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學(第8輯)》為中華孔子學會主辦的連續(xù)性輯刊,由北大哲學系教授王中江和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李存山主編。本書立足于學會,面向海內(nèi)外,廣泛聯(lián)合儒學研究者,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儒學傳統(tǒng)展開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討。本輯分三個主題:易學傳統(tǒng)、宋明儒學、儒學散論。無論是對中國思想的細致梳理,還是對傳統(tǒng)儒學的現(xiàn)代解讀與詮釋,都能結(jié)合新材料,抒發(fā)新思想,體現(xiàn)了中國儒學研究的較高水平。 目錄: 易學傳統(tǒng) 唐明邦:孔子與《周易》 徐儀明:《周易》心法簡論 黎紅雷:“位”與“德”之間 ——從《周易·解卦》看孔子“君子小人”說的糾結(jié) 余治平:《謙》卦與儒家謙德之養(yǎng)成 丁四新:出土《周易》材料與《周易》經(jīng)學的哲學解釋 常會營:孔子“晚而喜《易》”新論 宋立林:《孔子家語》與孔子易教思想 匡釗:從“言意之辨”看《易》“象”的功能 孔德立:《周易》與孔子的“神道設教”思想 葉樹勛:《周易·大象傳》所見古代儒家的刑罰自然主義 宋明儒學 李存山:對宋學之開端的檢討 高海波:明代陽明學的分化易學傳統(tǒng) 唐明邦:孔子與《周易》 徐儀明:《周易》心法簡論 黎紅雷:“位”與“德”之間 ——從《周易·解卦》看孔子“君子小人”說的糾結(jié) 余治平:《謙》卦與儒家謙德之養(yǎng)成 丁四新:出土《周易》材料與《周易》經(jīng)學的哲學解釋 常會營:孔子“晚而喜《易》”新論 宋立林:《孔子家語》與孔子易教思想 匡釗:從“言意之辨”看《易》“象”的功能 孔德立:《周易》與孔子的“神道設教”思想 葉樹勛:《周易·大象傳》所見古代儒家的刑罰自然主義 宋明儒學 李存山:對宋學之開端的檢討 高海波:明代陽明學的分化 肖平:情理與義理 ——論王陽明與程朱理學在理解孔子正名思想上的差異 劉豐:禮學與理學的互動 ——呂大臨的《禮記解》與宋代理學的發(fā)展 鐘治國:歐陽南野良知說析論 谷繼明:王船山的氣論與生死觀 彭國翔:清康熙朝理學的異軍 ——彭定求的《儒門法語》初探 儒學散論 陳漢生:佛教傳人前中國思想里的“情” 葛榮晉:孝道與祭祖 ——為香港2012年“祭祖對和諧社會的意義”祭祖論壇而作 鄭開:荀子人性論的理論預設:圍繞“性偽之分”的討論 蔡振豐:對反或連續(xù):王弼與郭象思想的爭議 李淑珍:全球化的我在哪里? ——儒家人格主義在全球化時代的意義 余治平:“君為臣綱”與“從道不從君” ——儒家君臣一倫的公正性追求 韓星:社會儒學 ——儒學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與復興之路 李可心:試論馮友蘭四境界的秩序問題 杜維明等:心學的文化與政治含義 ——杜維明思想研討會 葉樹勛:簡帛文獻思想研究新范式的探索 ——王中江教授《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述評 辜鴻銘:斯文在茲 ——辜鴻銘英譯《論語》中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