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5月底結(jié)束《人間詞話》的專題閱讀后,我偶然拿起一本《教育七律》的小冊子翻看。當時想著就算陷進去,也不過是拓展兩三本的事,卻沒想到這“順藤摸瓜”竟再次拖了超過一個月的跨度。
順著一個主題讀下去,最大的好處是非常滿足,就好像你從不同角度審視一個尤物,各種姿態(tài)細節(jié)盡收眼底,而深刻地了解某一個問題,這便是主題閱讀的第二個好處。當然,陷得太深也有不好,因為時間拖得越長,到最后越容易陷入視覺疲勞——我已經(jīng)一個學期沒看小說文學了。
這次的主題是教育。對于國內(nèi)教育,我在此前也有針對性地寫了些雜文,但那時讀的相關(guān)書籍不多,這次算是“學思結(jié)合”地惡補了一些不同理論觀點。
陳丹青說:“教育是一件去做的事情!闭\如斯言。這次所選的九本書,基本都是由身處不同環(huán)境的人們對教育可能性做出的探索。
《教育七律》
作者:[美] 約翰・彌爾頓・格里高利 譯者:王貞、范兆明 字數(shù): 約27940
19世紀的美國教育界領(lǐng)袖人物約翰・彌爾頓・格里高利(John Milton Gregory),從擔任公共教育國家監(jiān)管部門負責人、卡拉馬祖學院校長,再到1868年創(chuàng)辦了伊利諾伊大學并在此工作13年之久,變的是職位,不變的是格里高利對教育的執(zhí)著,《教育七律》便是他在1884年所寫的教育理論之總結(jié)。
這本小說雖然不厚,但卻能深入淺出地把七條教育規(guī)律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實屬難得——我便是由此陷入到這次專題閱讀當中的。
《一生的學習》
作者:[印]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譯者:張南星 出版社: 深圳報業(yè)集團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0-3 頁數(shù): 149
20世紀的印度哲學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Krishnamurti)提出愛與自我認識的教育理念,他留下來的六十冊以上的著作,全是從空性流露的演講集和講話集,在印度、歐美以及澳洲產(chǎn)生很大影響,并且各地都有推動他志業(yè)的基金會和學校。
《一生的學習》便是克里希那穆提探討自我認識的書。“the child as he is”,這便是教育的出發(fā)點,而非將我們認為他“應(yīng)該如何”加諸其身。教育應(yīng)該是當下的,不屬于某個理論構(gòu)建的未來。
《夏山學!
作者:[英] A.S.尼爾 譯者:王克難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月: 2010-5 頁數(shù): 299
當1907年在羅馬開辦首個兒童之家(Children’s House)的蒙特梭利及其后繼者把鼓勵孩子游戲和自學的教學方法傳遍世界,當1919年在德國創(chuàng)立的華德福由一家變?yōu)?000多家,1921年尼爾(A. S. Neill)創(chuàng)辦夏山學校(Summerhill School)如今仍然停留在初創(chuàng)時的規(guī)模。
這所英國學校歷經(jīng)百年,始終操持著“讓學校適應(yīng)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yīng)學!钡倪厡W理念,接受著不被傳統(tǒng)教育認可的“問題學生”,并用愛與認同,自由和民主,用無限的真誠幫助他們成長。被記錄在《窗邊的小豆豆》中的巴學園,便是以夏山為原型創(chuàng)辦的。夏山這一路走得艱難,但夏山仍舊是夏山,它證明著主流教育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性!断纳綄W校》用親切又不失真誠的文筆,介紹了這所治療著“問題學生”的學校。
《中國的大學》
作者:梅貽琦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2-6 頁數(shù): 204
對于清華,梅貽琦先生與它有著太多的牽絆。從清華學堂物理教師,到國立清華大學校長,從抗戰(zhàn)中的清華,到南遷后的西南聯(lián)大,在到后來飛往臺灣,梅貽琦先生始終對“水木清華”念念不忘。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編排的《中國的大學》,收錄了梅貽琦先生關(guān)于清華的工作匯報和治學理念,大多由于編排需要而有所省略,最值可讀的要數(shù)《大學一解》、《就職演說》和《工業(yè)化去前途與人才問題》等篇目。
《吾國教育病理》
鄭也夫,中信出版社 2013-9
《科場現(xiàn)形記》
鄭也夫,中信出版社 2014-1
中國的教育有病,這是眾人皆知且誰都可談的事,但是能把病癥談得清楚,把病理講得明白,還給出了醫(yī)治頑疾的藥方,我至今見過的就是鄭也夫了。在《吾國教育病理》中,鄭也夫指出了“素質(zhì)教育”的空泛,扎破了藏匿于其后的“學歷軍備競賽”,提出了分流與放權(quán)的對策,論述算得上比較完整,開啟了我對國內(nèi)教育的新認識。
任教于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鄭也夫,還在開課的同時指導學生完成了關(guān)于教育的論文,匯集43篇涉及不同問題、不同視角的文章集結(jié)出版為《科場現(xiàn)形記》,擬為《吾國教育病理》姊妹篇!笆聦嵄认胂蟾x奇”,本書可稱得上是這句話的現(xiàn)實注腳。
《盜火者:中國教育革命靜悄悄》
編著:鄧康延、梁羅興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4-11 頁數(shù): 322
對于教育改革,踐行者是一種姿態(tài),記錄者則是另一種視角。《盜火者:中國教育革命靜悄悄》便是由紀錄片《盜火者:中國教育改革調(diào)查》的拍攝團隊整理而成的書籍,既有對十集紀錄片的文字還原,也有后半部分包括錢理群、陳丹青等人在內(nèi)的個人采訪。中國教育革命何時到來?正如標題所言:中國教育革命靜悄悄。
《上課記》
作者:王小妮 出版社: 中國華僑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1-12 頁數(shù): 304
都說身在體制而能力有限,但我卻從曾在海南大學執(zhí)教的王小妮身上看到個人力量。從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執(zhí)教記錄中,我看到了高校的普遍面貌。王小妮沒有對體制宣戰(zhàn)的野心,而用柔韌的文字與學生周旋——我從未見過如此至柔而有力的文字。同時,她讓我從新認識了“理想主義”這個被濫用無數(shù),同時也被誤解無數(shù)的詞匯。
《大學小言:我眼中的北大與港中大》
作者:陳平原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出版年月: 2014-6 頁數(shù): 271
文學史家陳平原自2008年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從此北大、港中大各教一學期,對兩校乃至兩地的高等教育情況有了獨特的觀察視角,于是便有了這本由專欄文字匯編而成的《大學小言:我眼中的北大與港中大》。書中對高校的介紹限于篇幅,大都在千字上下,故未免有些囫圇吞棗,權(quán)當作兩校的一般了解。
夏山至今財務(wù)緊張,王小妮也在前幾年離開體制,鄭也夫的“藥方”始終未能得到落實,而那一批批的“盜火者”揭露出的問題,更是有待后人完善……教育改革與其說是計劃,不如說冒險。是“985”、“211”還是“雙一流”,這些都不重要,空頭支票永遠是懸而未決的事。我們必須要明白的是,教育永遠是一件去做的事情。這么說似乎有些冒險,但冒險才是教育的常態(tài)。
梭羅說:“絕大多數(shù)人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這句話或許是如今教育生態(tài)圈的寫照。我們說體制之下,形格勢禁,但是有教育良知的人們總有某種覺悟:冒險是教育的必然,卻不影響我們在冒險中追求生命的可能性。這便是教育之夢,是教育的永恒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