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閱讀時,我們在一起|界面文化編輯部2022私人書單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3-01-24 14:43:53

  熟悉界面文化的老朋友們都知道,每年底一到推送編輯部書單的日子,也就意味著這一年的年終盤點序幕拉開了。今年的盤點,我們先迎來了第七份編輯部私人書單。
  當這份書單在我們組內(nèi)最先公布的時候,大家的感慨之一是今年組內(nèi)成員的閱讀非常分散,是歷年來重合度最低的一份書單。這當然和從2021年開始我們增加了一份溫故書單推薦有關系——每個組員可以推薦2-3本非本年度出版的舊書,但也從側面體現(xiàn)出大家的閱讀方向呈現(xiàn)出更多元化、更私人化的特點。子琪認為現(xiàn)實里的一些困境讓大家有了不同的思考,子人也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閱讀偏好發(fā)生了非常明顯的轉(zhuǎn)變。
  總之,和往年一樣,界面文化編輯部的每位成員推薦一本自己2022年最想向讀者進行重點推薦的圖書,以及另外9本其他書籍。在新書單元我們一共推薦了52本2022年出版的新書,在溫故單元我們推薦了16本舊書。
  不管現(xiàn)實世界如何流轉(zhuǎn),正如《書籍秘史》作者伊蓮內(nèi)·巴列霍所言,書籍始終陪伴在我們左右,永遠是我們的同盟軍。只要稍微動動眼、動動手,就能將我們從各種隔離禁錮中解救出來。書籍在提醒我們:小小的書頁里能裝下整個宇宙,F(xiàn)在,我們把這一年我們每個人的“同盟軍”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也都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編輯部書單是2022年界面文化年終盤點系列的第一篇,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和大家一起從逝者、流行文化、環(huán)境、文學出版、思想等角度和領域回首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希望你們能喜歡。
  重點推薦
 。ㄅ琶环窒群螅
  《滔滔生活》
  [韓]金愛爛 著 徐麗紅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2-10
  讀金愛爛的小說會感覺很痛,不是那類“內(nèi)心的隱痛”,而是被灼傷、被撕破皮的生理疼痛,這來自于作家敏銳的觀察力,它拆穿城市的光鮮假面,讓角色們暴露在毫無防備之中。書中貧窮的勞動者總要疲憊地應對各類狀況:開面館的媽媽用菜刀劃傷了手,卻為了照顧客人而來不及包扎,傷口還會浸滿濕漉漉的調(diào)料;復讀生試圖望向宿舍的窗外,左顧右盼,周圍卻一扇窗戶也沒有。
  但窮人也有自己的生活之道,要為了不被面試官瞧不起而故意懶洋洋地倚在沙發(fā)上,也要時刻忖度說話語氣是否像個“過來人”。這些小算計是他們的智慧,也事關在韓國的個體化社會中,一個人如何認識自我、如何讓自己(至少是看上去)活得體面一點,雖然這些努力往往顯得徒勞和捉襟見肘。
  閱讀時也深深明白了何為“東亞命運共同體”,比如書中最常提及的韓國的就業(yè)和教育危機問題,似乎就是映射國內(nèi)現(xiàn)狀的一面鏡子。書中的主角總是出身平凡也懷抱夢想、卻感覺未來無指望的女孩,她們?nèi)找共賱、奔波于復讀培訓班和輔導中心,因為首爾不屬于她們,城市里的地鐵便不再是去往特定目的地的列車,而像是橫沖亂撞的失明的魚。但奇妙的是,即使這些描寫直接指向了社會頑疾,卻離徹底的“絕望”有一段距離,就如許多評論者所稱,金愛爛的筆觸雖然鋒利、但也有溫柔的一面,而對我而言,與其說這是作者刻意為之,不如說這些故事本就具有超脫出丑陋表象的能量,我們也相信,這便是文學的能量。(推薦人 尹清露)
  《清末民國人口販賣與家庭生活》
  [美]任思梅 著 施美均 譯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9
  近年來愈發(fā)愛讀歷史類作品,因為意識到生活在一個擁有悠久文明的國度,“以史為鑒”的古諺誠不我欺。在年初婦女拐賣問題再次掀起全社會關注的時候翻開美國歷史學家任思梅的這本書,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它解答了長久困惑我的問題:為什么婦女兒童拐賣的問題難以根治?為什么買賣同罪遲遲難以推進?
  任思梅在書中提出,中國人口販賣問題之悠久頑固,建立在儒家等級制與中國式家庭的交易本質(zhì)的基礎之上。對(男性)子嗣、家族傳承的追求合理化了買賣家庭成員的行為,而在儒家等級制的觀念下,地位更低的人被默認需要自我犧牲,為地位更高的人服務;在父權制家庭內(nèi)部,低等級的家庭成員是為了男性血脈傳承這一根本性目標服務的次等存在。任思梅的研究發(fā)現(xiàn),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中國最大的人口交易市場并不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力(因此和歐美人觀念中以黑奴為主的“人口販賣”概念不太相同),而是家庭內(nèi)部的勞工及繁殖/再生產(chǎn)勞工,參與人口交易主要是為了應對家庭內(nèi)部人手不夠、婚姻市場中的女性數(shù)量不足,以及由此導致的對缺少子嗣的焦慮。
  除了任思梅,許多其他學者的研究也顯示,至少從明朝開始直到民國時期,法律上禁止人口買賣但現(xiàn)實中人口買賣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長期存在。家庭中成員的進進出出都充斥著交易心態(tài),而當婚姻涉及金錢,如何區(qū)分“彩禮”和“買賣”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來說,這是各個時期的司法實踐總是會為一些“涉嫌人口交易”的行為留出赦免口子的原因。在人口拐賣、彩禮等問題上的爭執(zhí)與糾結并不是我們時代的特有現(xiàn)象,而歷史的進程也指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去除中國家庭的交易本質(zhì),但這首先需要實現(xiàn)真正的性別平等。(推薦人 林子人)
  《白發(fā)阿娥及其他》
  西西 著
譯林出版社 2022-3
  這部短篇集書寫了老年女性的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白發(fā)阿娥在無處可去時,將醫(yī)生的服務臺當做茫茫世間的浮臺,取回衛(wèi)生所開來各種各樣的藥片,就像年輕時從珠寶店血拼一樣開心。她的同輩人就像溜冰一樣倏忽溜遠了消失,她在家中的位置也由壯年時的主婦變成了受兒女安排的老小孩。白發(fā)阿娥最擔心的是死后被燒掉,所以她傾向于相信上門來傳教的羅莎,即使她暗中覺得羅莎的諧音羅剎本是魔鬼。
  西西的寫作有一種平視的力量,白發(fā)阿娥事實上仍然是那個阿娥,不同之處就是她變老了,變老的處境并沒有讓她更卑微或者更值得同情。敘事一如既往地純潔、沉靜,而又從純潔中透出世事的變幻與不可思議,因為更注重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就像紙幣上皇帝的頭像雖然變過了,日子還是一樣地過下去。就像阿娥從中國內(nèi)地遷居到了中國香港地區(qū),經(jīng)歷了與親人分離,與丈夫訣別,愁苦的年代里也并非一點歡樂都沒有,只是她心頭閃過的留戀襯托出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
  《白發(fā)阿娥》還收錄了作品《肥人島》,這更像是一部科幻小說。西西筆下的肥人是受到上天庇佑的,他們本來已經(jīng)在與外來知識派的斗爭中落于下風,竟然可以因為一場突發(fā)的疫病而獲得主動權。麻風病讓外人聞風喪膽,也讓肥人守住了家園凈土,重獲自由自在的生活。結尾處肥人重新獲得肥人島的命名權也是重要的,他們不需要知識派信仰的偉大傳統(tǒng),他們只想找回代表自己的肥人偶像。(推薦人 董子琪)
  《始于極限:女性主義往復書簡》
  [日] 上野千鶴子 / [日] 鈴木涼美 著 曹逸冰 譯
新經(jīng)典·新星出版社 2022-9
  二人通信比獨自寫作難多了,精彩的交流不僅要求勢均力敵,也呼喚誠實、敏銳、長于理解,不憚冒犯。在這本書里,上野千鶴子直率犀利,鈴木良美坦誠省思,她們的一來一往是交流更是交鋒,語言之劍刺向?qū)Ψ揭泊滔蜃约。真誠的對話便是如此,在危險的較量里,我們抵達了更遠的地方。
  女性的困境總是相似的,縱使女性面對的問題各有各的不同。在信里,二人從性愛聊到認可欲求、從自由聊到女性團結。怎么面對“主體與結構”的沖突,打破“受害者”印象又不為結構之惡開脫?女兒——母親最激烈的批判者——該如何理解自己的母親,所有的母親?怎樣在異性戀戀愛中保持自我,在親密關系里探索邊界,從中明白“永遠無法擁有或控制他人”,并體會到一種“暢快的孤獨”?同在思索“怎么把一個更好的世界交給妹妹們”,也共下決心不讓最后只剩道歉——“對不起啊,我們把世界弄成了這個樣子!
