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們的大腦被一個邪惡的科學家從身體里切下來,放進一個泡滿營養(yǎng)液的缸中,通過計算機輸送的信號刺激大腦,讓它感覺藍天白云生活一切如常,我們怎么擔保自己不是真的生活在這種幻境里? 《自私:生命的游戲》就是要警醒我們,醒醒吧,諸位,我們落入了一個偽裝得無比高明的陷阱! 這個陷阱以人的自私為前提假設,將人性以一種大刀闊斧的方式作了刪減,乃至個人特征已被層層剝?nèi),精簡到了只剩下自動機器一樣的偏好,可以用數(shù)學方法來計算。 一個人的自我,僅僅成為一個界面,一個端口,人們通過它來操控世界,不過同樣也可能被世界完美地操控。 讓有血有肉的人移居到經(jīng)濟學模型中,這根本不是經(jīng)濟學家的本意。但有誰能夠斷然否認人類天性中的“自私”基因?正相反,自私、理性,已經(jīng)被打造成一條嶄新的自然法則,大家早已把它當成了行為指南,就像下意識地跟隨一臺導航儀行動。 有了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依據(jù)個人利益最大化原則來演算人的特性,更會以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速度改變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也將人的自主思維掩埋其下。更不容忽視的是,這種思維模式已經(jīng)入侵并征服了包括股票交易、政治甚至我們的日常生活。 我們將要見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模型用代碼模擬現(xiàn)實世界,隨后以此為依據(jù),將自己變成現(xiàn)實。理論,不再僅僅滿足于描述人類的自私特征,而是反過來,成批生產(chǎn)出自私自利的人,這個過程就好像預言的自我實現(xiàn)。 這個最初并無惡意的模型,最終如何變成了一個陷阱?而且這個陷阱又偽裝得何等高明? 人類被植入了純粹的利己主義和貪婪的程序,被制造成完全自私自利的生物;一個由利己主義組成的新的社會怪獸已然誕生,不信任和恐懼生根發(fā)芽。人類被解除了決定自己命運的責任,生命最偉大的游戲正在悄悄上演,但人類已經(jīng)被排除在游戲之外…… 作者簡介: (德)弗蘭克.施爾瑪赫(FrankSchirrmacher,1959-2014.6) 畢業(yè)于海德堡和劍橋大學,擁有博士學位。1994年起,擔任《法蘭克福匯報》主編之一,曾多次獲得德國文學和新聞領域大獎。《周日世界報》曾評價道,施爾瑪赫是個“對題材具有天才嗅覺的執(zhí)著報人”,《明鏡》評價道,“他并不是一位普通的專業(yè)書籍作者,他是這個國家最讓人欲罷不能的媒體人。”其著述甚豐,前一本著作《瑪土撒拉的密謀:顛覆老齡化社會的迷思》,主要關注老齡化社會的老年歧視問題,曾居德國非小說類排行榜第一名,德國2004年非小說類最暢銷讀物,迄今仍名列暢銷榜前茅,已發(fā)行70萬冊,授權(quán)14種語言翻譯,并為他贏得“黃金文筆獎”、“克林納國際書卷獎”專業(yè)類書籍獎,以及“2004年德國最佳記者”的殊榮。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盡善盡美的游戲 第1章/2 離魂記 軍方正在尋求關于人究竟會以何種方式采取利己行動問題的答案 第2章/9 游戲 經(jīng)濟學家給出了答案 第3章/19 預言 所謂真相就是我們相信的事 第4章/22 目錄: 推薦序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盡善盡美的游戲 第1章/2 離魂記 軍方正在尋求關于人究竟會以何種方式采取利己行動問題的答案 