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淺近的語言描述古代貫穿人一生的禮儀,貼近生活,易引起讀者共鳴。☆本書以經(jīng)典文本為依據(jù),避免野文俗禮、近當代解讀以及個人發(fā)揮!40余幅精美彩色插圖生動有趣,為本書一大亮點!“知書識禮”延伸閱讀板塊內(nèi)容豐富,與正文相得益彰。 本書簡介: 本書準確地描述了古代貫穿人一生的禮儀,主要包括誕生禮、成童禮、拜師禮、成人禮、婚禮、相見禮、飲食禮、日常禮儀、祝壽禮、喪禮、葬禮、祭禮等,希望讀者能看到鮮活的、與每個人生命延展密切相關(guān)的傳統(tǒng)禮儀。傳統(tǒng)禮儀不單純是外在的約束和規(guī)定,而是根本于人心。 作者簡介: 程學軒,樊麗娟,四川大學中國哲學專業(yè)儒家哲學方向碩士研究生,對中華傳統(tǒng)禮儀有濃厚興趣,曾與師友共同研讀《禮記》《儀禮》等禮學文獻,并持續(xù)整理禮儀、考察禮俗。 目錄: 人生之始——誕生禮 中正的胎教音樂 孕婦需謹言慎行 對孕婦的特別照料 迎接準備男女有別 盛大的“歡迎會” 嚴格選擇“監(jiān)護人” 第一次理發(fā) 擇日取名 初升的太陽——成童禮 品性端正最重要 應(yīng)當遵循的“學生守則” 兒童須知 穿脫衣服有講究 走路和說話人生之始——誕生禮中正的胎教音樂孕婦需謹言慎行對孕婦的特別照料迎接準備男女有別盛大的“歡迎會”嚴格選擇“監(jiān)護人”第一次理發(fā)擇日取名初升的太陽——成童禮品性端正最重要應(yīng)當遵循的“學生守則”兒童須知 穿脫衣服有講究 走路和說話 打掃衛(wèi)生和擺放東西 讀書和寫字 其他生活規(guī)范尊師重道——拜師禮君、親、師區(qū)別對待 皇太子的拜師禮有所擔當?shù)拈_始——成人禮男子成人禮——加冠 加冠的意義 加冠前的準備 加冠儀式 冠而字之 冠禮尾聲 冠禮的變與不變女子成人禮——及笄禮談婚論嫁——婚禮婚姻六禮 男家提親——納采 問女姓氏——問名 告知吉日——納吉 致送聘禮——納徵 卜得婚期——請期 迎娶新婦——親迎新婚的晚餐拜見公婆 禮尚往來——相見禮古代流行的見面禮見面的注意事項迎客之道古代的“名片”民以食為天——飲食禮座次有尊卑菜肴擺放有講究吃有吃相日常禮儀人倫之道 父慈子孝 君仁臣忠 夫義婦聽 其余倫常尺素寄相思尊老敬老——祝壽禮祝壽禮的歷史祝壽禮之前的準備祝壽禮當天人生終點站——喪禮壽終正寢為死者招魂報喪、吊唁入殮前的事宜小殮、大殮朝夕哭奠卜地和卜期入土為安——葬禮告別祖先裝飾棺材和準備冥器下葬送葬返回之后的哀哭慎終追遠——祭禮死者下葬后的第一次祭祀例常的祖先祭祀祭祀天地釋奠禮 釋奠禮的主角 釋奠禮的配角 孔廟中的龐大從祀群體 清代釋奠禮祭祀的分寸前言中國自古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古人認為在社會生活中,只有形成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才能養(yǎng)成個人品德、實現(xiàn)理想的國家秩序,所以禮在中國歷史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禮的繁體寫法是“禮”,左邊是“示”,右邊是“豊”,“示”即“神的啟示”,“豊”又由“曲”和“豆”組成,“豆”是禮器,有點像我們現(xiàn)在的高腳盤,“曲”則表示供奉給神明的祭品,禮的本意與向神明祈禱有關(guān)。然而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禮的意義逐漸從“神”轉(zhuǎn)向了“人”,古人在個人修養(yǎng)、社會秩序上也對禮越來越重視。 天地之間萬事萬物都有不同的地位,上下高低互不相亂,同樣,社會中人與人的關(guān)系也是如此,如君臣、父子、夫婦、朋友等,對不同關(guān)系的人應(yīng)當區(qū)別對待。如何合宜地對待他人,這就涉及禮儀了。 現(xiàn)在人們常常說“禮儀”,但在古代,“禮”與“儀”二者卻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儀所強調(diào)的主要是外在的儀節(jié)規(guī)范;而禮則不僅僅中國自古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古人認為在社會生活中,只有形成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才能養(yǎng)成個人品德、實現(xiàn)理想的國家秩序,所以禮在中國歷史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禮的繁體寫法是“禮”,左邊是“示”,右邊是“豊”,“示”即“神的啟示”,“豊”又由“曲”和“豆”組成,“豆”是禮器,有點像我們現(xiàn)在的高腳盤,“曲”則表示供奉給神明的祭品,禮的本意與向神明祈禱有關(guān)。