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周汝昌序跋集》收錄周汝昌先生所作序跋文字一百七十馀篇,寫作時間跨越七十年,內(nèi)容涵蓋紅學(xué)、詩詞、古典小說、書法繪畫等方面,集中展示了作者在學(xué)術(shù)專著與論文、隨筆寫作之外的研究與思考,記錄了周先生的學(xué)術(shù)研究歷程,亦具有學(xué)術(shù)史意義。 作者簡介: 周汝昌(1918-2012),字玉言,別署解味道人。天津人。燕京大學(xué)中文系研究院畢業(yè)。曾任四川大學(xué)外文系講師、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古典部編輯、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員等。資深紅學(xué)家、古典詩詞研究家。著有《紅樓夢新證》、《書法藝術(shù)答問》、《曹雪芹小傳》、《獻芹集》、《紅樓夢與中華文化》、《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講唐詩宋詞》、《紅樓小講》等多部學(xué)術(shù)論著、隨筆集,主編《紅樓夢辭典》,并編注《楊萬里選集》、《范成大詩選》等。 目錄: 詩魂史筆韻中華(代序) 《三國演義》前言 《范石湖集》前言 《唐宋傳奇選》前言 《中國古代短篇小說選》序 《聊齋志異新注》序言 《中國歷代短篇小說選萃叢書》總序 《歷代百字美文萃珍》序 《中國古典小說卷中詩詞鑒賞》代序——詩詞韻語在小說中的意義 《新評新校古典名著系列》總序 《中國古代文學(xué)詞典》序言 《唐宋詞鑒賞辭典》序言 《紅樓夢辭典》序 《詩詞曲賦名作鑒賞大辭典》序詩魂史筆韻中華(代序) 《三國演義》前言 《范石湖集》前言 《唐宋傳奇選》前言 《中國古代短篇小說選》序 《聊齋志異新注》序言 《中國歷代短篇小說選萃叢書》總序 《歷代百字美文萃珍》序 《中國古典小說卷中詩詞鑒賞》代序——詩詞韻語在小說中的意義 《新評新校古典名著系列》總序 《中國古代文學(xué)詞典》序言 《唐宋詞鑒賞辭典》序言 《紅樓夢辭典》序 《詩詞曲賦名作鑒賞大辭典》序 《詩詞典故詞典》序 《三李詩鑒賞辭典》序言 《中國古典小說名著資料叢刊》序 《花間集注翼》緒言 《蘇辛詞說》鈔校后記 跋《叢碧詞》(辛卯) 跋《叢碧詞》(一九五三) 《叢碧詞話》序 跋《無名詞》 《竹庵新稿》序 《詞學(xué)新探》序言 《宋百家詞選》序 《蘇辛詞說》小引 《張伯駒詞集》序 《夕秀詞》序 《西海詩詞集》序 《晚聽齋詩稿》序 《險夢詩痕》序 《健行齋詩詞》序 《桃蹊詩存》序言 談盡心的詩詞——《我是人間第一癡》代序 《崇齋吟稿》序 《海棠雅集》跋語 《珂羅版印集右軍書圣教序》校記前言 歐書皇甫碑新跋 《中國書法美術(shù)史》代序 《顧隨先生臨同州圣教序》序 《恭王府畫冊》序言 《當(dāng)代楹聯(lián)墨跡選》序 《中國當(dāng)代書法大觀》序 《中國古今實用對聯(lián)大全》序 《王蓮芬詩文選》序言 《顧隨臨帖四種》引言 王學(xué)仲的文才——《王學(xué)仲詩文評注》代序 《頓立夫治印》序言 序《當(dāng)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崔自默》 觀音妙相頌——《歷代觀音妙相白描圖集》序言 《歷代菩薩寶相白描圖集》卷前小記 繡出觀音不倩針——《蠟繪佛像藝術(shù)》代序 《兒童工藝叢書》序 《石頭記微刻》序 佛像藝術(shù)展引言 《紅樓夢——太虛幻境圖》序 《湖北省圖書館百年館慶名家書畫集》序言 《董可玉畫冊》序 《魏始平公造像記集聯(lián)》序言 《姚奠中書藝》序 題《一印一世界》 《一夢印千紅》序言 《許政揚文存》代序 《燕京鄉(xiāng)土記》序 《負(fù)暄瑣話》驥尾篇 