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生產:德勒茲與情動


作者:汪民安 郭曉彥     整理日期:2016-05-27 11:03:31

德勒茲的“情動”(affect)概念,是當代西方哲學中的一個研究熱點。本書的出版將有助于增進國內讀者對“情動”研究的認識。與此同時,對德國哲學家斯洛特戴克的引介也將為我們提供獨特的思考面向。他是德國影響力僅次于哈貝馬斯的哲學家,對全球化、空間,以及當代生活方式的診斷非常重要。本書選文與翻譯俱佳,為渴望了解歐美新思想的內地讀者提供了一個窗口。 
本書簡介:
  《生產》第11輯專題是“情動”(Affect)。“情動”源自拉丁語Affectus,意指激情(passions)、情緒(moods)、感受(feelings)、情感(emotions)等,是西方哲學史上反復出現(xiàn)的概念。20世紀90年代,為擺脫后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的局限,人文社會科學經歷了一場以此概念為核心的“情動轉向”(AffectiveTurn)。可以說,這一轉向有兩條線索,一者以“情動”為研究對象,一者以“情動”為研究方法,二者時有交織,如今在文學、藝術、政治、哲學研究領域內也生機勃勃。本專題選入了哲學層面對“情動”的討論,同時也選入了從情動出發(fā)對當代文化、政治、身體等的批判研究。本輯中重點介紹的人物是當代德國極富影響力的哲學家彼得·斯勞特戴克(PeterSloterdijk),從其大量著作中選擇了論生活方式、犬儒主義、“人類技術學”和全球化的數(shù)篇重要文章,并收錄了相關學者的評論文章,借此可以展現(xiàn)其思想的大致輪廓以及學界對其思想的認識和接受狀況。“訪談”欄目與人物欄目呼應,收錄了彼得·斯勞特戴克的兩次訪談,以期為讀者提供一個了解其核心思想的“內視角”。“文獻”欄目收錄了德勒茲為吉爾伯特·西蒙東(GilbertSimondon)寫的書評。
  作者簡介:
  主編汪民安,1969年生,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批評理論、文化研究、現(xiàn)代藝術和文學。出版著作九部,最新著作《論家用電器》。編有《?伦x本》等多種。主編叢刊《生產》、叢書《人文科學譯叢》等。 主編郭曉彥,民生當代藝術研究中心首席運營官,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副館長。
  目錄:
  專題:情動轉向
  德勒茲在萬塞訥的斯賓諾莎課程(1978-1981)記錄
  ——1978年1月24日情動與觀念∕[法]吉爾·德勒茲
  誕于未來的情動現(xiàn)實
  ——關于威脅的政治本體論∕[加拿大]布萊恩·馬蘇米
  迭奏與實存的情動∕[法]菲利克斯·加伽利
  論“感—動”(Percept)的六則筆記
  ——批評與診斷的關系∕[法]弗朗索瓦·祖拉比什維利
  《情動轉向》導論∕[美]派翠西亞·蒂奇內托·克拉夫
  情動何益?
  ——《情動轉向》前言∕[美]邁克爾·哈特
  價值與情動∕[意]安東尼奧·奈格里
  生存能力·脆弱特質·情感∕[美]朱迪斯·巴特勒
  殘酷的樂觀∕[美]勞倫·勃朗特專題:情動轉向 德勒茲在萬塞訥的斯賓諾莎課程(1978-1981)記錄——1978年1月24日 情動與觀念∕[法]吉爾·德勒茲誕于未來的情動現(xiàn)實——關于威脅的政治本體論∕[加拿大]布萊恩·馬蘇米迭奏與實存的情動 ∕[法]菲利克斯·加伽利論“感—動”(Percept)的六則筆記——批評與診斷的關系 ∕[法]弗朗索瓦·祖拉比什維利《情動轉向》導論∕[美]派翠西亞·蒂奇內托·克拉夫情動何益?——《情動轉向》前言∕[美] 邁克爾·哈特價值與情動∕[意]安東尼奧·奈格里生存能力·脆弱特質·情感∕[美]朱迪斯·巴特勒殘酷的樂觀∕[美]勞倫·勃朗特解讀魅力的物質實踐∕[美]尼格爾·斯瑞福特情動的未來——重新發(fā)現(xiàn)實在性中的虛擬性∕[美]勞倫斯·格羅斯伯格( 訪談者:[美]格雷戈里·塞格沃思、[澳大利亞]梅麗莎·格雷格)去魅的矛盾性∕[意]保羅·維爾諾 人物:彼得·斯洛特戴克(PeterSloterdijk)《犬儒理性批判》前言 ∕[德] 彼得·斯洛特戴克達達的混沌學——語義式犬儒主義 ∕[德] 彼得·斯洛特戴克關于遺產、罪孽和現(xiàn)代性 ∕[德] 彼得·斯洛特戴克理論作為實踐生活的一種形式 ∕[德] 彼得·斯洛特戴克作為全球化“第一哲學家”的彼得·斯洛特戴克 ∕[美]卡爾·拉史可熱烈地活,冷峻地思 ——彼得·斯洛特戴克訪談 ∕[德] 彼得·斯洛特戴克( 訪談者:[英]埃里克·艾利茲) 藝術感知的利維坦:劉韡的“顏色”與政治/魯明軍文獻 評西蒙東的《個體及其物理學—生物學的發(fā)生》∕[法]吉爾·德勒茲數(shù)法、科學與哲學∕[法]吉爾·德勒茲就好像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某種承受情動的力量。