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學習國學,背詩讀經(jīng),不如熟讀這5部經(jīng)典小說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2-07-16 20:49:32


  國學熱了這么多年,隨之而起的,就是各種讀經(jīng)、背詩的“運動”,風氣之盛,已經(jīng)從學齡兒童延伸到剛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身上,看著說話還奶聲奶氣的小不點,一本正經(jīng)地背誦儒家經(jīng)典和古典詩詞,讓人有些尷尬。
  我旗幟鮮明地反對讓孩子們生背這些東西,在他們的年齡,最需要的是故事,唯有故事才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唯有故事才是喂養(yǎng)他們想象力的食物。
  錢穆先生有過一個觀點,我非常贊同,他在給學生講如何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時候,說:“與其跟大家談思想和哲學,不如跟學生多講些文學更好!毕矚g一部小說,能同時喜歡兩種人物,一個是作家,他的個性、愛好,他對社會、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都會影響讀者;另一個是故事中的人物,為了寫好這些人物,作家會刻畫各種典型場景,我們想要了解的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容都會融匯在這些場景中間。這樣才能激發(fā)一個閱讀者對某種文化特質(zhì)的興趣。
  本期書單為大家推薦5部好讀又有分量的小說,5個經(jīng)得起每個人反復咀嚼的經(jīng)典故事,相比于死記硬背經(jīng)典和詩詞,讀這5部書能讓我們和美好、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更加親近。
  01
  《儒林外史》
  學習國學,背詩讀經(jīng),不如熟讀這5部經(jīng)典小說
  第一部,當然是這期主推的“讀者薦書046”《儒林外史》了,把它放在第一位,是和曹聚仁先生的故事有關(guān)。
  曹聚仁先生非常贊同錢穆先生的觀點,他本人也是一位身體力行者。曹聚仁身跨記者、作家、國學研究者,是一位真正的大師級人物。他那本著名的《中國學術(shù)思想史隨筆》中,曹聚仁曾坦言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來自于“讀小說”。
  曹聚仁說:真正引起我的興趣,百讀不厭的,是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先先后后總讀了一百多遍(一本正經(jīng)地看)。
  為了佐證自己的這條路并非邪門歪道,曹聚仁還說,他知道魯迅和周作人兩兄弟的知識也大多數(shù)是從雜學中來的。這確實是實話,如果有興趣讀民國一干國學大師的回憶錄,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雖然也早早進入私塾去讀經(jīng),但真正引發(fā)他們對古代文化感興趣的還是那些只能偷偷看的小說。
  02
  《紅樓夢》
  學習國學,背詩讀經(jīng),不如熟讀這5部經(jīng)典小說
  這個書單中,顯然不能缺少《紅樓夢》。
  曹聚仁在談影響自己興趣愛好的小說時,也提到《紅樓夢》,雖然沒《儒林外史》讀的次數(shù)多,《紅樓夢》他也讀了有70多遍。
  如果說,熟讀《儒林外史》能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科舉制度,以及與科舉制度相關(guān)的知識分子的生活百態(tài),焦點比較明確,那么,《紅樓夢》就是一扇真正能打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窗戶了。
  與《儒林外史》相比,《紅樓夢》是讀書人的寵兒,很多人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投注在這部小說中,一提到《紅樓夢》,就會跳出一大批超級粉絲。
  作家茅盾有個驚人的本領,就是可以背誦整本的《紅樓夢》;前文化部長王蒙提到《紅樓夢》,也遏制不住自己的熱情,他說:“其實《紅樓夢》就是中國文化,談《紅樓夢》就是談中國文化,《紅樓夢》就是中國文化的一個代表,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
  所以,面對很多想讓孩子多少了解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家長,與其推薦他們帶孩子去讀經(jīng),不如好好讀一讀《紅樓夢》。
  03
  《西游記》
  學習國學,背詩讀經(jīng),不如熟讀這5部經(jīng)典小說