第2章/9 游戲 經(jīng)濟學家給出了答案 第3章/19 預言 所謂真相就是我們相信的事 第4章/22 怪物 人人都在理性行事,可是突然之間,妖怪現(xiàn)身了 第5章/27 劇本 “但愿一切順利”——用影片的形式來描述金融危機 第6章/38 理性 每個人都將成為自我的管理者 第7章/54 社會物理學 平布雷先生發(fā)表談話,敦促物理學家粉墨登場,到華爾街尋找機會 第8章/65 屠殺 貪欲與恐懼足以刺激人們進行一場生命的游戲 第9章/72 血液循環(huán) 在一臺機器內(nèi)部,這臺機器所做的一切都將成為自然法則 第10章/83 神經(jīng)系統(tǒng) 人們頭一回明白在世間行事,人并不需要身體,只需要堅強的神經(jīng) 第11章/92 人形機器 第一臺自動機器剛剛組裝成功,人就被拆成了零部件 第12章/103 頭腦 人類必須要符合機械化要求的標準 第13章/111 基因 利己主義在遺傳特征中獨占鰲頭 第14章/115 親緣 即便是大自然,也在以股市交易員的方式進行計算 第15章/121 精神分裂癥 比起耽于幻想的人類,這個世界更適合那些自私的機器人 第16章/126 閃電戰(zhàn) 自私的機器啟動,就像教科書中描述的一樣——戰(zhàn)爭開始了 第17章/135 政治 如何將國家關進籠中 第18章/145 駭客帝國 “你們怎么能創(chuàng)造出這樣一個人” 第19章/148 心之眼 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民主政治已經(jīng)啟動 第20章/156 最后的表決 就在“自主權(quán)面臨窮途末路”之際,這股神秘的力量將權(quán)力交回人類手中 第21章/163 大數(shù)據(jù) 二號人置身直升機中,在每個人頭頂盤旋 第22章/169 征服 人類的一切都取決于他自己的意愿,而我們正好知道他想要什么 第二部分人類的優(yōu)化 第23章/176 秘密 生命游戲之使用說明書 第24章/184 成功 上帝愿意你成為富有的人,你為什么不是呢 第25章/188 煉金術(shù)士 把你的靈魂變成金子吧,因為你要加工的對象就是你自己 第26章/196 靈魂之變 把生命當成失敗的實驗 第27章/207 限時死亡 創(chuàng)造性破壞與工程師的藝術(shù) 第28章/220 再造工程 被拆解開的人是一座金礦 第29章/230 你 如何解讀一個人的本質(zhì)并將其市場化 第30章/238 大眾幻想 富足、所有人以及知識社會的財富 第31章/250 利己 消滅傀儡 附錄/258 證券交易市場人造代理的發(fā)展簡史 注釋/261 參考文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正被卷入怎樣的游戲? 一個新的社會怪物正在逐漸成長起來,它身上充滿自私自利,猜疑和恐懼,只懂得對他人作最惡劣的揣測。人們口中吐出的,再沒有半句實情。 -- 弗蘭克.施爾瑪赫的書讀起來像是在不斷警告,老歐洲的文化價值正在被硅谷和華爾街所破壞。冷戰(zhàn)之后的人類關系被打碎成為一系列方程和博弈論場景,資本主義已然發(fā)展成為一個無限的信息市場。在這個不受控制的信息時代,那個人類永遠追問的深刻問題——“我是誰”,越來越為數(shù)字世界所影響。數(shù)字化的自我在很多地方已然取代了真正的自我,后者日益感覺無力,原因在于它不明白前者是如何生成的。因而,有必要發(fā)起一場數(shù)字化的公民抗命,以防止公民被數(shù)字化自我所控制。 ——胡泳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北大商業(yè)評論》總編 當用高科技的技術(shù)手段逐步替代了人腦無法迅速完成的系統(tǒng)分析的時代來臨時,最可怕的是人對事物判斷的能力也被沒有感情的機器所替代了。