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孩子比任何一個年齡段的孩子更有好奇心, 這種好奇心能夠促使他們自發(fā)地去探索,并問出各種稀奇古怪的“為什么”, 這時,父母幫助他們學習一些科學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可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并讓他們從中習得技能。 今天推薦5本跟生活中的科學有關的繪本, 讓孩子從看似普通的日常開始進行科學啟蒙吧。 今天是一個知識焦慮的時代, 擺脫知識焦慮,建立知識領導力,要從小做起! 想對孩子進行通識教育,這套繪本絕對是首選。 專業(yè)作者團,內容專業(yè)保證! 51大主題+5年的睡前游戲+父女間的562次問答+19種動物, 讓孩子從多角度“讀懂”世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思考能力。 這套繪本共4冊,每一本的作者都不相同,每一位都是大咖;4冊書,每一本都圍繞一個大主題展開, 從日常生活切入和延伸, 有對孩子來說最神秘的宇宙,有氣味、頭發(fā),還有孩子愛談的“屎尿屁”,趣味十足。 比如《太陽在哪兒充電》這本,就是作者跟女兒的日常問答, 女兒的問題特別具有代表性,同時童趣十足,腦洞大開。 再比如《人為什么要有頭發(fā)?》這本, 不單講了頭發(fā),還拓展了歷史、生物、數學等多領域的知識。 此外,有趣的插畫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讓孩子可以在更好玩的氛圍下學習科學。 這是一套引進自韓國的繪本, 一共40冊,內容涵蓋人體、動物、植物、自然、海洋、宇宙等。 它最大的亮點就是完全從孩子的視角出發(fā), 以孩子最易于接受的方式,來回答他們最想知道的科學問題。 比如《我們的身體都有“洞”》這本, 主題是關于身體的, 但切入點很新穎,是從身體上鼻孔、嘴巴這樣的“洞”來切入的。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于“嬰兒從哪里生出來”的問題, 作者沒有提及專業(yè)術語,而是給了一個很可愛的但很形象的名字——“嬰兒洞”, 這個回答可以化解了很多父母的尷尬。 這套繪本在韓國很受歡迎,單是《我們的身體都有“洞”》這一本就重印過46次, 是不折不扣的暢銷書。 它也是國內出版的第一套將科學知識與繪本故事相結合的系列圖書, 獲得過中國書業(yè)評選年度科普類圖書、華東地區(qū)優(yōu)秀教育圖書等獎項。 如果孩子對身邊的自然現象感興趣, 那么一定要讀這套繪本。 它有著超一流的作者和強大的審編團隊,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這套8冊繪本,每本一個主題, 從自然現象到動物、植物均有涉及, 拋開強大的創(chuàng)作背書不提,這套繪本的畫面和創(chuàng)作手法也十分精彩, 書中的很多手繪圖都是作者長期觀察后,精準記錄下來的, 作者加古里子并不是進行干癟的解說, 而是從一個話題開始,循序漸進地一個個引出另一個話題, 通過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越學越深。 比如這本《水母的秘密》, 從水母的形態(tài)開始講起,在每一頁內容結束后,不少孩子會提一些問題, 而翻過頁來,作者安排的內容居然很“巧合”地是孩子剛才問題的答案, 可見作者對孩子心理的把握是多么地精準, 這樣的科普讀物一定可以在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這也是一套自然科普繪本, 但它的主題更集中于動物和植物。 這套繪本一共4冊, 分別為《深夜驚奇音樂會》《綠色池塘救援大作戰(zhàn)》《去找吧!去吃吧!野莓教室》和《一年圖鑒》。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找吧!去吃吧!野莓教室》, 在介紹各種野莓的同時, 作者還設計了動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跟著一起來做莓子甜品, 這特別符合當下國內勞動教育進課堂的理念。 此外,在《綠色池塘救援大作戰(zhàn)》中, 故事最后,獲救的動物們在一葉孤舟上那種渺小感,讓我備受震撼。 這也是這套書最特別的地方, 除了科學知識之外,書中還蘊含著很深刻的人文關懷,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考, 作者松岡達英是日本著名的自然科學繪本作家, 他結合自己的觀察和采風,用畫筆把大自然呈現給孩子, 寫實又不失童趣。 以細菌為主題的科普繪本很少見,這套繪本算是獨樹一幟。 作者是以色列醫(yī)生、醫(yī)學博士查娜·蓋貝,她的作品的科學準確性是無需質疑的。 難能可貴的是, 如此晦澀的科學,作者卻用了充滿童趣的方式來孩子講述, 她將細菌進行了擬人化,以故事場景為載體, 向孩子介紹了細菌的種類、細菌的歷史、細菌如何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等等知識。 孩子的健康成長一直是我們最關心的, 這套繪本也可以作為兒童健康教育的指南, 不僅能夠讓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 還可以幫助家長進行健康科學教育,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