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高原彩虹中國三江源地區(qū)服飾藝術


作者:鄭云峰;徐小健,高萍     整理日期:2014-08-22 21:00:54

《高原彩虹:中國三江源地區(qū)的服飾藝術》以四開的寬大開本,采用進口紙張、油墨,封面使用皮革+金屬材質(zhì),穩(wěn)重、大氣、高檔。
  作者簡介:
  鄭云峰,71歲,人文地理攝影家,1941年生于安徽蕭縣,英國皇家攝影協(xié)會高級會士、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原江蘇省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從1986年開始,鄭云峰就致力于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等大江大河的記錄性攝影工作,尤其是用了近8年的時間對蓄水前的三峽進行了全方面的攝影記錄。30年間拍攝圖片30萬張。出版有《永遠的三峽》、《典藏三峽》、《守望三峽》、《說不盡的三峽》、《唐蕃古道》等專著11部,《黃河源頭探秘》、《探索長江之源》、《阿尼瑪卿雪山演奏著生命的樂章》等21個攝影專題著作。在中國香港、臺灣,美國、巴西舉辦了《永遠的三峽》、《擁抱母親河》、《母親河的呼喚》等大型影展。先后有數(shù)十幅圖片入選國際國內(nèi)影展,其中14幅作品獲國際國內(nèi)大獎,有5000多幅圖片被《中國攝影》、《英國攝影年鑒》等30多家國內(nèi)外書籍刊物登載。近年來榮獲:中華文化人物獎(鳳凰衛(wèi)視、中華文化促進會、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攝影五十年突出貢獻攝影家稱號(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中國國家圖書獎(新聞出版署)、中國民間文化守望者獎、中國攝影傳媒人物大獎、中國當代徐霞客獎等榮譽。
  目錄:
  第一章“藏族服飾”介紹了“穿在身上的財富”、“康巴漢子:雪山鑄就血性與刀鋒”等內(nèi)容。愛美的藏家女人們把富足殷實穿在了身上,把快樂幸福寫在了臉上。錦袍彩帶,狐帽如火,芳步輕移,環(huán)珮作響,眉目含春,草原上的“卓瑪”一路春風,一路芳香。藏族男人的服飾大多是寬袖、大襟、寬腰無兜的衣袍,既可當衣裳又可當被蓋。腰間則束一條紅綢帶,既有實用性,又有裝飾性,在他們的生活中用途很大——除了穿脫方便,在生產(chǎn)勞作時可裸露右臂,上下馬時收放自如,再加上舒適、厚重、保暖等特點,非常適合游牧生活。
  第二章“蒙古族服飾”介紹了“那達慕開遍‘其吉格’”、“美麗的紅纓帽”等內(nèi)容。青海蒙古族在數(shù)百年的歷史進程中,除了保留本民族原有的生活習俗,還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逐步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蒙古族風情。蒙古族男女的日常著裝,大都是用牛羊皮縫制的長袍,腰系絲綢腰帶,足穿牛皮或絨做的靴子。
  第三章“回族服飾和撒拉族服飾”介紹了“潔白簡約的標記”、“淡雅若蘭,潔白如玉”、“時代的印記”、“樹上鳥語,樹下花香”等內(nèi)容。如果說,草原上世世代代聚居的藏族和蒙古族的傳統(tǒng)文化以廣袤的草原、雪山、大漠為背景,散發(fā)出濃郁的游牧生活氣息。那么,河湟谷地的眾多民族則以高原農(nóng)業(yè)為主。他們和睦相處,休戚與共,共同創(chuàng)造了河湟谷地燦爛的文明。對許多民族而言,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生活細節(jié)或者行為方式,也常常包含著不為人注意的標記和色彩,印染著歷史深處的某種底色。譬如白色回族帽,它突出了回族服飾中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因而成為一個醒目的標志,一種簡約的象征。
  第四章“土族服飾”介紹了“彩虹之鄉(xiāng)”、“‘扭達’的傳奇故事”、“唱不盡服飾美”、“吉祥留‘阿揚’”等內(nèi)容。也許是受到大自然的啟示,抑或出于對黃河母親的感恩,富有智慧的土族阿姑們將彩虹的標記鑲嵌在自己的衣裝上,將彩虹的意象融匯于精致的刺繡圖案上,她們也因此被稱為“穿彩虹花袖衫的人”。





上一本:中俄人文合作的歷史與現(xiàn)狀 下一本:彩云之南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高原彩虹中國三江源地區(qū)服飾藝術的作者是鄭云峰;徐小健,高萍,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