貪婪會讓機器吞滅人性。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正被卷入怎樣的游戲? 一個新的社會怪物正在逐漸成長起來,它身上充滿自私自利,猜疑和恐懼,只懂得對他人作最惡劣的揣測。人們口中吐出的,再沒有半句實情。 -- 弗蘭克.施爾瑪赫的書讀起來像是在不斷警告,老歐洲的文化價值正在被硅谷和華爾街所破壞。冷戰(zhàn)之后的人類關系被打碎成為一系列方程和博弈論場景,資本主義已然發(fā)展成為一個無限的信息市場。在這個不受控制的信息時代,那個人類永遠追問的深刻問題——“我是誰”,越來越為數(shù)字世界所影響。數(shù)字化的自我在很多地方已然取代了真正的自我,后者日益感覺無力,原因在于它不明白前者是如何生成的。因而,有必要發(fā)起一場數(shù)字化的公民抗命,以防止公民被數(shù)字化自我所控制。 ——胡泳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北大商業(yè)評論》總編 當用高科技的技術(shù)手段逐步替代了人腦無法迅速完成的系統(tǒng)分析的時代來臨時,最可怕的是人對事物判斷的能力也被沒有感情的機器所替代了。貪婪會讓機器吞滅人性。 ——任志強華遠地產(chǎn)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自私:生命的游戲》就是一部思想界的“黑客帝國”,只是弗蘭克.施爾馬赫在大聲疾呼,別傻了,這不是電影,我們真的在一個陷阱里!全書讀來跌宕起伏,20世紀以來的熱門要素,華爾街、金融危機、大數(shù)據(jù)、冷戰(zhàn)、新自由主義等等,在這本書里被渾灑自如地提及剖析。所以這本書的立意如此離奇,以致我們像看《黑客帝國》一樣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它引用的史實又如此翔實,讓我們不能不打個冷戰(zhàn),重新嚴肅審視弗蘭克.施爾馬赫那個看似不著邊際,實則意義深遠的問題。 ——余晨易寶支付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 《自私》一書讀來猶如一部社會問題的懸疑小說。 ——烏里希.貝克(UlrichBeck),《世界報》(DieWelt)前言 我們的頭腦已經(jīng)變得無比簡單。只可惜自己并未察覺。我們的行為,究竟有何動機?我們的喜好,理由到底在哪里?這些問題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幾乎無人能夠抽絲剝繭,替我們找出答案。甚至也未曾意識到,早就有人給了我們現(xiàn)成的答案。 暫且忘掉你從心理學、腦科學,或是人生經(jīng)驗當中得來的那些知識,那些眾說紛紜的,關于自身存在之謎的認知吧。不知不覺間,經(jīng)濟學家已經(jīng)當仁不讓地將現(xiàn)代人的精神家園納入自己的研究領地。 正是為了簡化這個錯綜復雜的世界,同時加快商業(yè)流通的速度,在我們生活的大幕背后,早已隱隱浮現(xiàn)出一個模型,依照這個模型,我們的生活正在不斷地發(fā)生長遠的改變。 按照該模型的教導,人們可以讓生活更為簡便易行,獲利更大、更多,前提是我們要假定,任何個人都僅僅從自身角度出發(fā),只考慮自己的個人利益,無一例外。本書正是要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這個最初并無惡意的模型,最終如何變成了一個陷阱。而且這個陷阱又偽裝得何等高明。 所有布下陷阱的人,都會做些這樣那樣的偽裝。在叢林中,可能會往捕獸的鐵籠上蓋樹葉,撒泥土,雖說是出自人手,讓人看著也要足以亂真,仿佛渾然天成。