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寬寬的世界,寬寬的心


作者:智藏法師     整理日期:2014-08-22 22:40:29

這是一本借助佛學智慧,通曉人生哲理的身心靈修養(yǎng)書。
  佛學是一個“百寶箱”,從最膚淺的做人做事的技巧,到最高深的生命哲學,里面應(yīng)有盡有。本書主要選擇跟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加以介紹,例如,怎樣美化自我形象?怎樣贏得他人的愛和尊重?怎樣和他人友好相處?怎樣體驗快樂富足的生活?怎樣解脫煩惱、痛苦?怎樣應(yīng)對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怎樣擦亮慧眼、獲得真正的智慧?怎樣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怎樣為自己播種福緣?怎樣安頓自己迷茫的靈魂?等等。
  作者簡介:
  智藏法師。1969年,出生于黑龍江。
  1991年,禮成都昭覺寺清定上師剃度出家。
  1992年,入廈門閩南佛學院就讀養(yǎng)正院,并在廈門南普陀寺常住。
  1999年,任漳州天成山寺住持。
  2006年,開始在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閉關(guān)三年八個月。
  2012年,接美國紐約佛教會修覺長老法脈,成為溈仰宗第十二代傳人。
  目錄:
  第一章佛說知足活出輕閑幸福的感覺
  佛授“綠色美容法”:愛美先潔心
  惡念一起,第一個受傷的是自己
  沒有怨悔的心,才能品味到人生的幸福
  簡簡單單才能享受真正的安閑自在
  過分的貪愛,帶來的是沒完沒了的煩惱
  知足的人能品味一滴露的甘甜、一瓣花的芳香
  不理性的愛情,帶來的只是災(zāi)難
  欲望是煩惱之根,必然帶來不理性的競爭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必苦身積聚添煩惱
  家庭的興旺與富足依賴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二章佛說隨緣尋找精神家園
  存在即合理,世態(tài)人情像春暖花開一樣自然
  隨緣不是聽天由命,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感謝我所擁有的,感謝我所沒有的第一章 佛說知足 活出輕閑幸福的感覺
    佛授“綠色美容法”:愛美先潔心
    惡念一起,第一個受傷的是自己
    沒有怨悔的心,才能品味到人生的幸福
    簡簡單單才能享受真正的安閑自在
    過分的貪愛,帶來的是沒完沒了的煩惱
    知足的人能品味一滴露的甘甜、一瓣花的芳香
    不理性的愛情,帶來的只是災(zāi)難
    欲望是煩惱之根,必然帶來不理性的競爭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必苦身積聚添煩惱
    家庭的興旺與富足依賴良好的生活習慣第二章 佛說隨緣 尋找精神家園
    存在即合理,世態(tài)人情像春暖花開一樣自然
    隨緣不是聽天由命,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感謝我所擁有的,感謝我所沒有的
    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不是為了吃飯
    忌妒別人,不如為別人的好運鼓掌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自寬自解
    人生本來與痛苦相伴,最可靠的處世之道是忍耐
    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煩惱、憂慮通通放下
    死亡不可避免,與其恐懼,不如正視
  第三章 佛說因果:活出生命的質(zhì)量
    深信善有善惡有惡報,人生便不會走錯方向
    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可能產(chǎn)生重大后果
    每一件善行,都是引人至天堂的一級臺階
    給別人幸福,被人需要著,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好人的標準是存好心、說好活、做好事
    你眼里的“小人”可能是最值得你同情的人
    犯錯不要緊,但不要在同一塊石頭上跌倒兩次
