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地域特點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武漢話的楚風漢韻。 《武漢話的尖板眼》摘取武漢話中常用多見的話語寫成,其中既有長篇《<漢口竹枝詞校注>方言口語同試釋》、《<紅樓夢>中的武漢方毒》;也有根據(jù)所挑選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詞匯而作的短篇《尖板眼》、《挨的》;還有歸類成篇的有感而發(fā)之作《七古八雜說俚語》、《武漢方言口語五百年》。其中既有俗言俚語,也有諺語民風;蛞栽娫~經(jīng)史,或以小說、戲曲、佛經(jīng)為書證,敘說武漢話的前世今生。語占力求通俗、易讀,語句不求清新、華麗。有的篇目飽含燜燒大菜的醇厚,有的篇目又能細細品味和嚼出家常小菜的香純,風味各異,卻都獨具匠心。 語言學(xué)科是一株參天的大樹,周然專著的《武漢話的尖板眼》只是采擷一片樹葉,嘗試著在上面抹”一筆新綠。 作者簡介: 周然,1939年出生于湖北武漢。曾任武漢市物資局宣傳部副處長,《中國物資報》武漢記者站站長。在從事新聞傳媒工作期間,多次獲得新聞類獎項。近年來,其有關(guān)武漢方言的文章先后被中國臺灣地區(qū)刊物及相關(guān)語言學(xué)專家的著作收錄。 目錄: 雨音樂方言 “酷”的俗雅與時尚 “漢喋”別裁 武漢話里多有戲 武漢話的底子厚得很 超越時空的“對話” 動物人“話”也相宜 “過早”、“過中”與吃飯 找嗝打 尖板眼 撒拉與撩撇 漢劇是了解楚風漢韻方言口語的窗口 湖北人愛喝的養(yǎng)生湯 大排檔小吃攤 足下生花說“走”雨音樂方言 “酷”的俗雅與時尚 “漢喋”別裁 武漢話里多有戲 武漢話的底子厚得很 超越時空的“對話” 動物人“話”也相宜 “過早”、“過中”與吃飯 找嗝打 尖板眼 撒拉與撩撇 漢劇是了解楚風漢韻方言口語的窗口 湖北人愛喝的養(yǎng)生湯 大排檔小吃攤 足下生花說“走” 心地坦蕩君子風 武漢話里的“針頭線腦” 那話 七古八雜說俚俗 武漢方言口語五百年 上臺盤 你家雞狗喚什么? 為“巧話”“查戶口” 從一到十說漢喋 “伙計”、“伙的”么樣說 此“天道”非彼“天道” 似失猶存音義在 俗語覓蹤 俗諺自有來頭處 八字腳 六朝相傳說“早晚” 幾多俚諺常語無考辨 刮器、標致、好看說體面 方言口語說草蟲 方言口語說鬼神 極致語言表心跡 橋與方言 賣 疊字聲聲韻味濃 方言俗語與民俗 古義今用 哂么事?哂! 哥哥的地位 拿自己說事最方便 挨的 撿耳朵 撮事干 海里海氣 看似無“源”卻有“源” 瞎擺 “科頭”與“光頭” 簡便潦撇一一把連 藝術(shù)食品食品藝術(shù) 被遺忘的“角落” 粗淺的比喻深深的情理 語言與“距離產(chǎn)生美” 說“出笏” 說圓道團那些事 說“小” 說打就打 說時遲那時快 說的比唱的好聽 說風就是雨 談“心”牽“手”說俚俗 談花說朵 謔語詈言有幾許 跟你家一路玩味漢韻 跟你家說過年 鏣 轉(zhuǎn)彎抹角情纏綿 從“雞罩”談名字中的“漢味” 帶有佛教意義的口語 都是嘴巴的錯 顛三倒四亦成趣 生活里的忌諱 漫說“人比人氣死人” 滴沰婆婆 打補丁 孱頭 媽媽的媽媽叫什么 “一腳路”到底有多遠 山川雪月最生情 一個兒戲一個印記 三不知與“三不知” 噴嚏的名堂多 小生意人的口頭語 比喻的魅力 平常字的不平常之義 胖朖孵裔憶家宴 聲聲關(guān)愛幾多情 講味 民諺歌謠與節(jié)氣 有戲 “巧言令色”玩得轉(zhuǎn) 湖北人獨鐘肉圓子 帶數(shù)目字的武漢話 《紅樓夢》中的武漢方言 《漢口竹枝詞校注》方言口語詞試釋 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