  “女性主義是一種沒有政黨中央、沒有教堂和牧師,也沒有中心的運動!鄙弦扒Q子在信里寫道。女性都行走在荊棘路上,當看到我們同擔著相似的困厄艱難,我們面對的問題她們也在探索著答案,會深切地感受到女性共同體意味著什么,女性聯(lián)結的時刻有多動人。(推薦人 徐魯青)
  《觀察者》
  [意] 伊塔洛·卡爾維諾 著 畢艷紅 譯
譯林出版社 2022-1
  智力低下的、喪失意識的人是否應該參與投票?他們的選票是民主的嗎,是被某些黨派利用的嗎,或者僅僅是民主的理想化作巨大官僚機器之后卷帶起來的一層塵土?在意大利都靈的科托倫戈,這個殘病的、不幸人類的聚居區(qū),由神甫與修女運行的慈善之地,阿梅里戈作為監(jiān)票員度過了他生命中最漫長的一天。《觀察者》的原名也正叫作《監(jiān)票員的一天》。
  小說很短,卻有一種把人掀翻在地的力量?柧S諾說自己花了十年時間來寫這部小說,比以往任何作品所用的時間都要長。他甚至真的去科托倫戈做了一次監(jiān)票員,結果便是好幾個月無法寫作,眼前全是不幸之人扭曲的身軀和痛苦的狀態(tài),還有委托教士修女代為投票的鬧劇。讓智障者與麻痹癥者參與投票的意義,這個問題不能說觸及了民主的基礎,卻無疑“反映了某些世界觀對歷史的挑戰(zhàn)”。
  小說中有兩個段落令人拍案叫絕。一是阿梅里戈在監(jiān)票間歇出去吸煙時,圍繞著何為“人”以及人需要什么樣的社會展開了一場內(nèi)心詭辯:進步、自由、正義只是身心健全的特權分子的觀念嗎?在另一個社會中,殘障人士的世界是否會變得不同?是否只有宗教才能蔭蔽人間不幸?另一處是當一位黨派主席前來視察,下達許多命令后獨自站在院落中,連雨衣下擺都不愿碰觸此地,此時一個侏儒對著他拍打窗戶,阿梅里戈看到了這一幕,他在心里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歸類,試圖分清到底誰和誰才是一個世界的人,是他和主席,還是他和侏儒?最后意識到,他才是被排除在外的那個。
  《觀察者》是一部心理劇,卡爾維諾刻畫監(jiān)票員內(nèi)心世界時的精細、直白與殘酷我認為在他的其他小說中并不多見。監(jiān)票員與女友互動時微妙的心理狀態(tài),像極了莫拉維亞《鄙視》中的筆觸。更多時候,監(jiān)票員是作為一種思維存在的,他不作為一個諷刺對象,或民主失敗的標志而存在,他是我們得以代入和思考的一種道路!耙磺卸荚絹碓綇碗s,想要在任何既有積極面又有消極面的事物中區(qū)分其積極與消極也變得越發(fā)困難,放棄表象而尋求非暫時性的本質(zhì)也變得越發(fā)必要:這樣的本質(zhì)為數(shù)不多且仍然變化不定……”一切都在變,又被如此多的不幸圍繞,此時我們要怎么辦?(推薦人 黃月)
  《演奏之外》
  張昊辰 著
理想國·北京日報出版社 2022-7
  《演奏之外》并不能完全說在演奏之外,因為涉及了許多鋼琴家張昊辰在音樂會和唱片中演奏的作曲家及作品。這位鋼琴家曾撰寫自己的音樂會曲目介紹,講解為何要如此安排,類似于美術館導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對我來說,這本書對作曲家和作品進行的分析非常值得一讀,有點兒像看小說家拆解偉大作家的招數(shù),有種圍觀庖丁解牛的爽快感。不同在于,當下能夠熟稔使用文字來討論古典音樂的作者,實在是稀少。
  上野千鶴子曾經(jīng)談到,她無法忘記在出版《父權制與資本主義》一書之后,有一位男性知識分子對她說的話:“讀完這本書后,我終于明白了我的妻子一直在抱怨的是什么!币馑际钦f,雖然他聽不懂妻子的話,但能夠理解馬克思的術語!堆葑嘀狻方o我同樣的感受。經(jīng)常聽見普通人說自己喜歡音樂,但不懂;音樂人可能會說,音樂很難用語言來講。所以本書中張昊辰使用社科歷史的語言來講解身為鋼琴家的思考時,持有這兩種立場的人都可以獲得啟發(fā)。當然,在我看來,本書最為可貴還是對音樂的不斷思考和追問,其間流露出一種動人的真誠。(推薦人 潘文捷)
  《中國金銀器》
  揚之水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22-8
  對中國古代金銀器的關注,揚之水已持續(xù)多年,此前也陸續(xù)有相關的作品出版,今年五卷本的《中國金銀器》應該說是她迄今為止關于這一話題研究成果的總結與歸納。不過因為在這一過程里,總還不斷有新的文物出土,所以其研究又是無止境的。
  人類對黃金的利用始自公元前四千年,而中國古代金銀器的制作則是發(fā)生在兩千年后的夏代,因為這一階段歐亞草原文化發(fā)生了交流,所以在今天的新疆、甘肅河西走廊等北方地區(qū),出現(xiàn)了簡單的黃金飾品,比如耳環(huán)。在中國古代,金銀器并不在傳統(tǒng)禮樂制的主線脈絡上,承擔這一物質(zhì)依托的主要是玉器和青銅器,但即便在核心傳統(tǒng)之外,我們依然可以在這套書中感受到器物文明的美好與震撼,同時也可以跟隨這一路的發(fā)展,體悟到四千多年里透過金銀器的變遷所展現(xiàn)出的社會審美、文化、流行風俗等多方面的改變。
  金銀器的雙峰鼎立時期是唐宋,唐朝工商業(yè)發(fā)達及國內(nèi)和平統(tǒng)一的局面,讓金銀匠人的社會地位得到提升,許多金銀鋪開始產(chǎn)生。此一時期的器皿打制最為精工,氣韻健朗,而兩宋的造型和紋樣更多樣,民間金銀業(yè)制作更為發(fā)達,貿(mào)易渠道的暢通也讓產(chǎn)品流布更為廣泛。而到了明代,金銀器的裝飾紋樣不再像唐宋時多為田園雅趣,開始在現(xiàn)實事物中找尋吉祥話和諧音梗,到了清朝這一行為就更甚了。
  揚之水本身的古文積累和閱讀功底,讓這些器物伴著唐詩宋詞元曲之美,在閱讀時增加了許多韻味。而一頁頁圖片翻過去,也可以感受到中國古代審美的變遷。從最初商周時代的簡單到唐宋的巔峰,再到明清時的繁復,清朝金銀器的設計變得主次不清,所有元素都爭先恐后要跳在你眼前,過于搶眼。但閱讀這樣一套書,將自己偶爾從現(xiàn)實社會抽離,感受器物文明中的意趣,總歸是一件美好的事。(推薦人 姜妍)
  分類書單
 。ㄅ琶环窒群螅
  原創(chuàng)文學
  《故事只講了一半》
  萬瑪才旦 著
  大方·中信出版集團 2022-3
  藏地風格究竟是什么風格,是方言還是信仰故事?這大概都是表面的東西,或者說流行元素。萬瑪才旦的小說展現(xiàn)了一種基于堅實力量的升騰感,基于堅實的土地所以那些關于變化和失去的故事顯得真誠,也令人惋惜!短匮輪T》《水果硬糖》等故事都不僅只有一層敘事,而是故事鑲嵌著故事,過去映照著未來。有時候跟敘述里永恒的過去相比,現(xiàn)在顯得滑稽且動蕩不安。《水果硬糖》里的母親看著自己的兒子為更好的出路遠離自己,突然想起十幾歲時曾有活佛送給她一把水果硬糖,這也是她的人生卓爾不群的預兆。在她人生的最后階段,她還想嘗嘗這種硬糖,孩子們問糖是什么滋味,她說,開始是淡淡的酸酸苦苦,慢慢地變成了淡淡的甜。(推薦人 董子琪)
  《莫須有》
  倪湛舸 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5
  倪湛舸從岳云、趙構、秦檜和岳雷的視角講述了六個版本的“莫須有”故事。她在接受界面文化采訪時表示,重寫岳飛故事的目的,是揭示帝制國家制度性的、不可避免的暴力,以及與這種暴力相對抗的普通人的情義。倪湛舸在小說前三章構筑了三個處于不同年齡和心智水平的岳云,一遍遍在戰(zhàn)場上出生入死,亦一遍遍思忖官家與父親之間究竟從何時起心生芥蒂乃至反目。書中的岳云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忠臣孝子,他在追隨父親的同時又無時無刻地不在質(zhì)疑父親的信念,反思“盡忠報國”的意義,在他看來,“生比死更殘忍,而比毀滅更為無情的,是建造。為了建造他的國,官家,不,不只是官家,而是任何講究成效的建造者,都可以貪得無厭地索取,理直氣壯地毀滅,索取我們,毀滅我們!薄赌氂小穼懙糜卸嗪媚?就是我很久沒有讀小說讀到淚流不止。(推薦人 林子人)
  《有且僅有:
  一個自閉譜系家庭的回憶與未來》
  于是 / 林曉樺 著
KEY·可以文化·浙江文藝出版社 2022-7
  《有且僅有》建立在阿斯伯格癥兒童的母親林曉樺和作家于是的雙重視角之上,既有來自局內(nèi)人的敘述,又有來自局外人的增補和反思。比如于是發(fā)現(xiàn),普通的教育方法是線性、階梯制的,看似“正常”卻太強調(diào)功利性和目的,林曉樺為自閉癥發(fā)明的“星群教育法”正好相反,它允許人在知識中漫步,正如點亮一顆顆星光。于是的敘事編織得細密好看,林曉樺的樂觀和開闊也很令人感慨,在丈夫和兒子同為譜系內(nèi)人群的情況下,作為照顧者和家屬要如何調(diào)整心態(tài)?如何在努力應對的同時、還能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在了解自閉癥譜系之外,這本書也講述了樸素的道理:面對生活的狀況外,我們有時需要一點“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心態(tài)。(推薦人 尹清露)
  《大概小說》
  小安 著
  新民說·廣西師范大學2022-11