然而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禮的意義逐漸從“神”轉(zhuǎn)向了“人”,古人在個人修養(yǎng)、社會秩序上也對禮越來越重視。 天地之間萬事萬物都有不同的地位,上下高低互不相亂,同樣,社會中人與人的關(guān)系也是如此,如君臣、父子、夫婦、朋友等,對不同關(guān)系的人應(yīng)當區(qū)別對待。如何合宜地對待他人,這就涉及禮儀了。現(xiàn)在人們常常說“禮儀”,但在古代,“禮”與“儀”二者卻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儀所強調(diào)的主要是外在的儀節(jié)規(guī)范;而禮則不僅僅強調(diào)行為規(guī)范,更重要的是其在遵照儀節(jié)而行時內(nèi)心的敬意。如在相見禮中,賓主見面不苛求禮物的豐美,而是更注重內(nèi)心對對方的尊重。又如在喪禮中,人們寧愿不能制作出完備的儀節(jié),但是不能沒有內(nèi)心的哀傷之情。古人制禮,無不本著人情而制,所以戰(zhàn)國時代的孟子在推導葬禮起源的時候說:人們?nèi)绻麩o法忍心見到親人的遺體被野獸分食,就一定會考慮安葬親人的遺體。雖然情由心生,但是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來呈現(xiàn)才能讓人心的喜悅、哀戚等情感合適地表達,這就是禮儀的主要內(nèi)容了。存世的禮儀著作中,最為根本的是《儀禮》《禮記》《周禮》,這三部著作后來被統(tǒng)稱為“三禮”!秲x禮》是現(xiàn)存最早的記載禮儀制度的典籍,主要記載了先秦時期的大型禮制,如冠禮、昏禮等!抖Y記》內(nèi)容駁雜,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如《冠義》《昏義》等,是直接對《儀禮》中《冠禮》《昏禮》禮義的解說,但也有與具體禮儀無關(guān),而與儒學義理闡發(fā)有關(guān)的,如《大學》《中庸》等!吨芏Y》主要敘述了天子六官(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及其分屬官職的具體職責。雖然《周禮》側(cè)重于講官職和政治制度,但其中所涉及的禮制內(nèi)容也十分全面!吨芏Y》將大小禮儀統(tǒng)歸為五類,稱作“五禮”,這五禮分別為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吉禮即祭祀之禮,以古人祭祀祈求吉祥而得名;兇禮是指逢兇事時所行的哀吊禮,如喪禮、吊禮等;賓禮為相互交往的禮儀,其中包括人際交往禮儀和國際交往禮儀;軍禮是與戰(zhàn)爭、軍隊相關(guān)的禮儀;嘉禮所包括的范圍就比較廣了,比如飲食禮儀、冠昏之禮、慶賀禮等都屬于嘉禮。“三禮”奠定了古代的禮制基礎(chǔ),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本書在寫作過程中,以《儀禮》中所涉及的部分重要禮儀為主干,以《禮記》為主要參考,涉及《周禮》的部分較少,當然,除了“三禮”之外,還有一些重要的經(jīng)典文本也有所涉及,如《管子》中的《弟子職》篇就詳細地描述了先秦時期弟子灑掃的具體步驟和細節(jié)規(guī)范,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古人灑掃的儀節(jié)度數(shù)。其他如南宋時期朱子編寫的《童蒙須知》和《家禮》,在本書寫作過程中也多有引用,以見不同時代禮儀的差別與變化。雖然歷代人們敬老尊賢、樂生哀死的情感不會有很大的差別,各個時代的表達方式也不盡一致,但是其中總有不變的東西。這也正體現(xiàn)了禮文和禮義的區(qū)別:禮文根據(jù)禮義制定,而表現(xiàn)禮義;禮文應(yīng)合于時宜,禮義則是基本不變的。正因此,《論語》中記載,當子張問孔子“三百年以后的事情我們可以知道嗎”的時候,孔子回答說:“商代因循夏代禮儀,所增加減損的,我們可以根據(jù)文獻知道;周代因循商代禮儀,所增加減損的,我們可以通過文獻知道;如果將來的國家終究承繼周代文明,那么,即使是三千年后的情況,我們也可以知曉。”可見在古代中國,禮儀的傳承是十分重要的,唯有把握其中不變的禮義,禮儀才會真正地世代傳承。 