而在人類社會中,有人索性把陷阱偽裝成自然法則的模樣。他們宣稱“人是利己的動物”,并且從基因到道德,徹徹底底如此。一個經(jīng)濟學理論流派,借由現(xiàn)代計算機的幫助,已經(jīng)把這個觀點打造成一條嶄新的自然法則。它開始隱隱進入我們的感知世界。 現(xiàn)今世界,有相當一部分人確信,與從前相比,他們擁有更多自由、更豐富的選擇。他們自認為,對某個理論是選擇拒絕還是接受,最終決定權(quán)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上?墒菍嶋H上,大家非但在并不知情的時候就已經(jīng)接受了這些理論,并且它們早已滲入生活與工作的方方面面。 我們正在經(jīng)歷信息資本主義的新紀元。這個新紀元的開端正嘗試把世界轉(zhuǎn)換成一種精神狀態(tài)。它醞釀著一系列大計劃、大行動。它不僅僅要解讀,同時也要控制并且販賣人們的思想。它希望能夠預見風險,精確計算風險成本,乃至最終消除風險。它的頭腦在無休止地轉(zhuǎn)動,一刻也不停歇,希望能夠發(fā)現(xiàn)人們在做什么事,說什么話,買什么東西,還有,心里正如何盤算下一步棋的落子之處,等等。人們無論身處何地,面對它的時候,碰上的總是一個相當完善的體系,近乎全知全能。這個完整的系統(tǒng),索性剝奪了人們的權(quán)利,不再讓人用別的方式來描繪周圍環(huán)境或解讀客觀存在。它宣稱,人們采取的行為,完全是他們著眼于自身利益的結(jié)果。 信息資本主義根本無法理解隨心所欲、“沒有動機”的行為。即便是友誼、忠誠、愛情等價值觀,在它的眼中,也必然具備理性的原因,全部合乎自利原則,絕對不能與個體的自身利益相沖突。正因如此,我們的目光所及之處,才會到處充斥著所謂的“激勵機制”,獎勵手段,從華爾街的分紅,直至虛擬世界的勛章獎牌,甚至延伸到社交網(wǎng)絡中對最私密的東西表達肯定的一個“贊”字。 我們常玩的游戲分為兩類:一類是開放式的,比如象棋;而另一類,像撲克牌游戲,則屬于隱蔽型的,因為在這類游戲進行當中,任何人都不能窺探其他人的牌面。信息經(jīng)濟學與撲克牌游戲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個信息經(jīng)濟學的世界里,大家總是口不對心、言行不一,語言和行動完全背離自己的真實想法,不過,在這個世界中,只要我們假定,每個人的言行,統(tǒng)統(tǒng)出于自私自利的目的,那么,他就都會變成透明人,再也無可遁形。正因如此,才產(chǎn)生了對信息的強大需求。出于同樣的原因,才會出現(xiàn)迫不得已的偽裝與掩飾、虛張聲勢的恫嚇、假線索、煙幕彈。股票市場上,要么是金融算法小心地遮掩著交易買賣,目的是把聞風而動、來勢洶洶的捕獵算法引入歧途,要么就是捕獵算法將海量的錯誤信息一股腦兒地端到各方大佬經(jīng)紀面前,速度堪比光速,只為將股價推上巔峰,F(xiàn)實生活中,人們另行編造虛假身份,炮制出一份份Facebook個人檔案,供人事總監(jiān)或是銀行人員核查。就連各國政府,也不斷地釋放錯誤信號,把水攪渾,令市場無所適從,陷入混亂。這是一個疑云遍布的社會,人們不但互相猜疑,甚至連自己都信不過自己。人一旦到了這個地步,就已經(jīng)接受了這樣的事實,自己的教育背景、個人履歷,乃至人生道路的本來面目,再也不是他心目中曾經(jīng)的模樣。 承諾要找到問題的答案,可是問題究竟是什么,并沒有人提出來;聲稱充分了解每一個人,甚至比他自己更加了解;預測他人的愿望,可是當事人自己對此還一無所知;建議應該與什么人為友。這一切,其實本質(zhì)上與秘密警察的監(jiān)控算法全無二致,秘密警察利用算法事先掌握的犯罪行為,恐怕連罪犯自己都還摸不著頭腦。