《李清照新論》序言 《延芬室集》(竹影書屋藏本)題識 《馬凱餐廳菜譜》序 《不今不古集》序 《張伯駒和潘素》序 《醫(yī)道合參中風(fēng)論》序 《人與十二屬相》序 《天津咸水沽李氏族譜》序 《古今佳句詠天津》序 《峰峰志》序言 《詩文藝術(shù)瑣論》序 《名家倩影》序 《小樓夢回》序言 《京華風(fēng)情》序言 《北京土話》引起的話 《古史考》序言 《畫壇名家》詩序——題王景山先生新著 題《北紅拂記》 《古鎮(zhèn)稗史》序言 《天津市津南區(qū)志》序言 《天津區(qū)縣年鑒》序言 《書趣文趣理趣——學(xué)人書話》序 《百年風(fēng)華——南開中學(xué)校園文學(xué)百年巡禮》序贊 《南開永駐我心——天津南開中學(xué)百年華誕校友紀(jì)念文集》序言 《顧隨致周汝昌書》序 《天津査氏水西莊研究文錄》序言 寸草懷思——《天涯桃李報春暉》序 《海下風(fēng)情》(二卷)序言 顧隨先生誕辰百年感言——《顧隨年譜》代序 《劉鶚年譜長編》代序——奉題鐵云先生年譜全編 《劉勰及其<文心雕龍>評介》跋 《記者過眼錄》代序——奉題王景山新著 《脂硯齋石頭記》甲戌錄副本序 《脂硯齋石頭記》甲戌本跋 跋胡適藏《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紅樓真夢傳奇》跋 《戚蓼生序本石頭記》出版說明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出版說明 《紅學(xué)史稿》序 《石頭記探佚》序 《紅樓識小錄》序言 《<紅樓夢>劉履芬批語輯錄》序 《被迷失的世界——紅樓夢佚話》序 《紅樓夢藝術(shù)論》序 《讀紅樓夢隨筆》影印本緒言 十年辛苦不尋常——《紅樓夢新補》代序 《列藏本石頭記管窺》序 《紅樓藝境探奇》序 《紅樓夢藝術(shù)管探》序 “在蘇本”舊鈔善本《石頭記》論略——中蘇聯(lián)合影印本代序 《紅樓通析》序 影印《蒙古王府本石頭記》序言(一九八六) 影印《蒙古王府本石頭記》序言(二〇〇八) 《紅學(xué)論稿》序 《紅樓夢答問》序 《<紅樓夢>——根據(jù)曹雪芹原意新續(xù)》序 《論石頭記己卯本和庚辰本》序 《立松軒本石頭記考辨》序 《北京大觀園》(旅游叢書)序言 《紅樓夢新探》序 歐西《紅樓夢》研論得失之我見——《歐美紅學(xué)》序言 《話說紅樓夢》序 《紅樓全詠》序 《夢在真假之間》序 《太極紅樓夢》序言 《紅樓叢話》序言 《紅樓夢的廬山真面》序 《曹雪芹祖籍在豐潤》序 《秦可卿之死》序 《紅樓夢符號解讀》序 《曹雪芹祖籍考論》序 《紅樓夢》世界語版序言 《曹雪芹夢斷西山》序言 《紅樓夢佚貂本事》序言 《<紅樓夢>的精神分析與比較》序 《曹雪芹祖籍鐵嶺考》序 《豐潤曹氏家族》序 《曹雪芹祖籍論輯》序 《曹雪芹家世新證》序 《甄家紅樓》序言 《真?zhèn)舞b紅樓》序言 《紅樓鞭影》導(dǎo)讀 《紅樓夢是反面春秋》小序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序 《紅樓夢批語偏全》序言 《圓明園與<紅樓夢>大觀園》序 《北京大觀園》(北京覽勝叢書)引言 《“界外”雜識》序言 《脂本匯校石頭記》序言 《曹雪芹南宋始祖發(fā)祥地武陽渡》代序——武陽古渡金碧芹坊 《紅學(xué)史中的千古奇冤——<曹雪芹畫像>之謎》序言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二版跋語 《紅樓夢本義約編》三種合刊序言 《紅學(xué)求是集》序言 《說不盡的紅樓夢》序言 《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題畫詩后記 《評書紅樓夢》序 《江寧織造與曹家》序 《天津和平區(qū)興安路街道紅學(xué)會論文集》緒言 