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則神像年畫故事,可求知可信仰 本書簡介: 本書從不同的角度擷取民間神?o信仰經(jīng)典年畫中相關(guān)內(nèi)容,加以發(fā)掘探析,進(jìn)行創(chuàng)造性的詮釋,以通俗的語言、生動的故事、精美的年畫、詳盡的注釋,從民俗學(xué)、人類學(xué)、社會學(xué)、歷史學(xué)等角度闡釋神像年畫的特質(zhì)和內(nèi)涵,清晰地描繪出農(nóng)耕時代人們的精神天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靈向往,表達(dá)了那個漫長的歷史時代社會生活的繽紛全相。 作者簡介: 殷偉,現(xiàn)任新加坡世界中華傳統(tǒng)文化交流會執(zhí)行會長,專攻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著作甚豐,頗有影響。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方面著有《中國琴史演義》《中國圍棋史演義》《中國繪畫演義》《中國書法史演義》《中國酒史演義》《中國茶史演義》《中國沐浴文化》《沐浴中的女性》《中國魚文化》《圖說中華五福文化叢書》《圖說中華神祇文化叢書》等近60種。 殷斐然,現(xiàn)任世界中華傳統(tǒng)文化(新加坡)交流會出版社社長。 目錄: 1.天地全神/002 2.釋迦牟尼/007 3.燃燈古佛/011 4.彌勒尊佛/015 5.文殊菩薩/018 6.觀音菩薩/022 7.普賢菩薩/025 8.地藏菩薩/028 9.準(zhǔn)提菩薩/031 10.面燃大士/033 11.護(hù)法韋馱/037 12.四大天王/041 13.玉皇大帝/044 14.王母娘娘/046 15.后土娘娘/0491.天地全神/002 2.釋迦牟尼/007 3.燃燈古佛/011 4.彌勒尊佛/015 5.文殊菩薩/018 6.觀音菩薩/022 7.普賢菩薩/025 8.地藏菩薩/028 9.準(zhǔn)提菩薩/031 10.面燃大士/033 11.護(hù)法韋馱/037 12.四大天王/041 13.玉皇大帝/044 14.王母娘娘/046 15.后土娘娘/049 16.太上老君/053 17.本命星君/058 18.南斗星君/060 19.三官大帝/064 20.太陽星君/068 21.太陰星君/071 22.太歲星君/077 23.玄天上帝/081 24.斗姆元君/086 25.青龍白虎/090 26.東岳大帝/094 27.十殿閻王/097 28.城隍尊神/103 29.土地正神/108 30.五道將軍/114 31.四值功曹/117 32.三界直符/120 33.兇神惡煞/125 34.黑白無常/130 35.牛頭馬面/133 36.太公在此/137 37.玄壇元帥/142 38.天師鎮(zhèn)宅/146 39.關(guān)圣大帝/150 40.文昌帝君/154 41.增福財神/158 42.鎮(zhèn)宅神判/164 43.保生大帝/168 44.送子張仙/172 45.利市仙官/176 46.和合二仙/179 47.天文魁星/183 48.喜神大吉/186 49.五路財神/191 50.五瘟大神/195 51.家宅六神/199 52.門神戶尉/203 53.神荼郁壘/207 54.司命灶君/213 55.床公床母/217 56.井神護(hù)井/221 57.路神開路/225 58.橋神禳災(zāi)/228 59.車神大吉/231 60.船神順風(fēng)/234 61.河神謝緒/236 62.海神娘娘/239 63.天仙送子/242 64.泰山娘娘/245 65.子孫娘娘/248 66.送生娘娘/251 67.催生娘娘/254 68.眼光娘娘/257 69.癍疹娘娘/260 70.七星娘娘/264 71.蠶神娘娘/267 72.水府龍王/273 73.三目馬王/277 74.牛王之神/280 75.八蠟農(nóng)神/283 76.蟲王劉猛/286 77.六畜圈神/289 78.蛇神禎祥/292 79.狐仙有靈/294 80.五谷神農(nóng)/297 81.青苗之神/300 82.園林樹神/303 83.花神吉祥/306 84.茶神陸羽/309 85.雷公電母/312 86.風(fēng)伯雨師/316 87.冰雹之神/320 88.火神司火/323 89.管山之神/328 90.水府尊神/332 91.