    一顆懂得感恩的心,總是時刻觸動自己善良的本性
    決定我們自身價值的條件,在于我們的心靈和行為
  第四章 佛說智慧:領(lǐng)略思維的高度
    思維只是一種錯覺,不必偏執(zhí)于閑常的是非對錯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你看到的只是內(nèi)心的映像
    知識像新鮮的牛奶,存放過久就會變質(zhì)
    追隨好人學做好人,便是上乘佛道
    跟價值觀不健康的人交往,觀念很容易變壞
    金子雖能發(fā)光,卻沒有智慧明亮
    言語只是一種假象,對他人的話不必反應(yīng)過激
    對人不宜求全責備,須考慮對方的接受程度
  第五章 佛說成就:求證生命的價值
    凡人與佛材質(zhì)相同,只是“藝術(shù)含量”不一樣
    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穩(wěn)定的情緒是人生成就的關(guān)鍵因素
    有目標、能堅持者必能心想事成
    人生的每一天都很寶貴,做人做事當有緊迫感
    總想在一片坦途上行走,終究不會有任何的收獲
    人生成就六步曲(1)精進
    人生成就六步曲(2)忍辱
    人生成就六步曲(3)智慧
    人生成就六步曲(4)布施
    人生成就六步曲(5)持戒
    人生成就六步曲(6)禪定
  第六章 佛說舍得:放大心靈的寬度
     視眾生如佛,以平等心待人接物
     每個人的精神都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需要愛心撫慰
     用智慧觀察一切人和事,必能發(fā)現(xiàn)可喜可樂之處
     將一份善意珍藏于心,為身邊的人送上祝福
     為好人鼓掌就是做好事的方法之一
     對別人的挑釁,不必反應(yīng)過敏
     人道即是佛道,把人做好了,勝于誦經(jīng)千卷
     父母和孩子是世間最親近的人,
     老師和學生不僅因知識結(jié)緣,美德的傳承更重要
     夫妻是世間最復(fù)雜的關(guān)系,情分和義務(wù)同等重要
     對待親人朋友,做好本分事便可問心無愧
     人際溝通和為貴,千萬別陷入無聊的爭論中
     用對方法,再難辦的事、再難纏的人也可從容應(yīng)對
  第七章 佛說禪樂:追求超感覺的全新體驗
     剎那永恒,只因我在瞬間感受到地久天長的味道
     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一個生機活潑的世界
     幸與不幸都是相對的,沒有不幸也就無所謂幸
     人生一世,應(yīng)求一份自然本真
     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營造的幻境
     追求名利空花,不如追求性靈的解放
     天地萬物的奧妙,都可以從自性中求證惡念一起,第一個受傷的是自己
  佛說:惡念萌生于心,反倒會毀壞自己的形象,就像鐵生銹一樣,吞食的只是自己。
  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它好比商店的招牌與裝潢,又好比商品的包裝,招牌不抓眼球,包裝沒有吸引力,人家不進你的店,不拆開你的包裝,里面的貨色再好,又怎能暢銷?生活舒心、事業(yè)順心的人,往往有一個成功者的形象:皮膚光潔、表情自然、神態(tài)安詳、氣度從容、身體舒展大方;而生活事業(yè)舉步維艱的人,往往呈現(xiàn)出失敗者的形象,或憂或愁或苦或悶或怨或恨,從表情上一眼可見其落寞的境況。
  究竟先有成功然后有成功者的形象,還是先有成功者的形象然后有成功?其實,兩者相輔相成,擁有成功形象的人,往往受人歡迎和喜愛,人緣好,機會多,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了;而一個成功的人,內(nèi)心的良好狀態(tài)自然會通過形象氣質(zhì)透出來,讓人感受到某種特殊的魅力,這是良性循環(huán)。反之,身具失敗形象的人,讓人覺得不可親近、不可信任,成功的機會就少了。機會畢竟是人造就出來的,沒有人緣,哪有機會?而事業(yè)、生活的失意,會使心情變得一團糟,形象氣質(zhì)也壞掉了,這是非良性循環(huán)。生活中的“幸運兒”,必然是那些進入良性循環(huán)狀態(tài)的人;而“倒霉蛋”們,必然處于非良性循環(huán)狀態(tài)。
