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云南味道


作者:張家榮     整理日期:2015-11-20 21:45:49

遙遠、神秘、陌生、不可預知,這是云南給人的印象,在飲食文化上也同樣如此。但在飲食娛樂化的今天,云南民間飲食卻仍保持著它的本分。本書所述內(nèi)容都是云南的普通食品,并不想以獵奇來獲取眼球。它們不自卑,不做作,不張揚,不調(diào)和,格調(diào)獨立,相互欣賞,彼此尊重。比如棕苞燉雞,做法其實很簡單——云南人做肉類這些所謂的“大菜”,通常以直接而純樸的方式來表達,命名直接,口味直接,強調(diào)的是原材料,而不是復雜多變的工藝。棕苞雞也是這樣,將雞塊與棕苞花一起燉,加入鹽就行了,沒有別的技巧,但這道菜的清爽回味卻是技藝無能為力的,因為那是棕苞。食材的本分,是為云南味道之要。
  相關圖書京味兒京味兒食足川味兒臺味南京味道臺灣味道香港味道 吃主兒吃主兒二編
  
本書簡介:
  山野清新,自然格調(diào)。書中記錄的都是云南的普通食材,用最直接而純樸的方式制作,卻是深厚而多彩的民間味道,大致分為自然的饋贈、多樣的肉食、主食與小吃三個部分,以云南民間自然存在的味道為要。它們不自卑,不做作,不張揚,不調(diào)和,相互欣賞,格調(diào)獨立,彼此尊重。云南民間味道,不獵奇,不潮新,自在而來,自在而歸,在飲食娛樂化的今天,依然保持著它的本分。
  作者簡介:
  張家榮,云南人,現(xiàn)居湛江。多年在云南民間深度行走,了解并拍攝云南民間的傳統(tǒng)生存細節(jié),飲食傳統(tǒng)是為其一。出版有《農(nóng)耕年代》(山東畫報出版社)、《云南街子》(中華書局)等書。
  目錄:
  小引Ⅰ青頭菌雞樅菌韭菜花酸筍芭蕉棕苞香椿魚腥草青苔苦菜草芽魔芋藠頭Ⅱ火腿骨頭糝羊湯鍋牛干巴乳餅與乳扇76牛撒撇漆油雞螞蚱
 、鬆飯竹筒飯涼米線燒餌塊蕎粑粑燒豆腐豌豆粉剁生蘸水酸菜豆豉青頭菌,云南林間菌子的一種,像云南普通人,清爽,淡定。
  菌子就是蘑菇,云南人所稱的“菌”,讀音與“見”同,是真菌在地面上的繁殖體。雨季的山林,它們長出地面,釋放孢子,完成生命的傳承。它們形狀多樣,傘狀最為常見。在童年的山林里,它們就是童話中的蘑菇房子。
  每年的7月至9月是云南的雨季。這個季節(jié)是詩意的,遠山近水,全朦朧在雨絲里。因在高原,又有原始山林的陪襯,這樣的雨季淋漓而清爽,我只在西藏林芝體驗過?丈叫掠,小鳥鳴翠,不像江南的梅雨那樣使人煩。獨自在山林里行走,心境遼遠而跳躍,是抑制不住想唱歌的。若有人兮山之阿,山歌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長起來的。
  雨季就是菌子的季節(jié),就是青頭菌的季節(jié)。云南全省境都有菌子,且種類繁多,尤其從滇西香格里拉至麗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這一帶,更具規(guī)模。這一帶也是云南松的地帶,間雜其他樹種。每到這個季節(jié),這里就彌漫著松林的清香,菌子的清香。路邊的松林下,就有精靈般的家伙吸引你,它們就是青頭菌。
  拾菌子就在這樣的雨季里。云南人用“拾”字,表示很多,不用刻意去尋找,隨地俯拾的意思。當然,這是過去的事了,那時菌子與森林里其他生物一樣,并不顯得特別珍貴,只是當?shù)厝穗S意的食物,就像到屋后的菜園里摘幾個豆角回來炒食一樣。事實上,它們也就在山寨人家房前屋后的林子里,F(xiàn)在,由于它們的自然屬性(很多食物已不具自然屬性)和外地人的參與,它們變得珍貴起來了,“拾”字似不大合用,而應用“尋”字來表達。
  山林里青頭菌最多。它們就生長在松樹下或者雜木下,菌蓋是淺綠色的,這在菌子中是少見的顏色,這給它們增加了清新感。青頭菌剛冒出土地時,呈小圓球形,然后是青綠的半球形,像山寨里明亮的彝族小姑娘。菌蓋全打開時,中間部位凹陷下去,過成熟者表皮裂開,呈斑狀。
  青頭菌可生食。在山林里拾菌子的人們,有時嘴里閑著,就隨手把剛冒出來的圓形青頭菌放進嘴里嚼。前幾年回云南老家,上山拾菌子,妹夫的這個小小舉動把我嚇了一跳。在他的動員下,我也入口生嚼,有點脆爽,口味厚,山林的味道濃,但卻是清爽的。
  ……





上一本:卡路里與束身衣:跨越兩千年的節(jié)食史 下一本:道家思想與現(xiàn)代文明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云南味道的作者是張家榮,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