  它不太像小說,可這不是很有意思嗎?今年逐漸認識到小說未必是一個樣子,敘事的、有條不紊的,也可以是閑談與寫意。我喜歡小說中這個身為“賭鬼”的、喜歡與人爭辯的自我,也喜歡“我”和母親、妹妹還有收拾屋子的大姐的生活節(jié)奏,她們買菜燒飯收拾屋子,去陽臺上曬被子,在白天反芻夜里的夢境,每天都像是前一天的重復,每個人的反駁都與前個人的話語混成泥沼。我喜歡小說里人與人的交談方式,將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件放大揣摩的本事,“我”做的夢都具有啟示的意義,于是值得向母親和妹妹一再敘述。小說里的細節(jié)也點出生活的怪異之處,“我”建議不配合掃地機器人工作的妹妹應該對機器人說句對不起,妹妹說現(xiàn)在還不習慣,因為它和機器人彼此都不熟悉。是不是只有賦閑的、局限在微小空間的人才能刻畫出這樣的作品,而越是強調(diào)夢境、賭局、壞脾氣以及日常事務,就越顯得天下大事對待個體的心靈其實無計可施。(推薦人 董子琪)
  引進文學
  《草坪的復仇》
  [美] 理查德·布勞提根 著 肖水 / 潘其揚 譯
  一頁folio·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2-1
  今年讀了兩本跟“草坪”有關的小書,一本是微觀小史《青草圖書館》,另一本是布勞提根的短篇集《草坪的復仇》,雖然體裁不同,卻都同樣輕松好讀。布勞提根常被譽為“被忽視的文學偶像”,其的神秘死亡也是眾說紛紜,不免令人想起他的寫作中根深蒂固的死亡意識。不過《草坪》中并沒有這種意識,從中感受到的是源自一個快活年輕作家的文字,有點古怪和離經(jīng)叛道,好些故事沒頭沒尾還短的要命。你可以找個午后一口氣讀完,如果有機會去野餐時帶上它,那也再合適不過。(推薦人 尹清露)
  《處心積慮》
  [英]繆麗爾·斯帕克 著 彭貴菊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2-2
  斯帕克的文字靈巧狡黠,遍布陷阱,跌進去后她不救你,只會在阱口壞笑。作家戲弄讀者,讀者警惕作家,誰都不相信誰,最好的閱讀關系莫過于此。女主角芙蕾爾身無分文,精神飽滿,有半夜醉酒上門聊天的朋友,有幾段虛榮有趣的亂搞關系。誰都傷害不了她,因為寫作是她無可動搖的一切。她在暖氣灶上寫,在墳墓石板上寫,在情人老婆的深夜呼喊里寫,男人很簡單:“我對他的愛時斷時續(xù),他不干涉我寫詩的時候我就愛他,就這樣!甭淦且埠芎唵危骸拔覡顟B(tài)很好。我沒工作。這本來是件令人沮喪的事,但理性地看,其實也沒什么!闭婧冒,貧窮、年輕、混亂,可以一直寫下去。(推薦人 徐魯青)
  《生者與余眾》
  [安哥拉]若澤·愛德華多·阿瓜盧薩 著 王淵 譯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3
  一群聚集在非洲某個小島上來參加文學節(jié)的作家們會發(fā)生什么故事?起初隨著他們的相遇和碰撞(既包含臺下的私人部分,也包含臺上作家們對談的部分),我們會發(fā)現(xiàn)源自非洲文學內(nèi)部對自身的思索,比如歐洲批評家會認為非洲作家只能描寫非洲,假如其中有人寫了西班牙內(nèi)戰(zhàn)則被視為離經(jīng)叛道。而阿瓜盧薩想要通過這本書討論更大的和文學有關的話題,他不僅采用了《圣經(jīng)·創(chuàng)世記》的七日敘事結構,還為書中的作家們安排了“作品”,通過這些作家的“筆觸”,我們能進一步了解他們對文學的理解與想象。在來自自我和他者的不斷追問中,作家們把思考帶去更深邃的地方。而閱讀這本書,也能體悟到作家本人對文學的信仰,在他的安排下,世界也依賴作家們的想象力和寫作進行了重建。(推薦人 姜妍)
  《書籍秘史》
  [西班牙] 伊蓮內(nèi)·巴列霍 著 李靜 譯
  博集天卷·湖南文藝出版社 2022-4
  這是一首獻給書籍、文字和語言的散文詩,作者巨大的閱讀量和對書深沉的愛建構起了這樣一本書。在追尋書籍誕生史的過程里,作者也在不停思索書籍在現(xiàn)代社會里的變遷以及未來可能的走向。在歷史上,據(jù)說托勒密二世為了裝滿亞歷山大圖書館的書架,曾經(jīng)派了許多書籍獵手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今天獲得書籍是如此簡單,甚至有人預言紙質(zhì)書會消失,會在眾多娛樂選擇中敗下陣來。從莎草紙書卷、從黏土做成的泥板、從最早的口耳相傳,書籍擁有今天的形式,中間是一部漫長的與時間做斗爭的歷史。當年的獵書人像尋找散落的珍寶去尋找書籍的時候,如巴列霍所說,他們不知道他們正在為今天的世界奠定根基。(推薦人 姜妍)
  《緘默》
  [德]芭芭拉·耶林 著 馬靜華 譯
后浪·湖南美術出版社 2022-8
  普通德國人是否對納粹暴政負有責任?今年有兩本書探討了這個問題,一本是《破碎的生活》,另一本是《緘默》!毒}默》是一部圖像小說,作者耶林從祖母遺物中的一箱日記與信件獲得了創(chuàng)作靈感。故事的主人公是德國女孩伊爾米娜,二戰(zhàn)前她在倫敦偶遇來自巴巴多斯的霍華德,兩人暗生情愫。但戰(zhàn)爭打斷了這段處于萌芽期的愛情,伊爾米娜在悄無聲息中放棄了她的勇敢無畏、正義感、事業(yè)理想……幾十年后,她在巴巴多斯與霍華德重逢,發(fā)現(xiàn)原本都在某一方面處于弱勢地位但都不甘于此的兩人早已分道揚鑣,霍華德堅持了自己幫助祖國獨立的理想,已經(jīng)成為總督。我讀完竟被逼出冷汗,因為意識到普通人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實在太容易被政治入侵和影響;與此同時,我也不禁審視自己,無論陷入怎樣的境地,我都能保持獨立精神和道德勇氣嗎?(推薦人 林子人)
  《贊美沉默》
  [英]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 著 陸泉枝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22-9
  《贊美沉默》寫了一個在外漂泊多年的人回家變得不可能的故事。主角很難再與親朋和平相處,也很難用外部的眼光看待故鄉(xiāng)的內(nèi)幕,而故鄉(xiāng)的內(nèi)幕如此腐化墮落,以“文明”的角度關照是那么地不堪入目。主角的質(zhì)疑是振聾發(fā)聵的,為什么贊美沉默?因為我們都因為害怕丟掉姓名而保持沉默甚至點頭同意,這種同意讓有些人的行為更加肆無忌憚。小說的結尾,主角拿起報紙看到拉什迪正在被“贊美沉默”的人追殺。這本書創(chuàng)作于1996年,二十多年后危機成真,拉什迪真的遇刺,這更讓人思考贊美沉默的意涵。過去我常將自己代入歐美中產(chǎn)知識女性身份,今年卻常思考自己與非洲文學的關系,閱讀非洲文學的我到底處于什么位置?溫馴饑餓的馬匹,大陸上受難的女性,僅僅屬于遙遠的蠻荒時代嗎?(推薦人 董子琪)
  《當我們不再理解世界》
  [智利]本哈明·拉巴圖特 著 施杰 譯
  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2-9
  這是一本你可能當成科學小史來讀并讀到酣暢淋漓,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上當了但內(nèi)心涌起更多驚嘆與贊美的短篇小說集。這五篇小說是以一種確鑿方式寫作的歪曲的人物傳記,人物和寫作這些人物的方式都蒙著一層瘋狂的異端光芒。人類緣何探索?又為何破壞甚至觸發(fā)毀滅?如果探索未知是至高的善,它將與多少死傷和災難互相抵消?拉巴圖特寫的似乎是歷史,又似乎是反烏托邦的未來,讀者很難不沉迷于這些人物瘋狂的個性與他們創(chuàng)造的毀滅之路,其精彩之處可能正在于,這是如此當下。(推薦人 黃月)
  《尋獲與失落: 勒古恩中篇小說集》
  [美] 厄休拉·勒古恩 著 周華明 等譯
  理想國·河南文藝出版社 2022-9
  這是一本緩慢遼闊的科幻小說中篇集,勒古恩的文字就像藤蔓一樣柔韌、堅實、延展。無關科技競賽、星球大戰(zhàn)、宇宙殖民,她說太空的故事像說遠古森林的舊聞,寫星辰如回憶家鄉(xiāng)的土地,她筆下的宇宙不是陌生之地,而是人類舊鄉(xiāng)。就像博物學家筆記集合,每一篇都如星系標本記錄、田野考察,那些流動的性別、界限浮動的動物與人、生長植物意識的星球,都優(yōu)雅地維持自身韻律,又把我們此刻的世界映照明晰。這樣的文字不僅廣博,而且具有寬恕與和解的力量。(推薦人 徐魯青)
  《醒:西奧多·羅思克詩全集》
  [美] 西奧多·羅思克 著 陳東飚 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2-10
  這是一部不太具有詩情畫意的憤怒詩集,看一會需要合上再打開,怕被呼嘯聲擾亂心神。但憤怒的呼嘯不也撕開了一道口子嗎?詩人寫道,我的秘密高聲呼叫。我根本不需要舌頭。我的真理皆屬預知,這苦惱已自我揭露。他在生活的所有角落都能體驗到不那么正面的情緒,在高速公路上快速移動令他的神經(jīng)受傷,鉛筆整整齊齊躺在盒子里他體會到無情的悲哀,一塵不染的公共場所、寂寞的接待室、盥洗室讓他感到凄涼。詩人為什么這么激動?又為什么如此易感?詩人的種種表現(xiàn)對我來說像一種紓解,因為生活中有些人的樂觀如同密不透風的高墻,平和的進取更挾帶著冷漠和殘酷。只有在詩歌的疆土,憤怒和瘋狂會被原諒,因為詩歌的存在意味著人不再對世事沉默,不甘于做瞎子、啞巴和聾子,詩讓人了解自己還有眼睛、嘴巴和耳朵。(推薦人 董子琪)
  《尤利西斯》(插圖版)
  [愛爾蘭] 詹姆斯·喬伊斯 著
  [西班牙] 愛德華多·阿羅約 插圖
  蕭乾 文潔若 譯
后浪·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22-10
