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文摘》每月推出好書榜,致力于推薦優(yōu)秀的社科圖書,以非虛構紀實類作品為主。叮咚~請查收今年的第九份書單,我們甄選8本好書,與您共享。 知三聯(lián)書店■《我的舅舅楊憲益》 趙蘅著 中譯出版社 ■《我的英語人生:從清華到北大》李賦寧著 商務印書館 ■《王家衛(wèi)訪談錄》李惠銘 [英]李沛然 編 南京大學出版社 ■《神州:歷史眼光下的中國地理》 [美]段義孚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水照訪談錄》 王水照口述 侯體健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七年戰(zhàn)爭:大英帝國在北美的命運,1754-1766》 [美]弗雷德?安德森著 九州出版社 ■《元素的盛宴》 [美]山姆?基恩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正倉院:寶物與交流》 [日]東野治之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歡迎各位讀者在評論區(qū)留下您精彩的評論,小編會在留言區(qū)隨機抽取三名幸運讀者,獲得本期好書榜的福利~(截止時間2022年10月10日12:00)。 魏蔚 《作家文摘》副總編輯、編審、記者 本月推薦好書:《我的舅舅楊憲益》《我的英語人生:從清華到北大》《七年戰(zhàn)爭:大英帝國在北美的命運,1754-1766》。 1 《我的舅舅楊憲益》 編輯推薦: 本書是楊憲益最后十年的真實寫照,包括其與夫人戴乃迭的相濡以沫、與子女的溝通相處、讀書、翻譯、寫作、會友、抗癌、治療、與家人的團聚以及直面死亡等。外甥女趙蘅用日記、追記、現(xiàn)場速記圖及圖配文的形式記錄了楊先生生活中的瑣瑣碎碎,人間的是是非非。 書名:《我的舅舅楊憲益》 作者:趙蘅 著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出版年:2022年6月 舅母戴乃迭還在時 她喜歡戴一只紅色的發(fā)箍,和她的白發(fā)很相配,她又特別愛穿中國的藍白圖案的蠟染褂子,不知為什么對她這樣典型的西方女人會這樣合適,好看得像一幅畫。 ——1999年11月 舅舅、舅母的對飲是從每天的傍晚開始,這意味著書房里的打字機為主人服務了一天,可以暫時歇歇了。常會加入好酒好文的朋友們,男主人越喝越幽默,女主人越喝越直率得令人汗顏。甘家口公寓那不大的客廳里笑聲迭起,舅舅更是妙語連珠。有一次他講起在日本學茶道的經(jīng)歷,說著說著竟跪到地毯上模仿起來。而我作為晚輩親戚只會在一旁傻樂。 ——2001年5月 2 《我的英語人生:從清華到北大》 編輯推薦: 本書為西方語言文學大師、著名英語教育家李賦寧先生晚年親撰回憶錄。先生以樸實動人的文筆,講述與吳宓、朱自清、錢鍾書、馮友蘭等一眾師友的往事,以及清華、北大、西南聯(lián)大、耶魯?shù)戎型饷5慕虒W傳統(tǒng),忠實記錄了中國高等英語教育近一個世紀的發(fā)展圖景。 書名:《我的英語人生:從清華到北大》作者: 李賦寧 著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年:2022年4月 賦寧和我的“兩地書” 一日黃昏時,賦寧和我(徐述華)說翌日將赴上海,很快就從上海乘船赴美,依依不舍地向我告別。他極其嚴肅認真地單膝跪地,向我正式求婚。當我父親知道賦寧已去上海,就迫不及待地說:“不行!不行!賦寧赴美求學,一去數(shù)年。你等待他還是不等待?”不容我分辯,我父親立即去電報告知賦寧:“欲與述華百年合好,速回寧訂婚!蔽椅丛霞捌綍r不急不躁、慢條斯理的賦寧急匆匆從上海趕回南京辦理訂婚事宜。 由我父親主持,賦寧和我于1946年8月31日舉行訂婚典禮,戴上訂婚戒指,填寫訂婚證書,拍了訂婚照片。既嚴肅又不鋪張地完成了我們的訂婚儀式。賦寧又急匆匆地返回上海,踏上遠洋客輪,赴美國耶魯大學深造。 賦寧抵美后,住在耶魯大學的研究生宿舍,他將我們的照片放在他的書桌上。一切就緒后,每逢星期六夜晚,賦寧必定給我寫信表達他的思念之情,講述一周中的見聞、收獲和體會,其中不乏趣聞和軼事。他告訴我,他每天下午都去郵局的“Yale Station”的信箱,渴望收到我的信,而我在金陵大學傳達室內的“594”號信格子內,遠遠就能望見他的來信。 