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好書·書單|2022年9月中華讀書報月度好書榜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3-01-25 00:49:26

  將“書香上!痹O為置頂星標
  讓書香與您常伴
  編者按
  2022年9月中華讀書報月度好書來啦!
  本次書單中,上海地區(qū)上海譯文出版社《王賡武回憶錄》、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當代攝影景觀:(1980-2020)》、上海書店出版社《北美學蹤:從溫哥華到波士頓》、東方出版中心《唐詩三百年:詩人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上海文藝出版社《浪的景觀》、上海教育出版社《發(fā)光的骨頭》成功入選。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華讀書報月度好書榜始于2006年。每月中旬都為讀者奉上一份由中華讀書報編輯部遴選的書單。選書的標準兼顧人文性、思想性、獨創(chuàng)性、品質(zhì)和趣味,重點關注思想、社科、歷史、傳記、文學、藝術、科學、童書等類別。望有助于大家選書讀書。
  《〈老子〉通識》
  郭永秉 著
  中華書局
  關于《老子》的普及讀物汗牛充棟,而本書是相當有特色和新意的一部——用作者的話說,即其“不滿足于一般性知識的重復”,而努力“突出學術前沿性”。老子是誰?與老聃、老彭、彭祖以及老萊子、周太史儋等是什么關系?《老子》是一部完整的著作還是格言匯抄?為何讀《老子》一定要結(jié)合出土本?圍繞這樣一些問題,郭永秉教授扼要講述了他對老子其人其書的認識,著力介紹了《老子》研究的當代進展以及諸多紛爭,從而大幅刷新了我們對《老子》的認識。作者尤其強調(diào)利用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多版本互補互證來推進對《老子》的讀解,演示了千百年來不得其解的一些疑難如何因出土本而得到解決,書末附錄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老子》,讓我們對《老子》文本的歧異和流變有一直觀感受。
  《漫長的余生:一個北魏宮女和她的時代》
  羅新 著
  北京日報出版社
  本書以宮女王鐘兒(出家后名慈慶)的墓志串起了一段北魏的政治史。王鐘兒于獻文帝皇興二年(468年)入宮,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以八十六歲高齡去世。她的一生,經(jīng)歷了北魏宮廷中一波接一波的權謀斗爭,書中特別著力描述的是文明馮太后、孝文帝大小馮皇后、宣武帝高皇后、宣武靈皇后(胡太后)等一系列女性,無不在皇位繼承制度中“子貴母死”原則的陰影下廝殺。王鐘兒出家的經(jīng)歷也成為羅新觀察北朝佛教的切入點,他說:“新宗教至少在一個時期內(nèi)會提供對抗已有建制的思想資源和組織力量,女性對此是敏感的,也是積極采取行動的!蓖蹒妰赫窡o載,她的墓志又太過簡略,這是作者寫作時的遺憾,也是我們作為讀者的遺憾,但無論如何,以一個小人物和女性的視角來窺探北朝政治,本書有令我們耳目一新之感。
  《王賡武回憶錄》(上下卷)
 。郯模萃踬s武、林娉婷 著
  林紋沛、夏沛然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海外華人歷史學者王賡武年近九旬完成這部記述自己一生的回憶錄,初衷是為后輩寫下他的故事,就如他的母親也曾把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寫出來留給他。出身于中國江南耕讀世家、生長于上世紀30年代的他曾在中國、南洋、英國和澳大利亞求學、治學、生活,這部回憶錄中回顧了他的家世淵源、成長經(jīng)歷、求學過程、婚戀往事、學術生涯等,時間跨度近一個世紀。他的人生與百年來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風云、時代變遷并行,他的求學、治學之路是一代海外華裔學人承繼傳統(tǒng)、走向世界、追尋自我的縮影。值得一提的是,王賡武母親、妻子的回憶文字也在其中,從另一視角為這部作品增添了更為生動的細節(jié)。這是一部細節(jié)豐富、情感深摯的回憶錄,帶有家國情懷和個人印記,從中能夠看到,是什么造就了王賡武的學術成就和人格魅力。
