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玩,是人之天性。自小及長,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玩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有不同的玩法。古語說“玩物喪志”,那是指毫無節(jié)制、章法的邪玩。中國是個傳統文化深厚的禮儀之邦,即便是玩,也講究有情、有理、有趣、有品位。玩而不棄正業(yè),合乎情理之度,也不離禮義之規(guī)。 歲月流變,有的游藝活生生地保留下來,有的則消逝了。它們或源自原始初民的獰獵和農耕形態(tài),或是最早的祭祀和宗教活動,或有民俗節(jié)日的底蘊,或來自傳統文藝的延伸和變異…… 在游藝中,可強化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也可增強生活的自信與熱忱,并在娛樂中健體、健腦、健心。 作者簡介: 聶鑫森,1948年生于湖南湘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曾畢業(yè)于魯迅文學院和北京大學中文系作家班。發(fā)表過各類作品近千萬字,出版過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詩集、散文隨筆集、文化專著共四十余部。二十余個中、短篇小說被譯成英、法、日、俄等國文字薦介 目錄: 篇前語:玩兒一把中國的老游藝 宴飲游藝 蘭亭盛會與曲水流觴 熱熱鬧鬧的“拇戰(zhàn)” 占花名 擊鼓傳花 三宣矛牌令 投壺興味長 隔座送鉤春酒暖 有趣的“射覆” “酒面”、“酒底”與“席上生風” 歌聲舞影侑宴頻 斗茶 文房游藝 結祉聚知音篇前語:玩兒一把中國的老游藝 宴飲游藝 蘭亭盛會與曲水流觴 熱熱鬧鬧的“拇戰(zhàn)” 占花名 擊鼓傳花 三宣矛牌令 投壺興味長 隔座送鉤春酒暖 有趣的“射覆” “酒面”、“酒底”與“席上生風” 歌聲舞影侑宴頻 斗茶 文房游藝 結祉聚知音 聯句:群體性的詩歌游戲 不妨試筆打油詩 集句詩及其他 詩的“活剝” 打詩鐘 巧用中藥名的文字游戲 對對聯 文虎之射——猜燈謎 書畫筆會 票友 堂會 口舌之技 彈琴復長嘯 吹簫捫笛意纏綿 賞花曲 四時清供瑞氣盈 聊天 童稚游藝 打柴叉 捉迷藏 騎竹馬 罩鳥 跳繩 抽陀螺 抖空竹 身手矯健踢毽子 信妙手能解連環(huán) 拼圖玩具——七巧板 風車響嘩嘩 興致盎然打彈弓 捏泥做玩具 “娶新娘”·“辦酒酒” 民俗游藝 耍龍燈 舞獅子 火燭銀花觸目紅 剪窗花·剪彩勝 正月十五鬧花燈 游絲一線放風箏 春日斗草樂嬉嬉 綠女紅男盡踏青 雙足續(xù)木踩高蹺 鼓聲震天賽龍舟 笙歌十里賞荷蓮 放河燈 乞巧樓前雨乍晴 中秋節(jié)賞月與燒寶塔 銀山萬疊看潮頭 趕廟會 消寒圖與消寒會 體育游藝 江沙橫獵騎山火繞行圍 登山之樂 踢足球 何人冒雪作冰嬉 齊心合力話拔河 馬氈場及馬氈運動 摔跤 舞火流星 馭風駕云打秋千 搖骰子與擲骰子 白檀象棋小盤平 下圍棋 搓麻將 觀魚與垂釣 動物游藝 馴鶴之趣 鴿哨嘹亮鴿翅健 秋高氣爽斗蟋蟀 “我昔斗雞徒” 欣然聽蟲鳴 螞蟻角武 蜘蛛之斗 七彩斑斕養(yǎng)金魚 馴龜可為戲 雀兒銜旗 猢猻也會變把戲 后記宴飲游藝 占花名 占花名,古代的一種酒令。一股來說,人數必須多些,“這個頑意雖好,人少了沒趣”(《紅樓夢》第六十二回),而且參與者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盡得此中三昧。 玩兒法是,所有人依次圍桌而坐,先將骰子置盤內,搖后揭開,按點數,數至某人,再由他抽取一枚刻有花名的簽子,然后按簽子上的提示行令飲酒;炞,一般由象牙、竹片等制作,上面有一朵花,題著與花相關的四字成語,鐫一句唐詩宋詞,還有幾行批注的字。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赴宴者共十六人!扒琏┠昧艘粋竹雕的簽筒來,里面裝著象牙花名簽子,搖了一搖,放在當中。又取過骰子來,盛在盒內,搖了一搖,揭開一看,里面是五點,數至寶釵!庇谑,寶釵抽了一支花名簽子,上面畫著一枝牡丹,題著“艷冠群芳”四字以及一句唐詩“任是無情也動人”,小字注文為“在席共賀一杯,此為群芳之冠,隨意命人,不拘詩詞雅謔,道一則以侑酒!边@支花名簽子,規(guī)定在坐的人都要喝一杯酒,而且寶釵有權命令人表演節(jié)目,便令芳官唱曲侑酒,芳官唱了一支《賞花時》。