造酒仙翁/336 92.魯班祖師/341 93.衙神蕭曹/344 94.倉庫尊神/348 95.神醫(yī)華佗/351 96.染布缸神/354 97.藥王圣祖/357 98.爐火之神/361 99.紡織女神/364 100.煤窯之神/367 參考書目/366 后記/368 前言殷偉兄是我的大學(xué)學(xué)長,我們又先后移居嶺南,且都從媒體做到文化,人生軌跡時有仿類,加上志趣投合,每見皆相談恨短。 殷兄一直埋首于故紙堆,尤其對民俗文化浸染甚深,著述頗豐。他前些年出版的有關(guān)“中國福文化”的系列著作,在民俗文化的梳理與歸納上建樹極高,既是專家的研究工具,又是大眾的閱讀愛物。目下更奉出這套沉甸甸的《賞年畫》,業(yè)內(nèi)業(yè)外又有眼福了。 對于“年畫”,估計知其然者眾,幾乎無人會說沒見過年畫,甚至沒貼過年畫;但知其所以然者卻寥寥耳,因為幾乎絕大多數(shù)人都說不清年畫的來歷、沿革、流派,等等。當(dāng)然,對于普通人不必苛責(zé),食肉者未必精通牧畜之道?墒侨绻腥藥臀覀兣辶四戤嫳澈蟮墓适,我們再去觀畫是否更加有趣?甚至以畫觀史是否倍有所得呢? 如我這輩人,幼時正逢“移風(fēng)易俗”年代,自然既難見到殷兄搜集到的那些珍貴的“桃符、金雞、神虎、福娃”,也未曾見“關(guān)公、鐘馗、張殷偉兄是我的大學(xué)學(xué)長,我們又先后移居嶺南,且都從媒體做到文化,人生軌跡時有仿類,加上志趣投合,每見皆相談恨短。 殷兄一直埋首于故紙堆,尤其對民俗文化浸染甚深,著述頗豐。他前些年出版的有關(guān)“中國福文化”的系列著作,在民俗文化的梳理與歸納上建樹極高,既是專家的研究工具,又是大眾的閱讀愛物。目下更奉出這套沉甸甸的《賞年畫》,業(yè)內(nèi)業(yè)外又有眼福了。 對于“年畫”,估計知其然者眾,幾乎無人會說沒見過年畫,甚至沒貼過年畫;但知其所以然者卻寥寥耳,因為幾乎絕大多數(shù)人都說不清年畫的來歷、沿革、流派,等等。當(dāng)然,對于普通人不必苛責(zé),食肉者未必精通牧畜之道。可是如果有人幫我們弄清了年畫背后的故事,我們再去觀畫是否更加有趣?甚至以畫觀史是否倍有所得呢? 如我這輩人,幼時正逢“移風(fēng)易俗”年代,自然既難見到殷兄搜集到的那些珍貴的“桃符、金雞、神虎、福娃”,也未曾見“關(guān)公、鐘馗、張?zhí)鞄、秦叔?rdquo;,不要說年畫,有些年卻連年也不讓過了。等到允許過年的時候,見到過一些橫眉瞪眼的工農(nóng)兵,拳打腳踢牛鬼蛇神,此時的名詞叫“新年畫”,農(nóng)村必鶯歌燕舞,工廠必鋼花四濺,倒也色彩鮮艷、河清海晏。所以年畫的演變史,本身就是一部中國人的社會史、生活史。東漢末年的《風(fēng)俗通義?祭典》中說:“于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于門,皆追效前事冀以衛(wèi)兇也。”蔡邕在《獨斷》中寫道:“故十二月歲竟,常以先臘之夜逐除之也。乃畫荼、壘并懸葦索于門戶,以御兇也。”看起來和“文革”時的橫眉瞪目異曲同工,都是某個動蕩時代的藝術(shù)觀照。 而年畫在宋明以后逐漸從“鎮(zhèn)惡、驅(qū)邪”,演進(jìn)到“祈祥、納瑞”,直至清朝康乾盛世年畫定名、成型,也恰恰反映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欲望更加強盛。大過年的,出門看見福祿壽喜,畢竟勝于金剛怒目。年畫的鼎盛也和明中葉以后,商業(yè)、手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以及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術(shù)的成熟分不開,木刻技藝為年畫插上了翅膀,始于明朝、盛于清朝的諸如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楊家埠等著名的年畫產(chǎn)地,都是那個年代的文化產(chǎn)業(yè)的高地,其影響與輻射猶如當(dāng)今橫店之于中國的影視業(yè)。 年畫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年節(jié)裝飾,它呈現(xiàn)的表層文化是,花紅柳綠的線條色塊,在千家萬戶的墻壁上盛開。而年畫揭示出的內(nèi)核文化,其實質(zhì)是華夏民族的心靈訴求和精神堅守。這種訴求和堅守悠久而韌長,無論遭受多大的打擊與摧毀,它們都不會從生活的舞臺上謝幕。