新的經(jīng)濟學理論利用計算機,并且借助數(shù)學工具,來把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經(jīng)濟學家熱衷于所謂的“囚徒困境”,這是博弈論原始場景中的兩個人,他們一同面臨被指控的命運,但是不允許互相交談、溝通,他們能夠做的只是在出賣對方的同時,為自己獲取利益。在這場博弈中,背叛不僅僅是預料中的事,“背叛,作為一種理性的行為方式,是被人普遍接受的標準”。1 結(jié)果可以證明,接觸過這種思維模式的人,會因此改變自己的行為。所有人類活動的背后,都是無從回避的自利邏輯在發(fā)揮作用,這樣的世界觀像流水線一樣,生產(chǎn)出大量自私自利的人。2從最近的情況來看,可以說,每個人都在不斷地接觸此類觀點。置身其間,不管是在股市里,在職場上,在日常的溝通交流當中,還是在朋友圈里,信息的集中、分析和交換都要通過計算機的邏輯運算來進行,計算機依據(jù)個人利益最大化原則來演算出人的特性,以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速度改變著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信息資本主義不斷地質(zhì)疑著作為個體的人,質(zhì)疑他們的復雜履歷和個性品質(zhì),它刻意將實體經(jīng)濟套進自己的框架,而且正試圖逐步改寫憲法以及國際法的規(guī)則。 不僅僅是個人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性。在目前的歐元危機中,歐洲各國,以及整個歐洲議會的自主權(quán)同樣遭到切割,這并非人為的失誤,而是整個戰(zhàn)略邏輯的組成部分。 它借助一座縱橫交錯的迷宮,將人類的自主思維深深掩埋其下,然后將收集到的信息當作素材在計算機上進行加工,根據(jù)這臺機器擺在誰的寫字臺上,結(jié)果可能是發(fā)動戰(zhàn)爭,可能是策劃革命,要么就是創(chuàng)造金錢、財富,控制人心,也可能只是把上一回度假旅行的照片發(fā)送出去。在這個過程中,它貌似已經(jīng)具備了足夠的能力,可能在一夜之間令整個國家的正常運行停頓下來,也可能因某個人剛好湊巧接入了相關的信息網(wǎng)絡,就把國之重器授予這個人。正因如此,大家都做好了準備去追隨它,在封閉的空間中,在人造的光線下,暗無天日地游蕩,并且心甘情愿地把它挖掘出來的暗道當作自己思考的結(jié)論。 偽裝一個陷阱,必須能夠全方位地迷惑人的所有感官。狄德羅在他的百科全書中建議過,要盡量掩蓋,或者消除陷阱里鐵的氣味,因為經(jīng)驗老到的獵物聞見這種氣味,會聯(lián)想到自己的毀滅。而一本現(xiàn)代標準出版物中,則會用完全事不關己的語氣來描述這個捕獵過程:“無論是通過誘餌,還是利用它們天生的好奇心,都能將獵物誘入機器中!惫植坏茫磰W托.邁爾(OttoMayr)的說法,engine(發(fā)動機)和machine(機器)這兩個英文單詞,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附帶一些貶義,像手段、花招、策劃,甚至陰謀詭計之類。3信息資本主義時代的機器,無疑就是電腦。然而機器本身是無辜的,完全要看什么人手中掌握機器,拿它派什么用場。就像目前的情形,是某些人先把人類的利己主義概括成一條公式,大家可以利用該公式,對整個社會進行計算。 正是狄德羅本人,他把“布陷阱”的行為(而非陷阱本身)稱作一門“科學”。布陷阱這一過程中的挑戰(zhàn)在于,要抓的動物往往老奸巨猾,不會那么容易上當。想捕獲獵物,就必須收集信息,同時還要偽造一些信息。陷阱中的誘餌,應該以小小戰(zhàn)利品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在獵物眼前。