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讀本:民族風情》鐫刻著烏魯木齊、呼和浩特、拉薩、恩施、鳳凰、麗江這六個城市的獨特記憶,這條線路專為喜歡民俗風情和自然風光的驢友設計。在開往寨子的路上,可以窺見這些城市的景觀與格局,都是從宋元以后民族雜居演化而來,種種風情為我們展開了一幅中華民族融合和發(fā)展的歷史畫卷。 旅行對于我們最深刻的意義,莫過于發(fā)掘所經(jīng)之地的人文內(nèi)涵。《城市文化讀本》系列圖書通過對中國17個城市歷史、景觀、文化、人物的介紹,勾勒出一條歷史與文明演進的脈絡。 烏魯木齊——塞上都會 烏魯木齊,這個地處亞歐腹地的生活著53個民族人民的城市,有著天山戈壁的雄渾剛毅,有著草原牧場的柔美動人,有著西域絲路的獨特風情。多民族文化在此交融共生,如邊塞詩般壯麗,似萬花筒般絢爛。 呼和浩特——草原青城 呼和浩特,有大漠孤煙,有成群牛羊,有悠揚牧歌,有昭君出塞,有金戈鐵馬,有林立召廟;有東胡、匈奴、林胡、樓煩、烏桓、鮮卑、蒙兀室韋、蒙古等民族先后生活在這里。多種文化兼容并蓄鑄就了高原青城的獨特魅力。 拉薩——雪域佛國 拉薩,是藏語中“神佛所在的地方”,是藏傳佛教文化的中心,是一座建在海拔3700米的世界屋脊上的充滿信仰力量的城市。即使是第一次踏入這座城市的人,也依然可以感到一種震撼,一份寧靜,一重思考。 恩施——深山神話 恩施,東瞰江漢,西抵渝蜀,南控瀟湘,北通豫陜,江清似鏡,翠山環(huán)繞,是一顆隱于清江的璀璨明珠,是一片迥異都市的世外桃源。在這里生活的漢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5個民族,共同書寫下一段深山神話。 鳳凰——神秘湘西 鳳凰,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五溪苗蠻之地”,是微笑淡然的“鄉(xiāng)下人”沈從文的故鄉(xiāng),是“文化貴族”陳寶箴的故居之地,是沱江環(huán)繞的精致古城,是萬千人心中的郁郁邊城,是一片神秘而美麗的土地。 麗江——納西古城 麗江,雪山融水環(huán)繞古城,石橋民居鱗次櫛比,洞經(jīng)古樂悠揚回響。泡吧、艷遇、享樂、閑逛、發(fā)呆……與現(xiàn)代都市人少能體會的休閑幸福相關的詞匯會一下子涌入腦海,似乎所有的美好都在這里匯集。 作者簡介: 田兆元,著名民俗學家、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田教授現(xiàn)任中國民俗學會理事,中國漢民族學會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海上風民族民間文化論壇主編,中國文化史專家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專家。 目錄: 緒論當民族與城市相遇 一、中國的民族概念 二、城市與民族生活 三、城市演變與民族發(fā)展 四、多民族的城市,多彩的城市 第一章塞上都會——烏魯木齊 一、天山風景 二、古道新城 三、宗教信仰 四、絲路詩情 五、都市風物 第二章草原青城——呼和浩特 一、歷史沿革緒論當民族與城市相遇 一、中國的民族概念 二、城市與民族生活 三、城市演變與民族發(fā)展 四、多民族的城市,多彩的城市 第一章塞上都會——烏魯木齊 一、天山風景 二、古道新城 三、宗教信仰 四、絲路詩情 五、都市風物 第二章草原青城——呼和浩特 一、歷史沿革 二、青城景觀 三、傳奇人物 四、民問文藝 第三章雪域佛國——拉薩 一、拉薩歷史 二、拉薩景觀 三、傳奇人物 四、著名風物 第四章深山神話——恩施 一、巴人傳奇 二、生態(tài)文化 三、名人傳說 四、城市景觀 第五章神秘湘西——鳳凰 一、鳳凰沿革 二、鳳凰名人 三、文化奇俗 四、神秘傳說 第六章納西古城——麗江 一、麗江簡史 二、吾土吾民 三、泡在麗江 四、麗江故事 五、麗江特產(chǎn) 后記第一章青城景觀 康熙與大召的故事還不只這些,大召的大殿壁上有許多精美的壁畫,堪稱大召三絕之一,與大殿上的銀佛和木雕龍柱齊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壁畫《月明樓》,描繪的是康熙在呼和浩特時微服私訪于大召前的豪華酒店月明樓,用膳后卻無銀付帳,欲以腰帶相抵,蠻橫的掌柜不依不饒,要求康熙脫下衣服,留下馬匹,店小二劉三看不慣掌柜的無賴行徑,挺身護帝,與掌柜據(jù)理以爭,提出用自己一年的工錢來付康熙的飯錢,為康熙解圍的故事。后康熙與劉三結(jié)拜為兄弟,將他接至京城,官至三品。畫面色彩鮮艷,人物豐富,神態(tài)逼真,康熙的困窘,掌柜的跋扈,劉三的仗義及眾人的神態(tài)都躍然畫上。而且由于畫面上人物達110個之多,因此該畫不僅是藝術珍品,也是研究彼時民族民俗、服飾文化的絕佳材料。 大召門口有一口井名為玉泉井,相傳康熙親征噶爾丹凱旋時,行至大召,正值盛夏,人馬饑渴,無水可飲,此時康熙御馬振鬃大嘶,四蹄騰空,落蹄刨地,涌出一汪清泉,因稱御泉井,傳為玉泉井,現(xiàn)在井沿的漢白玉欄桿上的浮雕表現(xiàn)的就是這個傳說,F(xiàn)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也因此泉所在而得名。