正因為有了畫上那些美好人物、事物的存在,歷代中國人才串并起自己理想的精神鏈條。從某種程度上說,年畫是底層百姓向往幸福人生的審美符號,這種符號在中國民間具有巨大的吸附性與穿透性。 在長期對年畫的創(chuàng)作與欣賞中,中國的藝人和民眾走過了一條富有深意的軌跡,他們從對神靈的畏懼與崇拜,逐漸走向?qū)ο楦5淖非笈c祈盼,最終發(fā)現(xiàn)并擁抱了人類的自身。從殷偉兄書里林林總總的門神、靈獸、福娃、壽星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了從神性向人性的復(fù)歸。那些慈眉善目的老者,圍著肚兜的胖娃,乃至豐滿巧笑的民國美女,帶給多少絕望中的人一抹絢麗的曙光。 殷偉兄從汗牛充棟的民俗文化圖譜中博觀約取,為我們打撈出這些幾于湮滅的年畫珍品,實際上是為我們在修復(fù)斷裂的歷史,中國的歷史其實就是保護(hù)記憶、抵抗失憶的戰(zhàn)爭。歷史學(xué)泰斗陳寅恪先生研究中古史,獨辟蹊徑發(fā)明了“以詩證史”的方法,我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殷偉兄如今開創(chuàng)了“以畫證史”的新途,從年畫表現(xiàn)的不同時代的風(fēng)物世相中,歷史學(xué)家們是否可以找到一些他們在文字中難以找到的新證據(jù)呢?我充滿著期待與憧憬。 殷偉兄讓我為他的書作序,我愧不敢當(dāng),深恐狗尾續(xù)貂,但師兄之命難違,只得勉力為之,終有手不應(yīng)心之憾,尚乞殷兄及讀者諸君容讀。 是為序評論1.天地全神 過去過大年時,各地有祭祀天地三界全神的風(fēng)俗,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民間祭祀。所謂天地三界全神,包括天神、地神、人神、鬼神,儒、釋、道三教以及民間俗神等。大凡民間信奉的神祇,應(yīng)有盡有,他們和諧結(jié)成一個共同體,各得其位,共享人間香火。 每到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在堂屋或院中安放一張長桌,中間放著木雕紅漆牌位“天地牌”,這就是天地桌。人們還時常掛出《天地三界全神圖》神祃,然后擺上豐富的供品,燃香點燭,由男性一家之長帶領(lǐng)全家老小在天地桌神位前上香跪拜,祭拜天地三界全神。祭拜后將天地全神圖焚燒送全神,表示迎請?zhí)斓厝窠蹬R家宅賜福,表達(dá)了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寄望和祝福,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這是除夕祭祀時的一個重要習(xí)俗。 清代神祃《眾神殿》雖無額題,有一部分神祇也沒名稱,還有一些神名字跡模糊不清難以辨認(rèn),但十分明確的是,這是一幅集諸神于一堂的神祇畫,故而以“眾神殿”為名。從上往下第一列為佛像;第二列為財神、□(字不清)衣、太陰、通天佛、如來佛、牟尼佛、太陽、招寶、增福;第三列為普賢、觀音、文殊、太清、玉清、上清、人皇、天皇、地皇;第四列沒有神祇名稱;第五列為牛王、天齊、馬王、(周倉)、關(guān)帝、(關(guān)平)、土地、白衣、山神;第六列為□□(字不清)、康元帥、趙元帥、水官、天官、地官、馬元帥、溫元帥、二郎;第七列為鬼王、送生、天妃、子孫、代北、斑(癍)珍(疹)、天百、眼光、宅神;第八列為十王、八王、六王、二王、五王、地藏、大王、三王、四王、七王、九王。 清代河北武強年畫《全神圖》內(nèi)容、形式、構(gòu)圖、七十八位神祇排列與上圖基本上一樣,天地三界眾神濟(jì)濟(jì)一堂。 清代神祃《眾神殿》中佛教與道教諸神和民間俗神,由文字和圖像組成眾神殿,頗有特色。諸神圖像分四層排列,最上為釋迦牟尼至尊與兩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第二層為玉皇大帝與真武、天齊;第三層為被視為全方位神通廣大的關(guān)圣帝君與火神、龍王;第四層為東岳大帝與劉爺、藥王;還有以文字標(biāo)明的眾神:紫微、后土、勾陳、天尊、觀音(菩薩)、準(zhǔn)提(菩薩)、泰山(娘娘)、白衣(大士)、二郎(神)、倉官、太歲(神)、本命(神)、福喜貴神、城隍、土地。 明代河南開封神祃《天地全神》共有二十六個人物,分為四組。最上面的一組是佛教人物,中間是釋迦牟尼佛,面目慈祥,合掌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兩邊分別是彌勒佛和觀音菩薩。