  有人把陳寅恪先生稱為“教授中的教授”“300年來中國最有學問的人”,這位真正的大學者提及自己心目中的“四大名著”時,首選的就是《西游記》。
  與以上兩部小說不同,《西游記》有一個巨大的讀者群,就是正在讀書的小朋友,唐僧師徒四人的形象,應該是傳統(tǒng)“四大名著”中最深入人心的。憑借這種好人緣,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可以深入到故事場景中間去,了解真實的傳統(tǒng)文化。
  陳寅恪先生首選《西游記》,是借這本書從側(cè)面點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特質(zhì):中國文化有自己原創(chuàng)、原生的內(nèi)容,但文化核心層中同樣包含了大量外來的文化因素。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本身就是一個兼容并包的文化樣本。
  甚至有人認為,《西游記》的出現(xiàn)打破了小說與文化關(guān)系的困境,開辟出一條既為主流文化認可,又能保持其藝術(shù)本體的途徑。
  我們今天讀《西游記》,會發(fā)現(xiàn),它并不是一位作家一次性寫成,而是經(jīng)歷了幾代人積累而成的所謂“世代累積型巨著”。如此漫長的成書過程,使得這部小說吸納了不同時代的思想內(nèi)容,儒釋道三教雜處、融合,具備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包容性。
  這時,我們再看這部小說,原來我們讀到的不是一本簡單的神魔故事,而是融合包容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故事性再現(xiàn)。
  04
  《西廂記》
  學習國學,背詩讀經(jīng),不如熟讀這5部經(jīng)典小說
  《西廂記》一樣有很多粉絲,比較著名的一個粉絲竟然是理科背景的一位大學者江曉原。江曉原是科學史學者,參與過著名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他最喜歡讀的一部傳統(tǒng)名著就是《西廂記》。
  普通人看《西廂記》,只當它是一部元雜劇,只有靜下心來仔細品味才會發(fā)現(xiàn),這個故事里有唐傳奇、唐詩、宋詞和雜劇,甚至還有唐代歷史的背景在其中。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林黛玉和賈寶玉手捧《西廂記》有多么癡迷。
  《西廂記》和《西游記》有相似之處,也是數(shù)代人累積而成的名著,普通讀者只看現(xiàn)在的成書,像江曉原這樣的“西廂死忠粉”則是從“王西廂”讀到“董西廂”,又收集《會真記》在內(nèi)的各種資料,一路看下去,難以自拔。
  對這部書,江曉原的評價很有代表性:“《西廂記》文辭高華優(yōu)美,幾乎登峰造極,這本書,是中國古典文學非常獨特的一個切入點。”
  05
  《聊齋志異》
  學習國學,背詩讀經(jīng),不如熟讀這5部經(jīng)典小說
  還是曹聚仁,他讀的次數(shù)第三多的小說就是《聊齋志異》,足足有四五十遍,而且,曹聚仁還竭力收集各種《聊齋志異》的版本。
  在這5部能讓人沉浸其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場景的著作中,《聊齋志異》算是最另類也最迷人的一部了。
  學術(shù)界說《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蒲松齡偏偏要在不少篇章后面加上“異史氏云”,模仿史書的寫法,存心要用神鬼的故事記錄人間的悲喜。
  我見過幾位很牛的語文老師,見學生頭疼文言文,便徑直從《聊齋志異》中選出一些故事篇章,帶孩子們在神鬼人狐之間穿梭,引得孩子們眼睛發(fā)亮,以前看不懂的古文,全部變得馴服溫存了。
  有人總結(jié)“聊齋”的好處,有這樣幾點:語言生動、雅潔、幽默、有趣,是學習古文的范本;故事追求意境,明明在讀鬼怪小說,卻有詩歌的美感;描摹鬼神,刻畫人性,能像“聊齋”這樣入門三分揭示人性的小說,確實不多;故事荒誕不經(jīng),卻往往導入悲劇的審美之中。
  背《詩經(jīng)》《論語》,了解的是一個廟堂之上的傳統(tǒng)中國,讀唐詩宋詞,想象的是一個唯美的傳統(tǒng)中國,唯有《聊齋志異》這樣的故事,才能把我們帶入到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真實場景中去,讓我們知道,歷史中的中國是多么有趣、多么豐富、多么多情,同時,又是多么細膩,值得我們?nèi)チ私夂蜔釔邸?br/>





上一本:7本書講述上學那些事,為什么我們不想長大? 下一本:必讀的10本經(jīng)典自我提升類書籍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學習國學,背詩讀經(jīng),不如熟讀這5部經(jīng)典小說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