同時,還可從花名簽上看出人性格和命運的暗示,寶釵“艷冠群芳”,最終被選為寶玉之妻,她外表冷而“無情”,卻自有其“動人”之處。這些都是曹雪芹的精心安排。 接下來,“寶釵又擲了個十六點,數到探春”,探春抽了支“杏花”簽,題著“瑤池仙品”和一句古詩“日邊紅杏依云栽”,小字注文為“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 李紈抽的簽上面畫著一枝老梅,題著“霜曉寒枝”和一句宋詩“竹籬茅舍自甘心”,注云“自飲一杯,下家擲骰!边@支簽最合乎李紈的身份、性格,她很年輕時就守寡了,寂寞自守,心甘情愿,正如老梅“霜曉寒枝”,充滿著無限凄清。她說:“真有趣,你們擲去罷,我只自吃一杯,不問你們的廢與興。”從中可看出她的為人處世。 史湘云抽的是“海棠”簽,四字為“香夢沉酣”,還有蘇東坡的一句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注文是“既云‘香夢沉酣’,掣此簽者不便飲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飲一杯!鄙、下兩人為黛玉和寶玉,因此湘云笑道:“真真好簽!” 黛玉的簽上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和一句宋詩“莫怨東風當自嗟”,注文為“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摈煊瘛俺睢倍唷霸埂倍啵硎里h零,故大家說“除了他(她),別人不配作芙蓉”。而由寶釵陪飲一杯,則暗示她們之間難分難解的關系。 襲人抽的是“桃花”簽,“武陵別景”四個字,用的是《桃花源記》中的典故,一句宋詩為“桃紅又是一年春”,暗示她的紅顏薄命。而注文是“杏花陪一盞,坐中同庚者陪一盞,同辰者陪一盞,同姓者陪一盞!庇谑,探春、寶釵、香菱、晴雯、黛玉、芳官都陪著襲人喝了一杯酒。
擊鼓傳花 擊鼓傳花,也屬于酒令中的一種,既文雅又簡便,在古代十分流行,即使在今日,這種游戲活動也常被采用,當然,不一定是用于飲酒助興。 這種酒令,只要一只“令鼓”和一支“令花”,擊“令鼓”者需背席而坐,“令花”在圍席而坐的人手中傳遞,鼓點快而傳遞快,鼓點慢而傳遞慢,鼓聲一停,“令花”落在誰手,誰便罰酒。 擊鼓傳花,相傳始于唐代,據《羯鼓錄》載:唐明皇于二月初,游小殿內苑,見柳杏將吐芽,命備酒,高力士取羯鼓,“縱擊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顧柳杏,皆已發(fā)”。這是“擊鼓催花”,有喜慶、吉祥之意。明人李東陽寫過一首《擊鼓催花令戲成》的詩,中有兩句為:“鼓翻急雨山頭腳,花鬧獨峰葉底聲!笨梢姡瑩艄膫鳎ù撸┗,作為酒令,已相當普及了。 《紅樓夢》中,寫擊鼓傳花以助酒興的有三處。 第一處是元宵之夜的擊鼓傳梅(第五十四回)。“鳳姐兒因見賈母十分高興,便笑道:‘趁著女先兒(說書的女先生)們在這里,不如叫他們擊鼓,咱們傳梅,行一個春喜上梅梢的令如何?’賈母笑道:‘這是個好令,正對時對景。…于是取了一面黑漆銅釘花腔“令鼓”,以一枝紅梅作“令花”,規(guī)則是鼓聲停時花在誰手,罰酒一杯,還要說一個笑話。之所以此令叫“春喜上眉梢”,因“梅”、“眉”諧音,又時值元宵、新春乍臨,為“春喜”之良辰。 第二處是平兒設宴擊鼓傳芍藥(第六十三回)!爱斚卤娙硕荚谟苁a堂中以酒為名,大家頑笑,命女先兒擊鼓。平兒采了一枝芍藥,大家約二十來人傳花為令,熱鬧了一回! 第三處是中秋佳節(jié)擊鼓傳桂花(第七十五回)!百Z母便命折一枝桂花來,命一媳婦在屏后擊鼓傳花。若花到誰手中,飲酒一杯,罰說笑話一個。”這一次的擊鼓傳花,賈政居然參加了,而且罰了酒,講了一個十分鄙俗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他不僅僅總是方正嚴肅,也還有隨和、風趣的一面。而賈寶玉罰說笑話時,曹雪芹特意寫出了因賈政在場他的復雜心情:“說笑話偏或不笑,又說沒口才,連一笑話不能說,何況別的,這有不是。若說好了,又說正經的不會,只慣油嘴貧舌,更有不是。不如不說的好!庇谑,他自認罰寫一首詩。賈政看詩后又認為“詞句不雅”,但賈母卻為寶玉開脫:“這就罷了。他能多大,定要他做才子不成!這就該獎勵他,以后越發(fā)上心了!币粋小小的擊鼓傳花場景,各人的儀態(tài)、心理活動以及性格特征都一一凸現,確實是大手筆。 此外,在凹晶館聯詩(第七十六回)的句子中,有“骰采紅成點,傳花鼓濫喧”兩句,前句指擲骰搶紅的酒令,后句說的自然是擊鼓傳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