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大學(xué)全鑒


作者:曾參;東籬子解     整理日期:2014-02-16 10:56:29

《大學(xué)》文辭簡約,內(nèi)涵深刻,影響深遠。兩千多年來無數(shù)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窺儒家之學(xué)!洞髮W(xué)》詳細地歸納了先秦儒家的倫理、道德和思想,系統(tǒng)地講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方法,對現(xiàn)代人做人、做事、立業(yè)等均有深刻的啟迪意義。本書以《大學(xué)》中的至理名言為導(dǎo)言,從處世經(jīng)驗和人生勵志的角度出發(fā),闡發(fā)蘊藏其中的智慧,并以歷史中的經(jīng)典案例加以印證,幫助讀者深刻理解《大學(xué)》這一傳世經(jīng)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目錄:
  一、大學(xué)經(jīng)論章:初學(xué)入德之門
《大學(xué)》全文分經(jīng)、傳兩部分。經(jīng),原本只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大儒程顥認為是“孔子遺書,初學(xué)入德之門”,通俗地講,就是一個人初入社會立身處世的必修入門課。其中,三綱領(lǐng)“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闡明了大學(xué)思想的根本所在;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三綱領(lǐng)的具體體現(xiàn),同時也包含了儒家學(xué)派的方法論,極具實用價值。
大學(xué)核心之道明德、親民、至善
“知止”才能有所得
懂得“本末”“終始”“先后”是學(xué)習(xí)大學(xué)之道的關(guān)鍵
明德天下,先治其國
欲治國,先齊家
欲齊家,先修身
欲修身,先正心
欲正心,先誠意
欲誠意,先致知
認識明確以后才有自己的真知灼見
探究事物原理就能認識明確一、大學(xué)經(jīng)論章:初學(xué)入德之門
  《大學(xué)》全文分經(jīng)、傳兩部分。經(jīng),原本只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大儒程顥認為是“孔子遺書,初學(xué)入德之門”,通俗地講,就是一個人初入社會立身處世的必修入門課。其中,三綱領(lǐng)“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闡明了大學(xué)思想的根本所在;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三綱領(lǐng)的具體體現(xiàn),同時也包含了儒家學(xué)派的方法論,極具實用價值。
  大學(xué)核心之道明德、親民、至善
  “知止”才能有所得
  懂得“本末”“終始”“先后”是學(xué)習(xí)大學(xué)之道的關(guān)鍵
  明德天下,先治其國
  欲治國,先齊家
  欲齊家,先修身
  欲修身,先正心
  欲正心,先誠意
  欲誠意,先致知
  認識明確以后才有自己的真知灼見
  探究事物原理就能認識明確
  忠實誠信源于對事物的認識
  意念誠實才能心思端正
  心思端正,而后才有身心的修養(yǎng)
  有了品德的修養(yǎng)才能治理好家族
  家庭和睦,而后才能治理好邦國
  治理好國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從天子到庶人,都要以修身為根本
  基礎(chǔ)打不好,做其他事就不可能成功
  以尊重換取尊重
  二、康誥盤銘、邦畿章:將美好的品德發(fā)揚光大
  康誥盤銘、邦畿章是《大學(xué)》之“傳”的開篇兩章,主要就“經(jīng)”中的“三綱目”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從“德”的角度做了進一步闡述。不管歷史如何演變,不管社會背景如何變遷,有一些東西是永遠不會變的,比如道德的標桿!暗隆笔橇⑹赖母,守住自己道德的底線,“止于至善”,可以說是每一個人不容推卸的責(zé)任和義務(wù)。
  顯明美德,源于自我
  修養(yǎng)身心,君子當(dāng)“無所不用其極”
  美德蓋天下而“惟民所止”
  身為國君就要做到仁政
  身為人臣就要做到恭敬
  身為兒女就要盡孝道
  身為父母就要做到慈愛
  與人交往要做到堅守信義
  道德至善,民而能服
  賢賢親親,民之不忘
  三、聽訟、格物致知章:凡事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在聽訟、格物致知章中,《大學(xué)》從審理訴訟說起,把“格物致知”的重要性闡述得淋漓盡致。要解決問題,首先要知道問題出在哪里,知道導(dǎo)致問題的根源,然后“對癥下藥”,這樣才能徹底地把問題解決。而要做到這些,就一定要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對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過程有一個徹底的認識。這就是“格物致知”。
  審理訴訟一定要公平公正
  讓不法之徒不得“盡其辭”
  認識的徹底才是“知”的最高境界
  四、誠意章:君子當(dāng)“慎其獨”而“不自欺”
  “誠”,自古以來就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宋朝大儒朱熹針對這一章的內(nèi)容,說“誠意”是“自修之首”、“進德之基”!洞髮W(xué)》認為,“誠意”做人的關(guān)鍵是“慎獨”、“不自欺”!吧鳘殹笔侨寮覍W(xué)說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一個人在獨處時最容易對自己放松戒備,從而把自己最真實的本性表現(xiàn)出來,如果在這時仍然能夠做到像往常一樣嚴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這樣就算真正達到“誠意”的境界了。
  誠意的關(guān)鍵在于不自欺
  誠于中,形于外
  時刻記得有“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以德潤身,心廣體胖
  五、正心章:修身以保持內(nèi)心的中正為要
  正心章,在原作中,朱熹稱為“傳之七章,釋正心修身”。正心與修身之間有著密不可分、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心不正,則修身就無從談起。因此修身的關(guān)鍵問題就在于如何才能保持內(nèi)心的中正。關(guān)于這一問題,正心章從五個方面給出了指導(dǎo)答案,并且每一條都能切中要害,一語中的。
  有所憤怒,心不能正
  有所恐懼,心不能正
  貪好安逸享樂,心不能正
  有所憂患,心不能正
  心不在焉,一切就無從談起
  六、齊家章:完善自我,才有整個家庭的和睦