  《中國當代攝影景觀:(1980-2020)》
  顧錚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攝影是一門藝術,但其定格、記錄的功能使其存在的意義超越了藝術范疇。對于中國攝影現(xiàn)代性的探索,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郎靜山等前輩攝影人對此的努力在時局動蕩、戰(zhàn)火紛飛年代里難以延續(xù),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攝影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才重新開始。本書關注點即在于此,作者顧錚是多年致力于攝影藝術、攝影史研究、實踐的學者,在書中詳細、全面地回顧、梳理了1980~2020年間中國當代攝影發(fā)展脈絡,分別從“現(xiàn)象”“個案”入手,圖文并茂、理論與實例相結(jié)合,勾勒出中國當代攝影的人物、作品、流派、話題等圖景,這些內(nèi)容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諸如“中國當代攝影有哪些變化”“有何探索”“向何處去”等疑問。這是一部厚重的攝影藝術史,也是以影像承載留存的當代中國的人物群像和精神切片。
  《海豚之歌》
  沈石溪著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兒童文學作家沈石溪在這部長篇新著中首次聚焦海洋生物,講述了海豚紅背鰭三段跌宕起伏的命運軌跡——半張臉毀容的雌海豚的艱辛一生,登上豚首位置又意外殞命的雄海豚,出生在海豚表演中心、成為明星又逃出中心的雌海豚,復調(diào)結(jié)構(gòu)又同步勾連了一對男孩女孩的人生故事。故事既有來自深深海洋的氣息,書寫具有獨特生命色彩的動物世界,呈現(xiàn)異樣的生命感受,又借動物世界的悲歡離合,演繹人世間的“百態(tài)人生”,以直接的生命表現(xiàn)傳達更為深刻的人性主題,更是人類對自身價值更為豐厚的鏡像呈現(xiàn)。書中將動物世界編織得懸念橫生,把動物的生命歷程塑造得極盡艱辛。作者多年沉潛動物小說創(chuàng)作,無論是對動物小說題材和意蘊的開拓,還是對動物小說書寫進行的實驗性探索,均豐富了兒童文學的審美空間。
  《波斯錦與鎖子甲:中古中國與薩珊文明》
  韓香 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為古波斯歷史一部分,薩珊王朝處于公元224~651年,本書即著眼于薩珊王朝與中國南北朝、隋唐時期的交往。本書作者為國內(nèi)西部邊疆史學者,以規(guī)?捎^的中外相關歷史文獻及考古資料為基礎,在書中介紹了薩珊波斯的歷史,梳理了薩珊波斯與中國在文化藝術、宗教信仰、物種、民俗等方面的交流、影響,是一部視角獨特、史料扎實的中外交通史著作。
  《陽明學的位相》
  [日]荒木見悟 著
  焦堃 等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
  荒木見悟是日本中國思想史領域的大家,尤長于明代思想史,本書即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本書研究結(jié)合了內(nèi)史和外史進路,在很多方面拓展了我們對陽明學的認識。例如,由于作者由佛而入儒的治學路徑,故能儒佛互證、以佛論儒展開討論,揭示禪之心學與陽明心學之關系(集中體現(xiàn)于書中《陽明學與大慧禪》一章)。作者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有廣泛涉獵和深入體悟,諸多論說都能切中肯綮,為學界所信服和推重。
  《中國人的社會信任:關系向度上的考察》
  翟學偉 著
  商務印書館