禮儀隨著時代的推移不斷因革變化,禮俗與禮儀的關(guān)系是互動的。禮儀雖然已經(jīng)成文,但也會隨著人們的實際情況有所變化,有時禮俗會變?yōu)槎Y儀,有時禮儀又會降為禮俗,也正是在這兩者的互動中,禮儀才根據(jù)時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時至今日,不少傳統(tǒng)的禮儀已經(jīng)逐漸消亡或者變異,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整個社會的運作方式已經(jīng)不同于古代。雖然人們還會遵循禮貌的交往原則,也有不少瑣碎的常見的基本禮俗,但傳統(tǒng)禮儀的面目已漸漸模糊。這本小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讀者能看到鮮活的、與每個人密切相關(guān)的古代傳統(tǒng)禮儀,認識到傳統(tǒng)禮儀不單純是外在的規(guī)定和約束,而是根本于人心,使人能夠合宜地表達心意和情感。時代變化,儀文度數(shù)很可能改變良多乃至再難重現(xiàn),但人心人情,即使相去千年,也能相感動、相應(yīng)和。傳統(tǒng)禮儀龐雜而詳密,并不是這一本小書能夠講明道盡,所以本書并沒有按照傳統(tǒng)禮儀的種類一一作詳盡介紹,而是描述了古代貫穿人們一生的禮儀,包括了誕生禮、成童禮、拜師禮、成人禮、婚禮、相見禮、飲食禮、日常禮儀、祝壽禮、喪禮、葬禮、祭禮等,所講述的禮儀也都是與人們?nèi)粘I钕嚓P(guān)的,希望讀者讀了這本小書后能夠?qū)鹘y(tǒng)禮儀有更親切的認識和理解。古今對比,有所感發(fā)。人生之始——誕生禮 孟子說:“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小孩對于父母毫無隔閡的孺慕親愛,恰是人性最本真的呈露。相應(yīng)地,大人們也應(yīng)盡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環(huán)境,以使他們葆有赤子之心,而不至于早早便讓美好單純的心蒙塵。不僅在出生之后是如此,即使是在母腹中的嬰兒,人們也認為他們能“聽”,能“看”,能感受,他們的心也應(yīng)該如同他們的健康一樣被好好呵護。因此,古人認為,從母親有孕到孩子出生這一整段時間,大人們有很多事情應(yīng)當做,以使孩子的身心在人生初始便打下好的根基。 中正的胎教音樂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胎教受重視的程度、涉及的范圍,與現(xiàn)在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早在漢代成書的《大戴禮記》中,就已經(jīng)有了關(guān)于胎教的記載:“胎教之道,書之玉板,藏之金匱,置之宗廟,以為后世戒。”胎教的方法,用玉板來書寫,用金匱來珍藏,再存放在宗廟之中,警戒后世。這種珍而重之的程度,后世已經(jīng)遠遠比不上了。古人如此重視胎教,那么,他們又是怎么理解胎教,怎么進行胎教的呢?聽音樂,這是如今常見的胎教方法,在傳統(tǒng)胎教之中,也有這一項,但古今的選擇卻有不同。如今人們給胎兒聽音樂,多會精心選擇傳世名曲。也許因為父母對男孩女孩有不同的期待,所以在選擇樂曲時,也有一定的風格偏好。比如希望女孩嫻靜平和,就多給她聽柔美的曲子;希望男孩磊落大氣,就多給他聽剛健的曲子。古代胎教對于曲子也是有所選擇的,但選擇的標準和現(xiàn)在稍稍不同,其最根本的原則不是有名、好聽,而是“中正”。“中正”這個詞,在傳統(tǒng)文化中,簡單地說,就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這是傳統(tǒng)審美中一個基本的向度:含蓄蘊藉,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無過無不及,是當喜則喜,當怒則怒,不會背離常理常情;是五分喜就是五分,十分怨就是十分。而想要發(fā)出的情感無過無不及,人便先要心氣平和,事先沒有偏見。不偏不倚,正是對于人發(fā)出情感之前的狀態(tài)的期望。正如一面鏡子,若它想要明明清清,分毫不差地映照事物,首先需要自己均平如一,不染纖塵。古代的人們用“中正”作為標準來選擇胎教樂曲,要求樂曲既有“中正”的內(nèi)容,又有作曲者和演奏者“中正”的心志。曲子的“正”,是由作曲者和演奏者的“中”來實現(xiàn)的。那么,為什么要選擇中正的曲子呢?