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品類多樣,食材豐富,做工講究,在中華名吃美食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享有良好的口碑。由于北京小吃大多在廟會和沿街集市上叫賣,購買吃食的人們會在無意中碰上,所以老北京人親昵而又形象地謂之為“碰頭食”。 北京小吃約有二三百種,融會了漢、回、蒙、滿等多個民族的特色小吃,保留了繽紛多樣的地方風(fēng)味,還將明清兩代精致的宮廷小吃納入體系,使皇家尊享的極品美味流傳民間。北京小吃與都市居民的日常飲食息息相關(guān),老北京人佐餐的下酒小菜必少不了白水羊頭、爆肚、白魁燒羊頭、芥末墩子,尋常宴席上常擺放著小窩頭、肉末燒餅、羊眼兒包子、五福壽桃、麻茸包等,至于艾窩窩和驢打滾等小食品既可以當作零食,又可以當成早點和夜宵。最地道最正宗的北京小吃,當屬京城赫赫有名的老字號了:想吃原汁原味的奶油炸糕就去東來順飯莊,喜歡炸灌腸的朋友可以到合義齋飯館光顧一下,如果對烤饅頭情有獨鐘,同和居是首選地,愛吃肉末燒餅的食客千萬不要錯過仿膳飯莊,此外在北京的小吃店和夜市的飲食攤上也能買到各色風(fēng)味小吃。 北京小吃品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清代的《都門竹枝詞》就有關(guān)于各種小吃的記述,“日斜戲散歸何處,宴樂居同六和局。三大錢兒買甜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面茶;涼果糕炸糖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爆肚油肝香灌腸,木須黃菜片兒湯。”說的就是這些風(fēng)味小吃風(fēng)靡京城的盛況。 北京小吃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口腹之欲,還讓食客們在唇齒噙香的時候,品出了古都京城的獨特文化及深厚的人文底蘊。每一道小吃都有自己的故事,它們深植于特定歷史時代的背景下,其制作方法和食用方式都十分講究,是文化哲理和審美情趣的藝術(shù)表達,反映了老北京特有的人文精神,它既是北京歷史的一部分,又是京味兒文化濃縮的精華,還是老北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小吃不但口感極佳,而且在視覺上帶給人美的享受,讓人既飽了口福又大飽眼福。 在中國諸多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中,北京并非一直是遙遙領(lǐng)先的,就發(fā)展時間而言,它算是較為滯后的。確切地說,北京是在元朝建都以后發(fā)展起來的,后來隨著明成祖永樂帝遷都,北京才正式登上北方文化重鎮(zhèn)的歷史舞臺。以前,長安、洛陽、開封、揚州、南京繁華一時,人杰地靈、商業(yè)興盛,北京還只是個邊陲重鎮(zhèn),被稱作薊縣、幽州、涿郡……元朝在此定都后,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和習(xí)俗流入京都,在筵席上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飲食文化。今天正宗的北京菜系,沿承了蒙古族和回族的飲食特點,漢族人和滿族人不斷對其加以豐富和完善后,形成了既粗獷豪放又細膩講究的自然風(fēng)味,并很好地繼承了游牧民族飲食文化的傳統(tǒng)。北京名菜“涮羊肉”“爆肚”就是源于古代游牧民族的騎兵以作戰(zhàn)的頭盔煮水,燙熟生肉,佐調(diào)料而食用的方式。 雖然北京發(fā)展比其他古都要晚,但歷經(jīng)元、明、清三代,它已然成為風(fēng)光無限的千年帝都,作為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北京匯集了各地文人墨客和各方名人俊杰,北京的飲食業(yè)也隨著大江南北文化的融合而相容相生,而北京的傳統(tǒng)小吃,也伴著不同文化的碰撞而演變升華,形成粗獷自然但又不失章法的烹調(diào)飲食文化。 明成祖的遷都,使北京飲食文化迎來了第一次巨變。早在遷都之前,政府就已經(jīng)把大量的農(nóng)民、工匠和商人遷往京城附近。這次移民大遷徙,使南方的烹調(diào)文化流入了北京。清朝定都北京城,再次提升了北京飲食文化的層次,多種考究的宮廷點心逐漸流傳至民間,使得清朝宮廷菜融入北方飲食品類,如奶酪、薩其馬等糕點成為了老北京街頭巷弄的特色小吃,滋潤和豐富著老北京人的飲食文化生活。 北京菜品中馳名的大菜少之又少,卻有不少口味獨特、讓人垂涎欲滴的風(fēng)味小吃,比如豆汁兒、鹵煮、爆肚、褡褳火燒、燒羊肉、茶湯、門丁肉餅、驢打滾、豌豆黃、炒肝兒、炒紅果、蕓豆糕、麻豆腐……這些小吃烹調(diào)方式看起來較為簡單,似乎家家都能制作,但實際上卻大有講究,不是誰家都能做出那個正宗味道的。假如說南方的精細美食像是筆觸細膩溫婉的工筆畫,那么北京的小吃就是揮灑寫意的山水畫,濃淡相宜,有層次有章法,特別是那錦上添花的一點烘托和點綴,更是別具匠心。 北京的小吃于駁雜中見講究,于粗獷中現(xiàn)精細,浩浩皇城、千年古都,匯聚八方來客,各種特色飲食兼收并蓄,即便食材粗獷,在烹調(diào)上也堅持精工細作,因此北京飲食具有收放自如、雍容爾雅的特點,并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fēng)格。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北京風(fēng)味小吃,然而對于懂它的人來說,只需吃上一次就會上癮。北京老字號的小吃口感醇正,師傅的手藝令人拍案叫絕,而蘊含在菜品里的文化厚味和哲理智慧則一點一點地沁入心靈深處,給人以無限的回味和驚喜。P3-5
|