華——無不為/36 第三講 為道“三重景”/37 1為道要有的放矢——知/37 2為道要與時(shí)俱進(jìn)——智/38 3為道的智慧——慧/41 第四講 為道“三人行”/43 1借鑒“他”的為道/43 2碰撞“你”的為道/45 3形成“我”的為道/48 第五講 為道“三過程”/51 1為道的問號——迷/51 2為道的感嘆號——疑/53 3為道的省略號——悟/55 第六講 為道“三要素”/58 1 為道的“五官”——才/58 2 為道的食糧——學(xué)/59 3 為道的心肝——識/60 4 為道的魂魄——膽/61 5 為道的鏡子——六識/61 第七講 為道的“三度”/63 1 為道的廣度——博/63 2 為道的深度——淵/65 3 為道的高度——神/66 第八講 為道的傳說/69 一則童話/69 第九講 為道育“三心”/75 1 為道的情趣——好奇心/75 2 給知識編碼——分別心/77 3 為道中的自信——平常心/80 第十講 為道的反省/82 1 閱讀為道——是什么/82 2 討論為道——為什么/83 3 評判為道——不二法門/86 第十一講 為道的“三念”與“三性”/89 1 為道的兩組概念/89 2 老子“為道”經(jīng)典/92 3 愛因斯坦“為道”經(jīng)典/94 4 《金剛經(jīng)》中的“為道”經(jīng)典/100 第十二講 為道的哲學(xué)命題/103 1 為道的正題——肯定/103 2 為道的反題——否定/105 3 為道的合題——從實(shí)際出發(fā)/108 第十三講 為道“三境界”/110 1 為道的起點(diǎn)——獨(dú)上高樓/110 2 為道的著力點(diǎn)——衣帶漸寬/111 3 為道的亮點(diǎn)——驀然回首/111 4 為道“又一村”——“理想國”/112 第十四講 為道“三不朽”/114 1 立功——濟(jì)于時(shí)/114 2 立德——濟(jì)眾生/119 3 立言——傳后世/122 第十五講 為道“三不亦”/125 1 為道的潛力——“不亦說乎”/125 2 為道的引力——“不亦樂乎”/128 3 為道的魅力——“不亦君子乎”/131 第十六講 為道在呼吸之間/136 1 呼吸是吐故納新/136 2 電場、磁場、氣場/139 3 信息場、意念場/141 第十七講 為道“三觀”/146 1 觀物理現(xiàn)象——觀色/146 2 觀生理現(xiàn)象——觀心/150 3 用正念觀照自己——觀靜/153 第十八講 為道“三相”/157 1 為道的假相/157 2 為道的實(shí)相/159 3 為道的無相之相/161 第十九講 為道“三處”/164 1 青靄入看無/164 2 “獨(dú)”處才是入處/165 3 問自然——出處/167 4 忘我——了處/169 第二十講 為道與牧牛/173 第二十一講 為道“三見”/182 1 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182 2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183 3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184 4 真理在水井的底部/186 第二十二講 為道“三易”/191 1 變易是事物的現(xiàn)象/191 2 不易是事物的規(guī)律/192 3 簡易是事物的本體/193 第二十三講 為道“與時(shí)俱進(jìn)”/198 1 與時(shí)偕行/198 2 損益時(shí)間觀/199 3 天行健/201 第二十四講 為道之情可見/205 1 剛?cè)嵯嗤?205 2 男耕女織/207 3 心靈感應(yīng)/207 4 天地萬物之情/208 第二十五講 為道與生活/210 1 水火相濟(jì)/210 2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211 3 “家人”方程式/213 4 光明依附于柔順/214 5 積善之家有余慶/216 6 風(fēng)火家人/217 第二十六講 為道中解“困”/219 1 晉升的階梯/219 2 大人吉,小人困/220 3 學(xué)習(xí)“井德”/223 4 先立命,后安身/225 第二十七講 為道與自然/228 1 易與天地準(zhǔn)/228 2 禪是生活的共相/236 3 天人合一/239 在北大講老子第二十八講 老子為道與和諧社會/243 1 怎樣為道/243 2 為學(xué)與為道/244 3 為道是“金飯碗”/248 4 也說“天下”/249 5 東西方的“天下”觀/251 6 什么是“至善”/252 7 “平天下”是為了“中和”/254 8 均衡、協(xié)調(diào)、持續(xù)/256 第二十九講 老子為道與中和之道/258 1 只贊揚(yáng)不是真和諧/258 2 西方人眼中的老子/259 3 解讀《易經(jīng)》的第一人/261 4 在“日損”中得“中和”/264 5 在“日益”中得“中和”/266 第三十講 老子為道與天人和諧/268 天下無二道,圣人無兩心/268 誰能見如來《金剛經(jīng)》里有兩首著名的偈子。一首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苯(jīng)中認(rèn)為自然現(xiàn)象中,凡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都是“有為法”,法是法則,是自然現(xiàn)象。這些有行為、有形色的物和法則怎么樣呢?經(jīng)中用了形象的比喻,比喻成夢、幻、泡、影、露、電等,并說,我們應(yīng)該這樣去觀察,去理解。老子、愛因斯坦說的與這個(gè)比喻一模一樣,還是玩玩而已,不要當(dāng)真,我們所觀察的世界,都不是真實(shí)的世界,是變幻莫測的。 又一首偈曰:“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意思是說,如果有人把我當(dāng)成形象的偶像,想祈求我保佑,這人就是行邪道了。你看,釋迦牟尼佛太偉大了,他為了覺悟人生,把自己也當(dāng)成了教材,當(dāng)成了“露”和“電”,也是變幻的、虛假的,真實(shí)地存在于每個(gè)人心里的,是你心里的智慧之光。 我的智慧再大,那是我的,代替不了你,我只能像你們的老師那樣,在課堂上教教你。但是上考場還是你自己的事,一點(diǎn)都不能依賴我,關(guān)鍵的時(shí)候,在考場上,還要靠你自己的智慧,靠自己正常發(fā)揮,甚至超常發(fā)揮。 最后一句“不能見如來”,成了這一篇的總結(jié),說得太簡明、太偉大了。如來,如其本來。如來是神嗎?不是。是人嗎?是。但不是某一個(gè)人,是每個(gè)覺悟了的人。覺悟了什么?覺悟了自然的本來面目,萬事萬物的本性、本質(zhì),而不是現(xiàn)象。四句連起來說就是,如果你們只看表面現(xiàn)象,是觀察不到真實(shí)的世界的,是見不到如來的。 我最尊敬的恩師第一次開示我說:“佛教不是迷信!彼晕野逊鸾坍(dāng)作文化,當(dāng)作一門學(xué)問鉆研。他老人家每次出國訪問回來,都與我談起《金剛經(jīng)》,教誨的還是那句話:“佛教不是迷信! 其實(shí)我發(fā)現(xiàn),許多不信佛教,卻口口聲聲自稱“唯物主義者”的知識分子,就有很多人迷信。認(rèn)為“觀察到的東西才是存在的”,就是一種迷信;認(rèn)為觀察到的是世界的全部,也是一種迷信。有了這種迷信,就不能見如來。如來者,如其本來。事物的本來是觀察不到的。愛因斯坦雖然不是佛的弟子,但是他見到了如來,如來很高興,親自授他“廣義相對論”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