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你買了一本書,就像是買了一項資產(chǎn),和你付錢買衣服或家具是一樣的。但是就一本書來說,付錢購買的動作卻不過是真正擁有這本書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擁有一本書,必須把這本書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這番話很有道理,真正擁有一本書不只需要我們吸收其中的信息,還要提煉與反思,與之對話,作出評價,用于實踐。
“看過就忘記了,讀了又有什么用?”今天分享的文章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些解決方法,在文中小編也補充了《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關(guān)聯(lián)段落。希望這些技巧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閱讀和使用一本書,以至于讓你真正完全擁有它。 ---------------------------------------------------------------------------------------- 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于你自己 ---------------------------------------------------------------------------------------- 讀書就像投資,是會獲得報酬的。想提高投資報酬率,就不能只是“讀完就算了”,而是抱持與作者對話的心情,把書用到殘破不堪,將信息去蕪存菁,產(chǎn)出成自己的知識。
《新知識生產(chǎn)術(shù)》作者勝間和代也把讀書視為投資,她認為,在信息洪流中,對我們有幫助的頂多只有1%,但若能匯集起來,就能成為自己的內(nèi)在資產(chǎn),所以“淘金技術(shù)的熟練與否,應(yīng)該會對淘金的效率造成很大的差異!
1、與作者對話,積極發(fā)問與思考 ------------------------------------------------------------------------------ 要嫻熟淘金的技術(shù),也就是如何將信息去蕪存菁,找出真正有用的1%,勝間和代建議的做法之一,就是將閱讀視為與作者的對話:在閱讀時,想象作者的背景和訴求,用積極的態(tài)度了解作者的想法并發(fā)問。
《讀書力》作者齋藤孝則描述,每次讀書時,他都覺得好像作者正面對他,透過書本向他說明自己的心血結(jié)晶。
不過,正因為是與作者“對話”,而不是在聽作者“演講”,所以閱讀者并不需要照單全收,也可以抱著唱反調(diào)的想法,一邊讀一邊標出贊成和反對的部分;或是設(shè)身處地想,如果是我自己的話,我會怎么做,并且迅速記下想出的點子;又或者是寫下與作者對話后的心得,才能讓書發(fā)揮對自己最大的幫助。
——《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一本書應(yīng)該像是你與作者之間的對話。有關(guān)這個主題,他知道的應(yīng)該比你還多,否則你根本用不著去跟這本書打交道了。但是了解是一種雙向溝通的過程,學生必須向自己提問題,也要向老師提問題。一旦他了解老師的說法后,還要能夠跟老師爭辯。在書上做筆記,其實就是在表達你跟作者之間相異或相同的觀點。這是你對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2、畫線、折角、注記,把書用到殘破不堪 ------------------------------------------------------------------------------ 一本保持干凈的書的價值,就和它買回來的時候一樣;但是,一本經(jīng)過畫線、折角、注記的書,就會變成專屬于讀者、獨一無二的書。讀別人畫過線的書很吃力,但自己留下痕跡的書讀起來卻格外親切,可能就是基于這個緣故。
本田直之主張,應(yīng)該盡量把書用到殘破不堪。而且正因為每個人畫線注記的地方都不同,所以書對每個人的幫助也各異,才能成為個人的資產(chǎn)。
1. 畫線、注記:閱讀時,可以一邊畫下“贊成和反對記號”,在贊成處用自己的話解釋一次,反對處則寫下自己的論點;也可以畫下“了解和不懂記號”,在了解的地方反復閱讀,不懂的地方再去查其他數(shù)據(jù)。
多數(shù)時候,一本書我們只會看一次,第二次看的時候,是為了找尋自己曾經(jīng)畫下重點之處,若之前沒畫下重點,過了一陣子就會像沒讀過一樣。
2. 折角、便利貼:兩者功能差不多,主要是標記重要段落,所以遇到整頁都很有啟發(fā)、很有趣時,就可以在書頁上折角或貼便利貼。通常,一本書的折角或便利貼愈多,就表示這本書對你愈有啟發(fā),書也會因此變厚,一眼就可以認出哪本書對自己最有用。
不過,為了不讓畫線、注記等工作擾亂了閱讀節(jié)奏,《閱讀力》作者奧野宣之提出“兩張書簽法”,建議將“閱讀”和“畫線”的工作分開來。閱讀時覺得不錯的段落,只要先折角,等讀到一個段落要休息時,夾入A書簽,標示閱讀進度。然后,趁休息的空檔,回到之前折角的地方畫線或做筆記,等到想要中斷畫線作業(yè)時,再夾入B書簽。
如此一來,想閱讀時再從A書簽開始;而等到B書簽走到結(jié)尾,就是一本書讀完、也記錄完的時候。
——《如何閱讀一本書》——
在書上做筆記有各式各樣,多彩多姿的方法。以下是幾個可以采用的方法:
(1)畫底線——在主要的重點,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畫線。
(2)在畫底線處的欄外再加畫一道線——把你已經(jīng)畫線的部分再強調(diào)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畫底線太長了,便在這一整段外加上一個記號。
(3)在空白處做星號或其他符號——要慎用,只用來強調(diào)書中十來個最重要的聲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將做過這樣記號的地方每頁折一個角,或是夾一張書簽,這樣你隨時從書架上拿起這本書,打開你做記號的地方,就能喚醒你的記憶。
(4)在空白處編號——作者的某個論點發(fā)展出一連串的重要陳述時,可以做順序編號。
(5)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強調(diào)作者在書中其他部分也有過同樣的論點,或相關(guān)的要點,或是與此處觀點不同的地方。這樣做能讓散布全書的想法統(tǒng)一集中起來。許多讀者會用Cf這樣的記號,表示比較或參照的意思。
(6)將關(guān)鍵字或句子圈出來——這跟畫底線是同樣的功能。
(7)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在閱讀某一章節(jié)時,你可能會有些問題(或答案),在空白處記下來,這樣可以幫你回想起你的問題或答案。你也可以將復雜的論點簡化說明在書頁的空白處;蚴怯浵氯珪兄饕擖c的發(fā)展順序。書中最后一頁可以用來作為個人的索引頁,將作者的主要觀點依序記下來。
3、做筆記、寫心得,磨練原創(chuàng)的思考力 ------------------------------------------------------------------------------ 本田直之指出,“光是閱讀,充其量只是被動的行為,后續(xù)的筆記才是關(guān)鍵!