  已故的愛德華多·阿羅約是一位西班牙畫家,1989年起,他開始為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創(chuàng)作插圖,并寄希望于在1991年喬伊斯去世50周年的時候?qū)⑵涑霭。然而這一計劃遭到了喬伊斯孫子的反對,理由是他認為自己的祖父不會希望自己的文字配有插圖,但真實情況可能恰恰相反,因為喬伊斯生前曾邀請過畢加索和馬蒂斯為《尤利西斯》配圖,卻并未如愿。總之,事情在2011年喬伊斯作品進入公版期后有了轉(zhuǎn)機,2018年阿羅約看到了第一章的排版,同一年他與世長辭,但他留下的134幅彩色配圖和200幅黑白插圖留存了下來,并且在今年有了中文版。這300余幅插圖風格多樣主體簡潔,有的自由奔放,有的充滿童趣,畫家不拘泥于各種介質(zhì),畫面的趣味性很強,能感受到阿羅約本人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和自由的靈魂。(推薦人 姜妍)
  《瘟疫之夜》
  [土耳其] 奧爾罕·帕慕克 著 龔穎元 譯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10
  這是諾獎得主帕慕克的最新歷史小說。作者杜撰了一個位于愛琴海的奧斯曼帝國的島嶼,并想象瘟疫降臨時這個島嶼將會變成什么樣子。作者重點講述的并不是瘟疫帶來的可怕后果,而是人們?nèi)绾我驗閷Υ烈叩牟煌绞蕉至选H绾味糁莆烈咴趰u嶼上的傳播?用西化現(xiàn)代的醫(yī)學方法還是依靠咒語的力量?是遵守隔離指令還是聽天由命?一方面,島嶼上的穆斯林與基督教人群產(chǎn)生了分歧。另一方面,政府剛性的隔離與封鎖措施引發(fā)了民眾的不滿,鐵腕總督“不計成本”的動作:將不同意見者扔進監(jiān)獄,對宗教場所也進行清洗消毒,更讓許多人產(chǎn)生了對防疫的抵制心理。當局也并非鐵板一塊,島嶼總督如何在防疫中獲得帝國蘇丹的信任又是另一個難題。帕慕克的小說挖掘的正是瘟疫與心態(tài)、文化的關系:瘟疫不僅能夠摧毀人們的身體健康,也能催化人群分裂、誘發(fā)矛盾和仇恨。(推薦人 董子琪)
  《關于女兒》
  [韓] 金惠珍 著 簡郁璇 譯
  一頁folio·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2-10
  母女是常見的文學主題,但是以母親視角進行的書寫并不算主流!蛾P于女兒》擁有一種驚人的熟悉感:“要怎么做才能成為女兒眼中的好人?”“女兒已經(jīng)離我太遠、再也不會回到我的懷抱里”——這還真像許多母親會說的話。金惠珍的筆觸樸素,卻把亂世中的憂慮刻畫得很好,母親憂心于女兒參加的反抗運動,擔心她的性取向會給自己造成傷害,這出自于本真的愛,又往往為女兒所厭棄。讀到后記,我才明白其中的深意:曾經(jīng)信奉家庭主義、以血緣為紐帶的韓國社會行將瓦解,于是,母親想讓女兒嫁人以及讓女兒回到自己身邊的愿望,就如同能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如后記所說,為了改變女性的處境,必須首先改變對“家庭”和“個人”這兩個概念的認知,“這不是宿命論的問題,而是存在論的問題。”(推薦人 尹清露)
  《幽女出沒的地方》
  [日] 松田青子 著 陳曉淇 譯
  后浪·九州出版社 2022-10
  “在鬼故事中,死亡會讓你從身體中解放出來,讓你變得更強大。這就是吸引我的地方。”松田青子曾經(jīng)在一篇采訪中這樣說。這本書把日本民間傳說、傳統(tǒng)劇目等故事中的女性角色放到現(xiàn)代都市的背景之下,全無過去女鬼故事充滿怨念、想要復仇的森森鬼氣,反而相對明朗,頗具都市氣息。書中涉及女性嫉妒內(nèi)容時,并沒有將之作為負面的東西去書寫,反而去了解這背后的苦衷,“嫉妒性深重是一項非常優(yōu)秀的才能……不要親手拔下自己的獠牙。”在《毛發(fā)的力量》這篇中,作者也談到了“變成什么樣子都無所謂……只希望擁有某種力量或特殊能力,能在關鍵時刻給對方致命一擊!狈N種描寫擺脫了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也擺脫了從受害者思維去看問題的控訴式寫作。(推薦人 潘文捷)
  非虛構
  《壓裂的底層》
  [美] 伊麗莎·格里斯沃爾德 著 曾小楚 譯
  新經(jīng)典·文匯出版社 2022-1
  水力壓裂法是一種在土地和海床之下開采天然氣頁巖的方法,它拉低了整個北美的天然氣價格,給美國帶來了能源獨立的前景。但是《壓裂的底層》卻講述了故事令人心碎的另一面:在賓夕法尼亞州最西南邊的礦區(qū),壓裂法讓小部分人賺得盆滿缽滿,留下當?shù)厝嗽馐車乐氐慕】低{。格里斯沃爾德花了七年撰寫本書,記錄了當?shù)鼐用袢绾魏吞烊粴夤竞灱s,如何發(fā)現(xiàn)事情不對勁,繼而任由灰塵鉆進喉嚨,人和動物都患上恐怖的神秘疾病,卻不得不佯裝正常繼續(xù)生活。這本書也指出環(huán)境危機往往是多層次的,在最終的氣候變暖來臨之前,就已經(jīng)有人替我們承受了最大的傷害。(推薦人 尹清露)
  《貧窮的質(zhì)感:王梆的英國觀察》
  王梆 著
  單讀 / 鑄刻文化·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2-4
  當異鄉(xiāng)人的處境不再遙遠,王梆的書寫和我貼得更近了,她告訴我異鄉(xiāng)人的眼光對此地與彼地都彌足珍貴,告訴我拿筆和做事,記錄與行動的關系總是互相激發(fā),彼此回蕩。她在貧民區(qū)和五六個人擠在逼仄房間時,想的是奧威爾《通往威根碼頭之路》里的礦工,底層勞動者如何才能有尊嚴地活。她住在機場旁的廉租房,面對滿墻霉斑,思忖的是英國住房問題。當一個人本來就身處田野,她的非虛構寫作便不會落入“下”田野的陷阱,當問題從生命經(jīng)驗里生發(fā),答案自生活深處尋得,你會感到這樣的書寫生機盎然,這樣的文字非寫不可。(推薦人 徐魯青)
  《以鷹之名》
  [英]海倫·麥克唐納 著 陳佳琳 譯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7
  作家麥克唐納發(fā)現(xiàn),好像所有以動物為主題的作品都會以死亡結尾,然而《以鷹之名》打破了這個常規(guī)做法——故事是以死亡開篇的。四十多歲時沒有成家,也沒有工作的麥克唐納收到了父親離世的消息。在她童年時期就對猛禽報以相當?shù)臒崆椋赣H則是她最初分享這一愛好的朋友。麥克唐納試圖重新振作起來,她想到的方法是領養(yǎng)一只世界上最難馴服的禽鳥——蒼鷹,并花一年時間將之馴服。在與蒼鷹相處中,她與兒時熟讀的《蒼鷹》一書的作者T.H.懷特重逢,她對蒼鷹的馴服也與懷特的故事交織在一起。《以鷹之名》既是一部痛苦的私人回憶錄,也是一部自然文學,充滿了史實與哲思。(推薦人 潘文捷)
  《看不見的女性》
  [英]卡羅琳·克里亞多·佩雷斯 著 詹涓 譯
  新經(jīng)典文化·新星出版社 2022-8
  不符合女性需求、為女性的生存發(fā)展造成障礙的設計、城市規(guī)劃、職場規(guī)則、醫(yī)療措施和權力體系影響著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們中的有些只是讓人感到惱火,有些則有著致命的后果:女廁所和男廁所雖然面積相同但女廁所總是大排長龍、手機尺寸越來越大,讓女性用戶越來越難以單手掌握、女性更容易因為誤診而死于心臟病、以標準男性為基準設計的汽車讓女性在車禍中受重傷的可能性比男性高出47%,死亡概率增加17%……書中舉的許多例子其實都已經(jīng)在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內(nèi)有過討論,但當它們被集納在一起,依然觸目驚心。作者沒有過多探討性別不公維系千年的深層原因,但只是把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例子擺出來,就已經(jīng)有很強的力量了。相信平等和公正之真正價值的人都會有所觸動。(推薦人 林子人)
  《與父親的奧德賽》
  [美]丹尼爾·門德爾松 著 卓雨 譯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9
  這是一本非常豐饒的書,作者采用“環(huán)套結構”進行寫作的方式,呈現(xiàn)出并進的若干條敘事線索和脈絡,或許并不需要分出其中的主次。作為數(shù)學家的父親和作為文學教授的兒子,這里暗含著文理科的“交鋒”;父親81歲時選擇回到兒子的大學課堂,旁聽關于《奧德賽》的研讀課,還大膽提出自己對人物情節(jié)的理解,作為兒子的作者從不理解到借機一次次追憶父子相處時光,并與《奧德賽》中的“尋父”過程產(chǎn)生暗合;而回顧兒子一生的學術生涯,我們又會發(fā)生在不同的課堂之上,和文學有關的研究也在代際更迭中默默地產(chǎn)生了傳承。(推薦人 姜妍)
  社科思想
  《可能性的藝術:比較政治學30講》
  劉瑜著
  理想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2-4
  科普寫作是難的,因為放下艱深意味著袒露基底,因為溫和的商討、清晰的議事,需要沉住氣更需要勇氣。從民主問責到國家能力,劉瑜對基本概念的娓娓道來頗為難得,她多元豐富的比較視野也難得。當我們的視線跳出此時此地,看到更多他時他刻,會發(fā)現(xiàn)世界從不是非黑即白、敵我兩立,認識他者的復雜才是明晰自身的前提。這是一本頗有意義的書,理解政治是一件異常艱難的事情,也是一件異常重要的事情。(推薦人 徐魯青)
  《尋找門衛(wèi):
  一個隱蔽的社交世界》
  [美] 彼得·比爾曼 著 王佳鵬 譯
  薄荷實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2-5
