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極簡清代史 《清史三百年》 戴逸 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 本書是極富啟發(fā)的極簡清朝斷代史,將清史劃分為八個階段,勾勒了清代三百年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的發(fā)展,從細節(jié)方面對清史以及中國近代史中的關節(jié)點和重大課題進行細致的研究論證,為這段歷史提供了除了民族、階級、意識、國際環(huán)境以外更多的視野。 02 “國家認同”的源與流 《不斷裂的文明史: 對中國國家認同的五千年考古學解讀》 劉慶柱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就世界史范圍而言,中華民族是唯一有著“五千年不斷裂文明史”的民族。不同時期、不同族屬建立的不同王朝有著共同的“國家認同”。經(jīng)考古發(fā)現(xiàn)的國家都城、帝王陵墓、禮器、文字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物化載體?脊艑W家劉慶柱,從考古學的角度對這一歷史發(fā)展進程進行系統(tǒng)梳理和學術解讀。 03 走近侯仁之 《唯有書香留歲痕》 侯仁之 著 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lián)書店 侯仁之是我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本書收錄了他從中學時代起到九十高齡的部分著作和代表譯作,分為早期文章、北京相關、地理學史、書序、自述、憶往等幾類,是對“侯仁之文集”前三卷的補遺,對后世學人和讀者全面了解其思想、情懷及其學術成長經(jīng)歷頗有助益。 04 中華文明域外傳播史 《文明的力量: 中華文明的世界影響力》 武斌 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本書講的是歷史上中華文明在域外傳播與產(chǎn)生影響的過程。物質文明層如中國原生粟與稻,絲綢、瓷器、茶葉等物產(chǎn),以“四大發(fā)明”為代表的科學技術,制度文明層如典章和科舉制度,帶有東方神韻的繪畫、樂舞等藝術形態(tài),以及體現(xiàn)中國文化精神的儒家學術思想。這些代表中華文明的符號,通過不同渠道,對其他民族文明發(fā)展有過或大或小的影響。 05 傳統(tǒng)技藝存照 《中國水印木刻的觀念與技術》 陳琦 著 中國畫報出版社 水印木刻,是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技藝之一。從最初隋唐的佛像木刻圖畫到明清之際的彩色套印畫譜,至當代以原創(chuàng)為主的藝術作品,在一千多年的發(fā)展演變中,形成了有別于西方版畫的獨特美學體系。該書從歷史沿革、概念辨析、美學特征、名家介紹以及實操步驟等多個方面,立體呈現(xiàn)了這一藝術形態(tài)。 06 元代文學風貌 《元代文學通論》 查洪德 著 東方出版中心 本書是元代文學研究權威查洪德教授十年磨劍之作。全書以通觀性視域加實證性文獻,對元代文學現(xiàn)象作了精細深微的辨析。內(nèi)容涵蓋元代詩歌、散曲、雜劇、散文等各種體裁,準確體察出元代文學特色、文人精神與文學流派的衍變,全面勾勒出有元一代文學的真實面貌,廓清了長期以來人們對元代文人及世風的誤解。 07 閱讀的哲思 《閱讀的藝術》 聶震寧 著 作家出版社 本書是閱讀推廣人聶震寧推出的又一著作,分為四個部分:“閱讀的哲思”討論閱讀的價值、目的,閱讀與人類社會的關聯(lián);“閱讀的方法”討論閱讀的具體方法;“閱讀的隨想”集中了當下關于閱讀形形色色的思考;“閱讀的筆記”則是閱讀方法的實踐。內(nèi)容看似尋常,實則是作者數(shù)十年如一日對閱讀學深入研究的結晶。 08 《十月》創(chuàng)始人回憶 《名作家記》 張守仁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本書是《十月》文學期刊創(chuàng)始人之一張守仁歷時三年寫下的回憶錄。他在書中回憶了與冰心、汪曾祺、孫犁、徐遲、錢鍾書、楊絳、王蒙、鐵凝、宗璞、史鐵生、張賢亮、張潔、駱一禾、陳建功、賈平凹、李存葆、馮驥才、從維熙等諸位作家的交往故事,用一種讓文學史形象化、具體化、鮮活的方式,對中國文學的黃金歲月進行了一次回望。 09 新中國院士 《人民院士:我與共和國同齡》 吳娜等 著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本書由光明日報突出貢獻知識分子聯(lián)絡辦公室策劃,聚焦七位與共和國同齡的院士——姜德生、彭永臻、邱冠周、祝世寧、劉云圻、蘇義腦、李玉良與新中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成長故事和科研經(jīng)歷。 10 世間溫暖的愛意 《美順與長生》 毛建軍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叫美順的山里姑娘遠嫁京城后,與一個阿甘式的男人質樸又溫潤,在看似不可能的婚姻中,成就世間最溫暖的愛的故事。作者叫毛建軍,是朝陽醫(yī)院推氧氣瓶的一名普通工人,他東北籍的妻子正是書中美順的原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