他是一周寫一封從未間斷過,我也是按時給賦寧寫信。雖然賦寧和我相隔千山萬水,我們的“兩地書”將我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 3 《七年戰(zhàn)爭:大英帝國在北美的命運,1754-1766》 編輯推薦: 18世紀北美大陸發(fā)生的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七年戰(zhàn)爭,但是目前諸多已有的著作和視角低估了這一事件對于北美史、歐洲史,乃至世界史的重要意義。本書選擇從1754年開始描繪這場世界大戰(zhàn)。 書名:《七年戰(zhàn)爭:大英帝國在北美的命運,1754-1766》 作者:[美]弗雷德·安德森著 冬初陽譯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2022年10月 七年戰(zhàn)爭遠比美國獨立戰(zhàn)爭重要 和18世紀之前的每一次歐洲戰(zhàn)爭不同,七年戰(zhàn)爭以參戰(zhàn)一方的決定性失敗、均勢的戲劇化重組而告終,在歐洲和北美都是如此。七年戰(zhàn)爭摧毀了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帝國,促使法國人產(chǎn)生了復仇的欲望,強烈時甚至會左右法國的外交政策,進而影響了此后20年的歐洲局勢。與此同時,英國大獲全勝,在北美的領地大增,要知道任何歐洲宗主國控制這樣的大片領地都非常困難,即使在環(huán)境最優(yōu)越時也是如此,而戰(zhàn)爭卻為白廳制造了最為不利的大環(huán)境。 如果沒有七年戰(zhàn)爭,美國必然會很久之后才能獨立,而且(如果有可能)無需一場民族解放戰(zhàn)爭就能取得成功。要是這條因果關系鏈中斷了,很難想象法國大革命會在彼時以那種方式發(fā)生,依此類推,拿破侖戰(zhàn)爭、拉丁美洲最初的獨立運動、橫貫北美大陸的龐大“西進運動”都不會發(fā)生,而在格蘭德河以北形成源自英國的制度和英語的主導地位等諸多大事,也難以想象能夠在彼時以那種方式成真。那么,美國人怎能將七年戰(zhàn)爭僅視為一個無足經(jīng)重的歷史腳注呢? 娜拉 《作家文摘》副編審、記者 本月推薦好書:《王家衛(wèi)訪談錄》《元素的盛宴》。 4 《王家衛(wèi)訪談錄》 編輯推薦: 文藝片導演、喜歡文學性獨白、意識流攝影……這些流行于輿論場中的標簽,當然不能反映導演王家衛(wèi)立體的形象。本書收錄了近30年來的20篇王家衛(wèi)訪談,提供了一個在標簽化認知外,走近電影創(chuàng)作者王家衛(wèi)的機會。 書名:《王家衛(wèi)訪談錄》作者:李惠銘[英] 李沛然編 邵逸譯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22年6月 王家衛(wèi):拒絕“文藝片導演”的標簽 走上拍電影的道路對他來說是自然而然的過程,只是他從未想過成為電影的“一代宗師”,也沒想過創(chuàng)造歷史,這些對他而言都不重要——只要電影拍出來,觀眾喜歡就可以了。 在他看來,電影的本質是人之間的溝通。他希望做的是把小時候看電影時感受到的傷心、喜悅、失落帶給觀眾。王家衛(wèi)的影像里,都市是主角!栋w正傳》上映后,毀譽參半,《重慶森林》上映后,文化評論界滿城風雨。 王家衛(wèi)卻不以為然。他給人的印象總是離經(jīng)叛道,但他自己說,不會為了反叛而反叛,只是希望自己的電影里面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東西。這些“意料之外”讓影迷興奮不已,全世界流傳著各種版本的王家衛(wèi)作品,他習慣拍攝很多能用的素材,一邊拍、一邊構思劇情,上映之前又會根據(jù)不同地區(qū)和觀眾的需求剪輯出來不同的版本。 談到王家衛(wèi)的電影經(jīng)常會有五個字——叫好不叫座,并把他的電影歸為藝術片。在他看來,電影本身就是藝術,也就沒有藝術電影一說。身為導演想要拍出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遷就市場始終無法討好任何一方,更無法做到自己想做的。 