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流光溢彩,當代法蘭西堪稱思想重鎮(zhèn)!罢軐W領域中的畢加索”德勒茲不循常規(guī),思想概念充盈著穿透力和增殖性。德勒茲差異哲學、游牧美學衍生出跨語境的哲性詩學,挑戰(zhàn)“理論之死”。汪洋恣肆的德勒茲思想“雷暴”,沖擊著封閉、僵死、靜觀的既有轄域,帶來洞察與逃逸之樂。德勒茲哲思觸媒般地穿越異質叢生的多重語境,秘響旁通、伏采潛發(fā),激活了哲學與詩學交疊互滲的思想游牧,生成了理論“千高原”的新空間……
作者簡介: 麥永雄,現為廣西師范大學中國詩學研究所所長、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zhèn)人專著《域外詩學與文學》(2011)、《德勒茲與當代性:西方后結構主義思潮研究》(2007)、《文學領域的思想游牧:文學理論與批評實踐》(2002)、《多維視野中的東西方文學》(2001);譯著《界限哲學》(2011)、《賽博空間的奧德賽》(2007)、《后理論:重建電影研究》(2000)、《重組話語頻道:電視與當代批評》(2000)、《審美意識形態(tài)》(合譯1997);主編教育部招標教材《東方文學與東方文化》(2001)等。主要研究方向:德勒茲研究、外國文學與詩學、后現代文化與傳媒研究。
目錄: 目錄: 導論跨語境理論視野中的德勒茲詩學 一.詩學思辨:狹義詩學與廣義詩學及其當代拓展 二.德勒茲研究與當代西方思想文化語境 三.德勒茲詩學探賾的三重語境與基本研究框架 第一編哲性詩學與文藝美學:德勒茲詩學特質與理論拓展 第一章差異論:德勒茲哲性詩學觀念舉隅 一.差異與重復 二.生成 三.解轄域化 四.光滑空間、條紋空間與多孔空間 五.千高原與塊莖 目錄: 導論跨語境理論視野中的德勒茲詩學 一.詩學思辨:狹義詩學與廣義詩學及其當代拓展 二.德勒茲研究與當代西方思想文化語境 三.德勒茲詩學探賾的三重語境與基本研究框架 第一編哲性詩學與文藝美學:德勒茲詩學特質與理論拓展 第一章差異論:德勒茲哲性詩學觀念舉隅 一.差異與重復 二.生成 三.解轄域化 四.光滑空間、條紋空間與多孔空間 五.千高原與塊莖 六.褶子與游牧 第二章生成論:德勒茲詩學與文學批評 一.“生成論”與西方文藝思想傳統 二.論卡夫卡:生成動物與少數族文學 三.論普魯斯特:多元符號的生成與文學機器的裝配 四.“生成女性”與女性主義理論 第三章流變論:文學經典與比較文學的解轄域化 一.德勒茲“千高原”思想概念與文學經典的多元生成 二.比較文學學科的“解轄域化”:美國比較文學學會報告 第四章間性論:多元文化界面與世界文學觀念 一.界說當代間性詩學理論:以德勒茲為中心 二.文化間性與美學對話 三.文本間性與詩學意義 四.主體間性與游牧思維 五.間性詩學視野:比較詩學與世界文學觀 第五章生機論:德勒茲的生態(tài)美學思想及其當代意義 一.德勒茲生機論的美學淵源 二.“恥為人類”的題旨:社會生態(tài)與自然生態(tài) 三.生態(tài)哲學的千高原:生態(tài)學之辯與機器論 四.地理哲學與大地藝術:《螺旋形防波堤》 第二編空間轉向與文化媒介:數字化時代的德勒茲詩學 第六章空間詩學:賽博空間與文藝美學的新視野 一.空間轉向:從后現代空間到賽博空間 二.媒介嬗變與數字“文藝復興” 三.文藝理論研究的“萬維”前景 第七章媒介詩學:光滑空間與塊莖思維 一.光滑空間與賽博空間:德勒茲的游牧美學 二.塊莖圖式與樹狀模式:德勒茲數字媒介詩學的哲理內蘊 三.賽博空間與數字藝術:德勒茲的媒介詩學 第八章褶子詩學:新巴洛克與游牧美學 一.認同與差異:全球化與德勒茲哲學 二.巴洛克文化界面:德勒茲“褶子”詩學與游牧美學 三.物理空間與賽博空間:新巴洛克美學 第三編跨語境視野:當代社會文化與詩學形態(tài)的建構 第九章從文化圈到帝國研究:德勒茲詩學與全球化視野 一.文化圈與文學史編纂 二.文化中心主義的解轄域化 三.德勒茲與“帝國全球的彩虹” 第十章規(guī)訓與控制:賽博理論的文化闡釋 一.西方后現代詩學視野:當代控制社會的若干理論圖式 二.從規(guī)訓到控制:賽博理論的文化闡釋 三.日常生活的權力與抵抗:富士康“跳樓門”事件的文化闡釋 第十一章德勒茲哲學視域中的東方審美文化 一.喬木與塊莖:東西方審美文化的差異與意義 二.高峰體驗與千重平臺:以日本美學為例 三.無器官身體:東方美學的詩性空間 四.多元文化時代德勒茲哲性詩學的跨語境意義 第十二章多元之美與文化博弈:雜語共生的當代文藝美學 一.多元之美:國際美學協會系列議題與德勒茲哲性詩學 二.文化博弈:異質話語的可通約性與非通約性 三.文化與詩學:雜語共生與東方理論話語的建構 結語邁向當代世界詩學的“千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