  雖然社會學者對服務員、送奶工或美甲師都進行過研究,但門衛(wèi)卻很少有人問津。在美劇《大樓里只有謀殺》中,主角是揮金如土又時髦的曼哈頓上層,但那個不常出現(xiàn)的門衛(wèi)大叔又是怎樣的人?作者比爾曼發(fā)現(xiàn),門衛(wèi)這個群體乍一看毫不起眼,但這隱蔽的身份反而為觀察大樓生態(tài)提供了絕佳的“杠桿”——公寓大堂是他們棲居的地方,也勾連起私人和公共的中間地帶;他們的收入不低、具有很強的職業(yè)屬性,卻在階層方面遠低于住戶,所以必須每天面臨空間距離和社會距離的緊張關系。我邊讀邊發(fā)出感嘆:能想到以門衛(wèi)為研究對象,作者真是天才!不過,這本書不僅有絕佳的田野素材,理論框架也很細致扎實,作為民族志或通俗讀物來讀都很有趣。(推薦人 尹清露)
  《在絕望之巔》
  [法] E·M·齊奧朗 著 唐江 譯
明室Lucida·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22-6
  我不欣賞齊奧朗,我嫉妒他,因為他年輕且早熟得可怕,因為他的存在主義式痛苦正在我體內(nèi)慢慢消退。他用詩性推翻三段論,以真情顛覆蘇格拉底式理性:“我喜歡留有血肉氣息的思想,我偏愛從性緊張或神經(jīng)壓抑中產(chǎn)生的觀點,勝過空洞的抽象千倍。”他叫喊,要過感性生活,而非理論生活:“被一種內(nèi)在的無限感所折磨,這意味著活得如此熾烈,以至你覺得自己就要因生命而死!苯艹龅乃枷氩粡奈墨I資料里來,它由生命直覺激發(fā),在切身的痛與愛里回蕩。這本小書收錄了齊奧朗粗野的血、淚和真情,當我發(fā)覺喪失了向死而生的勇氣,當安全與節(jié)制正把我困住時,我都會把它拿出來一讀再讀。(推薦人 徐魯青)
  《靜默之身:
  殘障人士的不平凡世界》
  [美] 羅伯特·墨菲 著 邢海燕 譯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2-8
  墨菲是一位人類學教授,因病致殘后半生都要在輪椅上度過。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在殘缺的身體中找到了“激情和力量”,決定寫下自己的經(jīng)歷。今年出版的另一本書《訴說憂傷:抑郁癥的社會學分析》其作者同樣是一位病痛親歷者,區(qū)別在于,《訴說憂傷》是通過自我經(jīng)驗共情廣大抑郁病友;而《靜默之身》則是一本自傳式民族志:墨菲既是觀察者,也是被觀察的對象。作為一本初版于1987年的書籍,書中提到的理論如戈夫曼的“污名化”、維克多·特納的“閾限空間”已不再新奇,但讀來仍會折服于老爺子的勇氣,“正如殘障者的身體永遠受損一樣,他們作為社會成員的地位也是永久受損的”,我們能擁有一個讓殘障人士也能活得健全的社會嗎?當這本書被更多人讀到,或許就算是往前走了一點吧。(推薦人 尹清露)
  《在美國教歷史:從書桌到講臺》
  姚平 王希 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22-10
  這本書既可以幫助讀者了解中國學生在美國的求學和奮斗歷程,也展示出豐富多元的美國高校歷史教學圖景。這些高校選擇什么教材進行教學、如何上課?美國大學的運作和管理是什么樣?作者們?nèi)绾蚊鎸缥幕涣髦谐霈F(xiàn)的種種情況?書中有著較為豐富的面向,不同的讀者可以各取所需。對我來說,這些老師們列出的一些課堂用書很有實用價值。(推薦人 潘文捷)
  歷 史
  《破碎的生活:
  普通的德國人經(jīng)歷的20世紀》
  [美]康拉德·H.雅勞施 著 王晨 譯
  理想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2-1
  在惡的時代里,加害者與受害者的身份往往模糊不清,普通人既是政治壓迫的受害者,又是獨裁統(tǒng)治的幫兇,《破碎的生活》里記錄了太多這樣的故事,書中收錄了七十多個德國普通人的回憶,他們在二十世紀初出生,納粹統(tǒng)治籠罩了青年時光,在暮年,大多數(shù)人以別無選擇開脫曾經(jīng)的惡之平庸。書中作者歸納的部分雖有雜亂之處,但他在發(fā)黃紙張里撿拾而起的記錄啟發(fā)頗深。穿過敘述的修飾與遮掩,我們?nèi)阅芸吹絺體被時代齒輪推著走的時候,始終可以做出有限的、盡力的選擇,也看到私人生活一旦同邪惡體制共謀,最終總會被后者反噬與傾軋。(推薦人 徐魯青)
  《堯風舜雨:
  元大都規(guī)劃思想與古代中國》
  王軍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22-3
  本以為會先看到王軍寫的梁思成傳,結果沒想到先等來的是這本《堯風舜雨》,但也不奇怪,關注北京城尤其是元大都的城市布局,是王軍由來已久的興趣點。在城市中建造專門用來報時的鐘樓和鼓樓這一制度就起源于元代,并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它們的存在形成了新的城市中心廣場帶來了商業(yè)繁華,而這一建造過程又恪守了《周易》《淮南子》等中國古代典籍中的天文與人文建制,《堯風舜雨》便是在溯源。其中涉及的陰陽法式是其外在的部分,而王軍還試圖追溯的其中的環(huán)境思想,忽必烈在元大都的中央建造齊政樓,其中也包含著自堯舜以來的道統(tǒng)與治統(tǒng)思想,他試圖在書中回答,古代中國是如何走出一條“從文化多元一體到國家一統(tǒng)多元”的發(fā)展道路的。(推薦人 姜妍)
  《再造國家:埃及在19世紀》
  [英] 蒂莫西·米切爾 著 張一哲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22-7
  這本書最初出版于上世紀80年代,將解構理論擴展到歷史和政治分析,通過重讀歐洲與19世紀埃及的殖民遭遇,檢驗西方秩序和真理概念的特殊性。在米切爾的描述中,歐洲人想要把殖民進程呈現(xiàn)為博覽會的世界,不能或者不愿意接受埃及并非是一個容易通過“博覽會模式”來理解的地方。而東方則拒絕自我呈現(xiàn)為一場展覽,因此表現(xiàn)得無序而且缺乏意義。接著,殖民進程就開始引入秩序——作者對軍隊組織方法、示范村、城市規(guī)劃以及其他殖民計劃進行了討論,涉及建立秩序如何產(chǎn)生結構性的影響。作者還探討了阿拉伯語的改造,揭示出語言與權力、秩序之間的復雜糾葛。(推薦人 潘文捷)
  《漫長的余生:
  一個北魏宮女和她的時代》
  羅新 著
  理想國·北京日報出版社 2022-7
  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歷史書。主角王鐘兒像一尾紅色的魚,在字里行間游弋,時隱時現(xiàn),透過歷史事實和皇權制度的層層迷霧,那一點紅色始終牽引著我們的關切——她是沒有選擇又“幸運”擁有余生的人,她是政治機器轟鳴下努力求生的人,她是被帝王感念而獲得一方墓志銘、并因此被今日的我們讀到的人。關于這位宮女,一方墓志銘只能提供很有限的素材,羅新老師說,寫作的時候怕把她弄丟了,而《漫長的余生》讓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北魏宮女和她的時代,更是一種歷史(對小人物,對女性)的關切和歷史學家的思考方式。(推薦人 黃月)
  《商品帝國:一部消費主義全球史》
  [德]弗蘭克·特倫特曼 著 馬燦林 桂強譯
  后浪·九州出版社 2022-8
  談到消費,我們太容易往消費主義、階級區(qū)隔的方向去批判了(鮑德里亞和布迪厄的學術生命力可見一斑),我就寫了不少相關的文化評論。但今年我意識到這是非常單一的視角,不僅用它來理解當代中國未必有效——中國是否已經(jīng)是一個消費社會也仍待商榷——用它來理解那些成熟的消費社會也有可能會產(chǎn)生偏見和誤解。在《商品帝國》中,作者通過梳理長時段的消費史,為理解消費提供了更平衡的視角。其關鍵在于看到社會生活的延續(xù)性、消費文化的高度適應性和某種道德觀念的反復變奏——對炫耀性消費、攀比和階級躍升的道德焦慮亙古有之,不僅是現(xiàn)代社會的副作用。和指責貪婪物欲相比,更為緊要的問題是分析不斷上升的高消費水平為何成為普世性文化理想,在環(huán)境問題日益顯著的當下,我們又該如何設想一種超越資源密集型消費的全新生活方式。(推薦人 林子人)
  《漢文與東亞世界》
  [韓] 金文京 著
  新經(jīng)典·上海三聯(lián)書店 2022-10
  日本中國史學者西嶋定生提出出“東亞世界”的“歷史文化圈”概念,其中有四個重要的指標,分別為漢字文化、儒教、律令制和佛教?梢哉f,東亞各國曾在歷史上共享過相似的文化,而漢字則是其精髓所在。這本書的作者是京都大學教授金文京,一個韓國人卻在日本專攻中國古典文學,寫出這本書真的有種舍我其誰的架勢!稘h文與東亞世界》原本以日文出版,得知要出中文版,金文京又用中文重新寫了一遍,真可謂是大家寫小書。從東亞全局視角出發(fā),試圖重新建立漢字文化圈的坐標體系,也通過分析使用漢字、漢文的不同情況,探討東亞各國不同的國家觀和世界觀。(推薦人 潘文捷)
  藝 術
  《我們的樂隊也可以成為你的生活》
  [美]邁克爾·阿澤拉德 著 董楠 譯
  雅眾文化·上海三聯(lián)書店 2022-3
  現(xiàn)在看來,這本書的標題更像是奢望,畢竟流媒體讓音樂變得如同背景墻,另一本書《音樂是怎么變成免費午餐的》就詳述了盜版音樂的猖獗歷史。但是在60年代,音樂的確等同于生活本身,這一遺產(chǎn)持續(xù)影響著80年代的獨立搖滾,催生出一批對虛偽的里根政府不滿的樂隊,他們想要比朋克更快速兇狠的音樂,以及更樸素的生活,甚至不惜為此忍饑挨餓。這本大部頭以眾多樂隊為線索,講述了80年代的美國獨立搖滾運動,它看上去、摸起來都十分樂迷向,但內(nèi)核其實人人都能理解:當外部環(huán)境變得令人難以忍受,我們應如何反抗,并保有基礎的道德準則。(推薦人 尹清露)