杜琪峰曾說,王家衛(wèi)實際上只拍了《春光乍泄》這一部電影,后來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題永遠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疏離與親近,拒絕與接納,追求與失落,忘卻與銘記,逃離故土與尋找自由。 5 《元素的盛宴》 編輯推薦: 元素周期表是人類科學偉大的成果之一。同時,貌似枯燥的表格背后則是一個充滿激情、冒險、背叛以及執(zhí)著的故事寶藏。本書作者搜集了大量科學史和人類史上鮮為人知的史料,用幽默之筆從不同角度講述了化學與人類充滿“愛恨情仇”的歷史傳奇。 書名:《元素的盛宴》作者:[美]山姆?基恩 楊蓓 陽曦 譯出版社: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年:2022年7月 水銀里蘊含著超凡脫俗的靈魂 20世紀80年代早期,那時候我還是個孩子,我愛上元素周期表是因為一次獨自測體溫。 我躺著,舌頭下壓著一支體溫計,突然說話的時候,體溫計從我嘴里滑出去,在硬木地板上摔得粉碎,液態(tài)的水銀珠子像軸承里的滾珠一樣滿地亂蹦。 一分鐘后,我媽媽用牙簽把柔軟的小珠趕到一塊去,就像用冰球球桿打球一樣,水銀珠子快要碰到一起了。最后輕輕一撥,一顆珠子吞掉了另一顆,曾經(jīng)有兩顆珠子的地方現(xiàn)在只剩下一顆完美無瑕的珠子輕輕顫抖著。媽媽在地板上走來走去,重復著這種魔術般的小把戲,大的水銀珠子不斷吞噬著其他小個兒的珠子,直到最后重新匯聚成一顆銀色的“扁豆”。 媽媽把所有水銀聚到一起后,從廚房取來一個帶綠色標簽的塑料藥瓶,她把水銀挪到一個信封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這最新的一份戰(zhàn)利品倒進瓶子里。有時候,把藥瓶藏起來之前,媽媽會把水銀倒到瓶蓋里,讓我和兄弟姐妹們一起欣賞這種未來主義的金屬。 中世紀的煉金術士追求的雖然是黃金,但他們認為水銀是宇宙中最強大、最有詩意的物質,孩提時代的我肯定非常同意他們的觀點。我甚至曾經(jīng)和他們一樣相信過,水銀無法歸于任一類別,它既非液體亦非固體,既非金屬亦非水,既非天堂亦非地獄;水銀里蘊含著超凡脫俗的靈魂。 鄭紅革 《作家文摘》資深編輯、記者 本月推薦好書:《神州——歷史眼光下的中國地理》《王水照訪談錄》《正倉院:寶物與交流》。 6 《神州——歷史眼光下的中國地理》 編輯推薦: 本書講述了中國這一地理區(qū)域內,從史前文明直到今天如此巨大的歷史跨度里,地理地貌發(fā)生的巨大改變。農(nóng)田、山林、道路、橋梁、宮殿、苑囿、村落、城市等等,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環(huán)境持續(xù)不斷的精微適應和塑造。 書名:《神州——歷史眼光下的中國地理》 編者:[美]段義孚著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22年7月 可汗的城市 盡管城市是為蒙古皇帝而建,而且主要的建筑師還是個穆斯林,可汗城市的設計規(guī)劃卻表現(xiàn)出格子式華夏首都所具有的幾乎一切傳統(tǒng)特征。如馬可·波羅所述,可汗的城市是個幾乎完美的正方形,在城墻的每一邊都按照規(guī)定,建造三座城門。街道筆直寬闊,像棋盤的格子那樣排列。在外城郭之內有兩塊圍墻環(huán)繞的禁地,最里面是可汗的雄偉宮殿,大明殿。 征服者們無法確定如何應對被他們所擊敗的,但是更為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文明。當侵略者們企圖占領農(nóng)業(yè)用地,將農(nóng)田變?yōu)槟翀鰰r,景觀發(fā)生了劇烈變化。窩闊臺在位之初,一些蒙古人企圖將華夏北部的大片地區(qū)變成牧場。雖然幸運的是這個舉措并沒有嚴格執(zhí)行,但是在華北平原的北部,有些農(nóng)田的確成了牧場。直到忽必烈汗明令禁止之后,為此目的的圈地行為才宣告終止。 將農(nóng)業(yè)用地變?yōu)槟翀隹赡苁侵袊狈睫r(nóng)作物產(chǎn)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在元帝國占領整個華夏之后,從長江三角洲將谷物大量運到北方都城。運糧通過兩種方式: 一是海運,走海路沿岸用海船運載;二是漕運,順新開通的大運河(1266-1289年)用運糧的駁船運輸。 