  俗話說,“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看一個人的臉色,即可知道對方處于何種心理狀態(tài);還可能看出對方處于何種生存狀態(tài),例如事業(yè)是否順利?家庭是否富足?人際關(guān)系是否和諧?等等。一般來說,人的形象并非一成不變,從生下來那一刻起,隨心情、境遇的不同,形象便一直在變化著。但是,人的內(nèi)心和外表一樣,都有“彈性限度”,一旦長期處于某種狀態(tài),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就會發(fā)生不可逆的變化,例如皺紋、色斑、蒼老的皮膚、渾濁的眼神,等等,形象因此固著下來,例如,農(nóng)民看上去像農(nóng)民,工人看上去像工人,知識分子看上去像知識分子,便是形象固著的結(jié)果。形象固著后,仍有改善的可能,但難度極大,所以,為了獲得一個成功者的形象,最好在形象固著之前便加以改善。
  一般來說,嬰兒的形象最可愛,少年的形象最可喜,從青春期開始,情感經(jīng)歷、生活經(jīng)歷日益豐富,人的形象開始急劇變化,有的人變得越來越可愛,有的人變得越來越可厭,而多數(shù)人變得平凡無奇、沒有特色。影響形象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呢?是自己的心靈。心靈有凈有不凈,有善有不善,心地純潔、善良的人,外表也明凈和善,可親可愛;心地齷齪、觀念邪惡的人,內(nèi)心的污穢、怨毒也會在臉上呈現(xiàn),讓人厭憎;而大多數(shù)人,內(nèi)心的“潔凈度”、“善惡等級”適中,外表也普普通通,不太引人注目。
  有一種人,表演天賦出色,且懂得內(nèi)心潔凈、善良的重要,盡管內(nèi)心原本不潔、不善,卻擅長掩飾,知道怎樣用別人喜歡的言行掩飾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因此呈現(xiàn)在別人面前的可能是一個受歡迎的形象。但“演員”畢竟只是“演員”,一旦遇到特殊的情境,攪起內(nèi)心的沉渣污垢,惡臭便掩蓋不住了!“披著羊皮的狼”再狡猾、再會偽裝,獠牙遲早會被曝光;“白骨精”再漂亮、再善變,一棒子就打回了原形。
  還有一種人,內(nèi)心原本潔凈、善良,只是由于生存競爭的需要,攻擊意識或防御意識較強,呈現(xiàn)在別人面前的可能是一個“麻煩分子”的形象,但真性情一旦為人所知,內(nèi)心的美質(zhì)表露出來,仍然會為人所喜愛。
  今天是一個文化多元、價值觀相異的時代,許多人刻意模糊是非善惡的觀念,對“因果報應(yīng)”持懷疑態(tài)度,對“好人好事”不屑一顧,對“壞人壞事”反倒特別寬容。但是,無論任何時代,基本的道德觀念都是不能拋棄的,“因果報應(yīng)”也不會失效,惡念一生,不等見諸行為,自身已受報應(yīng),“還自壞形”,把形象毀掉了,損失難以估量。
  明代高僧蓮池大師寫《十善行》時,一個自以為是的游方僧對他說:“禪的真諦是無一事可褒,無一物可貶,四大皆空,五蘊非有,善惡諸法,都不是禪,你寫這種書有什么用呢?”
  蓮池大師故意說:“現(xiàn)在不懂裝懂的人太多了,你也是這類人,還是說點別的吧!如何?”
  游方僧一聽,氣得臉色鐵青。
  蓮池大師微微一笑,溫和地說:“你怎么不拂拭一下臉上的污穢呢?”
  游方僧將“四大皆空,五蘊非有”的道理講得條條是道,但心里畢竟未空,嗔念一生,污穢馬上浮現(xiàn)在臉上。
  “四大皆空,五蘊非有”確實是佛家的至高玄理,但“空”只是一種境界而非實相,在生活中,善惡的觀念是不能混淆的,善與惡,一佛一魔,只有到了佛境的人,才能泯滅魔佛,視一切如自然,所言所行,“從心所欲”,亦無不合乎自然。一般的人,心里善惡分明,佛是佛,魔是魔,有此分別,自然應(yīng)該向善棄惡,以免“走火入魔”。
  佛家講“因果報應(yīng)”,并非空洞的道德說教,而是為了“自度度人”,“度人”的目的能否達到,取決于人;“自度”卻可由自己把握,善念一生,天堂即現(xiàn)眼前,天使的形貌也顯現(xiàn)于自身,豈不美妙?惡念一生,地獄即現(xiàn)眼前,自身亦如惡鬼附體,豈不丑陋?那些心懷不善的人,怨天怨地怨父母怨社會怨他人,心里惡念叢生,往往面目可憎,人見人厭,找工作,交朋友,談戀愛,無一事順利,跟成功幸福無緣,豈不是得著了最大的報應(yīng)嗎?
  ……





上一本:認識心之批判 下一本:幸福地活著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寬寬的世界,寬寬的心的作者是智藏法師,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