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中國古代制度略論


作者:鄭欽仁     整理日期:2014-08-22 21:43:52

本書主要講述中國歷史各項影響深遠的制度安排,如官職制度、宰相制度、選官制度和科舉制度等,并對這些制度的起源、發(fā)展歷程及對后世的影響啟示逐一進行深刻分析。
  本書認為,國家的存在有賴制度的確立。中國國家體制自秦漢奠基,下至明清,歷兩千一百余年而無徹底之更張,到辛亥革命始變,其時間之長,百官之備,實足傲視寰宇,睥睨萬國;实蹫轭I(lǐng)導中心,宰相為王者佐、社稷器,監(jiān)察則匡正政風,選舉、考試提供了人才的來源,史官紀錄事實,考論得失,君王教育的目的在于君儲圣王,以道正格,而地方行政制度則為帝國存在的基礎。中國政治制度的特色,就在這些權(quán)力的運作、制衡、維系與馴服中顯現(xiàn),而從歷代的政治改革中又可見中國的政治理想。
  作者簡介:
  鄭欽仁,歷史學家,尤其專精于魏晉南北朝研究。著有《中國政治制度與政治史》、《北魏官僚機構(gòu)研究》、《北魏中書省考》、《魏晉南北朝史》等。邢義田,美國夏威夷大學歷史學博士歷史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秦漢史。林麗月,臺灣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曾擔任臺灣師范大學歷史學系主任、臺灣明代研究學會理事長,是明清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專家。李弘祺,李弘祺為美國耶魯大學博士。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多年。1991年出任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歷史系教授兼亞洲研究系主任,其后并在該大學研究院擔任博士指導教授。李弘祺于2003-2005年間應聘擔任臺灣大學講座教授,并出任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以后出任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兼通識教育委員會主委,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并創(chuàng)立該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目錄:
  序言
  許樹安
  導言鄭欽仁
  帝國遺規(guī)兩千年—中國政治制度的特色鄭欽仁
  奉天承運—皇帝制度邢義田
  王者佐?社稷器—宰相制度林麗月
  柏臺風憲匡政風—監(jiān)察制度葛紹歐
  鄉(xiāng)舉里選—兩漢的選舉制度鄭欽仁
  九品官人法—六朝的選舉制度鄭欽仁
  科舉—隋唐至明清的考試制度李弘祺
  考論得失?懲惡勸善—史官制度張榮芳
  帝國基礎—鄉(xiāng)官與鄉(xiāng)紳王霜媚
  君儲圣王以道正格—歷代的君主教育朱 鴻
  托古改制—歷代政治改革的理想李孝悌著名學者楊天石推薦:由于政治環(huán)境的不同,所以多年來兩岸的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學者,在歷史觀、方法論、話語系統(tǒng)上有很大的不同。一段時期里,大陸學者在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研究上有一個很突出的毛病,就是受庸俗社會學的影響太大,以至于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在許多方面因這庸俗的社會學的影響搞得面目全非。這套“文化中國”叢書有別于大陸出版的若干同類書籍。而且雅俗共賞,達到了學術(shù)上的一種高明的境界。|||林載爵:這一套“文化中國”叢書以118個題目全面性地討論了中國歷史與文化的各個層面,組合成一幅比較完整而豐富的中國文化圖像。撰寫者一共96位,網(wǎng)羅了當時年齡約30到40歲的青年學者。上世紀七十年代,這樣一批受到西方式現(xiàn)代教育熏陶,對傳統(tǒng)中國文化又有新見解的年輕學者已經(jīng)在臺灣出現(xiàn),成為臺灣學術(shù)界的一股新興力量,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歷史與文化,自然有著不同的視野與不同的解釋。我們出版界感覺到有必要將他們集合起來,總體呈現(xiàn)一個全然有別于過去的中國文化的新觀點與新解釋。這些學者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幾乎都位居臺灣學術(shù)界與文化界的重要位置,當年所發(fā)表的論點今天仍然具有新意,可以提供讀者了解中國文化的另一種視角。|||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北京晨報、京華時報等報刊以及鳳凰網(wǎng)、新浪、中國新聞社等網(wǎng)站相繼報道。 1.中國人的心態(tài)常自足于中國自我形成的“世界”里,但近代的改革家或革命家常出對多元社會價值有認識的人,總之,中國之前途,端視中國人有多少反省力而定。
  2.中國官制的發(fā)生,往往是由天子私人的、側(cè)近的微臣漸漸取得權(quán)力,最后攫取了大官的職權(quán),成為公的、正式的政府官員;中國的宰相就是在這樣螺旋式循環(huán)發(fā)展下起伏轉(zhuǎn)易。
  3.傳統(tǒng)相權(quán)雖然在法理上具有秉承君主信托主掌國政的精神,但因秦漢以后的君相關(guān)系始終不脫“君尊臣卑”的態(tài)勢,君權(quán)的至高至大,使傳統(tǒng)官僚制度的自主性與客觀性迭受侵害。





上一本:中國式家庭與社會 下一本:探索巴比倫文明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中國古代制度略論的作者是鄭欽仁,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