必須讓狗熊、狐貍或是狼滿心地認為,自己發(fā)了一筆意外之財。要想做到這一點,捕獵者首先要“極其細心地調(diào)查、了解動物出沒的地點和規(guī)律,查明它們白天潛伏的地點,經(jīng)常過夜的地方,還有平常習慣選擇的每一條路徑! 同理,要是設陷阱的人草率地定下誘捕的策略,未經(jīng)深思熟慮,那么這個陷阱,恐怕根本就是徒有其表,毫無價值可言。最成功的捕獵者,全都擅長像自己的目標獵物那樣思考問題;反之,那些成功逃離圈套,并不中計的獵物,則必然要了解布下陷阱、一心想要抓住自己的人,從他們的心態(tài)出發(fā)考慮問題。這就是所謂的“科學”,它屬于純數(shù)學的范疇,可以利用電腦編程,用計算機程序來表達:這一學說產(chǎn)生于冷戰(zhàn)時期,人們將它稱為“理性選擇理論”,意即關于合理性行動的理論,它還擁有另一個聽上去老老實實的名字“博弈理論”。 極權(quán)主義體系,曾經(jīng)高高在上地宣稱,只有它才知道對每個人來說什么是最好、最有利的事情,從而剝奪個人獨立思考、選擇與行動的能力。正是對極權(quán)主義體系的恐懼心理,經(jīng)濟學家作出了一個與之截然相反的假設,假定每個人都會去做對他自己最有利的事。后來,這一學說成了冷戰(zhàn)期間最重要的戰(zhàn)略武器之一,利用這一理論,西方陣營在超級大國間的博弈中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 但是,當前的事實證明,這個勝利并不意味著結(jié)束,而僅僅只是故事的開端。超級大國之間的對抗游戲已經(jīng)成為過去式,我們與自己社會的博弈,卻可能剛剛拉開帷幕。一位參與設計這個超級陷阱的設計師,也同意如下說法,對于這場新形式的生命對局游戲,它的游戲規(guī)則還需要我們?nèi)ミm應。為了贏得對局,大家有時候不得不接受類似的想法,比如“人類已被選中,成為整個宇宙的死敵”,等等。4 有關本書的初衷,我再補充一句:是當前的危機觸動我寫下這些文字,不過,真正的原因并非危機表露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而是在危機中呈現(xiàn)出的社會現(xiàn)象。危機本身只是征兆而已。這些征兆,不僅顯示著市場的不穩(wěn)定,同時也讓人看到社會的動蕩。此處的社會,比如說不同的市場和群體,都是以“經(jīng)濟人”的形式組織起來的。在我眼中,此次危機,實際上是信息經(jīng)濟學體系失靈的首個案例。 我們眼下面對的這場風暴,并不僅僅涉及金錢、利潤、雷曼兄弟的倒閉,或者是歐債危機,只要大家愿意,可以把這些事件看成事實真相中比較簡單的一面,也是最容易分析和理解的一面。誰說得準呢?危機也許會解決,人們的生活又將重回正常軌道。 信息經(jīng)濟學對情感、信任,還有社會關系的具體價值作出定量評估、估值的方法,就同股票以及商品的定價方式一模一樣,況且我們擁有史無前例的技術(shù)手段,令估值結(jié)果日漸完善。在一次生意或者拍賣中,有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其他人從理性角度出發(fā)只考慮自身利益,有必要的時候可能會采取欺瞞的手段,但是這與下面的說法還是有所不同:社會生活的本身就已變得越來越像生意場和拍賣會,世界成了自我營銷的場所,一切都遵照清晰的經(jīng)濟規(guī)律運行。猜疑、詆毀、虛張聲勢、佯攻牽制,種種手段簡直成了標準規(guī)范,就像我們耳熟能詳?shù)恼f法“安撫市場”。況且這一切不僅僅牽涉政府,實際上,它幾乎以更大的規(guī)模介入了個人生活領域。 這些規(guī)則全被寫進了某個理論。它們以假說、輔助圖表、模型的形式出現(xiàn),假說或模型里的人都已經(jīng)失去了精神特征,只具備數(shù)學屬性。