  《豹跡》
  [美] 巫鴻 著
理想國·上海三聯(lián)書店 2022-6
  當藝術史家巫鴻把過去的瞬間比作無實體、無過去、無將來的影子,我們知道這不是一次回憶錄式的記憶追索,而是一次當下投影的創(chuàng)造性重構,是面對過去時人無法剝離想象和虛構的沖動,是非此方式所不能準確追憶的夢境或感覺。書中的同名篇目《豹跡》尤其給我這種感覺,印象也最為深刻。這些記憶寫作的碎片如吉光片羽,我們從中看到的是北京、革命、故交、藝術如何在巫鴻身上留下痕跡,也是他如何面對、理解和“實驗”這些人生片段,在藝術史之外創(chuàng)造一種特別而厲害的書寫。(推薦人 黃月)
  《人物:
  文本、舞臺、銀幕角色與卡司設計的藝術》
  [美]羅伯特·麥基 著 周鐵東 譯
  果麥文化·浙江文藝出版社 2022-10
  這本書是羅伯特·麥基“虛構藝術三部曲”的完結篇(另兩部是《故事》和《對白》)。麥基寫道,這本書的首要目的是要豐富讀者對虛構人物的人性見解,銳化創(chuàng)作技巧,“助你發(fā)明一整套復雜而又見所未見的人物卡司!痹跁校麛X取了從莎士比亞到《絕命毒師》的例子來進行分析。今年讀了麥基的一些作品和訪華材料,其中就包括美國電影工業(yè)體系下編劇創(chuàng)作的一些核心原理。除了這三本書,也推薦大家去看電影《改編劇本》,體會電影人對麥基電影創(chuàng)作原理的接受和叛逆。(推薦人 潘文捷)
  新 知
  《遠東冰原上的貓頭鷹》
  [美]喬納森·斯拉特 著 任晴 譯
  光啟書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8
  相較于博物或科普讀物,《遠東冰原上的貓頭鷹》或許更接近非虛構文學作品。作者講述了自己多年來在俄羅斯研究毛腿漁鸮的經(jīng)歷,精彩紛呈,令人捧腹。此前人類對于這種巨大貓頭鷹的認知幾乎是零,感謝喬納森和他的當?shù)刂峙P冰雪、闖冰原的一次次歷險,以及長達數(shù)年、細節(jié)無數(shù)、一次次失敗從頭再來的苦勞,不僅得出了如此寶貴的文學結晶,更讓我們了解到科學家的工作是如何完成的、單一物種的保護與整個自然環(huán)境變遷之間的關系,以及面對共同的科研和環(huán)保使命時國族之別是多么不值一提。(推薦人 黃月)
  《魚不存在》
  [美]露露·米勒 著 陳曉宇 譯
博集天卷·湖南文藝出版社 2022-9
  博物學家路易斯·阿加西的理念曾經(jīng)風行一時:自然內(nèi)部有一架梯子,細菌在下、人類在上。魚類就是一個警示,告誡著人們,沉溺于基本的生存需求會是什么樣。與阿加西的觀點不同,達爾文的想法令當時的分類學家感到難以接受——達爾文認為,物種,即分類學家認定的永恒不變的分類等級,不過是人類自己的創(chuàng)造,他相信自然沒有邊界和固定的界限。在20世紀80年代,達爾文的觀點得到了更多的認同。后世學者意識到,魚的分類掩蓋了細微的差別,它們實際上截然不同,而魚這個概念不過是人類的幻象,魚類真的不存在。認識到魚并不存在,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危機,也可能帶來新的意義。(推薦人 潘文捷)
  童 話
  《從前有一個故事:龍向梅童話集》
  龍向梅 著 Monica Liaw 插畫
  上海貝貝特·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2-1
  龍向梅筆下的這5則童話每一本都好看,都動人,都不僅僅是寫給孩子的。這里面書寫了友情、善意、溫暖、堅守、光芒等等,卻也沒有回避現(xiàn)實里的無奈與失落,那些還保有一顆童心的成年人看完也不免會感慨的吧。我最喜歡的是《住在屋頂上的小人》這則故事,會想起兒時讀鄭淵潔筆下的罐頭小人,小時候總相信童話故事是另一個真實的世界,每次都盼望著家里開罐頭的時候我也能擁有自己的罐頭小人。屋頂上的瓦片小人照理應該恪守祖訓,永遠不和人類產(chǎn)生交集,但高個子薩男因為自己和人類小朋友庫庫之間的承諾,而一次次破例。最終他和家人被迫搬離屋頂?shù)臉穲@,唱著他們祖?zhèn)鞯母柚{:“在天空之下,青瓦之上/有我們美麗的家園/在月光之上,輕風之上/有我們深愛的世界……”(推薦人 姜妍)
  《噓!格林童話,門后的秘密:
  寫給大人看的書》
  [美] 瑪麗亞·塔塔爾 著 呂宇珺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2-8
  給墩墩念繪本版的格林童話時,常常與自己兒時讀的版本比較,像《牧鵝姑娘》的結局我記得明顯殘酷得多,背叛了公主的侍女被脫光衣服裝在充滿瀝青的桶里,由馬匹拖著游街,這懲罰方式正是她自己提出要施加給背叛者的。這部格林童話研究的著作讓我想起了童話更加黑暗、驚心動魄的一面,在那時兒童可能面臨著被拋棄的危險(《漢賽爾與格萊特》),公主也要日夜紡織蕁麻手流鮮血(《野天鵝》)。塔塔爾提出更多的童話主角并非波伏瓦批評總結的屠龍少年和英雄,而是傻瓜和懶漢,他們即使什么都不做也能天降好運,懶漢也不光有男的,躲避勞動和丈夫驅(qū)使的傻農(nóng)婦也屢次出現(xiàn)。這當中有對不勞而獲的寬容與幽默,這樣的特性正是不能將童話完全當成政治文本批評的重要理由。就像作者強調(diào)的,童話更適合從文學與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而非歷史角度。(推薦人 董子琪)
  再 版
  《持續(xù)焦慮:
  世界范圍內(nèi)的反現(xiàn)代化思潮》
  [美]艾愷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22-4
  這是一本我會一讀再讀的書。所有非西方社會中反現(xiàn)代化批評者面對的恒久問題,都是本土文化價值與現(xiàn)代化之間的緊張關系;作為整體世界代表的“西方”與批評者歸屬地之間的二元對立(且論證目標為后者在精神層面的優(yōu)越性),無論是歐洲內(nèi)部的“后發(fā)國家”還是歐洲之外皆能找到類似的表達;諷刺的是,非西方反現(xiàn)代化批評者一方面從西方汲取思想資源來反現(xiàn)代化,另一方面又因在西方取得聲名而在本國擴大了影響力。書中關于中國的論述主要集中在辜鴻銘、梁啟超、梁漱溟和張君勱,對理解當下的文化民族主義思潮有啟發(fā),但也仍然需要我們在當代語境內(nèi)仔細思考它的新特征。(推薦人 林子人)
  《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美]高彥頤 著 李志生 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22-5
  今年讀了高彥頤的早年代表作,三十多年過去,書中的觀點依然有啟發(fā)性。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看到女性命運的結構性制約其實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變。明末清初的閨秀們憧憬浪漫愛但大多對智識層面不匹配的婚姻失望、需要以男性的標準證明自己的才華、哀嘆因生而為女失去的機會,這不也正是我們時代的女性煩惱么。書中的另一個重要洞見是,所謂的觀念進步并不完全是線性發(fā)展的,社會性別體系的彈性之強,可以迅速吸收和適應新觀念,但即便如此,一部分女性也可以抓住縫隙中的機會實現(xiàn)自我,按照作者的說法,“這是被稱作儒家父權制的基本悖論:它既比西方女權主義者和中國現(xiàn)代主義話語所估計的力量要大,也比其估計的力量要小!保ㄍ扑]人 林子人)
  《失明癥漫記》
  [葡]若澤·薩拉馬戈 著 范維信 譯
  讀客文化·河南文藝出版社 2022-8
  第一次讀《失明癥漫記》是在高中,當時只是覺得這是一部很棒的反烏托邦小說,今年重讀,竟然讀出了現(xiàn)實小說的意味。薩拉馬戈在199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被贊譽為擅長“允許自然法則和常識的某一決定性領域遭到顛覆,但僅限于這單一領域,然后以邏輯的理性和精細的觀察來跟蹤、反映這種非理性的種種后果”,今年我終于讀懂了十多年前的自己沒能體察的深意:薩拉馬戈在本書中顛覆的決定性領域,是政治——他精確地推演了無政府狀態(tài)是如何在一個社會中蔓延開來的。這不是始于民眾的愚昧、自私或邪惡,而是始于國家將民眾劃分為“我們”和“他們”,并且切斷國家對“他們”的社會契約。如此一來,人們只能在一種強迫的無政府狀態(tài)下進行困獸之斗,秩序和共識日益崩壞,最終事實上的無政府狀態(tài)出現(xiàn)在全社會之中。(推薦人 林子人)
  《游世與自然生活:莊子評傳》
  顏世安 著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2-10
  這本書是顏世安對莊子的思想的梳理,其中許多觀點都與今天的處境相關。隱居、摸魚、躺平的思想基礎是什么?一般會認為這樣選擇的人群純屬自暴自棄,但如果看到道家隱逸一派,就會明白這是出于“為我”,追求的是與功名利祿不同的與宇宙秩序相關的“我”的安心,而“為我”又有全軀、貴生與游世的區(qū)別,前者可發(fā)展成在不安的現(xiàn)世中講究養(yǎng)生、心態(tài)平衡,后者是不斷在清醒與迷茫中更替。莊子應該并不向往溫和穩(wěn)定的小日子,也不認為這樣的日子能夠長久。之所以對莊子隱逸思想感興趣,是因為三年來養(yǎng)生、全軀、保全自己成了社會主流的聲音,在期間懷孕生產(chǎn)的人更不能脫離健康養(yǎng)生的講義,產(chǎn)假期間讀陶淵明,發(fā)現(xiàn)他非常懷疑這種將身軀看作珍寶的思想,于是由陶淵明摸索到了楊朱,又由楊朱讀到了莊子。在顏世安一書的結尾處,看到作者將陶淵明當做莊子游世思想的后代繼承者,與我的閱讀正好形成了回環(huán),這是一個有意義的巧合。(推薦人 董子琪)