《禪在紅樓第幾層》序 善察能悟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第四部)代序 《胡適批紅集》序言 BetweenNobleandHumble序 考李證紅隨想錄——《紅樓夢里史侯家》代序 《恭王府叢書》小引 《紀(jì)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五十周年論文集》序 WanderingBetweenTwoWorlds:theFormativeYearsofCaoXueqinin1715-1745序 《五洲紅樓》緒言 編后記 《三國演義》前言 《三國志演義》,一般都省稱作《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不朽作品。 在封建時代,士大夫們最看不起像羅貫中這樣的通俗文學(xué)家,罵他是“村學(xué)究”。因此有關(guān)他的生平紀(jì)載,十分難得。由一些極零星的資料,我們得推知以下幾點:羅貫中,名本(另一說:名貫),字貫中,別號湖海散人;太原人(另外二說:東原〔似指山東東平〕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元末,死于明初,大約跨公元一三三○到一四○○年的一段時期;主要是元順帝脫歡帖木爾和明太祖朱元璋兩個人的統(tǒng)治年代。他的小說著作除《三國演義》外,相傳還有《隋唐志傳》、《殘?zhí)莆宕费萘x》、《北宋三遂平妖傳》等多種;在《水滸傳》的撰作或編整工作上,他也是一個主要參與者。此外,他還擅長作詞曲,風(fēng)格“極為清新”,他作的雜劇現(xiàn)在所知有三種:《趙太祖龍虎風(fēng)云會》、《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和《忠正孝子連環(huán)諫》?梢娏_貫中的文學(xué)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友人曾說他的性情“與人寡合”,后來則“不知所終”?赡苁牵和砟炅髀湓谄傻牡胤,去作“湖海散人”、“傳神稗史”,即專一致力于小說等文學(xué)創(chuàng)作事業(yè)了。他的落落寡合的脾氣應(yīng)該就是他不肯與一班統(tǒng)治階級人物同流合污的表現(xiàn)。又在較晚的傳說中,還提到他在元末參加過革命活動,和張士誠有過相當(dāng)?shù)年P(guān)系。 “三國演義”在羅貫中以前,有長期形成的過程;在羅貫中以后,也還有加工的經(jīng)過。在他之前,大約從唐末起——至少是到北宋時期,三國故事在民間已經(jīng)十分盛行,當(dāng)時的勞動人民在偶有一點閑暇的時候,就喜歡去聽說話人(當(dāng)時說書叫作“說話”,“話”就是故事的意思)說“三國”。又由于宋朝城市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市民階級的文化生活要求很大,所以大都市里的說話門類很多,分工很細(xì),就有叫作“講史”的,專門演說歷史故事;而“講史”一門中又特別分出“說三分(三國)”的一個?苼;這就說明人民群眾是如何喜愛這些三國故事了。到元朝的時候,已經(jīng)有了半圖半文的《全相三國志平話》的刊本,這是由口頭講說逐漸結(jié)晶為文字寫本的痕跡。同時,元代劇曲特別盛興,從保留下來的不一定完備的元人劇目來看,三國故事也是和水滸故事同為元代歷史劇作家們所最常取材的對象。這中間,民間傳述、說話的藝人、寫劇演劇的文學(xué)家藝術(shù)家,都不斷在創(chuàng)造、豐富這些故事。羅貫中的《三國》小說,就是在這樣雄厚的基礎(chǔ)上,同時又參考了歷史家和文人的紀(jì)載,天才地寫作而成的。