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國崛起,有國際比較才有說服力。談中國崛起,有理念支撐才有生命力。談中國崛起,有邏輯分析才有深入力。20來年,張維為教授走訪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一路走來,有所見,有所聞、有所思,有所悟。他親眼目睹了不同國家命運的跌宕起伏,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崛起給世界帶來的許多觸動和震撼!爸袊壳闭狭藦埦S為近年來的代表作《中國觸動》《中國震撼》《中國超越》,是建設中國話語的嘗試,也就是用中國人自己的話語來評論中國和世界,來解構西方話語、建構中國話語。當然,這一切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激發(fā)更多的人去思考和研究,為中國全面超越西方、超越西方模式和話語作出中國人的貢獻!吨袊鸷常阂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中國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國模式”也成為了國際學界、理論界熱議的話題。張維為教授通過自己走訪一百多個國家的所見所聞,以國際關系學者的深厚學術背景,以其獨特觀察和理性分析,豐富了“中國模式”的深刻涵義,更提出了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崛起的命題。本書提出,中國的崛起不是一個普通國家的崛起,而是一個五千年連綿不斷的偉大文明的復興,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文明型國家”崛起的深度、廣度和力度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這種“文明型國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長處而不失去自我,并對世界文明作出原創(chuàng)性的貢獻!吨袊鸷场肥恰爸袊J健闭摰淖顖詫嵱辛Φ睦碚撝鳎錃w納的“中國模式”的八大特點和八大理念,是“中國模式”論精辟的理論總結,它將豐富關于“中國模式”的理論研究,同時,也讓國人以及世人更客觀地認識中國崛起的事實,理解中國崛起背后的文化內涵!吨袊|動:百國視野下的觀察與思考》30年來,張維為教授走訪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自1980年代第一次出國感受到的震驚,到今天在海外隨處可見的“中國熱”;從作為國家領導人的翻譯陪同國事訪問,到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研究者參加國際交流,作者力求從一個比較寬廣的國際視野出發(fā),來觀察世界、思考中國,特別是探討與中國崛起有關的熱點問題,再尖銳的問題,也不回避。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上一個最激動人心的變革時代,而中國是這場歷史性變革的中心。不管你是否使用“中國崛起”這四個字,國際社會已普遍接受了這個中國的崛起這個無處不在的事實。中國崛起觸動了世界。中國人對于自己的發(fā)展,對于國際問題的認知,應該在汲取世界智慧的同時,也用自己的價值觀加以檢驗,用自己的話語加以論述,客觀自信地評述自己的國家和外部的世界!吨袊剑阂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這是作者走訪百國后的第三本書思考型著作。在《中國觸動》和《中國震撼》的基礎上,作者探討了中國對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特別是對美國和美國模式的超越,這包括在經濟總量、百姓資產、社會保障、科技創(chuàng)新、制度安排等領域的超越。在這些領域中,中國在不少方面已經超越美國,在許多方面不久將超越美國,在另外一些方面,通過繼續(xù)不斷的努力,最終也可能超越美國。作者從“文明型國家”的視角,探討了中國話語對西方話語的超越,解釋了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和中國制度安排及其背后的理念。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維系了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偉大文明,歷史上長期領先于世界,中國落后于西方是近代發(fā)生的事情,而中國人百年奮斗的主要目標就是重返世界之巔。中國迅速“趕超”西方的背后是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的總體成功,這種成功包含了對于中華文明底蘊的把握、對于中國紅色傳統(tǒng)的承襲,以及對于國際有益經驗的借鑒。中國正以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光榮與夢想,重返世界之巔。 