  在現(xiàn)代性的籠罩下,傳統(tǒng)信任的驟然失效與系統(tǒng)信任的不完善最終會帶來社會信任的真空,如何重構(gòu)中國人的社會信任,就成了關系社會學研究者的當務之急,這也是本書重點討論的問題。作者建構(gòu)關系向度理論來考察中國人的信任方式及軌跡,既可以看到中國人信任運行模式的相對穩(wěn)固性,也能意識到其內(nèi)在的緊張性以及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危機。作者認為,不同時空上的關系組合特征會產(chǎn)生不同的信任方式,同時也導致信任運行上的差異,并由此建構(gòu)了全知型、互助型、保障型以及人格/道德型四種中國人的信任類別,為我們思考中國人的信任問題提供了理論框架。
  《北美學蹤:從溫哥華到波士頓》
  唐小兵著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7年和2017年,唐小兵教授分別到北美的兩座知名學府——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和美國哈佛大學——訪學,本書即是他這兩次經(jīng)歷的記錄。對兩所大學從課堂到圖書館等諸多方面的觀察與探究,對異域思想文化的接觸與反思,對從歐大年、痖弦到宋怡明、王鼎鈞等文化名家的探訪與交流,作者均作了平實記述,而文字背后的情懷與思緒亦頗能觸動讀者。
  《唐詩三百年:詩人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
  黃天驥 著
  東方出版中心
  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怎么讀唐詩?《唐詩三百年》的副標題是“詩人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探討詩人之用心,既要知人,講詩人一時之用心,也要論世,講詩歌寫作的情境,甚至其時代背景,還要講詩歌及其體式發(fā)展的歷史。中山大學中文系黃天驥教授在書中詳細解讀了唐代32位詩人的35首代表性作品,自初唐到晚唐,從詩歌察人生進而觀世變,呈現(xiàn)有唐一代詩歌基本風貌、唐代詩人心靈風貌、唐代國家盛衰變遷。
  《重讀經(jīng)典的偉大冒險》
  [美]大衛(wèi)·丹比 著
  馮莉 譯
  北京日報出版社
  年近半百、結(jié)婚生子、事業(yè)有成的美國作家、評論家大衛(wèi)·丹比基于“中年危機”帶來的某種焦慮在畢業(yè)三十年后重返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同年輕學子一道重讀荷馬、柏拉圖、維吉爾、但丁、莎士比亞、波伏娃等西方人文、文學經(jīng)典作家的傳世之作,本書即是他視為“偉大冒險”的一年學生時光中重新解讀經(jīng)典、認識自我、審視這個世界的過程、感悟、思考。因為作者的人文/文學素養(yǎng)、年齡、閱歷等,本書賦予這些人們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以更為深入、貼近現(xiàn)實、常讀常新的內(nèi)涵。
  《一團堅冰》
  楊知寒 著
  譯林出版社
  近年來,雙雪濤、班宇等年輕的東北籍作家因水準突出、地域特質(zhì)鮮明的作品而引來所謂“東北文藝復興”之說。本書作者楊知寒也是東北人,年齡要比上述作家小,她的作品也圍繞東北展開,在生猛、犀利、愛憎分明的人物塑造和一系列蕓蕓眾生的故事背后,多了幾分細膩、溫情。這些人物身份不同、遭遇各異,陷入各自“困境”,而作者對東北生活細節(jié)的捕捉,賦予人物的鮮活語言,都讓這些故事更立體、令人信服。
  《浪的景觀》
  周嘉寧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這是作家周嘉寧的最新小說集,收入她的近作《再見日食》《浪的景觀》《明日派對》,三部作品發(fā)生在不同場域,關乎世紀交替年代青年個體的群體記憶、個人選擇、精神世界與現(xiàn)實起伏。這些內(nèi)心綿密豐富、思維活躍、行動力強烈的年輕人在這個飛速變化的世界里有興奮有迷惘,他們的情感、悲喜、夢想在這三部作品精細、成熟又帶有幾分任性的書寫中越來越清晰。
  《范仲淹》
  郭寶平 著
  鳳凰出版社
  范仲淹是中國歷史上備受敬仰的圣賢人物,本書以傳記文學、歷史小說的形式再現(xiàn)了范仲淹傳奇的一生。作者“以人性審視歷史人物”,細針密線地講述傳主生命史上的理想與欲望、奮斗與掙扎,寫出了一個鮮活的人;作者“杜絕憑空虛構(gòu)”,書中主要故事乃至細小的情節(jié)、場景,基本上都有文獻依據(jù),對主人公及其時代的呈現(xiàn)頗可信賴。
  《上尉的四季》