《自由書寫術(shù)》作者馬克·李維(Mark Levy)也認為,閱讀是為了得到可行的概念,而要達成這個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主動的書寫:試著將作者的觀念連結(jié)到自己的生活,就算不認同作者,也可以透過反駁,找到自己的論點。
所以,閱讀時,盡量利用書中的空白處,記下自己的看法:可以是你想要問作者的問題、你讀完特定段落后的心得;也可能是你摘錄的段落大意,甚至是你想要背誦的句子。
心得和想法的特色就是,它們不會一直留在腦海里,不記下來就稍縱即逝。雖然如此,但最好還是等到書讀完過幾天再開始整理,讓剛讀完一本好書的興奮感稍事冷靜,才能更客觀地給予評價、去蕪存菁。
1. 筆記的形式:一般而言,事情做起來愈輕松,才愈容易持續(xù)下去。所以,在做讀書筆記時,最好簡單到只要填上日期、書名和作者,就可以開始。
你可以把想寫的東西輸入計算機檔案,或是抄寫謄錄書的內(nèi)容,就算是一句話也無妨。但最好還是著重在讓你有“恍然大悟”的部分,因為若是你贊同或了解的部分,其實不是新的見地;反之,能夠顛覆自己想法的文章,才更有摘錄的價值。
針對筆記的內(nèi)容,奧野宣之自創(chuàng)“串燒式讀書筆記法”, 就像串燒以“蔥加肉”的排列方式,分別用記號區(qū)別“摘錄和心得”,兩者交互書寫,借由引用書中的內(nèi)容,加上自己的感想,將書中的信息變成自己的知識。
另外,筆記也可以區(qū)分成“理解筆記”和“記憶筆記”:前者是針對某個知識體系做系統(tǒng)性的整理,是想要活用某方面知識的閱讀核心;后者則是想要背誦的筆記,碰到參考資料和名言警句時,也可獨立出來,參考資料是平常業(yè)務(wù)上可能會用到的數(shù)據(jù),佳言則要完整寫出出處和文句。
2. 筆記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了寫筆記的習慣,就會以寫筆記為前提來閱讀,在讀書的時候,思考什么地方要記入筆記。這么做也可以訓練自己找到重點,邊讀邊做記號、反復閱讀直到理解內(nèi)容為止。
從最基本的層次來說,光是思考要摘錄書的哪個部分,自己又有什么新的解讀,就已經(jīng)是書籍的活用。串燒式筆記法的好處是,已經(jīng)區(qū)分出作者見解和讀者的感想,之后看筆記時就不會搞混。而區(qū)分他人和自己的想法,才能磨練原創(chuàng)的思考。
——《如何閱讀一本書》——
為什么對閱讀來說,在書上做筆記是不可或缺的事?第一,那會讓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還是非常清醒。其次,閱讀,如果是主動的,就是一種思考,而思考傾向于用語言表達出來——不管是用講的還是寫的。一個人如果說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卻說不出來,通常是他其實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第三,將你的感想寫下來,能幫助你記住作者的思想。
4、將筆記化為行動指南,連接書與現(xiàn)實 ------------------------------------------------------------------------------ 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楊(James Webb Young)曾說:“點子不過是既有元素的重新組合!睂⑦^去留下的讀書筆記分門別類,需要的時候?qū)⑾嗤黝}的筆記拿出來瀏覽,將對激發(fā)創(chuàng)意有正面幫助。
要達到這個成效,必須建立在一個前提上:就是將讀書筆記累積起來形成數(shù)據(jù)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筆記全部輸入計算機,上傳到博客,利用博客內(nèi)建的搜尋引擎,就可以輕松找到之前的筆記內(nèi)容。
而為了不讓書只是讀完就算了,而能確實從書中學到嶄新或有啟發(fā)性的概念和秘訣,建議可以進一步將閱讀筆記制作成“隨身攜帶的清單”,以便于反復閱讀,將所學深入潛意識。這種做法就好像是在“書籍”與“現(xiàn)實”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借由反復閱讀能夠?qū)嵺`的內(nèi)容或感想,將之融會貫通。你甚至制作一張行動的檢核表,再定期檢查新的行動或做法,是否已經(jīng)養(yǎng)成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