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牌號》集結了位于北京、安徽、上海、成都、武漢、廣州、臺灣等地或知名的寺廟建筑,或具有年歲的古舊住宅,或在青春歲月留下深刻印記的中學大學校園,或伴隨成長歲月的劇院住所,內容翔實生動,或讓人心生感慨,或令人忍俊不止,非常具有感染力 作者簡介: 楊葵:作家,著有散文集《在黑夜抽筋成長》、《過得去》,電影劇本《黑白》,電視連續(xù)劇劇本《找不著北》,等等。 唐大年:中國第六代導演,編劇。 陳曉卿:著名紀錄片導演,代表作《森林之歌》《舌尖上的中國 目錄: 王府井大街22號_楊葵 北兵馬司3號_袁鴻 長安寺_楊葵 定福莊東街1號_劉心印 東直門內北順城街2號_張鈞 分司廳胡同_金銘 沙灘北街乙2號_馬丹妮 史家胡同51號_麻寧 戲樓胡同的人與事_孫小寧 新街口外大街十九號_楊葵 朱辛莊北農(nóng)路七號_唐大年 番禺路127號_喬爭月 窄巷子32號_翟永明 大慈寺路23號_肖平 黌門街79號_何小竹王府井大街22號_楊葵 北兵馬司3號_袁鴻 長安寺_楊葵 定福莊東街1號_劉心印 東直門內北順城街2號_張鈞 分司廳胡同_金銘 沙灘北街乙2號_馬丹妮 史家胡同51號_麻寧 戲樓胡同的人與事_孫小寧 新街口外大街十九號_楊葵 朱辛莊北農(nóng)路七號_唐大年 番禺路127號_喬爭月 窄巷子32號_翟永明 大慈寺路23號_肖平 黌門街79號_何小竹 大樓底——解放路2號_陳曉卿 詠春體育會_林聰 青田街七巷六號_亮軒 武昌街一段7號_楊葵 《王府井街22號》楊葵——這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門牌號。 大多數(shù)北京人不會記得這個門牌,但一提起院兒里的首都劇場卻誰都認識。這座具有50多年歷史、帶有明顯蘇聯(lián)建筑風格印跡的劇院大名鼎鼎。它氣度非凡地挺立在高高的臺階上,米黃色的劇場和門前象牙白的華表對于拾階而上的觀眾有一種近乎關懷的高雅俯視,每次來看戲,步入劇院的剎那,我都能感受自己被接納、被包容,這讓我覺得愉快。更多的時候,不演戲的時候,這劇院、這華表就將目光投向門前車水馬龍的王府井大街,半個多世紀的興衰榮辱也就這樣無聲地悄悄流過了。無論舞臺上的熱鬧,還是后臺的繁雜,以及劇場身后辦公樓里的風起云涌,它都寂寂不動地全部接納了。 我是20多年前同北京人藝結緣的。那時我剛到《北京晚報》當記者,負責跑戲劇。記得每次去人藝采訪,我都不緊不慢地走出東單西裱褙胡同,搭乘108路電車,燈市口西口站下,然后向北走,先是路過商務印書館,再走幾步就是人藝了。有時采訪之前開個小差,就在更遠一站的美術館下車。先去中國美術館看個展覽,再到不遠處的三聯(lián)書店買本書,最后向南折返回來。路過社科院考古所門前的書店,呆呆地看著櫥窗里裝幀嚴肅的“某某號墓”一類的高深發(fā)掘報告,琢磨會兒是否需要進去看看。一過馬路,人藝就到了!而B人》、《嘩變》、《天下第一樓》的宣傳海報花花綠綠的,馬上把我?guī)肓藨騽〉姆比A世界。說繁華是不確切的,那是對考古而言,實際的情況是從我跑戲劇開始,戲劇始終是寂寞的。自從1992年于是之揮別《茶館》,人藝屬于大師和老藝人的輝煌時代也就此告別了。 如今不做戲劇記者很多年了,可還是會常去首都劇場看戲。每回進入劇場,坐進大紅的座椅,安靜地等待燈光漸暗,心里暗暗數(shù)著數(shù),期待著享受大幕開啟的精準節(jié)奏,就像晨曦中慢慢推開一扇窗。那種清晰、嚴謹、舒緩、典雅的氣息立刻融化了我!按竽徊奸_啟是真的……”這是多少人藝人心底的座右銘,多少恩恩怨怨、愛恨情仇都隨著大幕的開啟被吸納了,凈化了,這種大氣、近乎安慰的包容是別的劇院所沒有的。但有時想起人藝,心情會變得復雜,特別是過其門而不入的時候,我甚至慶幸自己不是人藝的一員,而一直是以一個旁觀者、朋友的態(tài)度,來看待,來感受這座劇院的。因為輝煌的舞臺背后,在劇院的后半截(首都劇場的前面被用作劇院,后面是辦公樓、排練廳及宿舍)上演的悲喜人生,實在令人唏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