古人說“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激烈的鼓點讓人氣血激蕩,頹靡的旋律讓人心志消沉,中正的樂曲則會有利于涵養(yǎng)溫厚平和的心靈,使聽音樂的人內(nèi)中外正,喜怒得宜,不被情緒左右。胎兒自身調(diào)適能力尚未養(yǎng)成,其情緒尤其需要安寧平和,不適合跌宕往復。從這一角度來說,如今的不少名曲固然是杰出的藝術(shù)作品,但若在古人看來,卻是不適合作為胎教曲目的。因此,在古代,王后有孕,希望聽樂曲時,樂師只會演奏平正的雅樂。就算王后指定要聽某首曲子,如果那首曲子不符合中正的標準,樂師便會推辭說:“對不起,我沒有學習過那樣的樂曲。”由選擇胎教音樂這一件事情,我們便能看出,傳統(tǒng)的胎教,以養(yǎng)成胎兒的中正情性為根本目的。為此,人們需要使胎兒所接觸到的東西無不中正,只有這樣,嬰兒才會有最厚實純粹的性情根基,進而開始他的整個人生。 孕婦需謹言慎行胎兒所在的整體環(huán)境,固然不只是聲音環(huán)境。胎兒以母腹為居所,孕婦的整個身心狀態(tài),才是對胎兒產(chǎn)生最直接影響的根本“環(huán)境”。因此,孕婦的全部衣食住行,乃至言語和思慮情感,都需要合于中正。這樣一來,準媽媽便需要時刻謹慎了。像是吃飯,可不是能填飽肚子,好吃就可以。古代修養(yǎng)較高的人一言一行都盡量符合禮的要求:食物要是放壞了,不吃;顏色看起來糟糕,不吃;味道聞起來糟糕,不吃;沒烹制好,不吃;不是當季的食物,不吃;切肉沒有按著肉的本身紋路切,不吃;沒有合適的醬搭配,不吃……總而言之,從食材選擇、加工、烹制、端上桌一直到吃,都得合乎中正才行。其他如座位不端正不能坐,衣服不符合形制不能穿,眼睛不能看不合禮的事,耳朵不能聽不合禮的聲音,口中不能說不合禮的話語,乃至心中不能想不合禮的事情,等等,這些禮制規(guī)矩雖不專門針對孕婦而言,但確實也是需要孕婦努力做到的。由此看來,古代的孕婦要講究的規(guī)矩可比現(xiàn)在多得多了。對孕婦的特別照料人們希望種下的植物能生機暢茂,繁花秀實,所以一開始就挑選飽滿的種子來播種。胎教所做的工作,便類似于使種子本身飽滿堅實。嬰兒出生以前的那一小段時間至出生那一刻,是決定這顆種子能否順利破土而出的最關(guān)鍵時期。如果說胎兒的生命是從母親懷胎開始的,那么,胎兒人生的起點則是從出生開始的。人們會在這一段時間倍加細致地看顧孕婦,盡量充分地準備好所需物品。對孕婦及胎兒健康方面的留意,古今是相同的。孕婦即將生子時,需要和丈夫分居。古代貴族的居所有正寢、燕寢、側(cè)室之別,正寢在諸寢中最為尊貴,是最得正氣的地方;燕寢是平常居住、休息的地方;側(cè)室在燕寢旁,也是用來居住的地方。孕婦在生產(chǎn)當月的初一,要從正寢搬到側(cè)寢去住,丈夫每日派人去問詢妻子的情況。丈夫如果某日感應(yīng)到孩子將要出生,會親自去問詢情況,但妻子不能自己去見丈夫,而是讓身邊的女師(專門負責教導婦女德性、儀表、言語、行事等方面的有婦德的女性)穿自己的衣服去答話。若這一天丈夫正在為祭祀做準備而處于齋戒期間,必須住在正寢,那么就不能自己去問,而是派人去問。如果是普通百姓家里,沒有正寢和側(cè)寢之分,則是丈夫搬到別的居室去住,以此夫妻相避。 迎接準備男女有別經(jīng)過分娩,孩子終于來到了世界上。在古代社會,男女是有不同責任的,父母對于男孩女孩也相應(yīng)地有著不同的期望。這樣的區(qū)分將貫穿他們整個人生。例如,《詩經(jīng)·小雅·斯干》記載:“吉夢維何?維熊維羆(pí,熊的一種),維虺(huǐ,毒蛇)維蛇。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其泣喤喤(huáng),朱芾(fú,蔽膝,是古代貴族祭祀時遮蓋在大腿至膝部的服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tì,嬰兒的包被),載弄之瓦(陶制的紡錘)。”從詩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生男孩還是女孩,母親受孕時的夢兆不一樣,孩子出生后睡的地方、穿的衣服、玩耍的器具、被寄予的期望都是不同的。現(xiàn)在我們說的“弄璋”和“弄瓦”就是由此而來。此外,胎兒出生之后,如果是個男孩,家人就會在門的左邊掛上一張弓,期望這個孩子將來勇敢中正;如果是個女孩,家人就會在門的右邊掛上佩巾,期望這個孩子將來賢惠懂事。所以,我們祝賀男孩女孩的生日,也可以文雅地說“懸弧令誕”和“設(shè)帨(shuì,佩巾)芳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