  王凱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長篇小說《上尉的四季》共有四章,通過春夏秋冬四季展開敘述,串聯(lián)起日常生活中青年軍人的心理變化以及他們的人生選擇。本書是一部通過平凡人物反映時代精神的文學佳作,軍人們從最初的消極到后來的激昂再到最后寵辱不驚的升華,從無奈、自嘲漸漸轉(zhuǎn)化為快樂、欣慰,余韻悠長,令人感動。
  《我的曾外祖母》
  趙柏田 著
  浙江文藝出版社
  “文藝是她的小夢想,革命則是大夢想!绻麤]有后面這個大夢想……(她可能不過)是一個有點羅曼蒂克綺想的新女性。但革命吸引了她,進而改變她,讓她向往、服從,無條件地犧牲自己,還唯恐犧牲得不夠。一個小鎮(zhèn)青年的生命史因此被改寫。”這就是“我的曾外祖母”金萱的故事。對歷史題材的虛構(gòu)和非虛構(gòu)寫作均頗具心得的作家趙柏田這次選擇書寫20世紀的大歷史,但這不是“正面強攻”式的寫作,而是像他多年前的《歷史碎影》一樣,從日常生活史的角度對大歷史作出詮釋、與大歷史形成對話。
  《椿樹峁》
  謝侯之 著
  中華書局
  1969年,作為北京老三屆中學生,本書作者來到陜西延安萬莊大隊椿樹峁小隊插隊落戶。幾十年后,遠在德國,刻骨銘心的下鄉(xiāng)插隊經(jīng)歷涌到筆端,形成了這本散文集。書寫苦難是題中應有之義,惡劣的生活條件、艱苦的勞作、面對前路的迷茫,都有真切的記述,但作者也記下了鄉(xiāng)民的善良真樸,還有知青們的不屈與奮斗,其卓絕之處,令人動容。考慮到作者為“理工男”,作品文學層面的杰出表現(xiàn)令人驚異,特別是陜北方言的運用,予人以深刻印象。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
  賈行家 著
  新星出版社
  這本文集源自作家賈行家在得到App的“文化參考”音頻專欄,以對話的口吻、謙遜的姿態(tài)就時間、鄉(xiāng)愁、生死、江湖、文學、審美等話題及其延伸出的歷史、文化、現(xiàn)實內(nèi)容加以深入淺出的表達。這些文字娓娓道來,卻無浮泛之感,作者的觀念、見解由文字承載而來,含蓄而克制,但依然可感知到文字背后的溫度。
  《發(fā)光的骨頭》
  [英]凱特·摩爾 著
  劉暢 譯
  上海教育出版社
  百余年前,鐳作為一種新元素剛被發(fā)現(xiàn)不久,因其具有熒光效果,而被美國的儀表盤行業(yè)作為夜光涂料使用。在全社會對鐳的輻射危害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企業(yè)雇傭女工從事描畫表盤的工作。當越來越多的女工被病魔纏上、被死神追擊,對于職業(yè)病的懷疑開始出現(xiàn),女工們開啟了長達十數(shù)年的維權之路……本書梳理講述這段歷史故事,難得的是,作者把作為受害者的女工——“鐳姑娘”——作為敘事的主角,花費大量筆墨刻畫她們的形象,講述她們的人生,使這段科學史、醫(yī)療史、法律史故事帶著溫度,浸滿淚水,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露天廚房》
  荊凡 著
  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十一歲女孩夏子的爺爺奶奶,在毗鄰腫瘤醫(yī)院的一條巷子里經(jīng)營早點店,一次偶然,一位婦人借用鍋灶給生病的孩子做飯;從此,一個充斥著煙火和人聲的露天廚房就在小巷里慢慢成形,無數(shù)病人及其家屬從這方小天地里獲得慰藉和溫暖。純正兒童視角所帶來的樸素、真率、詩意的敘述語言,濃郁的散文化、抒情化特質(zhì),讓這部書寫“生與死”主題的兒童小說呈現(xiàn)出了厚重與詩意的雙重特質(zhì)。真摯的親情如此純粹,它的脈脈溫情,驅(qū)散了死亡的寒冷陰影?嚯y背后的人性的光輝,生命的堅韌,所有負重前行的人們那淡定從容的生活姿態(tài),無不讓人動容。
  資料:中華讀書報
  編輯:沈陽
    





上一本:金秋九月,共品書香 |《作家文摘》9月好書榜(文中有福利) 下一本:9月編輯書單|本月,推薦這14本新書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好書·書單|2022年9月中華讀書報月度好書榜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