作者簡介: 張維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發(fā)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研究所所長、春秋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曾在上海當過三年工人。復旦大學外文系畢業(yè),日內瓦大學國際關系碩士、博士。曾任牛津大學訪問學者、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日內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和國內多所大學的兼任教授。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曾擔任鄧小平和其他中國領導人的英文翻譯。走訪過100多個國家。主要著作有《鄧小平時代的意識形態(tài)與經濟改革》(英文)、《改造中國:經濟改革及其政治影響》(英文)、《重塑兩岸關系的思考》、《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中國觸動:百國視野下的觀察與思考》等。《中國震撼》與《中國觸動》出版后廣受歡迎,先后榮獲“新聞出版總署全民閱讀辦2011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書(文化類)”、“第十二屆上海圖書獎一等獎”、“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第四屆優(yōu)秀通俗理論讀物推薦書目”、“最受中央國家機關干部歡迎的10本書”、“十八大主題出版重點圖書”等多項榮譽。 目錄: 《中國震撼》 引言 第一章不再誤讀自己 一、世界變化真快 二、這個崛起不尋常 三、從中國超越日本說起 四、GDP悖論 五、邁向第一 第二章中國的1+1大于2 一、“準發(fā)達國家”板塊 二、中國的中產階層有多大? 三、“新興經濟體”板塊 四、為什么中國的1+1大于2? 第三章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 一、走向“民族國家”的坎坷《中國震撼》引言第一章不再誤讀自己一、世界變化真快二、這個崛起不尋常三、從中國超越日本說起四、GDP悖論五、邁向第一第二章中國的1+1大于2一、“準發(fā)達國家”板塊二、中國的中產階層有多大?三、“新興經濟體”板塊四、為什么中國的1+1大于2?第三章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一、走向“民族國家”的坎坷二、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三、新的視角四、重新認識中國第四章一種發(fā)展模式的崛起一、危機帶來的思考二、中國模式可能勝出三、高鐵奇跡與中國標準第五章一種政治話語的崛起一、迷信西方話語的代價二、可能影響世界的中國理念三、不被西方話語忽悠四、“游戲民主”還有沒有戲?五、日內瓦激辯人權六、言論自由與井底之蛙第六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印度一、貧民窟帶來的震撼與思考二、印度為什么落后于中國?三、印度民主綜合癥:“散、軟、短、泛、粹”第七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東歐一、二十年前的東歐二、東歐今天怎么樣?三、重返匈牙利四、東歐的“兩個激進”第八章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東亞一、三大困境二、民主品質為何不佳?三、民主建設不能靠“換血”結語新一輪“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后記《中國觸動》序言引言第一章環(huán)球視野下的中國崛起一、第一次出國的震驚二、在海外感受中國崛起三、中國崛起的意義.四、印度:能趕上中國嗎?五、別了,南斯拉夫六、東歐:家家都有難念的經七、從歐洲到美國第二章最不壞的模式?一、中國的另外四種選擇二、從丘吉爾的名言說起三、東亞模式之爭四、中國模式:你的獨特之處五、中國:政治軟實力的崛起第三章西方“民主”遇上中國“實事求是”一、慕尼黑的一場辯論二、從貝·布托遇刺到肯尼亞騷亂三、好民主才是好東西四、政治改革:走自己的路第四章應該失語的不是我們一、誰創(chuàng)造了人類普世價值?二、應該失語的不是我們三、也談人權四、公民社會之我見五、讓理性的聲音占上風第五章中國:不要自己打敗自己一、貧富差距:一些國際比較二、縮小貧富差距的難與易三、建立良性循環(huán)機制四、腐敗問題:國際視角的觀察五、經濟發(fā)展、民主制度與反腐敗六、生態(tài)文明:中國的機遇七、與世界比較,中國打幾分?第六章軟實力,更觸動世界一、實事求是二、和諧中道三、消除貧困應該成為普世價值四、政府是必要的善五、拿來主義,非送來主義六、民主與專制還是良政與劣政?