  家,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沒有一“家”之和睦,就沒有一國之安寧,齊家,任重而道遠。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這不是危言聳聽、夸大其詞,事實確實如此,家,并不好治理!洞髮W(xué)》說“齊家必先修身”,所以,齊家之前,首先要做到自我完善,不斷提升自己。只有自己的修養(yǎng)和道德情操達到一定水平了,才可肩負起一家之重擔(dān),才能使整個家庭走向和睦幸福。
  對自己的親人不能過于偏愛
  對厭惡的人不能存有偏見
  面對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會做出錯誤的行為
  哀矜過度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驕傲懶惰的人不一定一無是處
  看人要長處、短處兼顧
  對于自己的子女不可一味溺愛
  七、治國章:家事,國事,事事相通
  《大學(xué)》認為,一個人只有先把自己的家治好,才有資格和能力去治理國家。很多治家的理念,比如: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兄弟和睦、鄰里融洽等,同樣適用于治國。家事、國事,可以說事事相通。只要把這些理念靈活地運用到實踐當(dāng)中,那么治大國完全可以“若烹小鮮”。
  治理不好家族就治理不好邦國
  君子不出家門也可治國
  孝順父母的人具備侍奉國君的品德
  尊敬兄長就如尊敬領(lǐng)導(dǎo)
  對孩子慈愛的人足以承擔(dān)造福百姓的重擔(dān)
  像保護孩子一樣去保護人民
  一國之命運系于一家和一人
  一個人、一句話可以影響整個國家
  以“仁”治國,民而從之
  自己做到了再要求別人去做
  兄弟和睦,可教化國民
  八、平天下章:以人為本,仁德厚民
  《大學(xué)》說:“國治而后天下平!币簿褪钦f,天下太平是以治理好國家為基礎(chǔ)的。在這一章中,為了達到“平天下”的目的,《大學(xué)》把治國之道進一步具體化了。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一言以蔽之,八個字:以人為本,仁德厚民。平天下,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只要對當(dāng)事者時時把“人”和“德”這兩樣放在心里,對自己嚴格要求,并且懂得運用合適、有效的方法。
  敬老恤孤,垂范以德
  不要把自己厭惡的行為強加給別人
  愛民所愛,憎民所憎
  小心謹慎,避免偏差
  得道得國,失道失國
  有德之人什么都會有的
  美德是根,財富是梢
  輕德重財,本末顛倒
  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違背天理搜刮而來的財富終將會失去
  唯有“天命”最難于把握
  做人做事,以善為寶
  流亡在外,以親為寶
  品德高尚,可堪以重用
  把奸佞小人驅(qū)逐到“四夷”
  能愛人、能惡人
  遇賢才要及時重用
  遇奸邪小人要及時清退
  切不可做違背人性的事
  得之于忠信,失之于驕泰
  生財有大道
  以財發(fā)身,還是以身發(fā)財?
  上好仁,下必好義
  未有好義,其事不終
  財富放在國庫里并非就是君王的
  治理國家不要以利為利
  任用小人于國不利
  參考文獻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長的歷史,積淀了中華民族獨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華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凝結(jié),更是我們道德規(guī)范、價值取向、行為準則的集中再現(xiàn)?梢哉f,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有著異于其它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
  在當(dāng)今社會,崇尚國學(xué),學(xué)習(xí)國學(xué)是提高個人道德水準和建構(gòu)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國學(xué)熱正在我們身邊悄然興起,令人欣慰。
  《大學(xué)》為“四書”之一。“大學(xué)”一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大學(xué)”不同。在古代它是相對于“小學(xué)”而言的。所謂“小學(xué)”,就是一門研究字義、音韻、訓(xùn)詁的學(xué)科,是做學(xué)問的基礎(chǔ)。而“大學(xué)”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xué)問”,也可以說是“大人之學(xué)”。
  起初,《大學(xué)》的影響并不像今天這么大,它原本只是《禮記》中的一篇而已。《禮記》自從問世以來,在儒家的經(jīng)典中一直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戰(zhàn)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xué)者解釋說明經(jīng)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大學(xué)》由孔子的弟子曾參所作,宋朝的朱熹把《大學(xué)》的原文進行了重新編排,分為“經(jīng)”和“傳”!敖(jīng)”是曾子記錄的孔子的原話,“傳”是曾子的學(xué)生記錄下來的曾子對“經(jīng)”的理解和闡述。開篇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綱目”,然后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方面闡述了實現(xiàn)“三綱目”的途徑。通篇文辭簡約,內(nèi)涵深刻,影響深遠。它詳細地歸納了先秦儒家的道德理論思想,系統(tǒng)地講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方法,從實用主義角度來講,對現(xiàn)代人做人、做事、立業(yè)等均有深刻的啟迪意義。
  總的來說,《大學(xué)》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由內(nèi)而外的。對內(nèi),可以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成就高尚的人格。再進一步,可以洗滌心靈,凈化靈魂,從而讓人更好地感受生命之美。
  本書以《大學(xué)》中的至理名言為導(dǎo)言,從處世經(jīng)驗和人生勵志的角度出發(fā),闡發(fā)蘊藏其中的智慧,并以歷史中的經(jīng)典案例加以印證,幫助讀者深刻理解《大學(xué)》這一傳世經(jīng)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編者
  2013年11月





上一本: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 下一本:德勒茲哲性詩學(xué):跨語境理論意義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大學(xué)全鑒的作者是曾參;東籬子解,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