有一本書的扉頁題詞這樣寫道,“讓有血有肉的人移居到經(jīng)濟學模型中,這根本不是經(jīng)濟學家的本意”,書中的內(nèi)容卻表明,事實剛好相反。5因為這些經(jīng)濟學模型本身變得如此生動、鮮活,大家已經(jīng)把它們當成了行為指南,就像下意識地在跟隨一臺導航儀行動,可是它們大顯身手之處遠不止于此,正是這些經(jīng)濟模型,首次把人塑造成理論中描述的模樣。在理論模型中,完全忽略了人們出于自愿而限制自己的自由和欲望的種種情形,直接把人類概括成為自私自利者。 這本書展開論述的基礎是一個頗為獨特的命題。幾位經(jīng)濟學家中的叛逆者,近期再次進行了尤為激烈的爭論,爭論的題目是“經(jīng)濟學帝國主義”。這個標題意味著,經(jīng)濟學的思維模式已經(jīng)征服了其他所有的社會科學領域,并控制了非經(jīng)濟學學科。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人們感受到的此種帝國主義,其實就是一切人和事的經(jīng)濟化。諸如《魔鬼經(jīng)濟學》之類的暢銷書[或是行為經(jīng)濟學家的“助推理論”(Nudge-theory)]大行其道,絕非偶然現(xiàn)象。這些暢銷書籍的核心在于另辟蹊徑,描述一個充斥著日常生活場景的世界,一切觀點都被拆解成一個個事關自身利益的小故事(譬如,“家長接孩子遲到,是否應該罰款,如果該罰,會產(chǎn)生何種后果?如果罰款金額不大,后果就是家長將會更加馬虎,對遲到表現(xiàn)出越發(fā)無所謂的態(tài)度。第一,因為這罰款支出必須換回等值的權(quán)益;第二,因為罰款釋放出了一個極端錯誤的信號,讓人誤以為違反社會規(guī)范的道德成本僅止于此”6)。這類圖書的敘述方式極富娛樂性,同時,書中觀點也引起了諸多爭議,這些書的成功,正是因為涉及種種自我辯解的理論,在這樣一個世界上,所有細節(jié)都已經(jīng)被徹底地經(jīng)濟化,自私自利被當成理性行為最核心的部分,人們不得不想方設法尋找理論依據(jù),為自己的行為辯護。 但是,如此自我辯護的代價可謂極其高昂,正如捷爾德.蓋格瑞澤(GerdGigerenzer)和內(nèi)森.伯格(NathanBerg)在一篇有關行為經(jīng)濟學的重要論文當中指出,許多建議人們追求生命樂趣的人生指南背后,都隱藏著經(jīng)過偽裝的新古典主義意識形態(tài)——如果你愿意,也可以稱之為新自由主義。7它不僅僅適用于行為經(jīng)濟學領域,而且同樣適用于一切程序自動化的市場,從金融市場直到各種新興的社交市場。 不過,經(jīng)濟學帝國主義還是在不斷努力去避免某個主流學派(尤其是那些盎格魯撒克遜經(jīng)濟學家)完全控制這一領域的話語權(quán),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后,這一趨勢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最近幾年來,很多人可能已經(jīng)相信,不久之前還被奉為真理的若干模型,都有其軟肋或硬傷。至于是否有必要考察一下信息經(jīng)濟學中兩座最強有力的智性大廈——“理性選擇”理論和博弈理論,可想而知,答案是否定的:這兩座大廈不能碰,目的就是維護最后的結(jié)論,它們屬于絕無僅有的理論,其他的理論無法與之相比。8然而,對于本書想要講述的故事來說,這兩個理論的意義十分重要:作為獨立個體的人,緣何會認定整個宇宙都在密謀與他為敵,這種感覺究竟從何而來;冷戰(zhàn)結(jié)束之后,一場新的冷戰(zhàn)又將如何在我們社會的心臟拉開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