七、崛起的中國精神八、面向未來的中國模式原版后記《中國超越》《中國震撼》 2011年: 新聞出版總署大眾喜愛的50種書(文化類) 2010-2011上海書展十佳圖書 河北省閱讀辦年度十大好書 《新京報》年度暢銷榜 《光明日報》光明書榜年度十大好書 《中外書摘》年度十大好書 《中國新聞出版報》十大人氣作家 南國書香節(jié)最受關注人文社科類圖書《中國震撼》2011年:新聞出版總署大眾喜愛的50種書(文化類)2010-2011上海書展十佳圖書河北省閱讀辦年度十大好書《新京報》年度暢銷榜《光明日報》光明書榜年度十大好書《中外書摘》年度十大好書《中國新聞出版報》十大人氣作家南國書香節(jié)最受關注人文社科類圖書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最有影響力十大新書”2012年: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第四屆優(yōu)秀通俗理論讀物推薦書目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圖書獎”一等獎2013年:最受中央國家機關干部歡迎的10本書《中國觸動》2012年:新聞出版總署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文化類第二名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最有影響力十大新書”《光明日報》光明書榜年度十大好書2013年: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首屆世紀圖書獎湖北省全民閱讀領導小組全民閱讀活動專家推薦書目《中國超越》2014年: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最有影響力十大新書”我與《中國三部曲》張維為20來年,自己走訪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一路走來,有所見,有所聞、有所思,有所悟,我親眼目睹了不同國家命運的跌宕起伏,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崛起給世界帶來的許多觸動和震撼。我走的地方越多,越覺得國家的命運有點像人生:人要活得有意義,就應該對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有某種總體認知甚至把握,而且關鍵的幾步一定要走好。一個民族要真正崛起,也需對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有某種總體認知和把握,關鍵的幾步也一定要走好。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目光遠大、無懼風浪,國運昌盛。在涉及中國崛起和中國道路的一些關鍵問題上,自己走的地方越多,形成的感悟和思考也越多,并以為這樣的感悟和思考可能也是對中國和世界發(fā)展規(guī)律的某種總體認知和把握。故從2006年開始,自己不揣淺陋,信筆直書,一發(fā)而不可收,于是就有了今天奉獻給大家的“中國三部曲”:《中國觸動》、《中國震撼》、《中國超越》。三部曲出版后,廣受歡迎,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里,自己的作品能夠影響和鼓舞這么多人,我深以為榮。從世界范圍來看,中國崛起的故事很精彩,其廣度、深度、厚度均是人類歷史上聞所未聞的。在經歷了一個多世紀艱苦卓絕的奮斗之后,我們的國家真正成熟起來了,雖然我們還面臨許多挑戰(zhàn),但我們已經基本找到了走向成功和輝煌之路,我們正在重回世界之巔。如果說中國的崛起還面臨什么威脅的話,恐怕主要就是來自西方的話語忽悠,所以中國的崛起一定伴隨自己話語的崛起,否則這種崛起是靠不住的。沒有自己的話語,做對的事也會被看成是做錯的,或者被看做是過渡性的,未來還是要擁抱西方那個全面走下坡的模式,這最終可能導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功虧一簣,甚至前功盡棄。在這個意義上,我的“中國三部曲”都是建設中國話語的嘗試,也就是用中國人自己的話語來指點江山,來評論中國和世界,來解構西方話語、建構中國話語。當然,這一切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激發(fā)更多的人去思考和研究,為中國全面超越西方、超越西方模式和話語作出中國人的貢獻。正如我在《中國超越》序言中所說:“中國是帶著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荀子、孫子等偉大先哲的深邃思想而崛起的,中國是經歷上千萬人流血犧牲后真正獲得了民族獨立而崛起的,中國是在與世界全面互動并借鑒了其他文明無數(shù)長處之后而崛起的,這種國家的崛起不僅在物質財富上,而且在制度安排上,在文化理念上一定是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并一定會深刻地影響世界未來的格局和秩序!敝袊缆泛椭袊J酱砹藲v史前進的正確方向,中國一定擁有偉大而精彩的未來!謹以此與讀者共勉!張維為2014年11月25日于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