如果你考察野獸,那斯賓諾莎就會極為有力地告訴我們,對于動物來說,重要的并非種與類;種與類都完全是模糊的概念,抽象的觀念。重要的是:一個身體能做什么?他在這里提出了其整個哲學的最為根本的問題(在他之前已經有霍布斯和其他人)。他指出,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甚至都不知道一個身體能做些什么。我們喋喋不休地談論靈魂,談論精神,但我們都不知道一個身體能做些什么。一個身體理應被界定為構成它的關系的集合,或(準確說來是一回事)它的承受情動的力量。只要你還不清楚一個身體的承受情動的力量是什么,只要你還是如此進行學習,身陷偶然際遇之中,你將不會享有明智的人生,也不會獲得智慧。這完全不是一個道德的問題,而首先是一個物理的問題,即作為身體和靈魂的問題。一個身體有著某種隱藏的根本之物:我們可以談論人種,人類,但這些都不會告訴我們什么能夠施對我們的身體施加情動,而什么又能夠毀滅它。唯一的問題,就是承受情動的力量。如何區(qū)分一只青蛙和一只猴子?斯賓諾莎指出,這并非根據(jù)種屬的特征,而是因為無法承受相同的情狀。因此,對于每一個動物來說,都有必要對它所能承受的情動進行真正詳盡的描繪。對于人類亦是如此:人所能承受的情動。這里我們會注意到,在不同的文化和社會之中,人所能承受的情動亦是不同的。眾所周知,某些政府用以肅清南美印第安人的一種手段,就是在印第安人行經的道路上扔下從診所拿來的流感病人的衣服,因為印第安人承受不了流感的情動。無需動用機關槍,這些印第安人就會如蒼蠅一般紛紛倒地。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樣,比如在森林的生存環(huán)境之中,我們就會面臨減壽的危險。因此,斯賓諾莎會說,只要我們還尚未就每個人所能承受的情動列出一份清單——這里在最強意義上使用“能”這個詞,即包括他/她所能承受的疾病——,那么人類的種屬乃至種族問題就不具有重要性。顯然,賽馬和役馬是同一個種中的兩個不同品種,然而,它們的情動是迥異的,疾病是極為不同的,承受情動的能力也是完全有別的。由是觀之,應該說役馬要比賽馬更為接近牛。因此,對情動的人種學描繪與對于動物的屬或種的界定是極為不同的。你們看到,承受情動的力量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xiàn):當我中毒之時,我的承受情動的力量就完全實現(xiàn)了,但此種實現(xiàn)的方式卻使得我的行動能力趨向于零,也即最終被抑制;相反,當我體驗到愉悅,也即當我遇到一個與我的身體相合的身體/物體之時,我的承受情動的力量也同樣得到實現(xiàn),此時我的行動能力就增強了,趨向于……什么?在危害性遭遇的情形之中,我所有的存在之力(visexistendi)被集中起來,趨向如下目標:傾注于施加情動于我的身體痕跡之中,拒斥這個身體的效應,以至于我的行動能力也相應減弱。這些都是非常具體的事情。你頭疼,于是便說:我連書也讀不了了。這就意味著,你的生存之力如此傾注于頭疼的痕跡之中,它導致你的某種從屬性關系發(fā)生變化。它如此傾注于你的頭疼的痕跡之中,以至于你的行動能力相應減弱。反之,當你說:“哦!我感覺好極了”,你很滿意。你很滿意,同樣也因為有物體/身體以有利于你的關系的比例和條件與你的身體混合在一起;在這個時候,施加情動于你的身體/物體之力與你的身體結合在一起,以至于導致了你的行動能力的增強。就好像在這兩個情形之中,你的承受情動的力量得以完全實現(xiàn)。它可以如此的方式實現(xiàn),以至于行動能力得以無限減弱或無限增強。





上一本:文明對話中的儒家:21世紀訪談 下一本:安妮聊哲學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生產:德勒茲與情動的作者是汪民安 郭曉彥,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