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之際,家家戶戶貼門神祛災(zāi)祈福,這是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風(fēng)俗。門神信仰習(xí)俗形成的年代久遠,流傳的地域廣闊,至今被人們所傳承。 門神人物眾多,出身、經(jīng)歷各異,人們根據(jù)需求和門神各自的特點,將它們貼在不同的位置:武門神形神威猛,手握兵器,一般貼于臨街大門,以御鬼怪及災(zāi)害入門;祈福門神表現(xiàn)人們的美好愿望,多貼于廳堂門上,以求招財進寶,多子多福。還有因傳說而處于特殊位置的,如《西游記》中,魏征計斬小白龍后,為防小白龍騷擾唐太宗,由秦尉二將軍守住前門,小白龍又伺機從后門而入,于是魏征被派去守后門,而成為后門神;孟良、焦贊因系強盜出身,后投楊家將抗遼成了英雄,因此,他們的像常被人們貼在牛棚、馬廄和豬圈,保佑六畜興旺。 在被人民群眾奉為門神的歷史人物中,有的是忠心耿耿的忠臣,有的是勇猛殺敵的武將,有的是出沒殺場的巾幗英雄。這些人物的生平事跡,使他們在人們心中,有了同神一樣的地位。在人民群眾口碑當(dāng)中流傳著的這些人物,就是他們自己的代表。 本書為“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中的一冊,為你講述民間關(guān)于門神的傳說,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值得一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