  外 版
  《上班記》
  何兆武 口述 文靖 執(zhí)筆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2-3
  歷史學家、翻譯家何兆武2021年逝世,這部他口述而成的《上班記》姍姍來遲。2006年姐妹篇《上學記》由三聯(lián)出版,成為當年的文化事件之一,當時三聯(lián)書店便已預告了這本《上班記》,不料一晃十幾年已匆匆流過。這也和讀這本書的感覺很像,時間寶貴卻如廢水,把人沖來滌去,上班不是真的,無窮的運動中人的報廢才是真的!皫蛢础笔敲鎸Α渡习嘤洝窌r時常想到的詞,而何兆武先生一直提醒我們注意當時環(huán)境下人所受到的重壓和威脅,于己要有“道德底線”,于人卻談“不必苛責”,不禁掩卷嘆息。(推薦人 黃月)
  溫故書單
 。16本舊書,排名不分先后)
  《孔子》
  (日) 井上靖 著 劉慕沙 譯
新經(jīng)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0-1
  作者以孔子隨侍蔫姜的身份,對孔子和子路、顏回、子貢等人困于陳蔡的往事娓娓道來,寫盡從楚到衛(wèi)的千辛萬苦。語言樸實生動優(yōu)雅,沒有任何的說教,對于“禮”、對于“仁”、對于“天命”等儒學思想的解說頗為動人。到現(xiàn)在那個雷電交加的夜晚,孔子和諸弟子靜坐庭院中任憑風吹雨落、自省而靜待天怒平息的畫面仍時時占據(jù)我的腦海。我們把孔子視為圣人,但他在亂世洪流中,首先是一個有政見訴求的老者。他奔走陳蔡,多年流離顛簸最終迎來的卻是送別主政者的遺體。重擊之下回到魯都,又接連遭遇愛徒早亡的絕境,孔子說“天喪予”,三個字里不知有無對命運的喟嘆。井上靖從不汲汲于鋪陳那些儒學概念,他筆下的孔子,是你我凡心肉胎能感同身受的普通人,帶著喜怒哀愁和凄涼寂寥。(推薦人 姜妍)
  《愛的算法》
  [美] 劉宇昆 著 陶若華 等譯
科幻世界·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9
  因為對劇集《萬神殿》著迷,于是讀了劉宇昆的原著短篇集《愛的算法》和《奇點遺民》,里面的故事精致小巧,卻問出了許多大問題:在人工智能和意識上傳發(fā)展成熟的那天,我們的肉身還重要嗎?“愛”是否也是算法的一種?如果記憶不全然可信,要如何證明記憶混亂不是另一種“單比特錯誤”?畢竟當愛也變成可計算的數(shù)值,活著的意義也變得稀薄了吧。雖然劉宇昆是一名科幻作家,但是當奇點真的來臨,他應該不太會是完全擁抱新技術而更像是留戀往昔的人,就像書中拒絕上傳意識的孩子們一樣,他們始終無法承認“那些仿真人是父母”,經(jīng)由他們之口,劉宇昆這樣寫道:“當父親失去信念、無法抗拒機器的虛假承諾時,我們的父母就已經(jīng)死了。”(推薦人 尹清露)
  《語言與沉默》
  [美]喬治·斯坦納 著 李小均 譯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11
  好的閱讀是一種受苦,當鐵斧鑿開冰凍心海,在脆弱、動搖與疼痛之后,我們變得不一樣了,閱讀《語言與沉默》的感受正是如此,斯坦納總是能敞開而非封閉更多的文本,他相信文學批評不能沉溺在文本世界,而是必須、應當,有責任討論更大的文化和精神問題。在這本書里,他從文學延展至謊言、殘酷和暴政,詰問一個人為什么可以夜里閱讀歌德與里爾克,早上卻繼續(xù)去集中營上班?文明與殺戮為何能同時在海德格爾這樣的人身上共存,并成就一種“雅致的政治暴行”?這些質(zhì)問橫亙在眼前也擊打在內(nèi)心,不要把文本當避難所,不要視而不見鄰人的苦難卻為小說里的死亡哭泣。(推薦人 徐魯青)
  《戰(zhàn)爭與和平》
  [俄]托爾斯泰 著 董秋斯 譯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5-10
  推薦《戰(zhàn)爭與和平》實在沒什么必要。但在2022年重讀這本書很有意義!稇(zhàn)爭與和平》讓我再一次領略了名著的偉大以及文學的意味深長,即使托爾斯泰沒有親歷那段歷史,依然能描繪出社會與戰(zhàn)場的場面,而且比歷史學家或社會研究者更能“立象以盡意”,以人物和故事傳遞超越時空的真相。俄軍統(tǒng)帥庫圖佐夫究竟做對了什么才能擊敗拿破侖?就是他很清楚軍隊及民眾的內(nèi)心。俄國軍隊為什么能擊潰法國,恐怕不止是冬天的陷阱,還在于民心所向。還有一個閱讀的細節(jié)是,在大火燒掉莫斯科時,為了抑制民眾恐慌情緒莫斯科總督封鎖了信息。托爾斯泰對此有一句評價,董秋斯的翻譯是“恐怖統(tǒng)治的一切恐怖都建立在對公共安寧的顧慮上”,而草嬰的版本為“對恐怖的憂慮是出于對公共安全的關心”——同樣一句話翻譯出了完全相反的兩個意思,到底哪個對,我不清楚。(推薦人 董子琪)
  《酉陽雜俎》
  段成式 著 張仲裁 譯注
中華書局 2017-3
  魯迅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談及本書,稱“或錄秘書,或敘異事,仙佛人鬼,以至動植,彌不畢載,以類相聚,有如類書。雖源或出于張華《博物志》,而在唐時,則猶獨創(chuàng)之作”。閱讀本書的契機是今年看的電視劇《唐朝詭事錄》,這部劇綺麗詭異的風格會令人聯(lián)想到陳凱歌的《妖貓傳》,但沒有那種必須描繪大唐盛世的野心,而是專注于奇聞怪談、幻術道法和破解謎題,別樹一幟。劇作的靈感之源就是唐代筆記小說集《酉陽雜俎》。這本書中有文獻整合,也有文學原創(chuàng),志怪傳奇故事占據(jù)了不到一半,但整體讀來都很有趣,甚至其中還有灰姑娘的故事,可見唐時的文明交流程度。(推薦人 潘文捷)
  《六論自發(fā)性》
  [美] 詹姆斯·C. 斯科特 著 袁子奇 譯
甲骨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4
  今年許多時刻都讓我讀斯科特如讀工具書,不管是“支配與抵抗”還是“逃避統(tǒng)治”、“國家的視角”抑或“弱者的武器”,每個概念都近切有力。他的書里我最喜歡的是《六論自發(fā)性》,討論無政府主義為什么重要。沒有學術論文,斯科特寫下的文字碎片自由、漫躍、情感充盈。他辯論為什么應該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闖紅燈,為什么看似混亂的民間秩序最值得珍視,還提出應該不時做些“無政府主義的操演”:每隔一段時間,去反抗一些細小的,沒有道理的規(guī)則,即便只是闖一次紅燈。進步往往由自發(fā)行動促成,而非規(guī)范的制度程序結果。在由上至下塑造的世界里,能支持我們走向更遠處的,是互助、自發(fā)性,與地方性知識,是弱者的不合作與不服從。(推薦人 徐魯青)
  《國家的視角》
  [美]詹姆斯·C.斯科特 著 王曉毅 譯
思想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5
  從集約商業(yè)化林業(yè)模式到柯布西耶在巴西利亞的城市規(guī)劃,從蘇維埃的集體化農(nóng)場到單一栽培的農(nóng)業(yè)模式,這些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在《國家的視角》一書中,人類學家斯科特根據(jù)上述案例提出了一個公式:作為宗教信仰的極端現(xiàn)代主義+無制衡的權力+孱弱的市民社會=旨在改進人類境遇的大型項目的失敗。斯科特認為,所謂的規(guī)劃者對其所要改變的社會或生態(tài)知之甚少,而歷史上有許多案例顯示,地方上流行的知識及其在壓迫下的適應和逃避有可能避免最糟糕的災難。讀完《國家的視角》仍意猶未盡的話,也推薦讀一讀《六論自發(fā)性》,在那本書中斯科特為如何捍衛(wèi)地方性知識和民眾的自發(fā)性提供了行動指南。(推薦人 林子人)
  《羊之歌:我的回想》
  [日]加藤周一 著 翁家慧 譯
活字文化·北京出版社 2019-8
  今年再次翻出這本《羊之歌》,是帶著十分明確的意圖,是希望從加藤周一的身上看到一個人如何與他的并不理想的時代共存,一個人的理念可以如何指導他的生活,思考如何左右感受,講述如何重塑記憶。加藤周一寫得真好呀,好像一支筆在他的身后犁出一道溝來,時過境遷,綠蔭繁密,是他和他的時代一同存在過的留痕,反思的結出果實,希冀的仍未圓滿。雖仍有巨大的語言隔閡,但這兩年日益感到亞洲的視野充滿力量和啟發(fā)。(推薦人 黃月)
  《與逝者協(xié)商》
  [加]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著 趙俊海 等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9-11
  此前報名了阿特伍德的大師課,又因為這本書是她關于寫作的演講稿,所以閱讀時會想起她講課時露出的那種笑容——聰慧、狡黠、時隱時滅的神秘。阿特伍德是出生在11月的天蝎座,一個掌管著神秘與生死愛欲的星座,這則冷知識十分貼合書中討論的問題——作家到底是一群怎樣的人?在阿特伍德看來,他們是擁有出色毅力的掘墓人,承載著別人的心理意念、恐懼和幻想。如標題所言,向下挖掘的路途也是進入亡靈世界、和死者協(xié)商的過程。這不僅意味著向前輩作家們不斷學習,也說明了寫作中包含的隱秘渴望——渴望穿越陰陽兩界、從死者手中帶回寶貴的東西,譬如知識和故事,譬如我們所珍愛的人和往日回憶。潛入黑暗、再把故事帶回表面,這里面充滿寫作者的苦斗,所幸,也有相應的樂趣。(推薦人 尹清露)
