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中國流氓史


作者:陳寶良     整理日期:2014-08-08 10:06:10

《中國流氓史(修訂本)》是一部系統(tǒng)研究民國以前流氓群體及其活動的歷史專著。什么是流氓?流氓的稱呼出現(xiàn)在何時?在歷史上流氓都有哪些名目?流氓究竟從事一些什么活動?流氓的手段有哪些?流氓與社會各階層的關(guān)系如何?流氓的社會影響是怎樣的?等等。
  作者簡介:
  陳寶良,1963年生,浙江紹興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職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陳寶良,1963年生,浙江紹興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職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現(xiàn)任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兼任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理事。著有《悄悄散去的幕紗——明代文化歷程新說》(1988年)、《中國流氓史》(1993年,韓文版2001年)、《中國的社與會》(1996年,臺灣繁體字版,1998年)、《飄搖的傳統(tǒng)——明代城市生活長卷》(1996年,2006年再版)、《明末清初的耶穌會士》(臺灣繁體字版,2001年)、《明代社會生活史》(2004年,2006年再版)、《明代儒學生員與地方社會》(2005年)、《中國風俗通史·明代卷》(2005年)等專著,并在中國大陸《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光明日報》(史學版)、《史學月刊》,臺灣《漢學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通訊》、《淡江史學》,香港《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明清史集刊》,日本《明代史研究》,新加坡《源》等報刊發(fā)表明清史學術(shù)論文數(shù)十篇。所寫專著在中國大陸《光明日報》、《中華讀書報》、《文匯讀書周報》、《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臺灣《明代研究》、《明代研究通訊》、香港《文匯報》、法國《漢學文獻評論》、日本《明代史研究》、韓國《東亞日報》、《朝鮮日報》等均有書評或簡介,并被海內(nèi)外一些知名大學列為學生指定參考書;所撰論文,為中國大陸《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人大復(fù)印報刊資料《明清史》、《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法國《漢學文獻評論》全文或摘要轉(zhuǎn)載。所著《明代社會生活史》,被《中華讀書報》評為“2004年度十大社科圖書”,并入圍“首屆華文傳媒圖書大獎”(歷史傳記類)。
  目錄:
  緒論
  一、流氓的定義與稱謂的變遷
  二、流氓與游民的區(qū)別及聯(lián)系
  第一章先秦時期的惰民與游俠
  一、惰民與閑民
  二、戰(zhàn)國游俠
  第二章秦漢時期的惡少年
  一、概說
  二、閭巷少年
  三、秦漢游俠
  第三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無賴
  一、概說
  二、無賴少年與輕俠
  第四章隋唐時期的坊市惡少與市井兇豪
  一、概說緒論一、流氓的定義與稱謂的變遷二、流氓與游民的區(qū)別及聯(lián)系第一章先秦時期的惰民與游俠一、惰民與閑民二、戰(zhàn)國游俠第二章秦漢時期的惡少年一、概說二、閭巷少年三、秦漢游俠第三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無賴一、概說二、無賴少年與輕俠第四章隋唐時期的坊市惡少與市井兇豪一、概說二、坊市惡少三、閑子與妙客第五章宋代的破落戶與搗子一、概說二、訟鬼與“業(yè)觜社”三、“十虎”、“閻羅”與地方豪橫四、浮浪人、閑人與“沒命社”第六章元代的無籍之徒一、無徒與無籍之徒二、豪民、衙內(nèi)與閑人第七章明代的光棍與喇唬一、逸民、喇唬與光棍、把棍二、打行與青手三、衙蠹、訟棍與訪行四、閑漢、幫閑與老白賞五、秦淮健兒與莠民六、神棍:僧道的無賴化七、豪強大猾與流氓八、秀才鬧事及其無賴化九、太監(jiān)與流氓第八章清代的無賴棍徒一、概說二、大猾與豪強三、流氓的種類:各色棍徒四、北京的流氓五、天津的“混混兒”六、上海的“白相人”七、清代其他地域性流氓第九章流氓手段舉隅一、欺騙二、訛詐三、打斗四、搶掠第十章流氓活動與中國社會一、流氓團伙與組織的形成二、政治參與及政治的流氓化三、把持或壟斷經(jīng)濟四、軍兵的流氓化五、參與文化活動六、流氓與地方社會余論一、擾亂社會二、行俠仗義主要參考文獻后記再版后記   第一章先秦時期的惰民與游俠
     一、惰民與閑民
     追溯中國流氓史的源頭,不能不提到在先秦時期廣泛存在的“惰民”。這是因為,在明代,朝廷的法規(guī)就將“惰夫游食”視作流氓無賴。如洪武二十一年(1388),朝廷專門就河南、山東的農(nóng)民中那批“懶惰不肯勤務(wù)農(nóng)業(yè)”的人發(fā)布政令,督促這些人耕種務(wù)農(nóng),讓他們見丁著業(yè),“毋容惰夫游食”。所謂“惰夫游食”,就是“惰民”。在清代,將盜賊、賭博、打架、娼妓并稱“四惡”,并認為打架(即流氓斗毆)就是“周公所謂‘亂民’’’、“孟子所謂‘賊民”’②;而賭博干犯功令,貽害父兄,故將賭博者視作“《周官》之‘罷民”一!皝y民”、“賊民”、“罷民”云云,其實都是“惰民”。
     什么是“惰民”?所謂“惰”,其義有二:一是懈怠、懶惰。如《書.益稷程》,“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又《荀子·非十二子》:“佚而不惰,勞而不慢!倍撬。c“惰”、“墮”相通。如《墨子.修身》:“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笨梢,所謂“惰民”,即指脫離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惰游之民,或指懶惰之民。
     至明清兩代,惰民除了指一般性的惰夫游食之民外,同時又成為一個專門的稱呼,即指那些被排除于士、農(nóng)、工、商四民之外的賤民。據(jù)說,元滅宋后,將俘虜和罪犯集中于紹興等地,稱之為為“怯憐戶”,后人稱之為“惰民”。明編戶籍時,就將他們統(tǒng)統(tǒng)列為“丐戶”,長期被視為“賤民”,世充賤役,不許與平民通婚,應(yīng)科舉。這批人中,女的稱“喜婆”,男的稱“惰貧”,或稱“大貧”。……





上一本:感受拉丁美洲 下一本:高尚的天祿:香茶藥酒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中國流氓史的作者是陳寶良,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