第二組是道教崇拜的女神斗姆元君,有八雙手,一雙手在身前結(jié)印,其余七雙手分別持有不同的法器和武器,左右分別是唐僧和三位送子娘娘。第三組是一組天宮人物,中間是玉皇大帝,左右為南極大帝、北極大帝,還有真武大帝和文昌帝君。第四組以關(guān)公為主尊,左右為周倉、關(guān)平,還有福星、祿星、壽星、財神。關(guān)公的前面是個聚寶盆,左右分別是鐘馗、土地等家神。不同領(lǐng)域的神仙聚集一堂,是中國民間多神信仰的一種體現(xiàn)。 2.釋迦牟尼 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原是印度凈飯王太子。據(jù)敦煌變文《太子成道經(jīng)一卷》記載,遠(yuǎn)在三千多年前,印度北方迦昆羅國凈飯王和王后摩耶夫子深受臣民愛戴,唯一遺憾是他們沒有生育兒女。國王和王后去祀神祈子,過了不久,王后果然懷孕了。懷孕十月,公元前565年的一天,王后去蘭毗尼園觀看無憂樹,手攀樹枝,這時,佛祖從王后的右肋下誕生了。佛祖誕生下地,就不需別人攙扶。他東西南北各走七步,步步有蓮花生出捧著他的雙腳。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兆示他長大后必舍身出家,實現(xiàn)普度眾生的志愿。如清代紙馬《梵王太子》就是刻繪佛祖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紙馬,為典型的釋迦牟尼降生神像。 釋迦牟尼二十九歲時,因看到人間疾苦而心生慈悲,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原有的王位和錦衣玉食的生活,在阿那瑪河畔剃發(fā)出家,尋找苦的原因,尋找滅苦的道路,昭示苦滅后的喜樂。他在尼連禪河畔靜坐思維,修苦行六年,仍無法找到解脫之道。三十五歲那年,他放棄苦行,在尼連禪河沐浴凈身后,接受牧牛女難陀波羅的乳糜供養(yǎng)。就在菩提伽耶一棵畢缽羅樹下,他端正身體,結(jié)跏趺坐,靜思冥索,進(jìn)入禪定。連坐了七天七夜,他終于大徹大悟,證悟十二因緣、四諦法等,洞達(dá)了人生痛苦的本源,徹悟了人生輪回的真相,斷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而證得“正覺”,得道成佛,創(chuàng)立佛教。從此,釋迦牟尼成為佛陀,成道后遍歷印度北部各邦說法化度眾生,足跡又遍布中部恒河流域一帶,四十五年如一日,向各階層傳布教法,普度眾生,最終令萬人傾服,受萬人朝拜。公元前486年,為傳播佛教奔波勞碌了一生的釋迦牟尼,來到拘尸那伽城外的跋提河邊,在婆羅雙樹下圓寂,享壽八十歲。釋迦牟尼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dá)摩•悉達(dá)多,意思是“成就一切者”。釋迦牟尼這一名字是在他成佛以后,世人對他的尊稱,一般也尊稱釋迦牟尼為世尊、佛、佛陀,中國民間俗稱為佛祖。釋迦牟尼的意思是“釋迦族的圣人”,所謂“釋迦”是他所屬部落的名稱,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是當(dāng)時對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稱謂,有“文”“仁”“寂靜”的意思,是圣者之德。所以,“釋迦牟尼”漢譯又作“能仁寂默”“釋迦文佛”,如清代北京紙馬《釋迦牟尼》、清末北京紙馬《釋迦文佛》所刻繪的釋迦牟尼佛像姿勢為坐姿,面露喜色,慈祥端莊,頭頂有肉髻或波狀髻或螺髻,眉間有白毫佛相,雙肩寬厚,單手結(jié)印,服飾樣式有袒肩式袈裟、犍陀羅式通肩大衣、漢化的褒衣博帶式大衣,大致屬于釋迦牟尼佛說法像、成道像之類。 清代紙馬《世尊釋迦如來牟尼文佛》為豎三世佛像,彰顯主尊釋迦牟尼佛。所謂豎三世佛就是釋迦牟尼佛(現(xiàn)世佛)、燃燈佛(過去佛)、彌勒佛(未來佛),這三尊佛是按時間的先后排列,是前后上下關(guān)系,故稱豎三世佛。另有橫三世佛,指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佛、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主佛阿彌陀佛。因佛祖釋迦牟尼居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也俗稱西天佛爺。 