  《禪思與詩情》
  孫昌武 著
中華書局 2020-6
  日本駒澤大學教授小川隆曾說這本書是他崇拜的中國禪宗研究的四大經(jīng)典之一——另外三本是胡適《神會和尚遺集》、葛兆光《中國禪思想史》、周裕鍇 《禪宗語言》。書中既梳理出禪宗發(fā)展的脈絡,談及各典籍對禪宗思想的影響,也講述了禪宗和唐宋詩人詩歌之間的相互影響。作者看到,雖然禪與文學分屬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并不能合而為一, 但禪宗的基本理論又決定著禪與文學尤其是詩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推薦人 潘文捷)
  《她來自馬里烏波爾》
  [德]娜塔莎·沃丁 著 [德]祁沁雯 譯
新星出版社 2021-3
  馬里烏波爾的居民曾經(jīng)以捕魚為業(yè),和希臘人做交易,流經(jīng)的卡利米烏斯河養(yǎng)育一代代人。它有一個劇場、三個博物館、兩所大學。我們或許從未聽過它的名字,直到這座城市在今年春天被血腥炸毀,1400萬平民流離失所。正是這時我讀到了這本書,作者娜塔莎·沃丁在這座城市尋找母親成長的痕跡,她循著微小的線索,牽連出一代家族史,二十世紀的巨大動蕩沖刷著普通人的生命,直到今日仍未止息。希尼曾說文學戰(zhàn)勝不了坦克,但沃丁讓我看到文學能在坦克下救出的東西,讓我相信要一直一再地講述,直到說出所有可以說的事。(推薦人 徐魯青)
  《狐貍那時已是獵人》
  [德] 赫塔·米勒 著 劉海寧 譯
后浪·貴州人民出版社 2021-4
  在別人是心的地方,在獨裁者和秘密警察那里就是墳墓。齊奧塞斯庫總是要死的,可他又活得比所有人都長,蟄伏在人的心里也蟄伏在小說里。赫塔·米勒獲得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之后,總有一些批評聲認為她的小說寫得過于政治性了、過于意識流了,如果你也曾生活在羅馬尼亞當時或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相似的政治恐怖之下,或許便不難理解她文本中支離破碎的意象和感受,因為在自由喪失、彼此監(jiān)視、除了恐懼空無一物的生活里,人就是如此破碎。(推薦人 黃月)
  《The Last Embassy》
  Tonio Andrade 著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1-6
  既是充滿細節(jié)的歷史書,也是妙趣橫生的旅行文學。作者使用荷蘭、中國、英國、朝鮮史料,講述了一段被人遺忘的歷史:在1793年馬葛爾尼使團悻悻而歸兩年后,荷蘭東印度公司從廣東派遣了一支使團,以慶祝乾隆在位60周年。與馬葛爾尼使團的遭遇截然相反,荷蘭使團受到了清廷的熱烈歡迎,荷蘭大使享受到了外國人甚至大多數(shù)清朝官員都沒有的待遇,比如參加冰嬉和詩會、參觀圓明園內(nèi)皇帝的居所。全書用現(xiàn)在進行時書寫如作者所言有一種奇特的微觀史效果,讀者仿佛跟隨使團成員一道經(jīng)歷種種奇妙遭遇。如今回顧這段歷史,作者認為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反思中西外交史中長期存在的“文化沖突敘事”(很大程度上是由馬葛爾尼訪華事件所定性的),指出在西方外交規(guī)則于19世紀逐漸被認為是全球規(guī)范之前,其他的替代性外交模式也在發(fā)揮重要作用。書中發(fā)明了“應酬式外交”(phatic diplomacy)一詞來形容東亞外交——這不代表東亞地區(qū)的政權在處理國際關系時不重視實際利益,而是說它們將維系國家間親密和諧的社交關系置于首位。(推薦人 林子人)
  《北方廚房》
  蔣韻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1-8
  蔣韻的文字并不華麗甚至有些質(zhì)樸,在這本書中她用一種種食物穿起的其實是和時代有關的特殊記憶,食物只是嫁接在這些回憶中的載體。在物質(zhì)并不豐饒的年代,掌勺的女性們依然努力填滿餐桌,似乎有食物就帶來了某種希望。而當物質(zhì)不再匱乏之后,人們卻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比如對海鮮的過敏、對食品添加劑的不認同)沒辦法再敞開大吃,這當中又包含了另一種隱喻。雖然寫了這么多的飲食記憶,但蔣韻對吃是充滿警惕的,她認為人類的這條好舌頭已經(jīng)因其邪惡與貪婪而戕害了萬物。她自己逐漸變成了一個食物鏈越來越窄的人,她也希望人類可以找到和嚴守自己的食物鏈界限。(推薦人 姜妍)
  《苦煉》
  [法]瑪格麗特·尤瑟納爾 著 段映虹 譯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2021-10
  讀這本書是在封控開始的四月初,我的混管出現(xiàn)了陽性,正在等待復檢結果。當時手頭書不多,想著苦煉既然已經(jīng)開始,那就快速進入狀態(tài)。沒想到中世紀煉金術師的人生故事竟然能讓人靜下心來。澤農(nóng)的一生也是一場苦煉,在歷練中他逐漸看清了事物的本質(zhì),將時間和地點的界限消解,他在一個地點上同時看見了過去與將來,由被禁錮的地點延展至整個宇宙,靜止不動的生活能夠在原地沸騰,堅不可摧的觀念也會像人一樣死去,澤農(nóng)就已經(jīng)看見好幾代思想化為塵埃。在活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這是極為撫慰人心的!犊酂挕芬泊蜷_了我閱讀志怪的門,讓我更明白了象征的意義,就在于相信個體并不是孤單的,人可以從腳下的一片土地出發(fā),看見自我和萬物。(推薦人 董子琪)
  《Small Things Like These》
  Claire Keegan 著
Faber & Faber 2021-10
  果敢地行善固然值得稱頌,但只有在好人遲疑、困頓并在局促的“小事”里獨自一人舉步維艱的時候,一片雪和一陣風才有萬鈞的沉重,克萊爾·吉根寫的正是這個。書的最后一頁提供了歷史上愛爾蘭抹大拉庇護所曾經(jīng)囚禁3萬女性的真實背景,更讓人感到書名里“small things”的巨大壓迫感,以及圣誕夜里的一顆良心和整個教權甚至天主教社會相抗衡的意義。吉根一如既往擅長寫寒冷,在實際的冷之外,還有人因恐懼而感到寒意更甚。在她著名短篇《南極》的結尾,被陌生男子拷在床頭的赤裸女人把被子踢掉地上,感到寒冷和死亡正一同降臨,在Small Things Like These里,我們也仿佛感到大雪永不會停,被虐待的女孩們正在被冬天和人心的冷合力殺死。(推薦人 黃月)
  私人書單
  (排名不分先后)
  董子琪
  《白發(fā)阿娥及其他》
  《瘟疫之夜》
  《大概小說》
  《故事只講了一半》
  《醒》
  《贊美沉默》
  《噓!格林童話,門后的秘密》
  《游世與自然生活:莊子評傳》
  《戰(zhàn)爭與和平》
  《苦煉》
  林子人
  《清末民國人口販賣與家庭生活》
  《失明癥漫記》
  《商品帝國》
  《緘默》
  《看不見的女性》
  《閨塾師》
  《莫須有》
  《持續(xù)焦慮》
  《The Last Embassy》
  《國家的視角》
  潘文捷
  《演奏之外》
  《魚不存在》
  《以鷹之名》
  《幽女出沒的地方》
  《漢文與東亞世界》
  《再造國家》
  《在美國教歷史》
  《人物: 文本、舞臺、銀幕角色與卡司設計的藝術》
  《酉陽雜俎》
  《禪思與詩情》
  徐魯青
  《始于極限》
  《尋獲與失落》
  《處心積慮》
  《破碎的生活》
  《貧窮的質(zhì)感》
  《可能性的藝術》
  《在絕望之巔》
  《她來自馬里烏波爾》
  《語言與沉默》
  《六論自發(fā)性》
  尹清露
  《滔滔生活》
  《靜默之身》
  《尋找門衛(wèi)》
  《關于女兒》
  《有且僅有》
  《壓裂的底層》
  《草坪的復仇》
  《我們的樂隊也可以成為你的生活》
  《與逝者協(xié)商》
  《愛的算法》
  黃月
  《觀察者》
  《漫長的余生》
  《當我們不再理解世界》
  《貧窮的質(zhì)感》
  《豹跡》
  《遠東冰原上的貓頭鷹》
  《上班記》
  《狐貍那時已是獵人》
  《羊之歌:我的回想》
  《Small Things Like These》
  姜妍
  《中國金銀器》
  《堯風舜雨》
  《演奏之外》
  《生者與余眾》
  《書籍秘史》
  《從前有一個故事》
  《與父親的奧德賽》
  《尤利西斯》(插圖版)
  《北方廚房》
  《孔子》
  本文為獨家原創(chuàng)內(nèi)容,撰文:界面文化編輯部,編輯:姜妍,未經(jīng)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權不得轉(zhuǎn)載。





上一本:上海交大法學教授:2022年度推薦書單 下一本:疫情這一年,幸好還有閱讀|36氪編輯部2022年度推薦書單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閱讀時,我們在一起|界面文化編輯部2022私人書單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