明弘治甲寅年(一四九四)序刊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大概是比較接近羅貫中原本的一個本子。 在這以后,到明代許多《三國》刊本已經(jīng)流行了將近三百年的時候,清初人毛綸(字聲山,江蘇長洲〔今吳縣〕人)毛宗崗(字序始)父子開始了修訂《三國》的工作。這一工作大約完成于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或稍前。毛氏父子在細(xì)節(jié)上進行了一些增、刪、改動、修飾的加工工作,如魯迅先生所指出: 凡所改定,就其序例可見,約舉大端,則一曰改,如舊本第百五十九回《廢獻帝曹丕篡漢》本言曹后助兄斥獻帝,毛本則云助漢而斥丕。二曰增,如第百六十七回《先主夜走白帝城》本不涉孫夫人,毛本則云“夫人在吳聞猇亭兵敗,訛傳先主死于軍中,遂驅(qū)兵至江邊,望西遙哭,投江而死”。三曰削,如第二百五回《孔明火燒木柵寨》本有孔明燒司馬懿于上方谷時,欲并燒魏延。第二百三十四回《諸葛瞻大戰(zhàn)鄧艾》有艾貽書勸降,瞻覽畢狐疑,其子尚詰責(zé)之,乃決死戰(zhàn),而毛本皆無有。其馀小節(jié),則一者整頓回目,二者修正文辭,三者削除論贊,四者增刪瑣事,五者改換詩文而已。 其中改、增兩例,據(jù)毛宗崗自己說明,都有所本;削去的則是“不知其誣,毋乃冤古人(諸葛亮父子)太甚,今皆削去,使讀者不為齊東所誤”;舊本有詞句不夠妥帖和復(fù)沓的地方,許多征引的章奏和史官的論贊,成為累贅的,都或改或刪,使全書更加緊湊和完整。所以這一次修訂大體上是有益于原本的。從此,《三國志演義》的創(chuàng)作和加工,都已完備定形。毛本替代舊本流傳到今天,又已經(jīng)三百年左右。所以我們現(xiàn)在重印的本子,仍取毛本。 當(dāng)然,《三國演義》的主要和真正作者還是羅貫中而不是毛宗崗,毛本雖然有些細(xì)碎的更動,實際上絕大部分還是保留了羅本的原文的。 全部《三國演義》,從東漢靈帝劉宏中平元年(一八四)一直敘到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二八○),寫了差不多整整一個世紀(jì)的歷史。從歷史本身來看,這是一個由于土地劇烈兼并、地主剝削殘酷,官家徭役繁興,政治極端腐敗,幾十萬農(nóng)民起來反抗不幸失敗之后,一群軍閥割據(jù)爭奪的混亂時代。兩漢以來四百年間社會生產(chǎn)的積累、發(fā)展,社會生活的繁榮、文明,到此遭到長期的破壞、嚴(yán)重的摧殘,人民蒙受的苦難至極深重,戰(zhàn)亂殘馀的百姓,餓得人吃人;士兵到無所劫掠時,也只以桑椹、蒲螺為食物。正如當(dāng)時的詩人所寫:“窮變巧于臺榭兮,民露處而寢濕;清嘉谷于禽獸兮,下糠秕而無粒。弘寬裕于便辟兮,糾忠諫其骎急。”“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鼻罢邔Ρ鹊貙懗鼋y(tǒng)治剝削集團的淫奢昏暴和人民的水深火熱;后者則畫出一幅人民在“各路諸侯”大規(guī)模殺戮破壞、饑饉流亡之下的慘絕人寰的圖畫。正因如此,人民對這樣的時代最難忘記,千百年間,父老子孫們在遞相傳述;而且,每當(dāng)再一次遇到一個動亂苦難的時期,人民就很容易地聯(lián)想起以往的歷史而溫習(xí)它,“說書唱戲,講今比古”這一話頭代表著過去人們歷來的共通認(rèn)識。這樣,對歷史的沉痛記憶也就加深一層。在內(nèi)政敗壞、外族壓迫的宋、元時代,“講史”特別以“說三分”和“講五代史”(五代,指唐、宋之間的另一混亂時期,九零七——九五九,包括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內(nèi)中唐、晉、漢都是外族人作皇帝)為兩大主題,最為人民所注意,不是沒有原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