傳此泉井水甘甜清冽,來此井汲水者從早到晚,絡繹不絕。好水泡好茶,因此井周圍也開起了茶館、面鋪,小商販、雜耍藝人云集,使得這一帶更加的繁榮,成為呼和浩特人民休閑娛樂、資訊傳遞的重要場所,就像“天橋”之于北京,“城隍廟”之于上海一樣。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當?shù)?23家商戶一齊獻上了“九邊第一泉”的匾牌,既可見玉泉井名聲之大,也可窺當時商業(yè)之盛。只可惜后來遭到破壞,玉泉井再也沒有泉水涌出,泉水的甘甜只能從老一輩本地人的記憶里去尋找了。不過現(xiàn)在的大召外依然商業(yè)發(fā)達,各種商販賣著旅游紀念品,或是風干牛肉、蒙古奶食、毛皮制品、各色小吃等,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稱為“塞上老街”。 第四章生態(tài)文化 恩施土家族姑娘的哭嫁和恩施女兒會,代表了恩施土家族最典型的婚戀習俗。 “哭嫁”就是在婚前的數(shù)天,一邊哭一邊唱哭嫁歌。一般是在婚前十天或半個月,待嫁女孩不再出門干活,而是在閨房里擺上方桌子,盛十碗茶,邀請親戚和鄰居家的女子們圍坐,哭著唱嫁歌。不止新娘子一人哭,其他圍坐的人也按一定次序哭,一邊哭一邊傾訴,這樣就形成了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姑嫂哭、罵媒人等形式。一直哭到待嫁的頭一天晚上,更是高潮迭起,女方要選十名姑娘一起哭,這就是“陪十姊妹”。土家族對“哭嫁”非常重視,認為出嫁前姑娘哭得越久,越悲傷,就越賢惠,如果姑娘不會哭嫁,就會受到非議或譏笑。 恩施女兒會,又稱土家族的情人節(jié),是一枝傳承近三百年的婚俗奇葩。恩施女兒會原生地是恩施市紅土鄉(xiāng)的石灰窖,板橋鎮(zhèn)大山頂響板溪也流傳著這種婚戀習俗。女兒會的時間是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二日,每到這一天,女性可以進行自由求偶、戀愛和幽會的活動。女孩子們穿上八幅羅裙,戴上八寶銅玲和各種銀飾,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背上一些特產(chǎn)山貨或手工制作的東西,到集市上去賣,賣東西是假的,選擇如意郎君才是真。男青年們也趁這個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女孩子,相中了誰,就去買她的東西,如果女孩子漫天要價,那就是女孩子沒看中他,男青年也不再糾纏。在女兒會上,互相看中的男女青年還通過對歌來增進了解,溝通感情,如果雙方如意,就可以幽會了。女兒會把選擇配偶的主導權交給了女性,是對以男權為主導的傳統(tǒng)婚姻制度的一種挑戰(zhàn),同時也是恩施地區(qū)古老的男女自由婚戀風俗的新生。如今,恩施女兒會從它的原生地擴大到了城區(qū),涉及的民族也更為廣泛。隨著它的影響日增,省內(nèi)外成千上萬的青年們都趕在那一天來參加女兒會,越來越多的游人來到恩施尋訪女兒會。一年一度的女兒會,人山人海,十分火爆,恩施女兒會已演變成以相親為主體,融物資交流、文藝匯演、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民族盛會。 按照土家族習慣,過去的土家姑娘出嫁前,要在織布的機臺上為自己制作美麗的土花鋪蓋,這就是土家織錦“西蘭卡普”,“西蘭”是鋪蓋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出嫁當天,西蘭卡普是嫁妝中最為奪目的陳列,供旁人觀賞評價,人們據(jù)此判斷這個女子是否心靈手巧、賢惠能干,所以土家姑娘從十一二歲就要開始學習織西蘭卡普了!拔魈m卡普”所代表的織作技藝古老而精湛,在《后漢書》中,就有關于“武陵蠻”喜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斕的記載。土家人將他們世世代代積淀下來的對自然的觀察,對宇宙人生的認識,對生活的體驗和總結(jié),都鉤織在“西蘭卡普”的精美圖樣中,飛禽走獸、花草蟲魚以及各種幾何紋樣和文字圖樣,以對比鮮明的色彩和對稱反復的方式呈現(xiàn)在布面上,堪稱智慧和技藝的結(jié)晶。關于西蘭卡普,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說的是一個女孩子名字叫西蘭,卡普是她織的花布。西蘭是土家山寨最漂亮最聰明的姑娘,她織卡普的時候,在上面繡花,四山里的百花都繡完了,就沒看到半夜開花半夜謝的白果花(銀杏)。為了繡出白果花,她獨自半夜爬上高高的白果樹和白果花兒對話,狠心的嫂嫂在阿爸面前搬弄是非,說西蘭半夜在外頭等野男人,喝醉的阿爸一氣之下拿起柴刀把西蘭砍死了。西蘭死時,手里還拿著白果花。后來土家人為了紀念西蘭,就讓女孩子們從小就開始學習織卡普,織出來的花鋪蓋,就叫西蘭卡普了。這個傳說反映了土家人對西蘭卡普的喜愛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