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可能改變你人生觀的訪談錄,這才叫靈魂對話 01《歌德談話錄》 愛克曼 豆瓣評分:8.6(775人評價) 歌德是德國文學史上無可爭議的偉人! 這本書的作者愛克曼,就帶著對歌德的崇敬之情,前去拜訪歌德,自愿成為了他的秘書。 也開始了一段長達十年的對談。 在兩人的對話中,不乏很多思想碰撞的火花。 比如,歌德會教育我們,要培養(yǎng)文學品位,一定要從最經(jīng)典的作品讀起。 因為“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 甚至,小編發(fā)現(xiàn)歌德還是一個中國迷。他聊到了自己最近在讀的中國小說,聊到了一種統(tǒng)一東方和西方文學的構(gòu)想——世界文學。 如果你想要了解一個真實的歌德,聽一聽這位大文豪對于人生、藝術的看法, 那么不妨從《歌德談話錄》開始。 02《杜尚訪談錄》 皮埃爾·卡巴納 豆瓣評分:8.8(2480人評價) 杜尚是誰? 他是二十世紀先鋒藝術的代表人物,他的藝術作品在今天都顯得極為大膽。 他曾經(jīng)把公共廁所里隨處可見的男用小便器帶到了藝術展,將它命名為《泉》。 他還用鉛筆為蒙娜麗莎加上了胡子,竟然賣出了將近500萬人民幣的高價。 但小編沒想到的是,正是他這種“瘋癲”的觀念,推動了二十世紀的藝術變革! 因為杜尚挑戰(zhàn)了正統(tǒng)的藝術觀念——只有那些美麗的東西才算是藝術品嗎? 《杜尚訪談錄》里,你就能看到一個真實又生動的杜尚。 他又“皮”又“痞”,對一切理想和權威都嗤之以鼻!他挑戰(zhàn)的不僅是藝術的理念,還有人生的常規(guī)。 他告誡我們,一個人的生活不必負擔太重,做太多事。 保持逍遙的狀態(tài),才可以全情地投入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03《巴黎評論》 《巴黎評論》編輯部 豆瓣評分:9.0(2375人評價) 如果你喜歡讀外國小說,那么你也一定會喜歡這本《巴黎評論》。 《巴黎評論》是1953年在法國巴黎創(chuàng)立的一份文學季刊,它采訪過的作家遍布世界各地,很多一線的大文豪都喜歡讀! 而且這本書的編輯也都是高級書蟲,和作家對談起來也特別精彩! 不僅文學技法上的干貨滿滿,而且八卦的料也很足! 比如,海明威說,他把規(guī)律的生活當成了一種儀式甚至宗教。他不僅站著寫作,還見過生命中所有的朝陽。 所以,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就叫做《太陽照常升起》; 又比如,《在路上》的作者凱魯亞克,在采訪時他又是彈鋼琴,又是吹口琴,又是講故事,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簡直是“人來瘋”。 這本《巴黎評論》還有好幾冊,小編時不時就會拿出來讀一讀,總能帶來閱讀之外的更多趣味! 04《八十年代訪談錄》 查建英 豆瓣評分:8.1(7394人評價) 提及八十年代,你有什么印象? 小編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引領風潮的文化名人,包括大家熟悉的王小波、陳丹青、崔健、北島、阿城…… 而這本書就是對其中一些名人的訪談,而且都不是正襟危坐的采訪。 有時候在作者家里,大家一起吃完面條后開始聊天,有時候則是在一場昆曲結(jié)束后,深夜漫談。 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大名鼎鼎的文化人一下子也變得親切了起來。 比如《棋王》的作者阿城,他在訪談里講了很多逸事,自己少年時被邊緣化,在北京的琉璃廠里天天亂讀書,反而養(yǎng)成了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 這本書用一場場私人的談話拼湊出一段令人神往的歲月, 激情、貧乏、理想、瘋狂、天真、爭論……這些詞語共同組成了那個逝去的文化“黃金年代”。 05《我不知道該說什么,關于死亡還是愛情》 S.A.阿列克謝耶維奇 豆瓣評分:9.0(7553人評價) 小編最后為各位帶來的這本訪談錄,有些沉重。 因為它描寫了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大災難: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件。 作者訪問的對象,全都是這一次核災難的幸存者。 雖然看起來每個人的經(jīng)歷都很相似,但對于一個活生生的人來說, 這卻是他們獨一無二的,要攜帶著度過一生的慘痛回憶。 在第一篇采訪中,女主人公的新婚丈夫被派往發(fā)生事故的核電站救火,射線不僅傷害了他的外表,甚至給他身體內(nèi)部的組織造成了無可避免的打擊, 最終,妻子只能眼睜睜看著新婚丈夫的皮膚一塊塊脫落。 當妻子問醫(yī)生怎么辦時,醫(yī)生的回答冷酷又無奈:“你要把他洗干凈,擁抱他一下,然后停止使用他……” 這本書,幾乎每一個讀過的人都沒有勇氣再看。 但小編更愿意相信,讀過這本書的人,一定也能變得更加堅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