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瑪拉瓦·薩達提沙尊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因此,他於一九九○年去世不應被看作是一件哀傷與悲痛的事情,相反應被看作是一個新的機會去重溫他給人間的信息。在薩達提沙對闡揚佛道的許多無價貢獻中,《佛教倫理學(精)》一書在其深度、清晰度與慈悲心等方面顯得尤為突出?吹街茉馐篱g由於貪、嗔、癡而痛苦,薩達提沙在逭裹分享了他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關(guān)心并參與社會的佛教徒與僧人的真實觀。其成果就是這一倫理教導的經(jīng)典,在這本書裹,他試圖以西方讀者能把握的方式解釋傳統(tǒng)的佛教倫理理論。 目錄: 第一章定義和歷史背景倫理學研究的范圍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思想第二章至上知識的源泉佛陀的開悟喬答摩佛的生平緣起法自我與無我說存在的三種行相佛陀的大慈悲第三章諸皈依的意義三皈依第一依所:佛第二依所:法第三依所:僧第四章道德行為的律令:戒律五戒八戒十戒第五章道德的基本理想戒律與皈依的關(guān)系早期佛教中居士的地位佛陀關(guān)於戒德教諭的觀點對每個居士的忠告第六章居士對其親友的責任子女與父母丈夫與妻子朋友之間老師與學生傭人與勞動者與生活方式相關(guān)的責任第七章居士與國家的關(guān)系第八章最終的目標對目標的陳述涅槃心解脫,慧解脫成就的原因縮略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