7 《王水照訪談錄》 編輯推薦: 本書系著名學者王水照先生與其弟子侯體健教授分享其學術人生之作。其中涉及社科院的故人往事、何其芳所長的治學情懷與書生意氣、宋代文學研究的前沿問題與困局、文章學的思考等談話,屬首次披露。 書名:《王水照訪談錄》作者:王水照口述 侯體健整理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22年7月 文學所的“何其芳時代” 文學所組建初期,大部分人員是從大學物色來的。我剛到文學所時,就發(fā)現(xiàn)古代組這批先生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個子都比較高,一個就是講話結巴的人比較多。比如俞平伯是口吃的,余冠英也有一點口吃,蔣和森口吃得厲害,胡念貽口吃更厲害。這個現(xiàn)象也側面反映出,這批先生在大學課堂教學上大概是并不叫好的(蔣、胡兩位不是直接從高校調來的)。 在何其芳那里,一條是執(zhí)行黨的政策;另一條呢,就是在執(zhí)行黨的政策的同時,還有“三個尊重”: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科學研究規(guī)律。這“三個尊重”,在何其芳這類黨的干部身上,其實也有突出表現(xiàn)。 當時有人說俞平伯壟斷資料,何其芳做了大量調查工作,認為不是事實。陸定一的報告專門提到此事,那么就等于給俞平伯翻案了。后來文學所評職稱,就定俞平伯為一級研究員。原來何其芳自己被評為一級,他誠懇地說“我不能評一級”,一個理由就是“我學術水平不夠,而且我是黨的干部”;還有個理由就是俞平伯當時初評為二級,哪里有老師二級,學生一級的道理。所以他就正式打報告給中宣部,要求自己是二級,中宣部同意了。再后來,是由文學所黨組織提出不同意見,才定他和俞平伯都是一級。最開始文學所只有錢鍾書一個人是一級。 如果錢先生不來文學所,沒有受到何其芳的保護,那日子會很難過,更別說評一級教授了。那時錢先生也不過只有一本學術著作——《談藝錄》,《圍城》是小說創(chuàng)作嘛,何其芳認為他很有學問,就評上了。所以你看,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何其芳還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科研規(guī)律的。當然,這“三尊重”本來就是黨的政策,但在具體環(huán)境中能堅持執(zhí)行,是十分難得的。 8 《正倉院:寶物與交流》 編輯推薦: 位于日本奈良的正倉院保存著大量7-9世紀漂洋過海來到日本的精美工藝品,以及同時代的古文書。正倉院的藏品大量來自海外,展示了當時以唐為中心的文化交流盛景。本書通過解讀寶物的制造地、經(jīng)手人及其進入日本的途徑等信息,重現(xiàn)當年日本的對外交往與貿易。 書名:《正倉院:寶物與交流》作者:[日]東野治之著 龔婷譯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年:2022年8月 古代日本重視《王勃集》 王勃的詩集在奈良時代曾經(jīng)是貴族和文人們追捧的對象。除正倉院傳世的《王勃詩序》之外,在日本其他地方亦有自唐抄寫的王勃詩集的殘卷留存!锻醪繁划敃r的人們所重視,并非因為它是名人作品集,而是因為它非常具有實用性。例如這篇被寫在木簡上用來練字的詩序。序中先介紹了舉行詩會的這個季節(jié),感慨眾人聚在一起,然后稱贊了詩會的主辦人權大官!盎俊笔侵秆哉勳`活機變的有名望之人,這里是贊美權大官之意。奈良時代,各種儀式和行幸之后都少不了宴會,在這種席面上,貴族和文人們會根據(jù)場合創(chuàng)作一些漢詩或和歌并展示給眾人。 正倉院所藏的《王勃詩序》,稱它為優(yōu)秀的藝術品也不為過,但這件作品實際上或許只有一部分貴族與文人看過。有人因此認為雖然《王勃集》的實用價值很高,但當時創(chuàng)作漢詩漢文的這些文人搞不好也只是知道個名字罷了。事實證明這個觀點是不正確的,當時使用木簡處理公務的人絕對不是什么高級官僚,而是一些官階較低的官吏。削下來的木簡殘片證明了這些在官署處理文書的人也可以接觸王勃的詩序,并且用其中的一部分來練字。這些下級官吏們想象著自己有一天可以參加高級宴會,絲毫不敢懈怠地學習和讀書。 責編:娜拉審校:魏蔚終審:孔平 歡迎訂閱2023年《作家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