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琥珀經(jīng)典文叢之一。 周國平、曹文軒、劉震云、嚴歌苓、畢淑敏、白巖松,推薦導讀 于污濁黑暗中看到純真光明;于邪惡仇恨中看到善良溫情。 《童年》: 童年時期,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蜂巢,里面進進出出形形色色平凡而默默無聞的人,他們像蜜蜂,盡其所能,慷慨地以自己的知識和對生活的智慧之蜜豐富我的心靈。這些“蜂蜜”常常夾有雜質(zhì),含有苦味。但不論何種知識,都不失為“蜜糖”。 文學評論家、作家安波舜: 童年的時候讀《童年》,慶幸自己不是可憐的阿廖沙,經(jīng)歷過那么多的苦難。 青年的時候重讀《童年》,隱隱覺得如果沒有那么多的苦難,高爾基還會成為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家嗎? 中年的時候再讀《童年》,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高爾基,將心底的悲慘和苦難絲絲縷縷地攤在孩子們的面前,無疑是想在少年潔白的心地上鋪上善良的底色。這樣想,那些父母以及作家的苦難,變得無比的珍貴…… 貧窮會讓人多么惡,貧窮又會讓人多么善!獎⒄鹪疲ㄖ骷遥 本書簡介: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jīng)歷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為《在人間》《我的大學》)。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xiàn)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lián)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作者簡介: 高爾基(МаксимГорький,1868-1936) 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蘇聯(lián)著名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體驗,是他創(chuàng)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代表作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及《海燕》《母親》《敵人》《馬特維·柯熱米亞金的一生》《俄羅斯童話》等。 姚錦镕(1937-) 本名姚錦熔。浙江大學副教授、著名翻譯家。譯有屠格涅夫、普希金等名家中短篇作品;所譯長篇作品有狄更斯的《巴納比·拉奇》與《遠大前程》、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與《哈克貝爾·費恩歷險記》、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伯內(nèi)特夫人的《小公主》、托爾金的《魔戒》第二部《雙塔奇兵》、高爾基的《童年》、比安基的《森林報》等。 目錄: 譯序/001 一/001 二/013 三/028 四/047 五/061 六/077 七/086 八/100 九/119 十/138 十一/161 十二/183 十三/206前言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一個細工木匠的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經(jīng)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只上到小學三年級,因外祖父破產(chǎn)而輟學。他從十一歲開始獨立謀生,當學徒、做童工、在輪船上做仆役、在戲院里當配角等。1884年,他離開故鄉(xiāng)到喀山,做工之余,勤奮讀書,并接觸到民粹派和俄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在工人和農(nóng)民中進行革命宣傳,為沙皇政府所監(jiān)視和逮捕。他曾兩度在南俄和烏克蘭一帶流浪,對于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愿望了解很深。 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和論著鼓舞著艱苦卓絕斗爭中的中國革命志士。 1913年至1923年間,高爾基陸續(xù)創(chuàng)作并發(fā)表了其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記述了作者二十歲以前的坎坷經(jīng)歷,并鮮明地描繪了俄國整個時代及當時底層人民貧窮、落后、愚昧而空虛的生活狀況,是俄國文學史上一部寶貴的紀實性系列小說。在一間半暗不明而狹小的房間里,窗口附近的地板上,躺著我的爸爸。他身穿一件白衣服,人顯得異乎尋常的長,光著雙腳,腳趾叉開,怪怪的。一雙原本令人親切的雙手溫順地放在胸口,手指扭曲著。一雙本是歡快的眼睛,緊閉著,上面壓著兩枚圓圓的黑色銅幣舊時俄國民間風俗,人死后在他的眼睛上要放兩枚銅幣。。他善良的臉龐烏青發(fā)黑,齜牙咧嘴,令人見了心驚肉跳。 我媽光著上身,下身穿著紅裙子,跪著,用梳子把我爸那柔軟的頭發(fā)從前額往腦后梳。那梳子原是我常用來切西瓜的。我媽的嘴不停地念叨著,聲音低沉、嘶啞。她灰色的眼睛紅腫,淚珠兒像融化了的冰水,滴滴答答淌了下來。 我的手被外婆拉著。她長得胖胖的,腦袋大大的,眼睛也大大的,鼻子肌肉松弛,可笑地耷拉下來。她一身的黑衣黑褲,顯得軟綿綿的,挺討人喜歡。她也在哭哭啼啼,起起伏伏,像是與我媽的哭聲合著拍。她渾身都在哆嗦,一手拉著我,把我往我爸跟前推。我硬是纏著外婆不敢往前去,干脆躲到她身后去。我既害怕又不自在。 我從沒見過大人也哭哭啼啼的,也不明白外婆不停地念念叨叨著的是什么意思: “你跟你爹告?zhèn)別吧,往后再也見不到他了。他去了,寶貝,走得不是時候,太早了……” 我曾病得很厲害——剛剛好起來。我害病的時候——這事兒我記得一清二楚——我爸快快活活地照料著我,可他突然就沒了,替他照顧我的換成了一個古怪的陌生人——我的外婆。 “你打哪兒來?”我問她。 她說: “打上頭來,打下諾夫戈羅德下諾夫戈羅德曾改名為高爾基市,蘇聯(lián)解體后,又改回。來?刹皇亲咧鴣,而是搭船來的。水上可走不了人,你這小鬼頭兒! 怪哩,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上頭,我家上頭不是住著幾個染了發(fā)的大胡子波斯人嗎;地下室里,待著的是一個賣熟羊皮的黃皮膚的卡爾梅克老頭。倒是可以騎著樓梯的扶手,從上往下滑,要不就是一個跟斗翻下來——干這種事兒我很有一手。這關水什么事?瞧她說得多邪乎,全亂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