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根本特質是:易學認知方式、和諧價值訴求、禮樂行為模式與通學學術范式的結合,zui終形成儒學道姓文化體系;因其素有“一經貫九學,九學互比象”的開放范式,故可吸收、包納印度佛學、西方科學,此乃其巨大生命力之所在。中華文明奠基于炎黃二帝的合符會盟,其根本特質是共和;五千年來,建立了部族、貴族及君臣三大共和,zui終有了人民共和國;漸次形成了姓氏共和的家庭結構、百姓共和的社會結構、家國同構的國家機構和權力運行結構。四大結構融匯成中華文明的整體,具有開放性、融通性、平衡性和穩(wěn)定性,故而五千年連綿不斷,共和國乃是其繼承和發(fā)揚。相較于西方民主(錢主)文明、印度宗教種姓文明,中華文明具有巨大的優(yōu)越性、合理性。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必須恢復文化與文明的自信,重建民族的文化人格與國格,從而走向自新、自強之路。 民族生存的合理性在于文化與文明。而我們一方面否定、謾罵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又想建立民族的自信與自尊;一方面說自己的文化博大精深、燦爛優(yōu)秀,另一方面又數(shù)典忘祖、崇洋媚外。這種文化精神分裂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百年,以至于陷入了文化失語與文明自卑的泥沼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