3.燃燈古佛 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對象有三世佛,俗稱三寶佛,以空間計算的叫“橫三世佛”,以時間計算的叫“縱三世佛”:燃燈佛修過去,為過去佛;釋迦牟尼佛主修今生,是現(xiàn)在佛;彌勒主修未來,為未來佛,他們?yōu)榉鸾倘蠼讨鳌H紵舴鹪谝堰^去的莊嚴(yán)劫為佛,為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也是過去莊嚴(yán)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首,地位尊貴。如清代北京紙馬《天地三界十八佛諸神圖》第一列佛教為縱橫三世佛,中間由左至右為彌勒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 師佛、燃燈佛主尊,還有阿彌陀佛左右脅侍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其他如準(zhǔn)提、大悲為觀音的應(yīng)身(與“真身”相對)。 清代北京紙馬《燃燈古佛》為獨坐燃燈古佛的殘缺紙馬。 據(jù)《大智度論》卷九記載,燃燈佛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照耀,所以起名燃燈,成佛后也稱為燃燈佛,又名定光佛、錠光佛等。燃燈本是提和衛(wèi)國的太子!缎扌斜酒鸾(jīng)》卷上記載,提和衛(wèi)國的國王燈盛臨終時,將國政托付給太子錠光。太子深知世間無常,就把王位授與其弟,自己出家修行。燃燈為比丘時,名為阿梨蜜羅!顿t愚經(jīng)》卷三《貧女難陀品》記載,過去久遠(yuǎn)二阿僧祇九十一劫,閻浮提有大國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識只,出家學(xué)道而成佛,為能作光佛。阿梨蜜羅比丘日日燃燈供養(yǎng)能作光佛,佛見阿梨蜜羅頗具佛性,乃為阿梨蜜羅比丘授記,告知將來成佛,名“定光如來”。 成佛后,燃燈游行世界,開化群生,曾在過去世預(yù)言釋迦牟尼未來將成佛,為釋迦牟尼佛授記!度饝(yīng)本起經(jīng)》卷上記載,釋迦牟尼過去世曾是虔誠敬佛的善慧童子,曾遇到燃燈古佛游于世間,便重金買下一枝稀罕的五莖蓮花,供養(yǎng)給燃燈佛。由于蓮花是佛教中的圣花,五莖蓮花更是圣花中的珍品,這個供養(yǎng)使燃燈佛深為高興。善慧童子又見燃燈佛在路上行走,前面地上有泥濘,擔(dān)心泥濘定會弄臟了佛的雙腳,就親身撲在地上,以發(fā)鋪路,請燃燈佛從他頭發(fā)上走過去。燃燈佛看到善慧童子布發(fā)掩泥的這種情景,就給善慧童子授記說:“是后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dāng)作佛,號釋迦文如來。”預(yù)言他將在九十一劫之后的此賢劫時成佛,授釋迦牟尼佛。此語果然言中,九十一劫時,釋迦牟尼得識佛法真諦,立身為佛,佛教經(jīng)文中稱為現(xiàn)世佛。燃燈佛為釋迦牟尼佛的啟蒙老師,佛經(jīng)中的許多佛、菩薩都曾是燃燈佛弟子。 明代許仲琳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燃燈道人的原型為佛教的燃燈古佛。燃燈道人是開天辟地的盤古真人的徒孫,不僅能開劫救人,還能呼風(fēng)喚雨,人間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皆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在《封神演義》中為十二上仙之首,是禪教教主元始天尊的徒弟,曾經(jīng)擔(dān)任姜子牙討伐紂王的助手,幫姜子牙破十絕陣,《封神演義》中有一回目的標(biāo)題就是“燃燈議破十絕陣”。燃燈道人的坐騎為梅花鹿,法寶為乾坤尺、紫金缽盂等。清代陜西鳳翔年畫《燃燈道人、趙公明》描繪燃燈道人騎梅花鹿,兩手分別托如意,高舉量天尺;趙公明騎黑虎,一手舉鋼鞭,一手托元寶。清代河南開封朱仙鎮(zhèn)年畫《歧山角》則描繪燃燈道人頭戴五佛冠,坐在一匹梅花鹿背上,左手舉量天尺,右手托如意;趙公明戴鐵冠,舉鋼鞭,托元寶,面勾黑花臉,坐騎一猛虎。二人斗法時所用定海珠、金鉸剪也表現(xiàn)在畫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